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云华  张雷  沈洁  郑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300-530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中小学生身高及体重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其与青春期性发育的关系。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标准对连云港市5 672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对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采用现状调查。结果:连云港市男生首次遗精的半数年龄为15岁,女生发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5岁;城乡中小学生身高均值无明显差异,乡村男、女生体重均略低于城市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云港市中小学生身高及体重发育城乡无明显差别,在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前身高及体重的增加明显加快,在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后即明显放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初中生体格发育水平、遗精/月经状况及塑料制品使用习惯;探讨体格发育对初中男生初遗/女生初潮年龄的影响;首次尝试了解塑料制品使用习惯对初中男生初遗/女生初潮年龄的影响。 【方法】 以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作为评价体格发育的指标;逐一询问男生遗精、女生月经是否已发生,并记录初遗/初潮发生年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塑料制品使用习惯并计算得分;分析不同体格发育水平初遗/初潮年龄间的差异;了解塑料制品使用习惯与初遗/初潮年龄的关系。 【结果】 本组调查学生中超重率和肥胖率远超过低体重率,且男生超重与肥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塑料制品使用习惯。不同体格发育水平男生初遗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体格发育水平女生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塑料制品使用习惯得分与初遗/初潮年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控制体重对青少年青春期发育至关重要;塑料制品使用安全知识应得到普及;应有选择性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麦明章 《中国校医》2002,16(3):208-20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生性发育状况 ,以指导学生的性教育工作。 方法 选择 9~ 18岁女生和 11~ 18岁男生 ,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及Logistic回归 ,进行了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平均年龄 ,及性发育与体质关系的研究。 结果 城乡学生首次遗精发生年龄最早 11岁 ,最迟 18岁 ,平均 13 .94岁 ,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最早 10岁 ,最迟 18岁 ,平均 12 .68岁。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广州比全国平均年龄提早。创建了以身高、体重预测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的数学模型。 结论 近十年来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及最早发生年龄的提前趋势不明显。身高、体重与青春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郑州铁路地区中小学生青春期发育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郑州铁路地区中小学生青春期发育水平,探讨青春期发育规律和评价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郑州铁路地区6~17岁健康中小学生3253人,采用统一表格对其体格发育指标、第二性征指标以及初潮与首次遗精发生的年龄和时间等进行调查。结果70%青少年发育水平为中等,上、下等均<5%,基本呈正态分布。女生发生初潮最早9岁,最晚17岁,平均12.22岁(s=1.73),95%可信限为11.76~12.28岁;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02岁(s=2.39),95%可信限为12.83~15.54岁。初潮、首次遗精夏季发生最多。性成熟的“临界”身高女生为151.29~160.63cm,体重为38.22~46.78kg;男生分别为153.87~166.75cm,40.39~52.67kg。结论初潮和首次遗精发生者的体格发育、第二性征发育(大多在中等以上)明显高于未来潮和未发生遗精者(大多在中等以下)。青少年体格发育和性发育存在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水族男性青少年体格生长和性发育的状况及其相关性,为水族地区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中国男性生殖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生理数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贵州省三都县508名水族男性青少年进行体格生长及性发育情况测量,并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首次遗精年龄,分析体格发育与性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贵州水族男性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12岁进入生长加速,13岁进入身高增长高峰,体重发育比身高晚1年进入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顺序是:睾丸、阴茎最先开始快速发育,身高、体重随后,阴毛和喉结较晚出现;半数首次遗精为13.31岁;性发育与体格发育的相关系数为0.42~0.62,两者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同一年龄组中性发育分期越高,BMI值越大,Ⅱ期和Ⅲ期的BMI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水族男性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符合一般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其他地区比较,体格快速发育时间较晚,性发育开始成熟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6.
<正> 女孩月经初潮年龄和男孩首次遗精年龄在反映儿童的性发育速度和水平方面很有意义。将她们与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综合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一代儿童的发育状况。因此,在儿童生长发育研究中,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一下同)年龄是一项常用指  相似文献   

7.
