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矫正其学习困难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0-01/2004-10唐都医院心理门诊接诊的学习困难青少年98名为学习困难组,男生79名,女生19名。同期选择西安市某小学和中学相应年龄组的80名学生为对照组,男生62名,女生18名。采用自编学习困难相关因素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检测。结果:学习困难组学生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分数(64.7±16.2,59.5±13.6)均高于对照组(53.8±14.7,47.8±12.4,t=6.36,5.83,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引起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上,88%学生不能很好地与老师交流,76%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结论:引起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性格的因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因此解决青少年学习困难应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10日,天津市南开区城乡交界部某中学初中二年级某班部分同学发生一起集体性癔症事件。以一女生欲服药自杀为诱因,周围同学因阻拦不利,在一人提议下,周围14名同学共同帮这名女生服药。其中男生6名,女生8名。服药女生服安定七八片(5mg/片),其余同学服1-3片不等。在送往医院途中。有一名女生先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无力、晕倒症状,之后相继又有11人出现类似症状,其中男生3名,女生8名,加之服药者共12名,经过心理暗示治疗,几个小时后症状恢复。事件发生1周后,经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对发病组12名和同年级未发病的61名同学进行人格测试后。发现癔症发作者的神经质分数(55.1&;#177;9.3)高于同年级未发病同学组(45.2&;#177;10.1,t=2.93,P&;lt;0.01)。说明在较强精神因素的刺激诱发下,常在一起生活的儿童群体可发生集体型癔症。发病者表现出神经质高分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持续增多,研究导致违法犯罪发生原因成为目前比较重要的课题,而在这些原因中犯罪者的个性和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个性及心理。设计:以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为对照,观察对比,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医院的心理科。对象:选择2001-12/2002-03在贵州省第一监狱男性服刑人员575名为研究组;以同期贵阳市云关乡附近的农民及工人265名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文化程度与实验组匹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将两组结果予以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显示内外向、神经质、精神病质维度评分(9.97&;#177;2.32,12.00&;#177;2.62,11.04&;#177;2.44)明显高于对照组(9.28&;#177;2.77,10.25&;#177;2.68,8.03&;#177;2.51)(P&;lt;0.01),掩饰性维度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各维度各型人数均明显高于或低于对照组(t=2.05~3.06,P&;lt;0.01)。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中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以及9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23~7.89,P&;lt;0.01)。结论:与一般成年人相比男性服刑人员具显著的外向型人格特征、情绪不稳定、精神病个性倾向以及严重的心理问题,提示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应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个性及心理。  相似文献   

4.
肥胖儿童血脂水平与个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对肥胖儿童的血脂变化与个性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济南市某中学2002-09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265人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血脂检测,由班主任协助心理专业医师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调查。结果:肥胖发生率为20.75%。肥胖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为(4.59&;#177;0.45)mmol/L,三酰甘油(1.38&;#177;0.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04&;#177;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0.83&;#177;0.11)mmol/L,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群体总体个性分布以外向稳定为主,男女之间个性分布有显著差异(P&;lt;0.01)。正常体质量组内外向个性分布以外向个性为主;肥胖组内向比例增高,内外向个性分布比例相近。正常体质量女生以外向个性为主,肥胖女生内外向个性分布相近;正常体质量男生与肥胖男生比较内外向个性分布无差异(P&;gt;0.05),但肥胖男生个性中性人员明显减少。掩饰性分分析,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相似,但明显向两极分化,中性人群明显减少。精神质分分析,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相同,以低分为主。结论:肥胖对儿童血脂及个性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提早预防儿童肥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与个性特征、心理症状的关系。 方法:在2004-05采用随机群体抽样抽取广州中山大学3年级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和计算机系共28个班11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男生605名,女生507名,平均年龄(21.50&;#177;1.00)岁。使用杨氏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定被试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焦虑的主观感受、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一般情况。 结果:共发放问卷1137份,收回问卷1137份,剔除资料不全问卷25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112份,有效率为97.80%。①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测定结果:符合网络成瘾判断标准的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占1.53%;准成瘾者291例,占26.17%,男性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女性。