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从本校高护新生中抽取11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RSC)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并对相应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护新生日常压力排前三位的是学习压力(35.2%)、人际关系(26.84%)和健康适应(25.89%);应对行为采用率排前三位的是解决问题(69.0%)、求助(61.7%)和幻想(48.9%)。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自责、合理化式的应对及人格中的精神质(P)、神经质(N)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内外向(E)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P〈0.05)。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三个因素可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变异量的47.2%。结论: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人格有关,其中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是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润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05-350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及应对方式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3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存在年龄差异,在性别上,男性的掩饰分高于女性;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较外向,情绪较稳定,能较好适应环境,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其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马斯勒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250例护士的工作倦怠情况、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护士的MBI-HSS的情感衰竭(EE)和、去人性化(DP)维度评分明显高于马斯勒倦怠常模,而个人成就感(PA)维度明显降低,均P<0.01;护士的精神质(P)、神经质(N)等EPQ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而内外向(E)、掩饰性(L)等维度评分明显增高,均P<0.01;护士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P<0.01;护士的MBI-HSS各维度评分与EPQ和SCSQ评分均呈不同程度相关,P<0.05或<0.01.结论 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其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培养其健全人格,正确引导护士尽量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或避免消极应对方式,进而预防或消除其职业倦怠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层官兵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军人情绪调控训练有效开展与心理选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工具,整群抽取1738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同卷调查,使用相关、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诸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认知重视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159,0.505;自我安慰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0.120,-0.137;行为抑制与N相关系数为0.128;情感求助与E相关系数为0.190.(2)回归分析表明,N是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E是自我安慰、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认知重视的抑制因素;P是认知重视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N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E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人格特征对于预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正直  杨国愉  任辉  秦爱粉  薛媛 《医学争鸣》2004,25(22):2079-2082
目的:探讨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EPQ和应对方式量表,对参加军事演习的某部队985名军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①应激军人SCL-90得分,除抑郁外,各因子分显著地高于军人常模.EPQ的4个纬度,除L外,P、E、N显著地高于军人常模.而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国内常模.②积极应对与其SCL-90的总均分呈现明显负相关,而消极应对则与之呈明显正相关;P、E、N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L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③从对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作用大小来看,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最大,依次为P、N、L、积极应对.④N和消极应对对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是显著的.结论: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受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层官兵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军人情绪调控训练有效开展与心理选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工具,整群抽取1738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同卷调查,使用相关、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诸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认知重视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159,0.505;自我安慰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0.120,-0.137;行为抑制与N相关系数为0.128;情感求助与E相关系数为0.190.(2)回归分析表明,N是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E是自我安慰、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认知重视的抑制因素;P是认知重视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N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E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人格特征对于预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交警工作倦怠与人格、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预防缓解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79名交警,采用职业倦怠调查表(MBI-GS)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进行测试.结果 交警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维度、玩世不恭纬度、成就感低落维度评分分别为(1.90 ±1.18)分、(1.84±1.18)分、(3.00±0.89)分.交警职业倦怠与人格、应对方式的诸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工作倦怠三个维度与消极应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6,0.224,0.219;情绪枯竭与P、N、E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0.332,0.334;玩世不恭与P、N的相关系数为0.358,0.257;成就感低落与P的相关系数为0.182,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 .回归分析表明,P,N,E和消极应对是情绪枯竭的预测变量;P和N是玩世不恭的预测变量;P和消极应对是成就感低落的预测变量.结论 预防交警职业倦怠,应重视交警人格的塑造和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2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呈中上水平;10年教龄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下的中年教师在积极情绪上显著低于其他教师(P〈0.05),并且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躯体化和抑郁、焦虑症状上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P〈0.05);成熟型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大多数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版)(EPQ)及应对方式问卷(CSQ)评估62例单亲家庭青少年(研究组)及62例正常对照(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质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研究组在解决问题、求助等两项因子的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自责、幻想及逃避等三项因子的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研究组的精神质与幻想、逃避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内-外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逃避呈显著负相关(P<0.05);神经质与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与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可能与其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成年男性酒精依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精神卫生中心戒酒区住院的114例酒精依赖成年男性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16例中国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CSQ)调查,比较两组成年男性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并对酒精依赖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婚姻状况、出生地、居住方式等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历明显低于对照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感情忽视、躯体忽视、家庭暴力、父母离异或分居、家庭有犯罪史及物质滥用经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稳定性、聪慧性、独立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敏感性、世故性、乐群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实验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怀疑性、自律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解决问题、合理化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感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物质滥用、家庭暴力、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自责、幻想、退避是成年男性酒精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情感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物质滥用、家庭暴力、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自责、幻想、退避均是成年男性酒精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必要时需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及健全的人格,降低酒精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1.
