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表皮细胞去分化体外模型,探索与去分化过程有关的信号通路.方法 分离培养人表皮细胞,分别用双氧水、ERK阻断剂PD98059加双氧水处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方式处理后表皮细胞表型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双氧水处理后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双氧水处理后,表皮细胞干细胞标志物(CK19、β1整合素、Oct4和p63)表达增加,分化细胞标记物(CK10)表达减少,ERK信号通路中相关的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强.以PD98059阻断ERK通路的活化后,双氧水诱导的表皮细胞表型逆转受到了抑制.结论 ERK通路参与了双氧水诱导的表皮细胞去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MRI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EMF)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对9例经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心导管、X线心血管造影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或(和)病理证实(5例)的EMF患者,行心电图门控心脏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电影MRI扫描。结果EMF分为右室型(RVEMF)、左室型(LVEMF)和双室型(BVEMF)三个亚型,MRI所见为:(1)右室型(6例):右室心内膜显著增厚呈较高信号,右室腔缩小变形,流入道短缩,心尖闭塞而流出道扩张,室壁运动减弱,电影MRI(3例)显示有中至大量三尖瓣返流。右心房高度扩大,腔静脉亦显著扩张。(2)左室型(1例):左室心尖圆钝,心内膜凸凹不平、显著增厚,呈“异常肌束”改变,电影MRI可见中等量以上的二尖瓣返流,左室壁运动减弱。左心房显著扩大,肺静脉和主肺动脉扩张。(3)双室型(2例):兼有二心室受累的改变,但以一侧受累为主。其中1例合并右室心尖附壁血栓,表现为T1WI球形高信号,T2WI为中等度略高信号。结论EMF的MRI所见具有相当的特征性,MRI可以作为确定EMF诊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对心膜心肌纤维化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EMF)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选择经超声、心血管造影或/或病理证实的10例EMF进行MRI平扫及电影MRI检查,测量各径线及心脏功能,分析心脏及室壁情况,对比3种检查方法对EMF的诊断价值。结果 右室型7例,MRI均见右室流入缩短、变形、心尖闭塞,流出道及主肺动脉扩张,右房高度扩张,右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其中2例并发右房血栓。双室型3例除见右室型表现外,尚有左房扩张,左室心尖闭塞,左室功能受损。经测量右室流出道、右房、主肺动脉径线,MRI、右房造影及超声检查三者无差异。结论 MRI对EMF的诊断有独到的优越性。对EMF的检查应道选超声及MRI,必要时才选用X线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丹参对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HSCsMAPK)通路中ERK、JNK的活化情况,以及丹参药物血清对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药物组以每天20ml/kg剂量分2次灌服丹参;对照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天后经下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盲法,用上述10%药物血清培养HSCs24h后,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HSCsPERK、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在约44kD、42kD的位置上均出现杂交带,表明活化的HSCs同时表达PERK1和PERK2;在约46kD、54kD的位置上均出现杂交带,表明HSCs同时表达PJNK1和PJNK2。PERK蛋白表达水平,肝纤维化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03%±3.99%vs28.16%±5.37%,P<0.01),正常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正常大鼠对照组也显著减少(18.17%±4.02%vs26.35%±8.22%,P<0.05)。PJNK蛋白表达水平,肝纤维化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7.70%±2.83%vs32.66%±7.08%,P<0.01),正常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正常大鼠对照组也显著减少(19.53%±2.48%vs29.20%±6.27%,P<0.05)。结论活化的HSCs中ERK、JNK保持着较高的磷酸化水平。提示两者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HSCs活化和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阻断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丹参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EMF)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 8例EMF影像学表现。结果 右室型 2 1例 ,左室型 1例 ,双室型 6例。平片对本病误诊率较高 ,误诊为 18/ 2 8例 ;造影及MRI均能显示右心型右室流入道变小、缩短 ,边缘不整 ,心尖闭塞 ,流出道扩张 ,三尖瓣大量返流 ,右房巨大 ,上腔静脉扩张。左室型表现为左室流出道狭窄、边缘不规则 ,室腔变形变小 ,收缩与舒张期无明显变化 ,心尖圆钝 ,二尖瓣返流。双室型表现为左右室型的特点 ,但以右室型表现为主。结论 X线平片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造影及MRI检查均能确诊本病 ,而MRI为无创安全的检查可取代造影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醛固酮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探索醛固酮介导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测定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预处理SHR及正常血压大鼠录同培养时间点心肌细胞对^H0proline掺入理、心肌胶原蛋白呈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等。结果表明,SHR心肌胶原蛋白含量及MAPK生增加,其各时间点的^3H-proline摄入量均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说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可能与醛固酮通过其受体介导心肌MA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信号转导中MAPK家族ERK通路的激活情况及其引起的细胞增殖、凋亡和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对ERK的活化特点;用荧光染料染色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引起ERK活化时细胞的凋亡变化;用细胞克隆形成率分析TGF-β1引起ERK活化时细胞的增殖情况;观察TGF-β1引起ERK活化时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 TGF-β1可在短时间内激活ERK1/2,1h达峰值,然后逐渐减弱;TGF-β1诱导BEP2D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使其体积和间距增大;用U0126抑制ERK通路,能促进TGF-β1对细胞在凋亡、增殖方面的作用,但抑制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论 TGF-β1诱导的ERK1/2的磷酸化在调节BEP2D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间的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菌内毒素对枯否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LPS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失控的信号转导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PS刺激对枯否细胞ERK、JNK、p38MAP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LPS刺激后,枯否细胞内ERK、JNK、p38MAP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其磷酸化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刺激后5min即明显升高,并分别于30、45、20min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2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以p38MAPK变化最快且变化幅度最大。LPS浓度在10pg/ml-100ng/ml范围内时,ERK、JNK、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与LPS刺激浓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提示ERK、JNK、p38MAPK均是LPS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其中p38MAPK在LPS所介导的枯否细胞早期反应中可能较ERK和JNK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3%及5%牛磺胆酸钠溶液进行相应处理,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检测血清AST、LDH及TNF-a和II-1β水平。从正常Wistar大鼠分离培养肝细胞,观察原代培养肝细胞在TNF-a刺激及PD98059预处理后Egr-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Egr-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且原代培养肝细胞Egr-1mRNA表达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gr-1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过程,并且其作用机制部分依赖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相似文献
11.
用肿瘤细胞免疫山羊,取脾经匀浆透析法制备抗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并观察了S~TF在体内外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活性及LAK细胞特异细胞毒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S-TF在体内外均能显著增加荷瘤宿主的LAK活性及LAK特异细胞毒作用,早期单独应用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与LAK/IL-2联合应用可明显地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并可治愈部分荷瘤小鼠(3/10),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LAK/IL-2,原因可能是S-TF能诱导LAK细胞为TIL样细胞,明显增加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S-TF能有效地提高LAK/IL-2过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