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后兔肝VX2肿瘤炎性带及局部肿瘤进展(LTP)的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建立兔肝VX2肿瘤RFA动物模型,于RFA后1(A组)、3(B组)、7(C组)、14天(D组)行增强CT及病理检查,观察不同时期炎性带及LTP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炎性带强化于RFA后第3、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减低;动脉期LTP表现为消融灶旁新月状、结节状异常强化影;延迟期D组炎性带CT值较LTP减低(P<0.05)。结论 兔肝VX2肿瘤RFA术后增强CT表现与病理表现一致,能准确反映RFA术后不同时期炎性带和LTP的血供特点及变化;RFA术后早期炎性带与LTP的增强CT表现存在重叠,RFA术后CT增强随访宜在炎症消退期。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评估射频消融治疗肾癌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估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肾癌的疗效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患者共39个肾癌癌灶于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增强CT图像上肿瘤最大截面积及其CT值的变化。结果 RFA后1个月肿瘤最大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RFA后1年肿瘤区域最大截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RFA后1个月和1年肿瘤最大截面的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较平扫相上肿瘤区域CT值的增加量)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术后1年肿瘤CT值增强量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RFA后1个月和1年肿瘤最大截面的CT值增强量95%CI分别为(3.26~6.22)HU、(2.62~6.82)HU,两者上限均<10 HU。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作为射频消融治疗肾癌术后肿瘤区是否毁损完全的可靠的评价指标,完全毁损的标准为术后肿瘤区域CT值增强量<10 HU。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能CT碘含量分析早期诊断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后残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兔肝VX2移植瘤模型,行不完全RFA,于消融治疗后第3(A组)、7(B组)、14(C组)、21天(D组)行双能CT多期增强扫描及碘含量分析,然后处死模型兔,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残癌与及炎症带碘摄取值的差异。结果 RFA术后,C组动脉期、D组动脉期及静脉期残癌的碘浓度和标准碘浓度均明显高于炎症反应区碘浓度值(P均<0.05。A组、B组残癌与炎症反应区碘浓度及标准碘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能CT碘含量分析有助于兔肝VX2肿瘤模型RFA治疗后残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DWI动态监测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M410(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于给药前、给药后4 h、1天、4天、7天、14天分别行MR平扫及DWI检查,并于各时间点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肿瘤体积、肿瘤整体及实质平均ADC值及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增长缓慢,给药后4~14天各时间点两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整体及实质平均ADC值:给药后1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改变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结论 DWI可动态反映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后肿瘤分子水平的变化,通过测量肿瘤ADC值可早期监测M410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硬膜外脊膜瘤位于颈椎管,1例位于胸椎管,累及2~4个椎体节段;8例病灶均呈扁平形、以增厚的硬膜为基底,伴硬膜外肿块形成;5例肿瘤经椎间孔向硬膜外延伸、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椎管均均匀变窄,1例伴脊髓水肿,1例伴脊髓变性。CT显示病灶呈等密度,6例硬膜可见条片状钙化。MRI显示病灶于轴位图像上均呈半环形,包绕脊髓,T1WI上呈等(n=5)或低(n=3)信号,T2WI上呈等(n=3)或低信号(n=5);增强后呈中等(n=2)或明显(n=6)强化,其中7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结论 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好发于颈椎管,可累及多个椎体节段,以硬膜增厚、钙化并硬膜外肿块形成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兔VX2肝癌模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早期CT灌注参数改变。