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68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12.0 g/d,加依那普利10 mg/d;对照组34例,给予依那普利10 mg/d加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观察30 d.资料收集包括血压、心率、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30~200)mg/L定为尿微量蛋白阳性(胶体金免疫法,小旋风特种蛋白分析仪).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收缩期高血压分别为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为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不但有控制血压疗效,并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种药物,包括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联合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2型糖尿病伴尿微量蛋白阳性门诊或住院病人1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4组:分别用坎地沙坦(4 mg/d) 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坎地沙坦(4 mg/d) 咪达普利(5 mg/d,n=40)、咪达普利(5 mg/d) 左旋氨氯地平(2.5mg/d,n=40)和左旋氨氯地平(2.5 mg/d) 坎地沙坦(4 mg/d) 咪达普利治疗(5 mg,n=40),疗程3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 4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4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微量白蛋白4组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3种药联合治疗组比2种药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坎地沙坦 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前(40.5±9.6)mg/L比治疗后(25.2±6.2)mg/L;坎地沙坦 咪达普利组:治疗前(41.3±10.8)mg/L比治疗后(20.2±6.3)mg/Li咪达普利 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前(43.3±10.4)mg/L比治疗后(20.6±6.4)mg/L;左旋氨氯地平 坎地沙坦 咪达普利联合组:治疗前(41.7±10.2)mg/L比治疗后(15.6±6.3)mg/L;P<0.05].结论 小剂量坎地沙坦、咪达普利及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提示有早期肾损害者应尽早联合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以及对蛋白尿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对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肾性高血压病病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病人65例,经有关检查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12岁~60岁,平均45岁,全部病例有蛋白尿,52例有血尿,10例有肾功能不全。1.2方法1.2.1治疗方法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早饭后服用,依那普利(5~10)mg/d,每日2次。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与福辛普利单用及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1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且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左旋氨氯地平组、福辛普利组、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组,连续用药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三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组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明显,3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蛋白均下降;治疗12个月时,三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明显,3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下降,在联合用药组下降更明显,在左旋氨氯地平组及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改善。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福辛普利能够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同时,对降低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药物,包括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联合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2型糖尿病伴尿微量蛋白阳性门诊或住院病人1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4组:分别用坎地沙坦(4 mg/d)+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坎地沙坦(4 mg/d)+咪达普利(5 mg/d,n=40)、咪达普利(5 mg/d)+左旋氨氯地平(2.5mg/d,n=40)和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坎地沙坦(4 mg/d)+咪达普利治疗(5 mg,n=40),疗程3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 4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4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微量白蛋白4组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3种药联合治疗组比2种药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坎地沙坦+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前(40.5±9.6)mg/L 比治疗后(25.2±6.2)mg/L;坎地沙坦+咪达普利组:治疗前(41.3±10.8)mg/L 比治疗后(20.2±6.3)mg/L;咪达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药治疗与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联合左旋氨氯地平5mg/d和单药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组,每组40例,治疗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mALB、β2MG,Cr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达标率、降压时间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单治疗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单用或与赖诺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观察及对肾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A组)和氨氯地平加赖诺普利组(B组),分别予以氨氯地平5mg/d口服和氨氯地平加赖诺普利1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尿微量蛋白及血压。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A组为53.1%,B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尿微量蛋白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赖诺普利和钙离子拮抗剂(CCB)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显著降血压并对肾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俊  张臻  崔亮  赵喆  谈世进 《实用老年医学》2015,(4):300-302,306
目的探讨加倍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89例,单药治疗血压均未达标,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氨氯地平5 mg/d,治疗组给予缬沙坦160 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微量白蛋白(m Alb)、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2周,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24 h m Alb从(115.20±12.32)mg/24 h下降至(53.79±9.35)mg/24 h(P<0.02);治疗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5.37%,24 h m Alb从(118.81±10.27)mg/24 h下降至(51.75±8.49)mg/24 h(P<0.05);2组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m 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胱抑素、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加倍剂量缬沙坦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降压达标率和降低尿微量蛋白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甄杰 《山东医药》2011,51(23):32-3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52例老年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贝那普利10 mg/次、1次/d;服药1周未能达目标血压者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增至5 mg/次、贝那普利增至15 mg/次,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EH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1 30例EH病人,单纯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5.0mg,1次/日,疗程为10周.结果 6周后血压从治疗前(167.12±16.21)/(104.27±7.06)mmHg降到疗程结束时(139.54±13.59)/(66.33±7.99)mmHg.总有效率98.3%,治疗前后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明显降低EH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期间无首过效应和低血压现象,耐受性好,是高血压病人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坎地沙坦酯与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坎地沙坦酯8~16 mg/d(A组,35例);口服依那普利10~20 mg/d(B组,36例),疗程12周.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依那普利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李先维  李皓  曹卫红  姚莉敏 《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34-1035
目的比较坎地沙坦酯与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坎地沙坦酯8~16mg/d(A组,35例);口服依那普利10~20mg/d(B组,36例),疗程12周。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依那普利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3.