②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成瘾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140.3&;#177;143,8,44.6&;#177;41.83),(P〈0.025)];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成瘾者的精神病质分与神经质分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53.9&;#177;9.6,45.3&;#177;8.7),(59.7&;#177;11,8,46,2&;#177;11.5);P〈0.05],而说谎分则较低[(34.4&;#177;8.3,44.9&;#177;22.0)P〈0.05]。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为网络成瘾者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62.63&;#177;20.29,41.43&;#177;9.61),(46.50&;#177;14.74,38.51&;#177;8.28),(P〈0.025)]。 结论: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3%;网络成瘾者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比普通网络使用者为重;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较正常使用者不稳定,并缺乏感情,且较不会掩饰。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考试焦虑表现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中学生考试焦虑性别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方法:2003-12-20/24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市某区两所中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学生941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Samson考试焦虑量表(12分以下表示考试焦虑处于较低水平,12-20分属于中等水平,20分以上属于较高水平);特质焦虑问卷(每一项进行1-4级评分,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6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子);艾森克个性问卷(分神经质,外向-内向,精神质,虚假、掩饰效度4个分量表共88个项目);自拟问卷(包括自我负面认知、学校社会压力、父母压力、对考试的态度和自我期望5个方面内容,每个表由6-9个小题构成,是或否做答)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中学生考试焦虑情况:女生考试焦虑平均水平大于男生(17.65&;#177;7.03,16.69&;#177;6.81,P=0.039),女生较低、中度和较高考试焦虑者的构成比大于男生,女生较高考试焦虑者的比例占到36.1%。②不同性别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之间的比较:男生的精神质、父亲教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对考试的不正确态度、感受到的父母压力比女生高(6.378&;#177;3.290,5.404&;#177;3.086;14.888&;#177;5.385,12.945&;#177;4.825;20.469&;#177;5.137,18.851&;#177;5.197;10.103&;#177;3.571,8.785&;#177;3.321:10.788&;#177;3.124,10.055&;#177;3.129;37.092&;#177;8.034,34.137&;#177;8.880;14.098&;#177;4.846,12.531&;#177;4.570;14.178&;#177;5.199,12.404&;#177;4.447;2.115&;#177;1.606,1.887&;#177;1.613;4.730&;#177;2.045,4.437&;#177;2.017);而女生的因为考试引起的自我负面认知和感受到的学校社会压力比男生高(3.502&;#177;2.123,3.118&;#177;2.026;4.532&;#177;9.062,4.153&;#177;2.080)。③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的估计及检验结果:对不同性别分别做逐步回归,自我负面认知、特质焦虑、学校社会压力和神经质是共同的影响因素,父母压力对男生考试焦虑更有意义。结论: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对学校社会压力的认知和由于考试压力造成的自我负面认知。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诚信水平与诚信观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和诚信观现状。方法:2004-11整群抽取台州学院大学生488人作为调查对象(男生130人,女生338人;来自城镇大学生161人,乡村307人;干部学生153人,非干部学生315人;独生子女144人,非独生子女323人),应用基本人格诚实量表(有60个测题,分自我效能、条理性、责任感、成就驱力、自我约束与谨慎共6个维度,每一维度各有10个测题)和中国人诚实问卷(共20个测题,分别了解受测人身边人群的诚信状况、受测人对社会奖惩机制的看法、受测人对主流行为是否诚信的看法、受测人的人性观、受测人的面子观和受测人的胆量),对中国与美国大学生、不同性别、城镇与乡村、干部与非干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的诚信水平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获有效答卷468份,有效率96%,均纳入分析。①中国与美国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比较:大学生的诚信水平(210.45&;#177;22.16)总体上与美国常模(第50个百分数得分值为205)相当。②不同性别大学生诚实与诚信观的比较:男生责任感维度的得分低于女生(39.03&;#177;6.01和42.29&;#177;4.54;t=6.338,P〈0.05);男生对身边人群的诚信状况和面子观的评估上高于女生(分别为10.05&;#177;2.14和9.59&;#177;2.22,8.79&;#177;2.29和8.21&;#177;2.26;t=2.022,2.500,P=0.044,0.013);女生对主流行为是否诚信的评估高于男生(17.30&;#177;3.01和16.22&;#177;3.36,t=3.353,P=0.011)。③城镇与乡村大学生诚实与诚信观的比较:家住乡村的大学生在责任感维度、自我约束维度、人性观和面子观上的评估高于家住城镇的大学生(分别为41.76&;#177;5.32和40.68&;#177;4.89,32.10&;#177;5.05和30.98&;#177;2.66,6.77&;#177;2.25和6.19&;#177;2.18,8.52&;#177;2.29和8.08&;#177;2.26;t=-2.646~-1.9684,P〈0.05)。④干部与非干部大学生诚实与诚信观的比较:干部学生的责任感维度得分低于非干部学生(33.84&;#177;5.03和35.26&;#177;4.88;t=-2.878,P〈0.05),干部学生的人性观自评得分高于非干部学生(6.86&;#177;2.16和6.42&;#177;2.26;t=-1.988,P〈0.05)。⑤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诚实与诚信观的比较:非独生子女学生的责任感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41.72&;#177;5.28和40.67&;#177;4.95),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奖惩机制的看法与人性观方面的自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分别为6.31&;#177;2.42和6.84&;#177;2.22,6.03&;#177;2.42和6.81&;#177;2.24,t=2.018,2.315,3.499;P〈0.05-0.01)。结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水平与美国常模比较,水平相当。在诚信心理结构中,女生、家住乡村、非干部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责任感高于男生、家住城镇、干部和独生子女学生;家住乡村的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好于家住城镇的大学生。