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和艾滋病模型猴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2只,给药6周。结果:治疗组病毒血症在感染后4周消失,对照组病毒血症持续至14周。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显示,治疗组淋巴结滤泡数量较多,淋巴组织修复较好,结构基本保持原来状态。对照组淋巴结滤泡数量减少,并有滤泡耗竭现象。中药1号治疗模型猴2只,给药8周。结果:病毒学检查治疗和不治疗的猴无差异。淋巴结病理组织学表明,治疗猴淋巴结的结构和滤泡有明显修复现象。对照猴淋巴滤泡大量减少,出现滤泡耗竭和纤维化现象,并死亡1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药降糖1号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其对小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抗凝1号胶囊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符合服用抗凝1号胶囊的病人分为3组,抗凝1号胶囊组、渐停肠溶阿司匹林组和抗凝1号胶囊与肠溶阿司匹林合用组,应用抗凝1号胶囊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常规、血液流变学、血脂、血凝系列、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用药前后的血常规(特别是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血凝系列(PT、INR、APTT)中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T和纤维蛋白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明显改善.结论抗凝1号胶囊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抗凝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1号对行为绝望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悬尾、强迫游泳两种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将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及复方1号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7d),观察复方1号治疗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复方1号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复方1号各剂量组都有抑制正常小鼠自主活动的作用趋势,但无明显影响;氟西汀组可显著减少正常小鼠自主活动。结论复方1号能明显改善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中国恒河猴SHIVKU-1艾滋病模型,观察感染SHIVKU-1的中国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用SHIVKU-1感染2只中国恒河猴(编号WSH01和WSH02),分别于感染后第72周和第70周出现严重艾滋病症状时执行安乐死。取脑组织的不同部位行常规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 WSH01恒河猴感染晚期出现站立困难、行动迟缓、左半身控制能力丧失等明显的神经艾滋临床症状。WSH02恒河猴感染晚期全身耗竭,严重腹泻。HE染色检查WSH01恒河猴小脑、脑干、枕叶中可见多核巨细胞浸润和神经胶质小结形成;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回神经元细胞减少、排列无序。病理诊断为艾滋病脑炎。WSH02猴仅在脑组织中观察到部分小胶质细胞结节,未见其他明显的神经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到在实验猴脑组织有两种主要的损伤形式,分别为典型的血管周病变和弥散性病变;大量活化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浸润和激活,多核巨细胞形成(CD68,CD163,Iba-1);损伤部位SHIVKU-1病毒蛋白P28强阳性(SIV p28);WSH01恒河猴海马回神经元细胞明显减少且排列无序(MAP2)。结论中国恒河猴SHIVKU-1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组织各部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大量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浸润、激活,并伴有病毒显著增殖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液致急性严重感染14例临床分析,提高对中成药静脉注射液致急性严重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水平。方法分析14例静脉输注规格为100ml的被细菌污染的刺五加注射液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刺五加注射液被细菌污染,急性严重感染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11例(71%)患者出现休克,3例患者死亡。结论中成药注射液静脉给药发生输液反应时,早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显著下降,出现难以纠正的顽固性低血压时,应考虑药物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严重感染。及时合理足量早期使用抗生素、容量复苏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食蟹猴模型研究其肠道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为帕金森病患者出现便秘等肠道症状的机制及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6只雄性食蟹猴,其中3只使用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的方式进行造模并出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食蟹猴,根据Kurlan评分>10分且持续3个月未出现消退迹象为帕金森病组,另外3只未经干预的食蟹猴为对照组。收集2组脑组织与回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酪氨酸羟化酶(TH)分析脑内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以及肠道外周TH变化,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肠道的结构,并用闭锁小带蛋白1(ZO-1)评估肠道屏障功能,肠道起搏细胞标志物原癌基因(c-kit)、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评估肠道蠕动功能。结果 帕金森病组左、右两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133.13±108.63)个vs(957.21±225.56)个,t=5.705,P=0.005;(155.74±62.48)个vs(917.52±161.14)个,t=7.611,P=0.002],对照组回肠肌间神经丛TH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0.79±0.01...  相似文献   

8.
吴倩  王晓玲  唐勇  张洁 《山东医药》2021,61(3):37-42
目的 筛选自拟出血性中风1号方治疗脑出血作用靶点,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首先在TCMSP、TCMID及化学专业数据库中收集自拟出血性中风1号方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脑出血相关的靶点.利用R软件将自拟出血性中风1号方作用靶点与脑出血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取共同靶点...  相似文献   