赵静渝 《山东医药》2010,50(43):53-5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62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各20例及联合组22例。三组均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等,洗脱期2周后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分别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贝那普利10 mg;联合组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贝那普利10 mg;用药1次/d,疗程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压、24 h尿蛋白量及血肌酐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及贝那普利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杂志》2005,13(12):814-814
该研究比较海捷亚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降压效果,并评价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EH随机分成2组,海捷亚组(40例)和氨氯地平组(40例),分别给予海捷亚1片/d和氨氯地平5 mg/d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偶测血压、动态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2组药物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降低,坐位偶测血压观察,海捷亚组降压幅度为(24·3±8·1)/(15·8±3·6)mm Hg,P<0·01;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为(23·8±7·6)/(15·2±5·9)mm Hg,P<0·01;但其降低值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及单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尿微量清蛋白(MAU)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1、2级伴MAU阳性门诊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5mg/d+坎地沙坦8mg/d,n=30)、单用氨氯地平组(5mg/d,n=30)和单用坎地沙坦组(8mg/d,n=30).治疗2周后单用组血压未达标者剂量加倍以达目标血压,疗程共6个月.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血压、MAU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3个月后3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联合组较坎地沙坦组降压更明显(P<0.01),与氨氯地平组无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较氨氯地平组显示降压更有效(P<0.05);3组治疗3个月后MAU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随时间延长作用更明显.两个单用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坎地沙坦组优于氨氯地平组(P<0.01),联合组优于坎地沙坦组(P<0.05).结论 钙拮抗剂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用较单一药物剂量加倍对血压控制情况有明显优势,且能更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提示早期肾损害者应尽早联合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均≥60岁),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吉林天风制药公司)2.5~5 mg,1次/d;治疗组联合培哚普利(雅施达,天津施维雅制药公司)4~8 mg,1次/d,晨起顿服.治疗24 w,观察降压疗效和LVH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5%,对照组82.5%,治疗组血压下降显著,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药联合服用对老年EH伴LVH有协同逆转作用,可作为治疗EH伴LVH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对照组)与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观察2个月,对服药前后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两药联用能有效降压,并改善血糖、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EH)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EH病人,用左旋氨氯地平(2.5~5.0)mg治疗,每日1次,连服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并与40名健康者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病病人ET为(69.1±6.3)pg/mL较正常对照组的(44.7±5.5)pg/mL显著升高(P<0.05),NO为(52.3±7.1)μmol/mL较正常对照组的(88.9±8.7)μmol/L显著降低(P<0.05)。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ET显著下降(P<0.05),NO升高明显(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不仅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还能逆转内皮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确诊的6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各30例,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随访4周,观察两组清晨血压降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清晨血压平均降幅均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起到降压的作用,但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于清晨血压的控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得高宁治疗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疗效。方法将我院34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所有患者受试前停用影响肾功能药物及其他降压药物2周。观察组患者在抗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2.5mg/次,1次/d,如果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mmHg),则苯磺酸氨氯地平增加至5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得高宁10mg/次,2次/d,如果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得高宁增加至20mg/次,2次/d。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尿蛋白排泄及24h尿蛋白定量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和血肌酐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尿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仅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而且还能减少24h尿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