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6的浓度,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在治疗前血浆IL—6、IgG的水平显著增高,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仍显著增高;症状基本缓解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影响 ,并探讨IL 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5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8周末、6个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 6水平 ,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第 4、8周末、6个月末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第 6个月末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不同药物治疗组间IL 6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L 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后 8周末血清IL 6下降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后 6个月末血清IL 6下降值与PANSS总分减分值呈正相关 ,抗精神药物剂量与IL 6下降值无相关关系。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IL 6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IL 6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精神病理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家系成员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成员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42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的222名成员分为父母组(84名,男女各42名)、患病同胞组(92例,男45例,妇47例)和非患病同胞组(46名,男22名,女性24名),另将62名健康人9男24名,女38名)作为正常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爱试者血浆IL-6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在42个家系中,每个家系的成员中至少要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利培酮和氯氮平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6周前后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 R)、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两组间进行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各自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比较,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自进行比较,每组血浆IL-2及sIL-6R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sIL-2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2、IL-6及sIL-6R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对sIL-2R水平影响不显著;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6.
了解精神分裂症青春期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经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8及干扰素(IFN)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 mg/d)、帕罗西汀(20 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 ①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8.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其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血清IL-6,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氯氮平浓度,以20名女性健康者血清IL-6作对照,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与治疗第4周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第1、2、4周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治疗后各时点IL-6与氯氮平血清浓度无显著相关;氯氮平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与IL-6减分率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L-6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氯氮平可显著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IL-6水平,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与IL-6变化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躁狂发作患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32例躁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与28例健康人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 和α-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α 干扰素 (α IFN)水平及抗精神病药对其影响。方法  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应用适量的氟哌啶醇、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 1 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和TESS量表 ,并采用酶联免疫试验 (ELISA)检测血清IL 6和α INF含量。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清IL 6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男女之间无差异 ;血清IL 6与病程 ,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 (r=0 62 7,0 592 ,P <0 0 5) ,而与首发年龄 ,阴性症状分、阳性症状分 ,一般病理分 ,TESS总分无相关 (P >0 0 5) ;血清IL 6水平在 3种药物治疗后都显著降低 (P <0 0 5) ,但仍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5) ,各药间两两比较亦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α IFN明显低于正常组 ,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 (P >0 0 5)。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生中IL 6产生增加并反映早期病情严重程度 ,α IFN产生不足。各种抗精神病药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阳性症状为主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并观察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PSG的影响.方法:对15例以阳性症状为主和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次的PSG检查,给其中10例服用利培酮治疗6周,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进程紊乱以及睡眠阶段3,4比例下降,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以阴性闰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前者有更低的睡眠阶段2比例,用利培酮治疗后,睡眠进程指标改善,睡眠阶段2的时间和比例增加,REM睡眠潜伏期增加,REM强度减少.结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低的睡眠阶段2比例可能与该组患者的高警觉性有关.睡眠阶段3,4缺陷可能是一个素质标记,而部分患者REM睡眠指标异常可能是一个状态标记.  相似文献   

12.
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并探讨IL-2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末血清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不同药物对IL-2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L-2水平与S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8周末血清IL-2减分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末血清IL-2减分值与利培酮日量呈显著相关。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IL-2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IL-10和IL-12水平,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其血浆IL-6、IL-10、IL-12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症状特征。结果 患者组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皇正相关;阴性症状组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阳性症状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其IL-10水平则低于阳性症状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起病组。 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细胞免疫异常,IL-12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6和IL-10则与其部分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维持治疗2年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利培酮合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CCMD 2 R入组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共 73例 ,其中 2 7例利培酮治疗 ,2 7例氯氮平治疗 ,19例利培酮合用氯氮平 (简称合并组 )疗程 2年 ,均用PANSS、SSPI、TESS量表于入组后、治疗 1年、治疗 2年进行疗效评定 ,并进行氯氮平血浓度、血常规、EKG等测定。结果 每组在治疗始、治疗 1年、治疗 2年PANSS减分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2 5 ,P =0 .0 3,P =0 .0 2 9) ,SSPI的减分率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0 ,P =0 .0 0 ,P =0 .0 1) ,在副反应方面利培酮以锥外系反应为主 ,氯氮平以粒细胞下降、流涎、心血管副反应为主 ,两者小剂量合用并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 (P >0 .0 5 )。结论 维持剂量的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长期治疗均有良好效果 ,而利培酮安全性较高 ,更适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正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61例)与利培酮组(60例),并进行对照研究,两药治疗剂量分别为200—800mg/d,2~5mg/d,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和BPR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PANSS减分率奎硫平组为(65.7±28.1),利培酮组为(66.4±27.3),临床总有效率奎硫平组为70.5%,利培酮组为73.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其中活动减少、震颤、扭转痉挛、静坐不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头晕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P〈0.01或0.05)。结论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部分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是一种有效、耐受性较好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6.
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 (5 0例 )和利培酮组 (5 0例 ) ,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两组药物治疗剂量分别为 4 0 0~ 6 0 0mg/d和 4~8mg/d ,疗程 8周。疗效指标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 ,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结束时 ,两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 (P <0 .0 1)。PANSS总减分率 :奎硫平组为 (5 2 .6± 10 .2 ) % ,利培酮组为 (71.8± 11.6 ) % ;临床总有效率 :奎硫平组 73.9% ,利培酮组 91.8% ,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 ,其中静坐不能和肌强直等EPS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 (P <0 .0 1) ,未出现月经失调 (闭经、经期过长或过短 ) ,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副作用。结论 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虽然疗效稍逊于利培酮 ,但不良反应比利培酮轻微 ,尤其适合对锥外反应和催乳素敏感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立哌唑组50例,剂量范围10~30mg/d;利培酮组48例,剂量范围4~6mg/d,两组均以PANSS、CGI量表及TESS、RSESE量表评定观察6周。结果阿立哌唑组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组相比总体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组PANSS-阴性因子项目减分在第4周末(t=1.89,P<0.05)及6周末(t=2.27,P<0.05)优于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小。结论阿立哌唑是有效且安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均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利培酮使用状况及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问题。方法 对128例经利培酮治疗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每1~2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视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共随访三年。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结果 共有90例患者完成了3年的随访观察,其中30例患者利培酮治疗3年。对维持治疗效果良好中断治疗的因素有多种。结论 利培酮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中断治疗易复发或加重,应针对相关原因和问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奥氮平与利培酮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显效率76.7%,有效率95%;利培酮组显效率76.7%。有效率93%。奥氮平的主要副反应为嗜睡,利培酮的主要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结论两药治疗精神分裂痘均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氯氮平组20例,利培酮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各作一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TESS副反应量表。结果 治疗12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迟滞、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但氯氮平组较利培酮组敌对猜疑因子分减分率高。两组之间副反应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氮平较利培酮治疗敌对猜疑效果好,但利培酮较氯氮平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