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暖、吸氧、控制感染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两组患儿的血气情况进行测量,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在传统机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合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105例NRDS患儿,其中42例以机械通气合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100~120mg/kg气道内滴入(合用组),63例单用机械通气(单用组);其他治疗相近;观察2组患儿临床资料、治疗转归、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合用组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各为76.49%、19.05%、4.76%,单用组分别是55.56%、23.81%、20.6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用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76±8)h,单用组为(105±15)h,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用组并发肺部感染71.43%,单用组93.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合用PS与机械通气治疗NRDS与单用机械通气治疗NRDS比较,治愈率提高,死亡率下降,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下降。可认为合用PS及机械通气对治疗NRDS效果优于单用机械通气疗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而引起,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NRDS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NRDS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早产儿死亡的50%~70%[1]。研究[2-5]发现患儿发病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并减少氧气吸入和机械通气的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39-2841
选择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11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设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62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行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治疗后研究组p H值、Pa CO_2、Pa O_2及PO_2/Fi 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气道损伤、肺不张及动脉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NRDS患儿行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缩短氧疗、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合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105例NRDS患儿,其中42例以机械通气合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100~120mg/kg气道内滴入(合用组),63例单用机械通气(单用组);其他治疗相近;观察2组患儿临床资料、治疗转归、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合用组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各为76.49%、19.05%、4.76%,单用组分别是55.56%、23.81%、20.6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用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76±8)h,单用组为(105±1 5)h,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用组并发肺部感染71.43%,单用组93.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合用PS与机械通气治疗NRDS与单用机械通气治疗NRDS比较,治愈率提高,死亡率下降,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下降.可认为合用PS及机械通气对治疗NRDS效果优于单用机械通气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将接受HFOV+PS治疗的50例患儿纳入HFOV+PS组,将接受常频机械通气(CMV)+PS治疗的50例患儿纳入CMV+PS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结果:T0时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HFOV+PS组PaO2高于CMV+PS组,PaCO2低于CMV+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PS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CMV+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气漏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RDS患儿中采用HFOV联合PS效果优于CMV联合PS,在改善血气指标方面效果更佳,能够缩短用氧及机械通气时间,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治疗NRDS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将PS经气管插管下注入肺内,分仰卧、右侧、左侧、再仰卧体位各注入1/4剂量加用呼吸囊加压1~3min。结果27例使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前后对比,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PS使用能有效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respiratiorydistresssyn drome ,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病 ,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marysufactant ,PS)缺乏所致。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病死率极高。 1980年Fujiwara等[1] 首先应用从牛肺中提取的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NRDS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 ,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已为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2~ 4] 。我院新生儿科从 2 0 0 1年 11月—2 0 0 2年 4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选取60例,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n=30)则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就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肺顺应性以及炎症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总有效率是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的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的肺顺应性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突出,可有效纠正其炎症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lumonarysurfactant,PS)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yalinemembranediseaseofnewborn ,HMD)呼吸力学影响。方法 对 2 9例HMD患儿行常规频律机械通气治疗时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其中 18例给予PS治疗 (PS组 ) ,另 11例未使用PS (NPS组 ) ,比较两组患儿呼吸力学监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 6h时 ,PS组静态肺顺应性 (Cstat)、吸气峰流量 (InspFlow)明显增加 (P <0 0 0 1) ,而NPS组尚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此后两组以上指标随时间延长增长 ,治疗后 72h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 (P<0 0 0 1) ;但各时段组间比较 ,PS组明显高于NPS组 (P <0 0 1)。两组压力 -容积环 (P -Vloop)钭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 ,PS组更接近纵座标。治疗后 6hPS组Rinsp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NPS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后 72h ,两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但相应时段组间比较 ,PS组明显低于NPS组 (P <0 0 1)。治疗前后呼气时间常数 (RCexp)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后 72hPS组自主呼吸功 (WOBimp)明显低于NPS组 (P <0 0 5 )。结论 HMD患儿机械通气加用PS ,肺顺应性、通气流量明显增加 ;气道阻力明显降低 ;患儿自主呼吸功耗相对较少 ,效果优于单用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1.
