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而后者是指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感知驱动器引起的起搏性心动过速、非同步起搏诱发的心动过速、起搏器自主性心动过速(频率奔放现象)、心房电极感知过强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和起搏电极交叉感知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其中以前者最为常见.本文通过2例心电图分析着重介绍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新近有报告采用体外超速起搏治疗折返性心律失常。本文报告采用非侵入性的可感知心搏而在舒张期给予同步扫描刺激的临时起搏器,治疗22例223次心动过速的疗效、安全性和病人的耐受性。病人和方法在未诱发心律失常前先测定体外起  相似文献   

3.
起搏脉冲引导普通起搏电极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患者共38例,均于15 min内起搏成功,2例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因不能稳定起搏改用标测电极于20 min内起搏成功。6例8次出现电极微脱位,均经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起搏脉冲引导普通起搏电极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简便易行,适用于危重急症的抢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心室主动电极导线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选取合并心动过缓的拟外科手术患者或预计植入后需观察时间较长,需行临时起搏的患者共53例,分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头端固定于右心室间隔或心尖部,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心脏起搏;对照组行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电极植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临时起搏过程。观察组无电极脱位、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3例电极脱位,1例血栓形成,2例继发肺部感染。结论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可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应用,不增加患者的风险,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心律失常。方法分析8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随访者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结果①83%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假性室性融合波;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心室安全起搏;单腔起搏器中的起搏器滞后功能;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②17%起搏功能障碍,包括室房逆传、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③81%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安置永久起搏器后起搏心电图变得复杂,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是指已植入起搏器患者发生的心动过速,频率一般>100次/分,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心房通道起感知作用的心动过速,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房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扑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颤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②起搏器特殊功能发挥作用,如抗心房颤动功能、抗频率骤降反应、心室率稳定等;③起搏器电池耗竭所致起搏器频率奔放。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中,起搏器作为PMT折返环的必须组成部分(前传支)参与折返,它对PMT的发生和维持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PMT便终止;除PMT外,大部分情况下起搏器对于其它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的发生和维持并不是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心动过速不一定终止。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7年以来已安置永久起搏器共313例,其中房室顺序生理起搏器13例,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我院由最初安装临时起搏器,永久体外佩带式起搏器,到自行研制并制造植入永久起搏器,安装国产、进口VVI起搏器以及VDD、AAI、DDD、DDDR等起搏器,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起搏器的安装过程,其中部份起搏器出现了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判别主要由心电图来分析。在大量心电图的分析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 有起搏脉冲,不能带动心脏起搏 发生在一周内首先考虑心内膜充血、水肿引起的阈值升高,可应用程控器将起搏电压升高来带动起搏,如阈值上升不算太高,可在一月后,重新调整起搏电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起搏脉冲引导普通电极行床旁临时起搏,观察其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并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我院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共82例。结果82例中有80例(97.5%)起搏成功,6例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低钾患者出现心室颤动。15例28次出现电极微脱位,均经处理后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血栓形成,无栓塞、血气胸及心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起搏脉冲引导普通电极进行床旁临时起搏简便、快速、有效、安全,适用于危重急症的抢救及外科手术前的保护性起搏。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房室传导阻滞、显著心动过缓、长QT间期并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脏骤停等急危症或外科手术中保驾时多需要立刻置入临时起搏器维持基本心率,本文旨在讨论床旁起搏电图引导下置入临时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 ,6 6岁 ,因抽搐、意识丧失 3次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停搏后出现常间歇 ,之后发生室性早搏二联律 ,继而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用较快起搏频率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消失。病情稳定后安装永久起搏器 ,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的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应用情况。结果36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31例在入院后即刻置入临时起搏导管,1例于入院4 d 后置入,4例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1例高钾血症临时起搏3 d 后拔除,3例重症心肌炎临时起搏5~7 d 后拔除,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时起搏3 d 后死于心衰。26例在临时起搏1~16 d 后,采取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切开头静脉的方法植入单腔或双腔永久起搏器,术后立即拔除临时起搏电极。全部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 1例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第二天死于急性脑梗死。结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一般需要急诊临时心脏起搏,后根据病因及心率恢复情况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者男,59岁。1970年开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90年3月20日心动过速终止后发生显著心动过缦而行临时起搏,起搏电极经右股静脉置于右室心尖部。3月27日行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机理为房室结内折返,程序刺激易于诱发和终止,遂埋藏抗心动过速起搏器。J型电极经右头静脉置于右  相似文献   

