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药健康管理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思想上。本文通过在“治未病”三个层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综述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情况,并提倡加强既病防变及病后康复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进行中医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磊  刘鑫  沙洪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820-2822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在超声图像动态分析和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将B型超声与柔性传感器结合构建了脉诊复合信息检测系统,对超声波动态图像、压力脉搏波、光电容积脉搏波和心电图进行信息整合,并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建立了脉象特征分析方法,形成了描述中医脉诊“位数形势”4种属性的优化解决方案。应用此系统采集了健康人的多信息脉象数据,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新的脉诊客观化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的中医康复技术在眼科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根据研究项目研究目的,结合医学统计学研究要求,现将2019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在医院眼科进行专科疾病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学疾病诊断、药物和/或手术治疗方案,明确诊断后根据相关疾病的治疗规范开展专科医学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学诊断、药物和/或手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利用中医学思维和针药并用的中医康复技术完善管理流程。比较两组专科工作质量、预后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疗安全、专科医学指标恢复、症状改善、风险防范、康复速度、康复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预后质量、远期预后质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不良反应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理方案的功能性、可靠性、整体预期性、专业技能、延续性管理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的中医康复技术在眼科疾病管理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管理质量、预后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6.
中医证候数据挖掘是近年来数据挖掘用于中医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探讨中医药学与数据挖掘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式检索,收集了从1984年—2007年间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学的应用,阐述了中医药学数据的特点,总结了本文中医证候研究数据挖掘新进展。提示中医药学数据挖掘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尚有一些重要环节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RI与B超的影像学方法获取脉“形”属性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采用成熟的脉浮变、沉变、滑变及芤变造模方法,应用NX-8型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分析仪及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观察寸口桡动脉血管运动,测定反映脉“形”属性的相关指标。结果:MRI与B超均可获得可视化脉动信息影像,且在脉诊信息有效获取价值上二者无明显区别。脉位浮变、滑变和芤变时,寸口桡动脉明显扩张,其横截面的直径和面积均明显增大,均呈现脉形属性偏宽的改变。而脉位沉变时,血管口径、面积均减小;呈现脉形属性偏窄的改变。结论:可利用成熟的B型超声技术采集中医寸口桡动脉的血管运动信息以获取脉“形”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彭雅莎 《光明中医》2014,29(11):2482-2482
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是经络穴位理论和经皮给药技术有效地结合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通过对众多中医学者应用此法治疗各种中医内科疾病取得的疗效进行综述,并总结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的作用机理和药理,认识此法在中医内科中值得应用和推广,认为治疗中医内科疾病应内外兼治,才能发挥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青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983-984
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在中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得以实际运用是其能够持续传承的关键,也是引起中医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探讨了在创建中医重点专科过程中如何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技术临证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护理是一种以辨证施护和整体观念为基本特色护理措施,在医疗保健及康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医护理主要是依靠中医护理技术得以在临床中实践和发展,这同时也是对中医护理理论的一种重要检验途径。本文综述了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专科中的应用优势及要点,以期深化改革骨科专科护理,提升护理质量,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相似文献   

12.
从可视化技术发展的背景入手,详细对比了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在起源、理论基础、目的、可视化对象、描述对象、工具、参与者类型、应用以及互补方式等方面的区别。认为信息可视化是以显性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探索新规律为目的,让用户更高效、直观的掌握和分析数据;知识可视化是以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同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知识在群体之间的传递和利用为目的,改善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强化知识密集,提高决策和解决能力。结合中医背景知识的特点,探索中医与可视化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情况及思路,旨在为中医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及平台设计提供更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刘小红 《光明中医》2016,(21):3173-317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介绍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文献32篇,对该领域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代谢组学能够揭示中医药治疗疾病过程中生物体系内所发生的代谢物的变化和代谢通路及途径的改变,强调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体的功能水平,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相一致,符合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效应的特点。广泛应用中医证候、经络与针刺、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以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应进一步提高分析测定的水平、将适用的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实现多种化合物的同时检测;完善代谢组学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整合,满足其高通量、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要求。结论: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必备技术工具。本文在对多元统计、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神经元计算、模糊信息处理和信息智能集成处理等主要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从建立中药新药创制体系、构建中药数据分析与规律发现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中药信息技术的若干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必备技术工具。本文在对多元统计、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神经元计算、模糊信息处理和信息智能集处理等主要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从建立中药新药创制体系、构建中药数据分析与规律发现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中药信息技术的若干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热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表温度的不同,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体表温度的差异,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现将近年来有关红外热图技术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诊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特征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信息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多维与多阶、多态与多粒度和缺失、折叠与混杂的特征,归纳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中医药临床个体诊疗规律研究的主题应包括疾病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证候特征与诊断规范化、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总结、药物/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与治疗方案的优化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旨在进一步开启多学科、多视角进行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路,促进数据挖掘和中医临床领域专家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人类脑科学研究计划开始以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与脑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新技术的开发,加快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但是诸多的研究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中医药脑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有限。近年来,光遗传学技术和化学遗传学技术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高精度时空分辨率、神经网络功能性解剖特性,在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为临床治疗脑部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光遗传学技术和化学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助力中医药脑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