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ysmexK-1000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地6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平均上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降低(P均〈0.01)。合并上消道出血的患者,MPV及PCT比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显著降低(P〈0.05)。提示血以分析4项参数对肝炎肝硬变口才血以功能及出凝血机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对患者PLT及MPV减少的机理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Coulter JT型血细胞分析仪对86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降低(P〈0.01和P〈0.05)。进一步检测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其PLT、MPV、PCT亦有明显差异(P〈0.01)。检血小板参数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出凝血机制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PAdT、PAg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分子数/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切后肝硬化与未切脾肝硬化两组之间以及消化道出血与无消化道出血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低下以及GMP—140含量增高,血小板在体内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PAdT、PAg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分子数/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切后肝硬化与未切脾肝硬化两组之间以及消化道出血与无消化道出血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低下以及GMP-140含量增高,血小板在体内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及体积参数引起血液高凝的原因。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2例小儿原发性贤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参数。结果:NS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校正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明显左移,体积均-性增强。结论:提示血小板增多及体积参  相似文献   

6.
程玲  黄太华 《海南医学》2002,13(2):36-36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不断推广应用 ,为血小板的功能检测以及临床上利用血小板计数、监测肝硬变患者出凝血时间提供了简便可靠的实验结果 ,并提出了血小板降低新的病理机制。我们采用NEK - 6 10 8LK型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 78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 (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来源 :病例选自我院从1995~ 2 0 0 0年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期住院患者 ,共 78例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30例 ;年龄 33~ 6 9岁 ,平均 4 5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或…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计数(PLT)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亡的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反映巨核细胞增生和血小板生成的参数。血小板压积(PCT)是反映血小板总容积的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参数,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以探讨其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在临床上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36±7-89岁,均为肝炎后性肝硬化。对照组:正常人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37±6-58岁。…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系列参数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小板系列参数即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肿瘤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前后的检测。方法 自动血细胞仪分析法。结果 化疗后比化疗前PLT明显减少,PCT随化疗后血小板数的减少亦明显减低。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MPV及PDW在肿瘤患者的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患者血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意义,对慢性肝炎17例,肝硬变患者59例,原发性肝癌29例,正常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光电比浊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慢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其中以肝癌升高最为显著,依次为肝硬变,慢性肝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三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方法:用MICRO-OT-18型全自动自细胞分析仪对52例AMI患者的BPC和MPV进行测定,并与50例健康者体者的检测值做对照。结果:发现AMI患者的BPC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MPV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与MPV增大有一定关系,而与血小板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及体积参数引起血液高凝的原因。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2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参数。结果:NS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明显左移,体积均-性增强。结论:提示血小板增多及体积参数改变是导致N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赵琴  刘兰 《新疆医学》2012,42(11):65-66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载量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与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正常对照、51例HCV RNA<10~5拷贝/ml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26例HCV RNA>10~5拷贝/ml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及31例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血小板计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相比HCV RNA>10~5拷贝/ml丙肝肝硬化血小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的丙肝肝硬化血小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HCV RNA>10~5拷贝/ml丙肝肝硬化血小板平均体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相比HCV RNA>10~5拷贝/ml丙肝肝硬化血小板平均体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的丙肝肝硬化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高载量的HCV RNA对血小板参数的下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变、肝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5例肝硬变和25例肝癌患者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检测。结果:各研究组血清T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变失代偿期低于代偿期(P<0.01),肝癌Ⅲ期低于肝癌Ⅰ、Ⅱ期(P<0.01);肝硬变失代偿期和肝癌Ⅲ期患者血清T4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肝硬变、肝癌患者呈低T3血症,并且血清T3水平与肝脏的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参数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华  吴胡明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09-209,224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评价其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溃疡性结肠炎轻、中、重度组及非溃疡性结肠炎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结果血小板计数在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轻度组和中度组之间血小板计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水平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病毒性肝炎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检测地90例老年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元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元活动度(ALT)、纤维蛋白原(FIB)等4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等4项血小板参数。结果:各型肝炎组与正常组比较,4项凝血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肝炎组PT和KPTT较其他肝炎组显著延长(P〈0.01)  相似文献   

16.
慢性支气管炎血小板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8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血小板功能(PA、PAR)测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慢性迁延期支气管炎患者PA(血小板滞留率)PAR(血小板聚集率)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A、PAR功能在慢性迁延期支气管炎病便中的增高,在其病理意义上及在临床上用活血化瘀药物作为对其治疗的一种手段,有一定的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ELL-DYN1600型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对626名正常人指血进行四项参数,即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其测定值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比积男女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男性为206±43×10^9/L,女性为223±41×10^9/L,血小板比积男性为1.8±0.4ml/L,女性为2.0  相似文献   

18.
哮喘发作中的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20例健康受试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岁)和17例哮喘患者(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34岁)的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哮喘发作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增多(P<0.05)。缓解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均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表明哮喘发作中存在血小板活化,并与哮喘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血小板活化可能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F-800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989例健康人进行了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PLT男性200.6~312.6×10 ̄9/L,女性192.8~294.6×10 ̄9/L,P<0.05,MPV男性8.5~10.9fl,女性7.63~10.57fl,P>0.05,PDW男性9.73~11.07fl,女性9.72~10.88fl,P>0.05。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心病患进血小板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周旭彬 《广东医学》2001,22(2):151-152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测了20例肺心病患者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结果 肺心病患者β-TG,PF4,β-TG/PF4及PAR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β-TG血浆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51,P〈0.01)。β-TG和PF4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 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体内激活现象,应在治疗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