学生体成份及ROHRER指数与男生首遗女生初潮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都市城乡3139名和中小学生的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年龄(12.9岁)与体脂增长速度高峰年龄(13岁)和男生半数首次遗精年龄(14.4岁)与瘦体重增长速度高峰年龄(13岁)关系的分析提示,青春期性发育与形态发育间有密切的联系,并认为用皮褶厚度法间接推算出的女生体脂/男生瘦体重,对于预测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的来临、指导适时开展青春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 分析近15年中国青少年的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探讨新世纪加强我国青春期保健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通过对1985年和2000年2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比较,剖析我国青少年近15年来的发育增长趋势和存在问题。结果 1985~2000年中国城市男生每10年身高增幅2.0cm,体重增幅3.4kg,乡村男生10年身高增幅2.7cm,体重增幅2.2kg,城市女生10年身高增幅1.6cm,体重增幅2.2kg,乡村女生10年身高增幅2.9cm,体重增幅1.8kg;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农村、中下农村身高最大增长年龄,男生提前幅度分别为0.9、0.7、0.6、0.4岁,女生分别为0.9、0.8、0.6、0.4岁;男生遗精年龄提前幅度分别为0.5、0.4、0.5、0.2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幅度为0.7、0.5、0.6、0.2岁。结论我国青少年尚处于生长长期趋势早期,青春期突增开始、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的年龄提前,是性发育加速提前的有力证据。伴随青春期生长提前,我国青少年存在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长长期变化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营养状况出现两极分化;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水平停滞不前;学校青春期性教畜相对滞后。青春期生长的不断提前趋势呼唤科学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淄博市城乡9-18岁中小学生2400人,进行了性发育及常见病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1)半数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城市学生均早于农村学生,但这种城乡差异在逐渐缩小;(2)月经初潮和遗精对学生的形态发育有明显影响,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均值普遍大于未发生初潮或遗精的学生,女生尤其明显;(3)月经来潮可增加感染蛔虫卵的机会,但没有引起贫血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校医》1987,1(4):17-19
<正> 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是儿童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人体发育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为了解我片区青少年学生青春期发育状况,掌握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分布及其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学生青春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和分析NICU出院早产儿0~24月龄生长状况,为开展早产儿生长监测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住院、出院后在本院早产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早产儿体格随访数据,了解不同性别、出生胎龄早产儿0~24月龄身长和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1 143例,构成以极早和早期早产儿占比最多,两者合计占36.8%,中期早产儿占29.6%,晚期早产儿占33.6%。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2.2±2.4)周,男、女童出生胎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562)。校正0月龄时,各组早产儿平均身高、体重超过足月儿;校正足月后整体追赶生长良好,但身高、体重始终低于足月儿均值;各组早产儿的追赶生长趋势,以早期早产男童组最不理想。 结论 NICU出院早产儿可实现良好追赶生长,需重点关注早期早产男童;对早产儿开展出院后系统管理有助于适宜追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早产儿0~2岁的体格发育情况和其追赶生长的特点,为制定早产儿正确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2013-2015年出生并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进行保健管理的258例早产儿和4 149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矫正1、3、6、8、12、18、24月龄对研究对象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 1)早产组男童在1~8月、女童在1~6月,体重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组男童在1~8月、18月龄,女童在1~24月龄,身长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组男童在1~18月龄时,女童在1~6月,头围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儿男、女童其他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男童体重、身长、头围至矫正12~18月龄间其增速优势逐渐下降。早产女童体重增速在矫正12月龄前,头围增速在矫正18月龄前,身长增速至矫正24月龄前均快于足月儿。结论 大部分早产儿出生后可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实现追赶生长,体重追赶生长优于身长,提示要关注早产儿的营养和喂养对身高的促进作用,选择有利于身高促进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0~6岁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儿生长发育特点,为其生后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普查方法对所有于2004年9月1日-2011年10月1日出生的SGA建卡,回顾性调查收集SGA儿童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2岁以下为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四个指标;分男、女12个年龄点,共计25 431名。儿童SGA分为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类,与适于胎龄儿比较其各年龄段发育水平及增长值。结果 上海市SGA总发病率3.15%,城区发病率约1.87%,郊区发病率约3.42%;SGA 0~6岁期间体格发育水平一直落后于正常儿童;0~6岁三组长速排序为早产儿SGA>足月儿SGA>AGA。