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照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袁青  王琴玉  靳瑞 《中国针灸》2006,26(3):209-211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厦靳三针疗法,进行头针留针1小时与30分钟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治2个月后,留针1小时组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留针30分钟组。结论:延长头针留针时间以达到足够刺激量是针刺治疗脑瘫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近30年来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探究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8年至2018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采用的留针时间以30min最为多见。平均总有效率及平均总愈显率随留针时间的延长大致呈上升趋势,在留针50min时达到峰值(总有效率90.03%,总愈显率72.66%),其后又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留针时间不完全相同,以30min最为多见,而疗效与留针时间大致呈正相关性,以50min为最佳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初步探索分析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即穴位留针时间、针刺与疗效关系。方法:分别初步统计分析疗效标准相同或相似的文献中留针时间、针刺频次与疗效关系。结果: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没有一个留针时间段和针刺频次其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是高的。结论:诱导期、半衰期、残效期是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的科学依据,应开展针刺作用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霞 《四川中医》1999,17(7):53-55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采用不同形式的针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已广泛运用且疗效肯定。但是,如何尽快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仍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近年来不同针刺形式在该病治疗中的疗效作一简要比较。1不同针刺时间疗效比较1.1行留针时间与疗效对于针刺治疗中风中的行留外问题,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传统上,体针多采用留针20-30分钟,运针1-2次。头针则采用留针30分钟,运外3-5分钟,行针3次,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其有效率多在80%以上。目前,也有不少医家主张通过延长针刺及行针时间,以积累足够刺激量,从而获…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疗效影响的文献,提取各文献中研究对象、针刺留针时间、疗效指标及结果等信息,分别按照病种将纳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不同疾病状态的较佳留针时间。结果纳入文献22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9篇文献,其中中风相关文献5篇,均提示留针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2篇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均显示,留针时间以20 min疗效较好;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各1篇文献,均提示留针时间以30 min为宜。对于急性肌肉软组织疼痛文献共4篇,提示适当长时间留针疗效优于短时间留针。其他疾病纳入的文献较少或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不能得出确切结论。结论不同疾病最佳留针时间存在差异,应根据疾病性质确定留针时间,并应加强对留针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刺临床疗效的好坏与否受选穴、针刺手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针是针刺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临床上留针时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选择最佳留针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直是困扰针灸医师和患者的问题。现就影响留针时间的几个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与君共勉。  相似文献   

7.
何胜洋 《河南中医》2022,42(4):587-590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每组30例,观察1组针刺后留针时间60 min,观察2组针刺后留针时间45 min,观察3组针刺后留针时间30 min.分别观察3组治疗后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量化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  相似文献   

8.
留针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留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加强针感、提高针刺疗效有一定的作用。笔者就什么是留针、留针的作用、怎样掌握留针、留针时间、留针注意事项等问题,谈谈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针刺留针的文献进行整理,从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关系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留针是针刺取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建立客观可行性的留针时间标准是针刺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留针时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针刺镇痛留针时间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min、30min、45min、60min4组,以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为观察指标,记录观察对象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各项评分变化,对不同留针时间干预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统计分析,4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45min组针刺镇痛疗效明显优于20min组、30min组和60min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腰扭伤针刺镇痛最佳疗效的留针时间为45min。  相似文献   

11.
留针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卫 《天津中医药》2007,24(1):33-35
通过对从《内经》到目前临床及实验研究有关留针时间的探讨,发现留针是针刺治疗的重要环节,留针时间的长短对针刺疗效是有影响的。但是,从古至今关于具体的留针时间仍然存在不一致性,这就需要更加细致和大量的科研工作,以寻求留针时间的内在规律性,用以指导临床。就目前而言,应以病情为主,进行辨证分析,从而选择适宜的留针时间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医籍及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有关针刺留针时间相关文献的归纳、解析、总结,发现留针时间的长短对针刺效应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疾病治疗存在最佳留针时间。留针虽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现代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并发展了古人对留针的认识。但在现行留针时间的研究中,具体的留针时间仍然存在不一致性。今后应进一步开展规范的科研工作,寻求高认可度、客观的最佳留针时间。应以疾病为基础,兼顾因病、因时、因人、因经脉腧穴确定针刺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留针时间对肾阳虚家兔皮质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留针时间长短与肾阳虚证的疗效关系。方法:将31只家兔随机分成A.空白对照组;B.模型空白对照组;C.留针时间15min组;D.留针时间30min组;E.留针时间40min组。分组后,除A组外,各组动物于每天上午在腹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25mg/kg,连续注射7天。从第11天开始,A、B组只给予正常饲养,C、D、E除给予正常饲养外,按不同的留针时间要求分别给予针刺治疗观察,连续针刺10次。各组家兔分别在造模前(注射氢化可的松前)、造模后(注射氢化可的松后)及治疗10次后3次采血,每次均取清晨空腹血1ml用于检测皮质醇。结果:(1)留针时间15min组皮质醇显著高于留针时间40min组(P<0.05);留针时间15min组与留针时间30min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留针30min组与留针40min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家兔生命质量积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与针刺组(15,30及40min)(P<0.05),模型组与针刺组比较,(P<0.05);而留针15min与30min组及40min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当地缩短留针时间可以提高针刺治疗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的内容,探讨留针时间的源流和依据,分析《黄帝内经》和现代研究对留针的认识及针刺效应与留针时间的关系。目前关于留针时间与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尚缺乏深入系统的机制探索,应继续进行客观化实验研究,并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进行规范化临床研究。优化针灸治疗各种病症的最佳留针时间,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针灸治疗方案的优选及对I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优选方案及其机理.方法:将63例脑梗死病人按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行针次数(A)、留针时间(B)、针具(C)、穴位(D)4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胰岛素抵抗(IR)的改变.结果:D、A对两者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P<0.01);B有明显的影响(P<0.05);而C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影响不大(P>0.05),对IR改善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P<0.01);D是针灸治疗脑梗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调督为主针法、行针2次、留针60分钟是这个实验中的最佳方案;对IR的良性调整作用是其获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留针的意义与依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医籍进行考证 ,提出 :留针的意义有三——保持并加强针灸的持续作用 ,留针以行补泻 ,留针以催气、候气 ;留针的依据有五——应天时季节 ,应考虑患者体质 ,因经而异 ,根据所刺腧穴 ,根据病情 ;留针有禁忌 ;留针久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刺留针时间与疗效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俞剑虹 《中国针灸》2004,24(8):551-552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面神经麻痹中留针时间长短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单纯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对照组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日1次,3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90.0%,对照组为26.7%,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1.8天,对照组为18.9天,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单纯性面神经麻痹,短时间留针比长时间留针疗效要好.  相似文献   

19.
足三里穴注射三氟拉嗪对针刺调整胃运动降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夙慧  郭义 《针刺研究》1996,21(2):57-61
肌肉注射山莨菪碱(654-2)建立大鼠胃运动减低模型,在肯定针刺足三里能提高胃运动机能的基础上,用经典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溶液注射于足三里穴区,在局部穴区钙调素失活状态下,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低下的影响。结果表明,钙调素失活后在行针5分钟期间针效丧失,留针期间前10分钟针效有部分丧失,但随留针时间延长针效逐渐恢复。提示:钙调素失活可影响针效,胞内钙离子与钙调素复合物的激活可能是经络功能活动针效产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