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沧市佤族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13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病理分型主要为棘层肥厚型占44%、角化过度型占30%。患者男女比例为1.61∶1,发病年龄50岁以上占84.5%,头面颈部等暴光部位占发病部位的71.5%。结论年龄和日光照射可能是临沧市脂溢性角化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不难诊断,不典型者容易与日光性角化病、黑色素瘤、扁平疣等相混淆,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结合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为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我们对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4.54%脂溢性角化病发生于中青年及以下年龄段。(2)多发生于头、面、颈等暴露部位,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3)其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70.91%。(4)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色素痣等其他皮肤病。  相似文献   

3.
脂溢性角化病1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12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六种类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象均可见到,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9%,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53.9%,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89例,临床误诊率30.47%。结论发病年龄虽有提前,但年龄的增加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率仍成正比;暴露区域比非暴露区域更易患病,过度日光照射可能是其重要诱因;临床常易误诊,需与相关皮肤病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溢性角化症的各病理分型对Survivin染色的表达情况。方法脂溢性角化症患者63例,组织病理分型,免疫组化ABC法进行Sunrivin染色观察。结果脂溢性角化症的各病理分型染色结果显示①棘层肥厚型14/21例阳性,7/21例弱阳性;②角化过度型:16/20例染色阳性,4/20例显示较弱染色;③腺样型:9/13例染色阳性,4/13弱染色;④刺激型:1/9例弱染色,其余染色阴性。结论脂溢性角化病普遍表达Survivin,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凋亡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5.
脂溢性角化病伴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取89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活检标本,经常规组织学处理,HE染色,4例伴疣状组织学改变的标本,作半薄及超薄切片,电镜检查。结果:光镜下89例中,64例为棘层肥厚型,14例角化过度型,网状型及巢状型各2例。64例棘层肥厚型中的44例及2例网状型、2例巢状型的组织中黑色素增  相似文献   

6.
EGF、EGFr在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以皮肤衰老为特征之一的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病变组织中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的发病机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32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及作对照的10名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进行检测。结果SK组的EGF和EGFr在阳性表达强度上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GFr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角质层,颗粒层和棘细胞上层中有广泛的表达,并且棘层肥厚伴角化过度或乳头状瘤样增殖者表达呈强阳性。提示EGF和EGFr的这种异常或超表达可能与脂溢性角化病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与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96例SK和28例A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①SK好发于中老年人,而AK好发于老年人;②SK皮损好发于头面、躯干及四肢,而AK好发于头、面和颈等光暴露部位;③组织病理:SK以角化型和棘层肥厚型为主,而AK以原位癌型和萎缩型为主;④S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70.83%,而A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46.43%,临床上易将AK误诊为SK。结论 AK发病晚于SK,临床上AK误诊率高于SK,两者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8.
脂溢性角化病可分为6型;角化型,棘层肥厚型,菌落型,腺样型,刺激型与黑棘皮瘤。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巨大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女,59岁。因右臀部皮肤逐渐增大的褐色斑块30余年就诊。皮损约20 cm×15 cm,表面粗糙,无浸润。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以基底样细胞为主,见假性角囊肿形成。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临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由两名医生参照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特点,盲法独立诊断,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20例患者中,8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0例经医生A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2例经医生B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医生A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一致百分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Kappa值分别是91.67%、90.70%、94.12%、5.89%、9.30%、0.848、0.805,医生B诊断的上述各项值分别为93.33%、93.02%、94.12%、5.88%、6.98%、0.871、0.841。两名医生经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2=0.08,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主要见于老年人。病理上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3种基本变化,表现为明显的表皮增生、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增殖异常。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三种病理类型脂溢性角化病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角蛋白(K)16、17和人乳头瘤病毒(H PV)的表达,探讨其与脂溢性角化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epidermolytic acanthom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临床上易与脂溢性角化病混淆,但病理有特异性表现。最近我们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背部一角化性丘疹5~6年,无自觉症状,未曾治疗。体格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背部见一圆形淡褐色丘疹,约有黄豆大小,稍高出皮面,表面粗糙,质稍硬。临床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明显角化过度,呈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灶性增厚,棘层轻度肥厚,中上层棘细胞及颗粒层细胞有颗粒状变性,表现为细胞边界不清,核周空泡样改变,胞内透明角质颗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694例临床诊断为光线性角化病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与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光线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21.18%。临床最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而且,组织病理上也易与脂溢性角化病相混淆。结论:光线性角化病虽然临床常见、多发,但不易正确诊断,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光线性角化病临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60岁.鼻右侧出现新生物2个月,无痛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伴角囊肿形成,增生表皮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其基底部与两侧正常表皮位于同一平面上;真皮浅层有基底样细胞形成的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依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诊为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  相似文献   

15.
脂溢性角化病2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黑色丘疹性皮病不应看作独立疾病,而是早期发生的脂溢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细胞棘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9例大细胞棘皮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细胞棘皮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头面部和四肢,多表现为浅褐色斑块,临床上与脂溢性角化病不易鉴别。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棘层肥厚及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部分皮损周围可见到日光性黑子或脂溢性角化病样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大细胞棘皮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脂溢性角化病及日光性黑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症(AK)和脂溢性角化症(SK)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间就诊经手术切除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61例AK和99例S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①AK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SK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②AK与SK的在发病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K皮损好发于头面颈部等暴露部位,而SK皮损可发生于头颈面、躯干、四肢、会阴等全身各个部位;④AK组的组织病理分型以萎缩型和肥厚型为主,SK组的组织病理分型以角化过度型和棘层肥厚型为主;⑤AK误诊率为75.41%,AK误诊为SK占13/23;SK误诊率为46.47%,SK误诊为AK占3/23。结论 AK发病年龄相比SK略晚,在发病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K皮损可发生于体表各个部位,AK则好发于曝光部位;临床上AK的误诊率高于SK,AK与SK易相互误诊,且AK更易误诊为SK;误诊原因主要与皮损临床表现相似及部分医师经验不足有关;病理诊断为AK与SK诊断的金标准,临床诊断需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20100153光线性角化病13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廖文俊(四军大附属西京医院全军皮研所),樊平申,王雷…∥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7).-423~426对132例光线性角化病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男64例,女68例,皮损发生于面部及颈部,临床表现多为肤色或褐色角化性丘疹,上覆磷屑,皮损周围皮肤可见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或淡黄色斑等慢性光损伤的表现。皮损组织病理特点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基底层至棘层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基底层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呈芽蕾状伸入真皮乳头层,真皮浅层嗜碱性病变,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分型主要为肥厚型和萎缩型。有关光线性角化病的性质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提高临床医生无创诊断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皮肤镜下3例表现为球状结构,1例表现为黑褐色均质样结构,所有皮损边界清晰;RCM下发现表皮内高折光细胞巢。结论皮肤镜与RCM检查可能为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疑诊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症及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患者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查,分析其灵敏度与特异度,探讨其在上述3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50例色素痣、42例脂溢性角化症及34例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患者,行临床初步诊断、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临床诊断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症及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临床诊断。结论: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实时、无创及高分辨率,对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症及色素型基底细胞癌临床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