在诚信观的方面,男生对身边人群的诚信和自我面子观的评估高于女生,在对主流行为是否诚信的评估低于女生;家住乡村和干部学生在人性观的自我评估高于家住城镇和非干部学生;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奖惩机制的看法与人性观自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目的:调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其对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价值。设计:抽样调查。单位:河南职工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对象:于2001-04/06在河南省内3所普通高校的农科、医学、理工、文科、艺术、体育等6类专业随机抽取被试1128人进行测查。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4个人格维度:内外向维度、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精神质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条目,反映9个因子)对河南省高校112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剔除不完整答卷,回收回答规范问卷1100份。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男大学生人格情绪性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5.47&;#177;3.13,4.53&;#177;3.11;4.99&;#177;2.47,4.50&;#177;2.59,P〈0.001);女大学生人格情绪性、精神质以及掩饰性维度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97&;#177;1.71,2.68&;#177;1.82:5.68&;#177;3.08,4.97&;#177;2.96;5.32&;#177;2.46.4、74&;#177;2.48,P〈0.05~0.001)。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6类不同专业学生在人格4个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0.001)。农科学生的精神质维度分值最高(3.44&;#177;1.97),体育类学生内外向维度分值最高(8.27&;#177;2.45),而情绪性维度分值以文科学生为高(5.99&;#177;3.24)。男女学生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除掩饰性维度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外(4.99&;#177;2.47,5.32&;#177;2.46,P〈0.05),其余各维度差异不大;城乡学生之间,农村学生内外向维度分显著低于城市学生(7.54&;#177;2.73,7.93&;#177;2.63,P〈0.05);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与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相比,仅掩饰性维度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5.42&;#177;2.44,5.01&;#177;2.48,P〈0.01);此外,学生干部的内外向维度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8.42&;#177;2.61,7.42&;#177;2.68,P〈0.001)。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人格内外向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0.001),而情绪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01),精神质维度与躯体化、敌对、恐怖以及偏执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大学生人格的内倾性、情绪不稳定性和精神质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不良影响。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和城乡学生及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其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人医学专科生和高职医学专科生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期的心理焦虑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别,探讨学生的生源背景与重大传染病流行时期学生心理焦虑状况的关系。方法:于2003-04-17/18采用自我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对河北省职工医学院的634名成人专科生和92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别包括临床医疗、护理、临床检验和中医等专业学生。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时期成人医学专科男生平均状态焦虑得分(43.9&;#177;6.3)分,女生(45.3&;#177;8.6)分,高职男生平均状态焦虑得分(45.6&;#177;7.8)分,女生(46.4&;#177;8.1)分,均分别高于其特质焦虑得分。高职学生状态焦虑得分无性别差别,成人专科女生的状态焦虑得分则高于成人专科男生,高职男、女学生状态焦虑得分则分别显著高于成人专科男、女学生。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期医学生的心理焦虑程度与医学生的生源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违法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个性特征差异及其家庭社会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违法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个性特征的差异,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济南市某教养院中随机抽取违法犯罪男性少年94人(少管组),年龄13~15岁,并在济南市及市郊抽取中小学生94人作为对照组。监护人同意参加。应用自拟家长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影响调查对象个性的因素。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计算出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4个分量表的粗分后,根据手册查出相应的标准分,以标准分:精神质〉56.7,神经质〉56.7,外向型〉56.7,内向型〈43.3为界(分数越高,个性偏差越大),统计两组的个性偏差人数。结果:发放问卷ls8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问卷188份。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少管组及对照组各94人。①少管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精神质和神经质两维度粗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8&;#177;2.98111.09&;#177;4.25:3.39&;#177;2.27,8.69&;#177;6.02,t=5.14,3.15.P〈0.01)。②少管组精神质和神经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3.25;20,6,x^2=12.63,13.34,P〈0.01);内向型人数(11/11.7)明显少于对照组(22/23.4,x^2=4.45,P〈0.05)。③少管组中缺陷家庭、有精神病家族史、父母离婚、家庭成员有反社会行为、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缺陷、双亲管教不一致、受教师惩罚、结交朋友有反社会行为诸因素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违法犯罪青少年存在有精神质、神经质人格,不良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缺陷等是影响人格特征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