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正> 众所周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是Steptoe医生在自然周期条件下监测排卵,取得成熟卵子,并经体外受精获得成功。要说当时监测卵泡发育的条件,取卵与受精过程不比现在方便与完善。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发生与胚胎发育、妊娠持续,于1978年分娩活胎的Louis Brown来到人类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观点认为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只要有足量的卵泡刺激素(FSH)就可以维持卵泡的发育和成熟,而黄体生成素(LH)并不重要。近年来,随着对卵泡生长发育机制认识的深入及促排卵技术的发展,LH浓度过低对COH结局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COH中低LH是否影响体外受精(IVF)的助孕结局以及是否需要添加LH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达菲林IVF训练营已经持续了5年多,今年是第六年,其特点是围绕超排卵降调节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辅助生育技术30年,超排卵技术在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近三十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进展,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同时,促排卵用药方案也不断改进与优化。人黄体生成素(LH)在COH中的作用由初始的“恐惧和忽略”逐渐获得重新认识与重视。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卵泡刺激素(FSH)属同一类糖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5.
对促性腺功能正常的妇女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仍是目前的“主流”方案.然而,GnRH-a降调节作用可能导致部分妇女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抑制过深,仅使用卵泡刺激素(FSH)促排卵可能出现卵巢慢反应甚至低反应,导致不良临床结局.GnRH-a降调节垂体抑制过深是发生卵巢慢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及时补充LH能有效改善卵巢慢反应,减少周期取消率,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是目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程序中第一步。cOH时最终需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模仿黄体生成素(LH)峰,启动卵子最后成熟与黄体形成。准确掌握这一过程是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良好的卵子,乃至整个助孕过程成功的前提。本文仅就如何确定COH的hCO日、hCG日LH、雌二醇(E2)、黄体酮(P)激素值的临床意义及注射hCG后取卵时间的把握几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 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onhormone,FSH)自月经周期前几天[前一周期的黄体晚期,黄体生成素(LH)峰后12 d]开始上升,在早卵泡期阶段(相对28 d周期约一周时间)分泌达到最高水平即阈值,并维持一定时间段即窗口期,以促成那些已募集的从静息状态进入生长期的卵泡完成选择、卵泡优势发育过程。其中对FSH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过程中出现血清高黄体生成素水平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VF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高血黄体生成素水平与PCOS患者IVF结局的关系。纳入病例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接受IVF/ICSI治疗在微刺激方案促排卵条件下出现两次以上血清LH10U/L的PCOS患者,对照组以1∶1比例从接受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中随机抽取,按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周期用药方案等因素与病例配对。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期间血清激素水平、胚胎实验室结局及临床结局。结果高LH组促排卵期间孕酮值、平均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及有效胚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冷冻胚胎移植条件下高LH组所获胚胎在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到促排卵过程中血清LH水平对于PCOS患者IVF/ICSI结局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降调方案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卵巢过度抑制,对卵泡刺激素(FSH)的反应延迟.而GnRH-a主要抑制黄体生成素(LH),因此可能存在LH不足,对IVF中出现卵巢过度抑制的患者可考虑LH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 单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控制性超排卵(COS)可引起多个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上升且较自然周期高,20%~25%患者在卵泡形态和功能上尚未达到完全成熟能力的阶段即可诱发过早的高水平黄体生成素(LH)释放,进而导致卵泡过早黄素化、卵子质量受损、受精率和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高、甚至取消周期。1984年,Porter等首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COS周期进行降调节,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超排卵的卵泡发育同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月经周期中,卵泡簇中的每个卵泡由于所需卵泡刺激素(FSH)的阈值不同,发育并非一致同步.在卵泡发育周期中,决定哪些卵泡和多少卵泡将开始发育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最终能发育成熟的卵泡一定是在黄体-卵泡转换期所募集的发育卵泡簇中的卵泡.因此,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中如何募集黄体-卵泡转换期的卵泡,这是同步化卵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控制性促排卵(COS)过程中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值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探讨引起COS过程中血清P升高的相关因素,以便制定控制P升高的相应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GnRH-a长方案治疗的175例患者,检测入组患者COS过程中注射Gn前1天、注射Gn第4天、注射Gn第6~7天和HCG日4个时间点的血清LH、E_2、P值,分析LH、E_2、P值的趋势变化;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LH与P以及E_2与P的相关性。结果 COS后期E_2和P有同步升高的趋势;HCG日E_2与P呈显著性正相关(r=0.404,P=0.000);HCG日LH与P呈显著性负相关(r=-0.287,P=0.000)。结论适当提高LH的水平可能会使P升高得到控制,而COS过程中控制Gn用量可能会通过血清E_2水平缓慢升高从而控制P升高。  相似文献   

13.
