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受体P2Y12 基因多态性(C34T 和G52T)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 年11 月至2009 年11 月收住我院拟行PCI 的冠心病患者268 例,正规服用氯吡格雷12 个月.采用MassARRAY 时间飞行质谱及TaqMan Assay 检测入选患者血小板受体P2Y12 基因C34T 和G52T 两个位点,按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术后1 年间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绞痛复发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入选病例按G52T 位点基因型分为H1/H1 型(n =195)和H2 携带者(H1/H2 和H2/H2,n =73)两组,H1/H1 组双支病变比例高于H2 携带者组(P <0.05),两组患者其余临床基本资料均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 >0.05).PCI 术后1 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术等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H2 携带者明显高于H1/H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 vs.5.1%,P <0.05).一年累计生存率H2 携带者要低于H1/H1 组(HR =2.543,95% CI:1.033 ~6.259,P =0.042).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血运重建术和死亡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但H2 携带者心绞痛复发率高于H1/H1 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入选病例按C34T 位点基因型分为CC 型(n =174)和CT/TT 型(n =94)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均匹配(P >0.05).PCI 术后1 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一年累计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血小板膜受体P2Y12 基因H2 携带者可能是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C34T 位点多态性和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C34T和G52T位点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检测方法检测血小板受体基因C34T和G52T,应用血栓弹力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C34T和G52T位点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达标58例(达标组),未达标26例(未达标组);在C34T基因位点,将所有患者按CC、CT、TT分型,分别为53、31、0例;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52T基因位点,将所有患者按GG、GT、TT分型,分别为64、19、1例;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G52T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前进行基因检测有利于指导用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P2Y_(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及凝血激活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238例中国四川地区[冠心病(corona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组177例,对照(control)组61例]血小板最大聚集度(Maximumplateletaggregationratio,MAR)、血浆P选择素(granulemembraneprotein,GMP140)及各项凝血指标。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MAR、GMP140、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显著降低(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校正后,GMP140水平和冠心病密切相关(r=0.69,P<0.1)。结论血小板膜P2Y12受体活化介导的血小板高活状态引起的血浆高GMP140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ADP受体P2Y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 AR)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40岁以上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后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入院后,进行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测定相关血液指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d后次日晨,抽取肘静脉血2管,光学法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确定患者为AR或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另一管置-80℃冰箱待集中后通过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P2Y1基因893及1622位点多态性.结果 AR者95例,发生率为28.79%;AS者235例,发生率为71.21%;基因测序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P2Y1基因的893C>T变异与AR发生率增加有关OR=3.16 (95%CI1.36~7.16).与AS组临床资料相比AR组在以下3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组年龄大、糖尿病发生率高、HDL水平低,进一步使用从包括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内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现,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低HDL水平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2Y1基因的893C>T变异与AR相关.年龄大,合并2型糖尿病,血HDL水平低者更易发生AR;合并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病,低HDL水平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同龄男性札压显著高于女性。近年来,高血压的性别差异是否与Y染色体上存在血压发生发展或调控的相关基因问题备受关往,探索Y染色体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并寻找致病基因成为热点。本研究旨在用关联分析法分析湖南人群Y染色体非重组区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以进一步确定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60岁)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Argl6Gly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15名无血缘关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为病例组,15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PCR扩增技术测定两组对象的β2-AR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组的Arg/Arg、Gly/Gly和Arg/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1%、53.51%和23.68%;对照组分别为27.33%、67.33%和5.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rg和Gly的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组为49.56%、50.44%;对照组为61.00%和39.00%,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Arg/Gly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 本研究对象的β2-A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60岁)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15名无血缘关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为病例组,15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PCR扩增技术测定两组对象的β2-AR基因型.结果 高血压组的Arg/Arg、Gly/Gly和Arg/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1%、53.51%和23.68%;对照组分别为27.33%、67.33%和5.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Arg和Gly的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组为49.56%、50.44%;对照组为61.00%和39.00%,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两组的Arg/Gly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 本研究对象的β2-A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基石。P2Y1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P2Y12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药理学特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人群AT2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内科诊治的宁夏回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50名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方法检测AT2R^(C3123A)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糖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AT2R^(C3123A)位点的三种基因型CC、AA、CA在观察组、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宁夏回族人群AT2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AT2R^(C3123ACA)基因型的增加可导致高血压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而对疼痛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是要找到有效的疼痛治疗靶点。许多研究表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P2嘌呤核苷酸受体,并参与痛觉信号传递,提示他们在疼痛防治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嘌呤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型P2X受体和G蛋白偶联型P2Y受体,P2Y受体具有8种不同的亚型,分别为P2Y1,2,4,6,11,12,13,14。有关P2X受体与疼痛的研究报道较多,P2Y受体(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的P2Y受体)与疼痛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这些神经胶质细胞P2Y受体亚型激活后通过影响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神经系统中不同的P2Y受体亚型在疼痛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P2Y受体在痛觉防治的靶点作用及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1 hypertension,EH)患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按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将四川省内的300例汉族EH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214例)和非动脉硬化组(86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比较两组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与非动脉硬化组相比,动脉硬化组ALDH2基因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2%vs 38.4%和34.6%vs 20.9%,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后,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OR =0.399,95%CI:0.327~1.245,P =0.038)。