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程中阴遭指检替代肛门检查是否会增加母婴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正常产妇400例临产后随机分为阴道指检组和肛门检查组,阴道指检组用0.5%聚维酮碘原液纱球2~3个按阴蒂、阴道前庭、小阴唇、大阴唇及会阴体消毒顺序涂擦后进行检查,肛查组用传统的检查方法,从检查次数、母婴感染、产程进展的观察、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指检监测产程进展不仅避免了肛门检查的弊端,而且不增加感染率。结论产程中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行外阴消毒后,阴道指检替代肛门检查用于监测产程进展是安全、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产程中常规采用阴道检查代替传统的肛门检查是否会增加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肛门检查组)600例和实验组(阴道检查组)616例。采用单盲法观察产妇产后的体温、恶露、伤口愈合等产褥感染发生率,观察产妇产前产后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及观察新生儿体温、新生儿感染等情况。记录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按诊断标准判断产妇是否发生产褥感染,新生儿是否合并感染。结果:两组临床试验对比后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阴道检查,可有效地减轻产妇检查时的不适感,并且能直观清楚地了解产道情况,能准确地观察产程进展,而且又不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感染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产程中常规采用阴道检查代替传统的肛门检查是否会增加母儿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产妇全部用阴查了解产程进展情况,对照组肛查为主,必要时用阴道检查.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前后及母婴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白细胞和中性分类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阴查可准确判断产程进展情况,避免肛查引起的失误,而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程中阴查代替肛查是安全可行而且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阴道检查与肛门检查是观察产程进展的两种常用检查方法.国外60年代有学者报道阴道检查优于肛门检查.阴道检查准确,能全面了解软产道情况,不但不增加感染机会,还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1].大部分较先进国家基本取缔了产程中进行肛门检查,我国有关的研究报道甚少,绝大多数地区仍采用肛门检查观察产程进展,为此对我院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5.
正常分娩     
,翻阳协8阴道检查在产程中的应用/马彦彦…刀中华妇产科杂志一1997.32(6)一366 选择健康足月初产妇52例作为观察组,在产程中行阴道检查,同时选择67例作为对照组,行肛门检查。两组产妇在潜伏期均为3一4小时检查一次,活跃期2小时检查一次,对照组在宫口开全后立即行阴道检查。结果发现:①两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异常者无显著差异,两组C一反应蛋白差异不明显,母儿感染率无明显差异;②对照组于肛诊宫口开全后行阴道检查,误诊率为14%。作者认为:产程中行阴道检查观察产程进展较肛门检查准确、可靠,不增加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参2(马黔红),8伽…  相似文献   

6.
虞善芝 《广西医学》2008,30(3):365-366
目的探讨产程中阴道检查是否会增加母婴感染的发生率。方法足月头位孕产妇200例,分阴查组、肛查组各100例。阴查前用络合碘稀释液消毒,肛查常规进行。并观察产前、产后的血常规,检查准确性的判断,住院期间母婴体温及新生儿黄疸等情况。结果两组母婴感染及新生儿黄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阴道检查不增加母婴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王鑫  张轶岚 《四川医学》2010,31(5):614-615
目的产程中用肛查(肛查不清时再用阴道检查)与直接用阴道检查的方法进行探讨、观察、比较。方法将临产产妇随机分为肛查和阴道查两组,每组各300例,比较两组的母婴感染情况。结果两组在宫内感染等产褥感染、会阴切口感染及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产程进展在待产室中清洁外阴的条件直接用阴道检查能避免肛查的弊端且不增加母婴感染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通常认为产程中阴道检查会增加母婴感染的机会,因此一般以肛门检查来了解产程进展情况。但肛门检查时产妇有较强的便意及疼痛感,并且对产程进展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探索既能更好地观察产程进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给产妇造成不良刺激的方法。我院自2011年开始,对分娩的产妇使用阴道检查代替肛门检查,从母婴感染、产妇疼痛不适程度、检查结果准确性及产程进展的观察等方面对两组产妇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对248例持续性枕后(横)位(观察组)和同期248例枕前位(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情况及围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剖宫产、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性枕后(横)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产程管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6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运用新产程标准管理产程模式,对照组采用Friedman曲线管理产程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人工干预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分别为23.3%和76.7%,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的32.0%,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干预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新产程标准管理模式对初产妇产程管理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和降低人工干预率的效果优于Friedman曲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48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42)按照新产程标准分娩,对照组(n=238)按照Friedman产程标准管理产程分娩.观察两组孕妇自然分娩产程的时限(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分娩方式(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会阴撕裂)、新生儿窒息,评价新产程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2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除第二产程外,其余各产程时限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仅在潜伏期和第一产程的时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期并发症主要为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和会阴撕裂,观察组的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1%,低于对照组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观察组发生率为7.8%,高于对照组的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可降低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且未增加产程中人工干预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应用聚维酮碘经直管型BD针冲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长期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出口感染的患者,按随机表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5%聚维酮碘经直管型BD针冲洗导管出口,每日2次,对照组用聚维酮碘棉签常规局部消毒,每日2次。两组在消毒后均用抗生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涂擦。结果 治愈率观察组为56.2%,对照组为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应用聚维酮碘经直管型BD针冲洗消毒的效果优于聚维酮碘棉签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13.