13.
抗心动过速起搏二例郭涛,任国钧,梁立权,陈兆銮,周兰清,阚瑞媛,刘苓(云南省心脏起搏中心昆明650031)本文报告应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ATP)2例,提出术后参数调整是确保疗效的关键。病人资料例1,男性,58岁,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病史8年。例2...  相似文献   

14.
双胫起搏时心房异常感知触发心室起搏可产生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是双腔起搏的重要合并症。我院自90年安装双腔起搏器14台,共发生2例PMT。PMT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环形运动心动过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的心动过速、心房电极感知肌电所致心动过速。PMT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起搏器心室后心房反拗期(PVARP)安排不当及心房感知灵敏度过高所致。通过调整起搏参数一般均能有效地终止并预防PM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Qinming 2312S/M型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应用特点及随访参数,并与进口起搏器相比较。方法对25例安装Qinming 2312S/M起搏器的患者进行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起搏参数变化进行记录,并与其它三组(各25例)分别安装进口单腔起搏器美敦力RES01、圣犹达2402或百多力Axios S的患者相应的起搏参数进行比较,随访患者病情以及起搏参数变化。结果 4组患者手术即刻和术后3个月、6个月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阻抗和波幅)相互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Qinming 2312S/M起搏器的临床疗效不亚于同类型进口起搏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一种改良的心外膜起搏导线留置方法,帮助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方法对术前评估存在特定因素的35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采用在心外膜同时留置2根相同的起搏导线的方法,观察临时起搏器起搏效果。结果本组中35例患者按照改良的方法留置起搏导线,33例起搏器治疗有效,2例通过正、负极接口对调,加大起搏输出电流,起搏器也能正常工作。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的起搏导线留置方法能为二尖瓣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临时起搏器治疗。  相似文献   

17.
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 176例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学和可行性。 方法 男性 10 8例 ,女性 6 8例 ,年龄 6 1 7岁± 9 8岁 ,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97例 ,病窦综合征 4 8例 ,因心动过缓外科手术中保护性起搏 31例 ,所有病例选择锁骨下静脉入路安置临时起搏器 ,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测量导管深度 ,并对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 93例患者的X线透视进行研究 ,判定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结果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各年龄组人群 ,起搏部位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者 ,两种起搏点的导管深度分别为 36 8cm± 2 7cm及 34 8cm± 3 3cm ,5例右锁骨下静脉入路者为右心室心尖部。其起搏点的导管深度 31 5cm± 3 1cm ,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指导下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 10 0 %。 1例发生左侧气胸 ,发生率 1 7%。 结论 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只要操作方法正确 ,可替代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老年人安装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功能及疗效。方法 对114例植入各种类型起搏器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DCG)随访观察。结果 经3个月-7年(平均4.8)年随访:各种类型起搏器有各自起搏特征及其工作模式,81%患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感知不足4例,感知过度1例,心房电极移位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1例,电池耗竭4例,死于心梗、脑出血、顽固性心衰4例。结论 永久起搏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但必须定期随访,及时判断起搏系统故障,对准确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律正常与起搏器心律异常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对20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正常起搏心律和95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异常起搏心律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起搏心律正常(100%)。95例起搏器起搏心律异常中:起搏功能异常30例(31.57%),起搏频率改变21例(22.10%),起搏介导心动过速29例(30.52%),3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起搏介导性房室阻滞5例(5.26%),起搏文氏现象3例(3.15%),起搏融合波7例(7.36%),3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起搏心律正常与95例起搏心律异常组比较p0.05。结论植入起搏器后起搏心律正常和起搏心律异常的正确诊断对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18例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起搏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18例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20例发生起搏功能异常。其中起搏电极导管脱位4例(1.8%),电极断裂1例(0.5%),绝缘层破损3例(1.4%),感知功能障碍10例(4.6%),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2例(0.9%)。通过调整有关起搏参数或更换起搏器和/或电极导管后,起搏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