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超排卵周期中,内源性促性腺激素往往被抑制,外源性FSH作为经典的促排药物被广泛使用,然而对于LH却缺乏相应的研究.经典的“LH治疗窗”理论指出,卵泡期一定范围内的LH水平是保障卵泡发育所必需的,过高或过低的LH都会损害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结局.本文从LH的生理作用出发,针对在超排卵周期中,检测LH水平的意义,添加LH的指证,添加LH的剂型与剂量,对上述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FSH是常用于不孕症治疗的促性腺激素。在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FSH水平应高于引起卵巢反应的阈值水平。但是,长时间高FSH水平会诱导多卵泡募集和超生理E2水平,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升高,而且高E2水平与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出生有关。因此,在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调整FSH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纯度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P-HMG)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有效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5日至10月30日于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IVF-ET助孕的29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药物的不同分成2组:单纯使用HP-HMG的138人为第1组,使用重组FSH(rFSH)和HP-HMG的160人为第2组。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激素水平、用药情况及治疗结局。结果第2组Gn第6天的E2水平[(2 923.06±430.64)pmol/L]显著高于第1组[(2 218.44±1 745.86)pmol/L](P0.05)。第1组HCG日及Gn第6天HCG水平、总Gn用量和Gn天数明显高于第2组[(分别为(1.79±0.78)U/L vs.(0.89±0.59)U/L,(1.38±1.03)U/L vs.(0.48±0.35)U/L,(1 623.02±547.08)U vs.(1 287.53±498.58)U,(9.89±1.57)d vs.(9.35±1.48)d](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受精数、优胚数、早期流产率、取消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OHSS取消率、宫外孕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组患者的妊娠率、着床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第1组(分别为81.06%vs.67.29%,62.25%vs.46.60%,74.24%vs.59.81%)(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中,使用rFSH和HP-HMG联合促排卵可以获得比单纯应用HP-HMG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不育患者经干预性治疗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拟行IVF-ET而于自然周期的卵泡晚期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不育患者60例,随机行宫腔镜辅助下刮宫术(HADC组)和常规单纯性刮宫术(DC组),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形态的改变及其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HADC组与DC组A型子宫内膜的比例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B型、C型子宫内膜的比例明显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A型子宫内膜的比例仍明显低于对照组,B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C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和DC组的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患者,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措施加以干预处理,以有效地提高IVF-ET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评估控制性卵巢刺激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辅助生育技术的实施中,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方案是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的,在用药剂量和启动时间的掌握上非常重要。由于卵巢本身反应性或基础状态的不同,不同年龄及不同病因的患者有着极大的差异,用量适当可避免因启动剂量过大造成卵巢过度剌激(OHSS),或剂量过少造成低反应,卵泡  相似文献   

18.
叶虹 《生殖医学杂志》2014,(12):933-936
控制性促排卵(COS)中过早血清孕酮升高(PE)是指HCG注射前血清孕酮过早的轻度升高,PE并非颗粒细胞过早黄素化所致。虽然PE的原因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过多成熟卵泡/卵母细胞数、大剂量卵泡刺激素(FSH)促排卵、高雌二醇(E2)水平及促黄体生成素(LH)相对不足与PE呈明显相关。大量研究已发现PE明显降低COS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其原因可能是PE负面影响了子宫内膜接受性。目前对PE阈值并无统一标准,通常以HCG注射前或HCG注射日血清孕酮的绝对值作为界定标准。最近Venetis CA等荟萃分析超过60 000个IVF周期结果显示,血清孕酮过早升高至0.8~1.1ng/ml(2.54~3.50nmol/L)即表现为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明显降低,且随着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妊娠率下降,但当过早升高的孕酮≥1.2ng/ml(3.82nmol/L),妊娠率则稳定在低水平并未随血清孕酮水平的进一步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