方法 将2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分两组,每组10只,进行肝移植瘤种植。第1组接种VX2移植瘤后2周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第2组接种2周后进行无水乙醇介入治疗,且CT灌注扫描动态监测2个月。将采集的灌注参数 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统计学处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BF、PS、HAP、HAF与微血管密度(MVD)均呈正相关(P均<0.05),HBV、MTT与MVD无相关性。介入治疗后第3天,肿瘤边缘PS、HAP增高(P均<0.01),4周时HBF、HBV、PS、HAF、HAP较前及治疗后3天减低(P均<0.01),6周时HBF、HBV、PS、HAF、HAP较4周时增高(P均<0.01),8周较6周时HBF、HBV、PS、HAP增高(P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在显示VX2肝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同时提供精细的解剖图像,对灌注过程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从而评价肝肿瘤生长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PECT/CT对平面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7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疑难病灶的SPECT/CT检查结果,分析SPECT/CT诊断增益与病灶部位、摄取程度、CT特征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2例中,骨显像共发现140处诊断不确定病灶,65.00%(91/140)病灶经SPECT/CT显像后可以明确诊断。SPECT/CT对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增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35)。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脊柱病灶获得诊断增益率明显高于骨盆病灶(χ2=8.81,P=0.003)。SPECT/CT对不同摄取程度病灶的诊断增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43)。CT呈溶骨为主及具有良性特征的病灶经SPECT/CT显像获得的诊断增益高于成骨为主及混合性病灶。结论 SPECT/CT对诊断全身骨显像疑难病灶具有明确增益作用,病灶部位及CT特征是判断能否通过SPECT/CT融合显像获得明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超声、CT、MRI及PET/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FTC患者的影像学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32例PFTC患者中,单侧31例,双侧1例。伴对侧输卵管积水1例,伴同侧皮样囊肿1例,2例卵巢转移,1例结肠转移。超声表现为附件区梭形实质性低回声肿物(n=16)、不均质团块样肿物(n=4)、"腊肠型"囊性肿物(n=7)。CT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7例,囊肿块7例,囊实混合性肿块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n=2)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结节(n=2)。PET/CT表现为附件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n=1)或附件区囊实混合密度(n=2)。结论 超声可有效发现PFTC附件区肿物,并区别囊实性;CT、MRI及PET/CT有助于PFTC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特异性能谱CT增强扫描评估阿西替尼抗兔VX2肝肿瘤血管生成疗效的价值。方法 将40只VX2瘤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5只,灌胃给予阿西替尼)和对照组(15只,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时间均为14天。对实验组行一站式灌注联合能谱CT扫描,对照组依次行能谱动脉期增强扫描和灌注CT扫描。重建基于实验组灌注CT时间-强度曲线所获肝肿瘤对比度最大时的能谱图像,以之作为对照组增强扫描时间;比较实验组不同时相肝肿瘤灌注参数与均一化碘浓度(NIC)相关系数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与灌注参数及NIC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系数间差异。结果 实验组肝肿瘤对比度最大时间为(18±4)s,可使对照组73.33%(11/15)肝肿瘤达到最大对比度。该时间点实验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与NIC均呈正相关,除BV外,各相关系数与各时相相应最大相关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BF(r=0.828、P=0.008)及NIC(r=0.820、P=0.010)与VEGFR-2呈正相关,PS与VEGFR-2呈负相关(r=-0.782、P=0.010),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能谱CT动脉期增强可评估阿西替尼抗兔VX2肝肿瘤血管生成效果,能力与灌注CT相当。  相似文献   

10.
