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的效果,以利于进一步提高股动脉前壁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总结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1 325例的穿刺效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的Seldinger式穿刺介入手术方案(直接用穿刺针行股动脉前壁穿刺)。结果 Seldinger式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其中,穿刺处局部出血或血肿18例,患者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及盆腔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前壁穿刺插管是安全、便捷的有效途径,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各项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生儿股静脉血样采集方法进行改良。方法:利用改良的股静脉血样采集法和传统血样采集方法分别对208例需血样标本的新生儿进行股静脉血样采集,并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54.9%)(P〈0.01)。结论:经过对传统血样采集法的改良,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50-53,7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或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上臂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观察贵要静脉使用情况、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3%、97.8%、99.3%比80.0%、77.8%、8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6.843、4.283,P〈0.05)。两组穿刺静脉及导管末端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4.375,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162±20)d比(12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4,P〈0.05)。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且导管异位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穿刺术是急诊学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各种介入治疗的基础,从事介入治疗的医师,通常最先掌握的技术就是股静脉和股动脉穿刺术,穿刺技术一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直接动脉穿刺术后出血/血肿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动脉穿刺术后出血/血肿的发生。方法实验组采取固定由穿刺技术熟练的护士专人穿刺,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正确压迫止血和护理穿刺部位,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对照组由血透室护士随机动脉穿刺,压迫止血,采取口头讲解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动脉穿刺术后出血/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出血/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高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正确压迫止血和护理穿刺部位,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预防或养活出血/血肿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115例孕妇因不同原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脐静脉穿刺术进行产前诊断的临床资料,观察穿刺手术的成功性和并发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111例,成功率96.6%,二次穿刺成功114例,二次成功率为98.3%。手术并发症包括:胎盘或脐带渗血17例(14.9%),胎儿心动过缓3例(2.6%),流产、早产0例,感染0例。结论脐静脉穿刺术是一项较为安全易行的可靠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住院的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28例,采用同一时间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将血液采样标本分为静脉血研究组(留置导管组)和对照组(传统采血组)、动脉血研究组(留置导管组)和对照组(传统采血组),每组各采样(静脉血或动脉血)25份,共100份.静脉血检验指标为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检验指标为血气分析,记录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动脉采血对照组一次穿刺失败率、局部血肿发生率.结果 两组静脉血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术对照组一次穿刺失败率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4.0%(6/25)、32.0%(8/25).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研究组未见气胸、动脉和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检验,其结果准确可靠,无二次损伤、穿刺疼痛和局部血肿之忧,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强、快速便捷,尤其适用于重大抢救手术麻醉、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意识清醒患者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产前诊断取材手术方法,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绒毛活检(CVS)采用改良法。羊膜穿刺采用经腹徒手法及B超下穿刺法。结果:(1)CVS213例,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2.96%(198/213);二次手术成功率为97.65%(208/213);(2)羊膜穿刺术168例,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48%(152/168);二次手术成功率为98.80%(166/168)。流产率:(1)CVS为2.35%(5/213);(2)羊膜穿刺术为0。出血率。(1)CVS为3.28%(7/213);(2)羊膜穿刺术为12.50%(21/168)。感染率均为0。结论:CVS及羊膜腔穿刺术,只要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的基础上,掌握娴熟的技术和技术技巧。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86例,随机分成2组行浅静脉穿刺,常规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超声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穿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超声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44%、满意度评分为(96.52±4.31)分,高于常规组的60.97%和(84.12±3.67)分(P < 0.05和P < 0.01),2组穿刺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 vs 92.68%,P>0.05);超声组穿刺时间(3.47±0.96)min、穿刺次数(1.16±0.32)次,较常规组的(4.08±1.02)min、(1.56±0.27)次减少(P < 0.0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缩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高,建议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肱动脉入路经皮穿刺行下肢动脉造影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经皮穿刺肱动脉成功后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术。结果:60例患者经肱动脉穿刺及插管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左侧肱动脉入路42例,右侧18例。