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 通气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重度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在我院行OPCAB,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重度低氧血症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通气方式分为BiPAP组(n=36)和插管组(n=32)。持续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呼吸频率(RR),记录心功能分级,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 结果 BiPAP组和插管组均可快速、有效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pH值,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BiPAP组在6 h后可显著降低HR(P<0.01)、平均动脉压(MAP)(P<0.01),并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P<0.05),减少ICU停留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0.01)。 结论 BiPAP通气安全有效,可以快速改善低氧血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探讨和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08例在我科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CCABG)32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27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30天内死亡率、血管搭桥数、二次开胸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6年7月~1998年12月共作冠脉搭桥术160例,术后病人均带气管插管返回监护病房(ICU)。其中6例病人常规拔除气管插管后,因某种原因行第2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占冠脉搭桥术病人的2.5%。现将第2次插管原因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6例,男3例,女3例,年龄41~71岁。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名称、体外循环停机情况、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见表1。表1 病人一般情况、手术名称、术中情况年龄性别 手 术 名 称体外循环停机情况IABP辅助41男CABG×4 TMLR×36停机顺利无65男CABG×5 TMLR×22停机困难转机三次有…  相似文献   

4.
郭太礼 《内科》2013,(2):142-143
目的观察程序化撤离与非程序化撤离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病情稳定且准备撤离呼吸机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程序化组、非程序化组,程序化组30例,非程序化组29例。程序化组进行程序化自主呼吸试验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非程序化组进行非程序化自主呼吸试验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情况。结果程序化组27例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90.0%),非程序化组23例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组再插管率为6.7%(2/30),非程序化组为27.6%(8/29),两组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拔管时间明显比非程序化组缩短(P〈0.05)。结论程序化撤机气管再插管率低,可明显减少插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188例的临床资料,由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是否同期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分为同期消融组(n=96)和非消融组(n=92)。同期消融组患者行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非消融组患者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术。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心功能指标;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栓塞)发生率,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同期消融组优于非消融组(P<0.05),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同期消融组优于非消融组(P<0.05);同期消融组12个月内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消融组(P<0.05)。 结论 对同时患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房颤患者,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窦性心律转复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中老年患者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浙江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30例中老年患者,其中17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麻醉组),13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非气管插管麻醉组)。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取第1、3天均值)、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气管插管组无中转插管情况,无中转开胸、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非气管插管麻醉组仅手术时间较气管插管麻醉组略长(t=-1.751,P<0.05),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较气管插管麻醉组明显缩短(t=9.995、7.256,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09、2.314、2.992,P>0.05)。 结论对于在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的中老年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且痛苦小的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麻醉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预防及治疗术后新发房颤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总结2010-2014年我院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患者135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分别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为24.44%(33例),房颤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心梗、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氧分压、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钾离子水平、住院天数等较非房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术前合并心梗、术后低氧血症、左房舒末内径增大为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非体外冠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术后绝大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加强呼吸机的管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2006年3月-2009年2月,我院共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26例、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48例、冠脉搭桥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15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2~72h,均顺利脱机。现将呼吸机的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辉  陈敏  陈绍洋  熊利泽  巩固 《心脏杂志》2003,15(1):28-30,33
目的 :总结 2 8例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术前依据患者心脏功能及全身状况 ,给予营养心肌、扩冠、降压、利尿等治疗。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手术期间 4例血压过低 ,2例 ST段显著抬高伴室性心律失常 ,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 ,余 2 2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非体外循环组 2 2例 6~ 8h内拔管 ,明显少于体外循环组 (10~ 16h)。 2 8例预后良好 ,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需平衡 ,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郑理  严中亚  雷虹  吴一军  卢中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09-14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策略。方法本组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主要呼吸功能保护策略包括:术前的呼吸肌锻炼,术中的呼吸功能保护,术后的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呼吸道管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呼吸衰竭发生。结论围术期有多种因素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呼吸功能。积极的呼吸功能保护策略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和体外循环(on-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对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气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接受CABG手术,其中16例采用off-pump,16例采用传统的on-pump,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ICU留住时间。测定患者术前、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48、72 h的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无明显差异,但off-pump组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ICU留住时间均明显短于on-pum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和术后48、72 h的动脉血气相似,但是手术结束时on-pump组PaO2和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低于off-pump组(P<0.05);术后24 h on-pump组PaO2仍显著低于off-pump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on-pump CABG相比,off-pump可改善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血气,并能缩短ICU留住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后3-4年时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C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CCABG及OPCABG组在左乳内动脉(LI 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分别达到94.1%,94.4%,后降支(PDA)为88.2%,91.6%,钝缘支(包括对角支)的通畅率分别为88.9%,90.9%,静脉桥的通畅率为87.8%,88.0%,动脉桥的通畅率为85.7%,91.3%。各组间统计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4年通畅率可以和C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它的普及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70岁及以上)人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老年(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OPCABG组146例,占7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1例(29.5%)。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G组平均搭桥(3.58±1.03)支/人,CCABG组平均搭桥(3.45±1.28)支/人,两组无明显差别。OPCABG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CCABG组(1.4%:8.2%,P〈0.01)。与CCABG组比较,OPCABG组的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平均ICU停留时间、平均输血量、二次开胸、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血清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首次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CHD)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分为CPB-CABG组和OPCABG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 h采集血标本,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2、6 h SOD活性明显降低,2、6、24 h MDA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CPB-CABG组相比,OPCABG组术后2、6 h SOD活性明显增加,2、6、24 h 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OPCABG较CPB-CABG能显著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Aim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n-pump versu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CA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a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in 290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CABG between April 2009 and March 2014, of them, 54 patients undergoing off-pump CABG (OPCABG) were matched with 54 patients undergoing on-pump CABG (ONCABG) by propensity score. Th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mortality were documented.