肺诺卡菌病胸部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最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空洞影(n=4)、团块影(n=2)。4例合并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肺内病灶区域胸膜增厚,3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多样,常合并四肢或躯干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感染;当肺部病灶发展迅速,出现实变、结节、空洞、肿块等多样病灶时,应考虑肺部诺卡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CT/MR图像融合评价肝癌消融的安全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MR图像融合评价肝癌消融安全边界(AM)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消融术后1个月增强CT/MR提示肿瘤消融完全的肝癌患者39例共44个病灶,利用图像融合系统,在术前CT/MR图像上勾勒肿瘤及AM的范围,与术后CT/MR图像进行对位融合,根据消融灶覆盖肿瘤和AM情况,分为达到AM组和未达AM组.随访术后局部肿瘤进展(LTP)发生情况,比较两组LT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对43个病灶完成图像融合,成功率97.73%(43/44),图像融合时间4~11 min,平均(7.0士2.0)min;融合图像评估AM用时5~10 min,平均(7.1±1.3)min.43个病灶中,24个消融后达到AM,随访未出现LTP;19个未达AM,随访中4例出现LTP;达到AM组术后LTP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达到AM组(P=0.031).结论 CT/MR图像融合能较准确地评价肝癌AM,消融术后未达AM者易发生LTP.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的CT灌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价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后血流变化的价值。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组(D组)各10只。经CT灌注扫描后应用去卷积模式自动计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等CT灌注参数。结果实验A组BF、BV、MTT和PS值均较对照C组低,BF值:(1.40±0.70)ml/(100 g.min)比(133.21±14.42)ml/(100 g.min)(P<0.01);BV值:(0.33±0.17)ml/100 g比(28.77±3.32)ml/100 g(P<0.01);MTT值:(4.33±1.41)s比(11.67±0.58)s(P<0.01);PS值:(0.15±0.18)ml/(100 g.min)比(22.10±4.39)ml/(100 g.min)(P<0.01)。但实验A组的HAF值较对照C组明显增高:(0.99±0.03)比(0.25±0.06)(P<0.01)。实验B组的BF、BV、MTT和PS值较对照D组降低,而HAF值则明显增高(P<0.01)。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无创直观形象地评价门静脉阻断后兔肝VX2移植瘤的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容积超声造影对肝肿瘤射频消融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容积超声造影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2只新西兰白兔肝脏VX2肿瘤和22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二维及容积超声造影,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增强CT检查,动物肝脏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前所有病灶二维及容积超声造影均表现为早期动脉相病灶内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消融后,动物实验中19个病灶的疗效判断二维超声造影与病理结果相同;22个病灶容积超声造影与病理结果相同;临床研究中20个病灶的疗效判断二维超声造影与增强CT相同,24个病灶容积超声造影结果与增强CT相同。结论容积超声造影有可能更好地评估肝脏肿瘤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即刻病灶中心为凝固性坏死,CT动脉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病理消融灶周围肝窦充血;1~2周消融灶周围出现稍低密度环,密度低于其外围的肝实质,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4周仍可见低或等密度环,但增强动脉期、实质期可清晰显示包膜强化程度减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消融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可用于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穿刺法兔VX2肺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尝试建立适于影像学评价的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VX2肿瘤组织块注入法建立兔肺移植瘤模型,以常用的VX2肿瘤组织悬液注射法作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实验组肺内成瘤率86.67%(13/15),胸膜种植率40.00%(6/15),平均生存时间(57.84±6.00)天.对照组成瘤率100%(15/15),胸膜种植率86.67%(13/15),平均生存时间(29.00±7.01)天.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胸膜及胸壁种植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穿刺VX2肿瘤组织块注入法建立兔肺移植瘤模型在肺内形成孤立结节,较常用的肿瘤组织悬液注射法明显降低了胸膜及胸壁种植率,延长了实验动物生存时间,适合于影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经肝动脉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ain)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0只VX2肝癌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肝动脉灌注rh-endostatin+TACE;B组:单纯TACE;C组:对照组.3组兔均于术前1天及术后3天、7天、14天分别抽血作肝肾功能检查,获取ALb、ALT、AST、BUN、Cr指标;并于术前1天、术后2周分别行CT扫描,测量肿瘤最长径.扫描后立即处死动物,组织切片用于免疫组化检测MVD、VEGF表达.结果 术后A、B、C组兔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B组肝功能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各时间段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兔BUN、C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A、B两组肝癌最长径均明显低于C组(P<0.01).A组MVD、VEGF较B、C两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 肝动脉灌注rh-endostatain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毒性,且其联合TACE治疗肝癌能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抑制TACE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改进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评价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日本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穿刺(A组)、开腹包埋(B组)、超声引导下18G针(C组)和16G针(D组)经皮穿刺四组(每组15只)。接种2周后,用超声、CT、MR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A组、B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超声检查肿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星点状、短条状血管分支。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以肿瘤周边强化为著;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超声引导下16G针穿刺制作的肿瘤模型方法简单、接种率高、肿瘤呈单个生长,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