张秀茹 《临床医学》2013,33(5):81-8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汝南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120例早产儿,均有呼吸困难症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都依据实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固尔苏。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用药后的6、24、48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好转(P<0.05)。研究组呼吸窘迫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43.33%,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胎龄逐步增加,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逐步降低(P<0.05)。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现,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32周的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33例随机分入2组进行对照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立即拔管继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S-N组)16例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S-M组)17例.比较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通气时间,以及其他相关临床特征.结果 生后7 d时,S-N组有1例(6.25%)接受机械通气,S-M组有8例(47.00%)仍不能脱离呼吸机.S-M组与S-N组相比较,用氧时间[(11.4±4.6)d与(7.0±1.9)d]、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6.5±2.9)d与(3.5±2.3)d)]、机械通气时间[(5.9±3.3)d与(2.2±1.2)d]、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29.9±8.0)d与(21.7±10.1)d]、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率[(12.5%,2/16)与(53.0%,9/17)],S-M组均显著高于S-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立即继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利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足月NRDS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各10例,均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100 mg/kg,B组予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50 mg/kg。观察两组患儿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h PaO2及PaCO2水平,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组患儿治疗后各时点PaO2均明显升高(P均〈0.05),PaCO2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08±13)h,住院时间为(19.1±4.6)d;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02±21)h,住院时间为(17.0±4.1)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A组4例发生气胸,B组无1例发生气胸。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NRDS疗效确切,100 mg/kg剂量与50 mg/kg疗效接近,而后者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已明确PS,主要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其主要成分为90%的脂质、8%~10%的表面蛋白(SP)及少量的中性脂肪和无机盐.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① 多年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随着呼吸机和各类通气模式的研究、改进 ,近几年中有所改善 ,但也相应地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1 机械通气的进展ARDS的定论已有 30年 ,但直到 1990年人们才认识到 :ARDS患者残存的有通气功能的肺泡已大为减少 ,与婴儿相当[1]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RDS近十余年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根据正常肺设置的潮气量 (10~ 12ml/kg)和通气效能 (PaCO2 )势必导致气道峰压 (PIP)过度升高和残存的有通气功能的肺区…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多种原发病和诱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 ,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点 ,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肺部的表现 ,其病理基础为急性肺损伤(AL I) ,是 AL I的最严重阶段 ,常可引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 ,起病急 ,病情重 ,且多数病程较长 ,病死率高达 31.0~ 84 .6 % 〔1〕。随着人们对 ARDS病理生理改变及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认识的深入 ,其治疗方法 ,尤其是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发生了改变。现综述如下。1 机械通气策略的改变1.1 通气策略改变的病理基础 :以往认为 ARDS和 AL 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予以PS微创给药治疗,按照通气模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值]、呼吸指标[呼吸频率(RR)、呼气末气压]、治疗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1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OI、pH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 h,两组RR、呼气末气压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通气治疗时间、全静脉营养时间、呼吸困难与气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30例NRDS的患儿早期给足量的固尔苏气管内使用,配以综合治疗措施,观察使用固尔苏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机参数、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肺泡充气程度。结果:使用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氧合指数(OI)较用药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呼吸机参数(除PEEP外)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后病死4例(13.33%),出现肺炎11例(36.67%),肺出血5例(16.67%),颅内出血为2例(6.67%),肺气漏3例(10%)。同时,X线胸片显示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结论:固尔苏能有效的改善NRDS肺的通气、换气功能和肺泡充气程度。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在发生或可疑发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在发生或可疑发生的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预防组采用固尔苏治疗,用药后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对照组除不予固尔苏治疗外,余治疗同预防组。结果:预防组PaO2、PaCO2及p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用CPAP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PS预防RDS,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减少机械通气,减轻病人的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肺灌洗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方法: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分100mg·kg-1、150mg·kg-1和200mg·kg-1三个单次剂最组及100mg·kg-1×2、150mg·kg-1×2二个多次剂量组。结果:给PS后15分钟各治疗组PaO2显著增高,随后PaCO2下降、pH上升,肺顺应性改善,肺病理变化明显减轻。高剂量组疗效较低剂量组好,多次给药组较单次给药组好。结论:PS对肺灌洗兔ARDS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