9.
由人型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是古老的人类传染病。近年来,结核病又呈现为全球性流行的态势,成为典型的再发传染病(re—emerging diseases)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所致,因此,开发抗结核新药有重要意义。我国中医目前尚无抗结核中药成品制剂。中药结核丸为纯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体内抗HBV的效果.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具有复制能力的HBV真核表达质粒来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根据注射后第1天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从35只小鼠中选出24只进行配对,分为PAP治疗组(腹腔注射0.25 mg/kg PAP)和对照组.于PAP注射前、注射后第1、3、5、7天,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血清HBV DNA水平.注射后第7天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HBsAg、HBeAg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PAP腹腔注射后第1、3、5天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23%(t=116.3,P<0.05)、47%(t=38.2,P<0.05)、68%(t=23.7,P<0.05),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36%(t=34.2,P<0.05)、55%(t=61.6,P<0.05)、83%(t=98.8,P<0.05),对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70.7%(t=6.6,P<0.05)、86.9%(t=5.9,P<0.05)、95.2%(t=36.6,P<0.05)、95.3%(t=19.7,P<0.05).结论 0.25 mg/kg剂量的PAP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体内对血清和肝组织的HBsAg、HBeAg的表达及HBV DNA的复制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92年3月至1995年4月,以蠕形螨检查每片3条以上、临床症状典型者为治疗研究观察对象,均用中西药复合配方。未成人组用克螨灵Ⅰ、Ⅱ号,Ⅰ号治愈率92%(105/114),高于Ⅱ号治愈率87%(54/62);成人组用克螨灵Ⅲ、Ⅳ号,Ⅲ号治愈率85%(149/176)低于Ⅳ号治愈率93%(42/45),彼此间阴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Ⅲ、Ⅳ方共治疗433例,治疗后2~3个月复查397例,阴转率98.5%(包括治愈350例,好转41例)。Ⅰ、Ⅲ、Ⅳ方阳性对照组188人,复查177人,阴转率8.2%,与相应治疗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1992年3月~1995年4月。以蠕形螨检查每片3条以上,临床症状典型者,为治疗研究观察对象。均用中西药复合配方。未成人组用克螨灵Ⅰ、Ⅱ号,Ⅰ号痊愈率92%(105/114),高于Ⅱ痊愈率87%(54/62);成人组用克螨灵,Ⅲ、Ⅳ号.Ⅲ号痊愈率85%(149/176)低于Ⅳ号痊愈率93%(42/45).彼此间阴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Ⅲ、Ⅳ方共治疗433例,治疗后2~3个月复查397例,阴转率98.5%(包括痊愈350例,好转41例)。Ⅰ、Ⅲ、Ⅳ方阳性对照组188人,复查177人),阴转率8.2%。与相应治疗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花椒挥发油乳霜剂治疗蠕形螨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花椒挥发油乳霜剂治疗蠕形螨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单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分别选择螨性痤疮、酒渣鼻、脱发患者各 10 0、6 0、45例 ,随机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 ,分别涂抹花椒挥发油乳霜剂和新肤螨灵霜 ,早晚各 1次 ,连续 6周。 结果 试验组治疗痤疮、酒渣鼻、脱发的有效率分别为 10 0 % ( 5 0 / 5 0 )、10 0 % ( 30 / 30 )和 78.3%( 18/ 2 3) ,对照组分别为 96 % ( 48/ 5 0 )、10 0 % ( 30 / 30 )和 72 .7% ( 16 / 2 2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两组的治愈率分别是 5 4% ( 2 7/ 5 0 )、40 % ( 12 / 30 )、8.7% ( 2 / 2 3)和 36 % ( 18/ 5 0 )、40 % ( 12 / 30 )、0 ( 0 / 2 2 ) ;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试验和对照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 0和 2 .86 %。 结论 花椒挥发油乳霜剂治疗蠕形螨病无毒高效。  相似文献   

14.
血液净化联合中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联合中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对降低其病死率的作用。方法对27例重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结果27例中8例存活,19例死亡,4例直接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该疗法在降低重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加强原发病—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SSc)386例。中药以活血化瘀、温肾补脾为治则,辅以青霉胺(小剂量递加疗法)、硝苯啶、蝮蛇抗栓酶等。疗程一年。疗效:治愈8例,显效128例,有效22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93%,5年生存率96.27%。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除可促进血液循环外,尚对SSC患者胶原纤维增生有抑制作用,中西药联合应用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及前列环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作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观察肾组织学、肾功能的变化及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结果发现,ANP模型制作后48小时,肾组织出现严重的损害,肾功能明显下降,肾静脉血6-酮-pGF1α/TXB2比值、肾血流量及肾组织灌流量均明显下降。给予外源性pGI2能明显增加6-酮-pGF1α/VTXB2比值,增加肾血流量及肾组织灌流量,减轻肾组织学改变,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恶性疟原虫免疫抑制多次部分换血猕猴模型方法 应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动物体内的溶血反应采用多次部分换血的方法。结果 在此模型中,恶性疟原虫分别在猕猴体内存活21天以上,最高感染率分别为8.6%,10.6%和6.4%。在应用此模型进行的抗疟药杀虫试验中,猴服用蒿甲醚4h后,原虫感染率由4.6%迅速下降到0.5%;24h后,原虫消失。结论 恶性疟原虫可以在免疫抑制的多次部分换血猕猴模型中较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并观察了滩地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性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与滩地畜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通过滩地综合治理,滩地阳性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及附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得到明显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药8910方对门静脉高压形成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选用四氯化碳诱导大白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压模型,以哌唑嗪作为阳性对照,通过14周给药,以直接测定门脉压作为观察的主要指标,了解中药8910方对大鼠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8910组门脉压显著低于单纯肝硬化模型组(生理盐水组)而与哌唑嗪相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中药8910方抗I,Ⅲ型胶原和板层素沉积作用显著优于哌唑嗪,提示其抗门脉主压形成作用与之有不尽相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lace of cytosine arabinoside (araC) in the treatment of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nucleoside transport sites and the conversion of araC to its triphosphate (araCTP) in lymphoblast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wo patients, who were then treated with araC. Equilibrium binding of 3H-nitrobenzylmercaptopurine riboside (3H-NBMPR), a specific ligand of th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gave 16 510 to 29 400 sites/cell for T-lymphoblasts on presentation or early in relapse compared with 2730 ± 1570 sites/cell for non-T-lymphoblasts. Accumulation of araCTP from tyM araC was four times greater in T-cell than non-T-cell lymphoblasts. On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araC (100 mg/m2 daily × 7 days, continuous intravenously) at the time of her first leukemic relapse and complete remission was achieved with this single agent. When this patient relapsed and developed advanced disease the T lymphoblasts showed a 75% reduction in their ability to accumulate araCTP which paralleled a reduction in 3H-NBMPR binding. The second patient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with araC given in low dose (15 mg twice daily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for 21 days at the time of a localised relapse in the mediastinum and pleura.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araC may have a place in the therapy of early stage T-lymphoblastic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