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经MRI诊断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ADL)能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脑脉泰胶囊2粒,每日3次,于治疗1月后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经脑脉泰胶囊治疗1月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血清hs-CRP测定值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脉泰胶囊能够从多种途径有效改善脑微循环、抗动脉硬化、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及抗炎作用,可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88例ATCI患者进行了脑循环动力学观察。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用脑脉泰胶囊治疗前、治疗28 d后进行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 I),并对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病灶一侧CVD I中,脑血流量(Q)及血流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管阻力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ATCI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的防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以及各阶段时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黄晓敏  王立志  邓宇平 《吉林医学》2010,(30):5282-528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P)水平与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临床资料,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随访新发心脑缺血事件的发生,比较高、低hs-CRP组的预后,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hs-CRP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115例脑梗死患者完成随访,其中57例患者hs-CRP>3mg/L,与58例低hs-CRP组比较,其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5.56±4.28)vs(3.41±3.14),P=0.003],随访约10个月后其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且独立相关(17.5%vs5.2%,P=0.036;OR值=2.211,P=0.019)。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短期预后相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及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10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大梗死组高于中梗死组、小梗死组,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适时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10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大梗死组高于中梗死组、小梗死组,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适时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脉泰胶囊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证属气虚血瘀之语言障碍患者语言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脑梗死后证属气虚血瘀之语言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给予脑梗死恢复期常规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针药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口服,30天后比较三组失语商(AQ)、语言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评分.结果 三组AQ、语言功能评分及C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中针刺组与针药组对AQ、CADL评分及自发言语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针药组优于针刺组.结论 脑脉泰胶囊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证属气虚血瘀之语言障碍患者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针药配合优于单纯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轶  刘力 《中国医刊》2007,42(6):51-5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越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hs-CRP不仅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性反应而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进行动态观察,分别在发病后第1、7、14 d测定.并与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发病后第1 d开始升高,1周达高峰,随后下降,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动态测定血清CRP可作为估计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戴征  李晓娟 《医学综述》2014,20(17):3247-324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H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HI患者组和同期随机抽取的40例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组进行血清CRP测定;健康对照组系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三组受试者血清CRP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非出血性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33±1.87)mg/L vs(1.68±0.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组CRP显著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组[(29.65±1.23)mg/L vs(21.02±1.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据此血清CRP可作为预测HI的发生指标,及时降低血清CRP可能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48名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克波  余颖  马振亮 《医学综述》2011,17(16):2520-252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ACI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予奥拉西坦4.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 d。检测血清hsCRP、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14天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7、14天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第7、14、30、90天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ACI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缺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对C反应蛋白及脑梗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珊 《医学综述》2013,19(11):1924-1927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测定。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CRP和脂质代谢紊乱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启动子。通过对CRP及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制、他汀类药物作用的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的防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就CRP的生物学特征、他汀类药物对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米玉霞 《医学综述》2012,(22):3903-390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3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更显著(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抑制病情发展有巨大作用,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这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CI患者入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2wk后(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13.187,8.608),且急性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和恢复期组p〈0.01(t=5.142);大面积梗死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者,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其hs-CRP水平越高,均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映了CI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用于CI患者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刘文铠 《河北医学》2008,14(7):777-779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4例脑梗死患者CRP含量,同时选择年龄情况和其他身体一般状况与老年患者具有可比性的老年健康者41例为健康对照组。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经CT/MR I检查确诊。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CRP异常率为68.5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②老年脑梗死患者CRP的水平为(13.07±2.37)mg/L,与正常对照组(2.16±0.76)mg/L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老年脑梗死患者大梗死灶组较小梗死灶组CRP水平升高明显,分别为(17.87±3.64)mg/L和(14.47±2.14)m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④小梗死灶组较腔隙性梗死CRP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5.45±2.14)和(6.93±1.02)mg/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⑤老年脑梗死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含量依次增高(P<0.01)。⑥老年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异常率53.33%,明显低于无好转组的71.01%(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与CRP水平关系密切,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CRP可作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判断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