有4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2例出现神经轻度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6/60),未出现手部缺血坏死、神经功能障碍及异位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肱动脉行下肢动脉造影操作安全可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大多数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所在的部位后,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经导管注入栓塞微粒,阻断子宫肌瘤血供。结果:47例随访3~6月,显效72.3%(34/47),有效17%(8/47),无效10.7%(5/47),总有效率89.3%。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应用法国Bait公司的可脱性球囊,在数字检影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32例TCCF患者施行可脱性球囊治疗,其中27例效果满意,另5例结合GDC弹簧圈,3例单纯用GDC弹簧圈栓塞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果:7例患者闭塞瘘口同时闭塞了颈内动脉,术后13例失明未恢复,其余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血管内治疗技术,尤其是可脱性球囊技术是目前治疗TCCF的最好方法,其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和疗效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效然  杜耀明  寇爱双 《当代医学》2009,15(23):428-429
目的观察用夹心疗法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股动脉穿刺,经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进行先栓塞后注入化疗药,再栓塞的方法。结果5例患者经过2~3次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夹心疗法是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条混悬液栓塞远端末梢血管和近端主干,其中间注入化疗药的疗法,使肿瘤供血动脉局部保持持续较高的药物浓度。可进一步提高效果,且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完全可替代无全身转移的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产后出血患者行右股动脉赛丁格技术穿刺,将介入导管插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注入优维显,同步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剂,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 5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仅有少量血性恶露。止血时间5~10 min,手术时间40~60 min。1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仍有较多阴道出血而行二次栓塞,术后出血即刻减少,仅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所有患者获得有效止血,术后观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恢复正常月经,有3例已再次妊娠。结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用于产后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急诊抢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曾俊仁  向述天  徐松  周芸  岳黎蓉 《当代医学》2009,15(23):435-436
目的评价和分析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经腹部B超,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确诊的大小不等、单发及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直径最大30cm、最小4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缓慢推注平阳霉素16~24mg+碘化油8~15ml,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条栓塞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2月;结果25例患者术后6到12月后复查,24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有效率达96%;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木军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35-937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对肝外伤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15例肝脏闭合性损伤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置管,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栓塞。结果15例病例均诊断明确,栓塞成功,出血得到控制。其中,3例多脏器复合伤致低血压休克患者栓塞后1 h血压止跌回升。结论肝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对肝脏外伤性出血诊断明确,栓塞止血效果肯定,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治经皮腔内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对39例经皮腔内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超声图像以及在超声引导下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治经皮腔内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9例中主要并发症为:假性动脉瘤形成16例,穿刺血管周围组织水肿11例,穿刺血管周围血肿17例,动静脉瘘形成4例,11例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引导下定点压迫,4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经加压24~72 h后动静脉分流消失,杂音消失,1例动静脉瘘定点压迫无明显改善,后经导管植入覆膜支架修补;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12例,其中10例24 h后动静脉分流消失,1例48 h后再次注射凝血酶加压包扎24 h动静脉分流消失,1例经过3次注射凝血酶加压包扎24 h动静脉分流消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与超声引导下治疗经皮腔内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相关并发症具有无创性、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3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动脉径路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结作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处理动脉径路方面的初步经验。方法:1a间,采用经典方法或透视定位法穿刺股动脉前壁,在36例冠心病患者的47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分阶段减压压迫止血。结果: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较大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各1例、微血肿34例,未发生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识别高危患者,术中采取正确的股动脉穿刺方法以避免穿刺股浅动脉,术后在监测凝血时间下分阶段减压,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动脉径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49例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肝癌患者,行单纯肝动脉栓塞与在肝动脉栓塞的基础上行肝一门静脉化疗疗效的对照研究。方法:(1)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选用7Fcook导管,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造影,用碘油加化疗药物乳化栓塞。(2)双重治疗组:该组所有病例均经肝动脉栓塞1~4次后,再经皮肝门静脉穿刺造影化疗。结果:通过双重化疗使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月数提高到21.47个月,从而使晚期肝癌患者的半年生存率达100%、1年生存率达到76.5%、2年生存率达到35.29%、3年生存率达到23.53%。并使肝癌的肝内转移及全身转移率明显下降,而无明显的治疗后副作用。结论:双重化疗是一种能明显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