Results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 following propensity matching. Postoperat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incidence was lower in OPCABG group than in ONCABG group (3.7% vs. 14.8%, P=0.046); both hospital mortality and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rate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propensity adjustment for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s

Th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similar in both off-pump and on pump CABG groups,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OPCABG is similar to that of ONCABG.  相似文献   

16.
李扬  屈正  张兆光 《心脏杂志》2011,23(4):487-49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早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采集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25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343例)与OPCABG组(4 982例)。对两组患者各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OPCABG组实际手术死亡率(1.7%)明显低于CCABG组(6.7%),P<0.01;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P<0.01)。风险调整后CCABG组手术死亡率仍高于OPCABG组6个百分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略高于OPCABG组(P<0.05)。结论: CCABG与OPCABG早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后者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体外循环下行CABG对患者心肌和肾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50例)和体外循环组(50例)分别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因素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安全性的影响及围术期管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BG治疗冠状动脉(冠脉)病变70岁以上高龄患者共71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3例,发病年龄为(70~83)岁,平均为(74.23±6.8)岁。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停跳和不停跳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围手术期以及住院死亡的情况。结果高龄患者中,53例实施了停跳CABG治疗,18例实施了不停跳CABG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多见于停跳CABG治疗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合并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停跳CABG治疗比例高于不停跳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ABG中,使用左侧乳内动脉和完全血管重建多见于停跳CABG治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积液多见于不停跳CABG治疗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住院时间为(19.1±7.3)d,住院死亡率为5.6%,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全面详尽检查,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高龄患者行CABG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On-pump组,n=85例)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CABG组(Off-pump组,n=85例)。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差(AaDO2)、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及心肌酶值。结果 Off-pump组在出血量、输血量、辅助呼吸时间、呼吸指标均明显优于On-pump组,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心肌酶值显著少于On-pump组(P<0.05,P<0.01)。结论 采用非体外循环进行CABG治疗冠心病优于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择期手术的冠心病患者52例,分为OPCAB组和CCABG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3,5,8日晨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glutamic-oxal (o)acetic transaminase,GO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同工酶1(LDH-1).结果 两组择期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心肌酶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两组的心肌酶释放达到高峰(P<0.05),术后第3天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OPCAB组的所有心肌酶释放量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BG组的CK-MB也恢复到手术前水平(P>0.05),但CCABG组在术后第5天和第8天的LDH和LDH-1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的CK-MB恢复到术前水平,但CCABG组其他心肌酶在术后第1天和第3天都明显高于OPCAB组(P<0.05),CCABG组在术后第5天和第8天的LDH和LDH-1仍明显高于OPCAB的对应值(P<0.05).结论 OPCAB组的心肌的损伤要轻于CCABG组,表现为心肌酶的释放少而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