李永康  陈诚  殷溶 《当代医学》2021,27(9):110-113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消毒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在阴道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中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因阴道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予以聚维酮碘擦洗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擦洗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及腹部切口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子宫感染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部切口感染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消毒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能显著降低因阴道试产失败行剖宫产术患者的子宫及腹部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与气囊扩张宫颈阴道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在宫口开大约 2cm时肌注曲马多 5 0mg和静注安定 10mg后 ,应用TD -2 0 0G电脑全自动气囊助产仪对 5 1例产妇行宫颈及阴道扩张 (观察组 ) ,并与自然经历产程的 44例产妇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分娩镇痛有效率为 98.12 % ,观察组潜伏期内行宫颈扩张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全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的分娩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产后并发症无增加。结论 该方法不仅无痛分娩 ,还可明显缩短产程 ,不增加难产率及母婴并发症 ,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助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冲洗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阑尾切除术的20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按术中是否采用聚维酮碘冲洗切口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2),所有患者接受同一手术医生、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拭净切口;对照组患者术中仅拭净切口,未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果对照组102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6例,切口感染率为15.69%;观察组105例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切口感染率为5.71%。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局部红肿19例,其发生率为18.63%;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红肿8例,其发生率为7.62%,两组患者的局部红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第二产程剖宫产127例(观察组)及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127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及母儿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子宫切口撕裂、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产褥病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减少和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掌握适当手术时机,采取正确手术方式,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产程中阴道检查代替肛诊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实用全科医学》2004,2(2):175-175
一般认为 ,产程中阴道检查 (简称阴查 )会增加产妇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的机会。为了解产程中阴查代替肛诊是否会增加产褥期感染率和新生儿感染率 ,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 0 0 1年 1月~ 4月 ,随机选择同期头位分娩者 5 0 0例 ,分两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7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动态观察和持续的母儿监测,积极处理产程,预防产后并发症,健康教育.认为加强妊娠期ICP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及时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母儿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吉林医学》2010,31(4):486-487
目的:对241例产程中活跃期停滞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生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处理方法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活跃期停滞的241例单胎头位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41例正常产程的产妇为对照组,在孕周、胎儿体重、胎方位、产妇产后并发症、新生儿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共174例,其中阴道自然分娩59例,产钳助产115例,剖宫产67例。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处理活跃期停滞、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希红 《吉林医学》2012,33(14):2961-2962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前采取的不同阴道准备方法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前3天每晚以1∶20的聚维酮碘溶液冲洗阴道,再以0.4 g甲硝唑阴道给药进行术前阴道准备;观察组于术前使用3%的聚维酮碘溶液以棉球擦洗阴道4次;对比两组术后72小时体温、白细胞异常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时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3%的聚维酮碘棉球进行阴道擦洗的阴道准备方法准备时间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准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