高原军人自测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高原军人自测健康状况与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64名,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格倾向和情绪稳定度的高原军人的自测健康状况得分不同,其中,内向性格者(6.45±1.06)分,中间性格者(7.02±0.96)分,外向性格者(7.49±1.00)分,情绪稳定者(7.71±1.08)分,情绪中间者(7.28±0.87)分,情绪不稳定者(6.51±0.94)分,外向性格者除生理健康以外,其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自测健康得分较中间及内向性格者的为高,情绪稳定者的自测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情绪不稳定者(P<0.001);高原军人的自测健康状况得分与EPQ内外向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高原军人的个性特征对其自测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积极调控情绪,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人助于提高其自测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驻岛礁某部军人社会支持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驻岛礁军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一般特点,分析社会支持、人格、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方法: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203名驻岛礁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396名驻陆地军人进行比较. 结果:驻岛礁军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显著差于驻陆地军人(P<0.05);三种不同社会支持程度的军人除恐怖因子外,在所有症状因子上都有明显差异(P<0.05);其EPQ的内外向(E)、神经质(N)维度得分也存在差异(P<0.05),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且其N得分更低,E得分更高;社会支持状况与SCL-90的大部分症状因子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EPQ-E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2),与EPQ-N分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结论:社会支持对驻岛礁军人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作用;人格的E维度可能是影响他们获取、利用和感受社会支持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某集团军官兵380人作为被试对象,有效人数训练组(n=152人),对照组(n=160人). 训练组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军政训练. 训练前后分别测量两组被试对象的应对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心理素质训练后,① 训练组军人的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② 训练组士兵的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③ 训练组军官的应对方式中合理化、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幻想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能改善军人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特征、应对策略与护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护理专业723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筛查,从总症状指数≥3分和≤2分的人群中分别选取60名作为不健康组和健康组.对2组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测查.结果:心理健康组的应对策略以积极应对为主,不健康组以消极应对为主.个性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在精神质维度和神经质维度上,得分低于不健康组.积极应对与内外倾维度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正相关.结论:在对五年制护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和教会学生使用有效的应付手段,帮助改善其个性特征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个体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量表和岳冬梅修订后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一次性集体测试。结果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亲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直接因素,大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军人焦虑敏感性与作业疲劳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 选择某陆军部队发放心理问卷《焦虑敏感性指数量表-3》、《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有效回收240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关系.结果 ①军入作业疲劳在服役年限、是否独生子女、入伍前户籍和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职别(士兵/士官/干部)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7)=3.087,P=0.047],士兵和士官的疲劳感受度显著高于军人干部[(9.22±3.78)vs(7.31 ±3.20),LSD-t=1.917,P=0.044;(9.67 ±3.97)vs(7.31 ±3.20),LSD-t2.365,P=0.014].②高焦虑敏感性军人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快感、怠倦感、视觉疲惫度和总疲惫度高于低焦虑敏感性军人(P <0.001).③除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相关性不显著,焦虑敏感性总分和各因子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作业疲劳两两相关(P<0.01);且焦虑敏感性、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可以预测作业疲劳程度,可解释作业疲劳总变异的31.7%.④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焦虑敏感性能够通过积极应付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作业疲劳(x2/df=1.836,P=0.076,GFI=0.984,AGFI=0.951,NFI=0.979,RFI=0.955,IFI=0.990,TLI=0.979,CFI=0.990,RMSEA=0.059),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总的中介效应效果量分别为18.2%、18.2%和36.4%.结论 应对方式在军人焦虑敏感性与作业疲劳间起到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应重点关注高焦虑敏感性个体的作业疲劳程度,改善其应对方式,控制作业效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和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恃强性和怀疑性得分低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的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和敏感性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稳定性、有恒性和敢为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忧虑性、紧张性与父母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否、过度保护与否等因子可以对学生人格特质进行预测。结论 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驻训军人不同任务阶段正负性情绪变化特点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700名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进行纵向动态追踪测评,分析其正负性情绪变化特点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对正负情绪量表进行同质性检测,同质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4,斯皮尔曼分半信度在0.936,说明适用于急进高原驻训军人的测评.结果 ①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呈现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②内地集结期,正性情绪因子得分外向型军人显著高于内向型军人(P<0.05),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内向型军人显著高于外向型军人(P<0.05).③内地集结期,正性情绪因子得分情绪稳定型和中间型军人显著高于情绪不稳定型军人,负性情绪因子得分情绪不稳定型军人显著高于情绪稳定型和中间型军人(P<0.05).结论 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正负性情绪变化与人格特征存在密切关系,性格外向和情绪稳定军人多以正性情绪为主,阶段变化不显著;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军人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阶段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海拔环境下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驻高原地区45个部队6 019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评,分析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结果 ①性别:女性TAI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②职别:军官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组(P<0.01).③年龄:>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各组(P<0.01);>25 ~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各组(P<0.01).④军龄:T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16年组和>16年组TAI得分显著高于≤1年、>1 ~2年、>2 ~5年和>5 ~8年组(P<0.05,P<0.01).⑤海拔高度:SAI和T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 m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2 500~3 000 m组(P<0.01).⑥文化程度:呈现SAI和TAI得分大学及以上组>高中(中专)组>初中及以下组的趋势(P<0.01).⑦非独生子女组SAI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组(P<0.05).结论 高海拔环境的军人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职别、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情况和海拔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