结论 SGA儿童0~6岁期间均显示追赶生长模式,早产儿SGA具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Birth weight has been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later blood pressure. Firstborns tend to have lower birth weight than their later-born peers, but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remain unclear. The study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between firstborn and later-born individuals in early growth patterns,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Brazilian adolescents. The authors studied 453 adolescents aged 13.3 years from the prospective 1993 Pelotas Birth Cohort. Anthropometry, blood pressure, physical activity by accelerometry, and body composition by deuterium were measured. Firstborns (n = 143)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birth weight than later borns (n = 310). At 4 years, firstborns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weight and height, indicating a substantial overshoot in catch-up growth. In adolescence, first borns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height and blood pressure and a lower activity level. The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variability in early growth and that 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to reduced physical activity. The magnitude of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i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hence, birth order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his population. Firstborns may be mo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promote catch-up growth, and this information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in nutritional management to prevent catch-up "overshoo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男性青春期体格发育和性征发育的关系,为制定青春期分时相生长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青春期发育调查样本中9 767名6~19岁男性儿童的体格发育和性征发育数据。比较分析阴毛和睾丸发育不同Tanner 分期和青春期不同发育时相身高、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 1)已遗精组身高、体重均高于未遗精组,在11~16岁两组间差异随年龄呈缩小趋势。2)与不分发育分期的生长规律相比,在PH1或TV< 4 mL,身高、体重在11~13岁均明显偏低,在PH2、PH3或4 mL≤TV<20 mL,身高、体重均有先高后低的现象,在PH4、PH5或TV≥20 mL,身高、体重基本上略微偏高。3)青春期不同发育时相身高、体重的变化规律亦不同于不分发育时相的变化情况,正常人群中,青春前期有部分人身高偏矮、体重偏低,青春中期及青春后期有部分人身高偏高、体重偏重。4)基于青春期分时相的身高、体重P3或P97基本上仍处在不分时相的P1或P99之内。结论 基于阴毛和睾丸不同发育分期将青春期划分为青春前期、中期、后期3个发育时相对建立青春期分时相生长标准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不分发育时相的年龄别标准进行生长评价时可按性发育时相下调或上调一个主要百分位线粗略校正性发育对身高、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足月小样儿生后2年内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为制定足月小样儿生长发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广州出生的足月小样儿为小于胎龄儿(SGA)组,选取同种族、同社区、同年龄的足月正常体重儿为适于胎龄儿(AGA)组,定期对生长参数进行了纵向评估,比较两组儿童体格发育特点。结果 1) 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和身长Z评分均小于AGA组,但生后第一年Z评分呈上升趋势,体重增长(△Z评分为1.17±1.10)、身长增长(△Z评分为0.65±1.23)均大于AGA组。2) 67.65%和50.98% 的SGA在婴儿期出现体重和身长追赶生长;婴儿期生长速率与2岁时营养状况相关(P<0.01)。3) SGA组在各年龄的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率均高于AGA组,2岁时发生率在8%~15%。超重和肥胖率低于AGA组,2岁时超重率为2.94%。两组间低体重、生长迟缓和超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18、5.38,P<0.05); SGA组6月龄贫血患病率高达43.63%。结论 足月小样儿生后一年内体重和身长均有追赶生长。营养不良发生状况不容忽视,应注意预防足月小样儿营养不良和6月龄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影响。方法 将215名小于胎龄儿按照喂养方式分为5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喂养组、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比较各组在出生、生后1、3、6、12、18月及24月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发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及其与母乳混合喂养组儿童发育指标优于纯母乳喂养及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出院后应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或与母乳混合喂养能够促进体重、身长、头围发展, 实现小于胎龄儿的追赶生长, 避免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GR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昆山市1998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出生、出生体重<2 500 g的67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①足月低体重儿(37周≤胎龄<42周)组,②早产低体重儿组(28周≤胎龄<37周),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资料),并以足月正常体重儿(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37周≤胎龄<42周)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出生时、42天、3、6、9、12、18、24、30、36个月。结果:3岁时,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身长、头围仍低于足月正常体重儿(P<0.05)。随着年龄增长,足月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越来越接近对照组,在生后12个月内,生长曲线显示,存在明显的追赶现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潜力大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结论:证实了FGR儿有追赶生长现象,尤其在生后12个月内。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对足月低体重儿生命的早期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