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李俊  吕雄文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3,17(11):1993-199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某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集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09例ADR报告中,女性(61.47%)多于男性(38.53%),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3.85%;以口服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居多,占57.8%;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以及中药制剂分别位列前三位;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积极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漏报,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4~2005年115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潘美云 《安徽医药》2006,10(9):695-6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05年9月收集到的11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综合评价。结果ADR共涉及药品75种,ADR发生频率最高的2种药品是头孢曲松钠和氟尿嘧啶;ADR表现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从构成比上看发生比例最高的是抗微生物药,占总例数的30.34%,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结论应继续开展全方位的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做好ADR防治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07年12月上报的203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密切相关;精神疾病为慢性病,长期用药的结果极易致ADR发生,因此做好ADR的知识宣传和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某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总结分析药物ADR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1]。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下半年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由专人负  相似文献   

5.
6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收集到的62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65者占50%左右;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0.91%,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54%。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慧  张洪峰  陈晨  魏亚超  李倩  王乐 《药品评价》2012,(29):30-32,4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按照WHO国际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自2004年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公布后,我院加强了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分析我院上报的209例药品不良反应,以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以降低临床ADR发生率。方法:分析某区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4120例患者临床诊疗情况,对其中出现的1129例ADR患者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措施。在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进行临床干预措施,干预例数同样为4120例。前期为观察阶段,后期为干预阶段。结果:干预阶段ADR总发生率(3.6%)低于观察阶段ADR发生率(27.4%),两个阶段中均为皮肤及附近损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观察阶段、干预阶段发生的ADR病例中,给药途径发生最高为静脉滴注,其次为口服途径。ADR监测报告中,粉针剂在8种给药剂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最低为颗粒药剂类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与药品管理的加强、合理用药的有效落实及用药安全保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再加上上报的病例数量中症状较为明显的所占比例较多,故而在日常上报过程中应不断强化监测工作,以便将ADR发现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情况和危害,探讨ADR的防护。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103例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统计。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62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菌药物,共25种,其次为中药制剂,共16种。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易智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59-216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省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663例ADR报告进行归纳整理,其中10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报告来源、评价、临床表现、ADR涉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共涉及26种药品,均为静脉给药方式,有90例(87.37%)发生在用药30 min 以内,男女性别比例为60:43,60岁以上老年患者 ADR 发生率最高(54.3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35例,33.98%),灯盏花素ADR例数最多(15例,14.56%)。结论应坚持开展中药注射剂ADR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规范、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2011三年来63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三位依次是,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消化系统用药.结论 加强临床药学开展,建立建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才能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解放军第九八医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1至12月收集到的10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的中药品种有25种;新出现的不良反应有24例,占23.3%;严重的不良反应有10例,占9.7%.不良反应累及10个系统-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率老年人最高,为18.5%.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indue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injections. Methods Totally 103 cases of ADRs indu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injection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wenty five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injections were involved in the total 103 ADR cages. 24 cases(23.30% )presented with new ADRs, 10cases(9.71% )presented with serious A DRs. 10 systems-organs were involved. A DRs were mostly seen in aged patients( 18.45% ). Conclusion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al iniections is widespread in the clinic. It is importan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DRs caused by which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4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11大类84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其次是抗肿瘤药物;严重及新的ADR分别是35例、1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重视新的及严重的ADR监测,充分发挥护士在ADR报告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现状及发生ADR相关信息,以引起医务人员重视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1年度ADR213例报告信息,按来源、报告类型、药品类别、按给药途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减少甚至避免ADR的发生,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24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61岁以上的老年人组发生率为最高,其次为21~30岁年龄组;最易引发ADR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的药物种类为抗微生物类,占63.93%;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应加强ADR知识的培训,对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剂使用时应重点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9大类,25个品种;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5例,占34.25%,其次为喹诺酮类,共72例,占32.88%;静脉给药方式为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83例,占37.9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7例,占16.89%。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叶慧娟  裴小龙  魏炎 《北方药学》2015,(10):168-169
目的:分析200例精神类药品使用出现的毒副反应,帮助医生合理使用药物.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200例因使用精神类药品出现毒副反应的患者, 然后通过收集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1月发现的因使用精神类药品而出现的毒副反应,分析精神类药品使用后果. 结果:200例因使用精神类药品出现毒副反应的患者,以男性患者居多,会影响神经、消化、内分泌、心血管、血液、皮肤、肾脏以及其他系统正常运行,其中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最为常见. 在另一方面,常用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氟哌啶醇、奥氮平等会影响患者的不同器官或者系统的运行,其中以利培酮的毒副作用最大.结论:由于精神类药品导致毒副作用非常常见,容易导致患者的身体器官或者系统的运行出现问题,要在临床上加强监测,尽量避免药品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上报的抗菌药物ADR共计10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首位;大多数ADR均在用药30min内,特别是用药10min内;ADR主要由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其中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