结论四川省内汉族人群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基因第4内含子27bp重复序列、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人选青年EH患者345例,正常人281名。提取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方法检测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EH组HindⅢ(+)基因型分布分别为67.3%(107/159)和55.4%(102/184),两组间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EH患者HindⅢ(-)基因型增多。对照组和EH组问NOS34a/b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EH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多基因遗传疾病。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关键基因之一,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l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AT1R基因与EH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有助于EH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该文就AT1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研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T/C多态性与2型糖尿发病、原发忡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4名2型糖尿病患者、8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背与108名健康中老年人的空腹肘静脉血样本,分离白细胞并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一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艮-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T/C多念忡,比较三绢各自的基因型和等化基闪的分布频率。结果阻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T/T、T/C和C/C、基因型住2型糖尿病组巾分别为68.92%、17.57%、13.51%,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分别为82.93%、13.41%、3.66%,在正常中老年人组中分别为8d.26%、12.96%、2.78%。2型糖尿病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小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的T/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的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琏的发病尢明显相关性;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的T/T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EMILIN1、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组),另选取血压正常的健康自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基因多态性的对比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分别检测两组EMILIN1基因SNP位点和CYP11B2基因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患者组患者EMILIN1基因rs2304682位点上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则比健康对照组低;CYP11B2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患者组(CYP11B2)-344 T/C基因多态性中TT基因型、T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CT 基因型、C基因频率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ILIN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CYP11B2)-344T/C位点上等位基因T的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泸州地区VDR基因FokI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泸州及周边地区常住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组415例,血压正常组415例,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与DNA测序相结合的方式,检测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分析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组中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及比值比(ORs),来预测高血压的风险,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和高血压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VDR基因FokI位点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之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高血压组Ff+ff基因型分布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69.5%vs.62.3%),以FF基因型为对照,Ff+ff基因型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OR=1.488,95%CI=1.080~2.052,P=0.015),两组间F/f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R基因Ff+ff型血清三酰甘油、肌酐水平与FF基因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okI多态性、三酰甘油、肌酐是高血压发生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泸州地区VDR基因FokI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A1675G多态性与钙拮抗剂降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为期8周的降压治疗,用PCR结合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患者血管紧张素1I2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结果:257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女127例,男130例。在女性患者中基因型AA、AG和GG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幅度及药物疗效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基因型AA和GG在降压幅度及药物疗效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山东地区高血压患者中,A1675G多态性可能不会影响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百色地区壮族人群受试者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β2 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98例高血压病例患者,患病史至少两年。同时还有109例健康的对照受试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及空腹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然后再使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DNA进行分析,以鉴定β2 AR基因rs6879202与rs2053044的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采用SPSS 19.0 软件中回归模块中的Logistic对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的位点的基因频率诱发高血压的危险性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比、肌酐、吸烟率、甘油三酯、尿酸等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和对照组β2 AR基因rs6879202位点CC、CG、GG基因频率分别为3.10%,72.40%,24.50%;13.80%,57.80%,28.40%;两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8.809,P=0.012)。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对rs6879202位点而言CG较其他两个基因频率诱发高血压的风险更大。结论 百色地区壮族患者β2 AR基因rs6879202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相关性,而β2 AR基因rs2053044位点多态性与该地区该民族的原发性高血压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00例汉族EH患者(EH组)和192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AT1R基因1166A/C及-810A/T多态性进行检测,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物化学指标,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 1166A/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810A/T各基因型在EH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2,P=0.004),-810T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显著增高[22.5%(102/400)与11.5%(44/384),x2=12.745,P=0.000],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810AT和TT基因型的携带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03,OR值为2.57,95%CI:1.37~4.84).结论 AT1R-810A/T多态性与EH发病相关,-810T等位基因可能是EH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00例汉族EH患者(EH组)和192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ATlR基因1166A/C及-810A/T多态性进行检测,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物化学指标,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1166A/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810A/T各基因型在EH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2,P=0.004),-810T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显著增高[22.5%(102/400)与11.5%(44/384),χ^2=12.745,P=0.000],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810AT和TT基因型的携带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03,OR值为2.57,95%CI:1.37~4.84)。结论AT1R-810A/T多态性与EH发病相关,-810T等位基因可能是EH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