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国跃 《医学综述》2011,17(5):663-666
近年发现自然杀伤(NK)细胞及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能识别HLA-I类分子,传导激活或抑制信号,从而调节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在血液干细胞移植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综述NK细胞和KIR的作用、KIR基因多态性及有关肾移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伟  李代红 《医学综述》2012,(18):2959-2961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KIR分子的配体是表达于靶细胞上的某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两者可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MHC-Ⅰ/KIR分子相互识别,通过传导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杀伤功能,在免疫应答过程中,MHC-Ⅰ/KIR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保护机体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KIR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天然杀伤细胞(NK)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不相合可以产生异源反应性NK细胞,单倍体相合及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KIR不相合有利于改善预后,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活化型及抑制型KIR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赖艳丽  曹祥山 《医学综述》2009,15(2):196-199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移植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KIR亚型与HLA-I类分子,尤其是HLA-Cw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自然杀伤(NK)细胞及移植预后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主要对这从KIR的亚型与HLA-C的相互识别作用对自然杀伤细胞及移植预后这一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最重要的抗肿瘤免疫细胞。提高NK细胞抗瘤活性的最新研究包括:同种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特异性嵌合受体;选择具有高亲和力Fc受体NK细胞,联合单克隆抗体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提高靶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凋亡的敏感性;解除抑制因素对NK细胞的影响;促进NK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淋巴结;NK细胞不同亚群间的功能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抗体封闭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2DL2/2DL3对人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Rosettesep人NK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NK细胞,观察抗体封闭KIR2DL1和KIR2 DL2/2DL3受体后,NK细胞对不同白血病细胞(人肿瘤细胞株NB4、Raji和K-562)及同种异体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杀伤活性;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NK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任何一个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杀伤NB4细胞活性均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P<0.05),2个抗体联用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则改变较小;N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但经抗体封闭后,这种活性并没有提高.经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对成熟DC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2.20%±1.10% vs 37.59%±5.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体封闭后的NK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明显提高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77.85%±8.31% vs 43.05%±5.95%,P<0.05),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增加.结论:以抗体修饰抑制性KIR受体有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及同种异体成熟DC的能力,活化的NK细胞通过分泌TGF-β1,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7.
NK细胞可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往认为启动NK细胞活性的表面分子包括CD2、CD16和CD69.但近年的研究表明,这些分子并不直接参与NK细胞自然细胞毒活性的启动.后来研究发现,在人类MHC特异性受体p50和NKG2C异二聚体在NK细胞对HLAI +靶细胞的杀伤中发挥作用.但是NK细胞主要溶解HLAⅠ类分子表达低下或缺失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28-832
目的探讨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抵抗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34~+CD38~-KG1a细胞和4例健康个体外周血中NK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5∶1,10∶1,20∶1)下对K562和CD34~+CD38~-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分析NK细胞KIR和CD34~+CD38~-KG1a细胞HLA-Ⅰ基因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和CD34~+CD38~-KG1a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链相关分子A/B、人巨细胞病毒UL16结合蛋白(ULBP) 1~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分选的CD34~+CD38~--KG1a细胞和NK细胞纯度分别为(94. 25±2. 16)%、(91. 70±2. 05)%。NK细胞在各效靶比下对CD34~+CD38~-KG1a细胞的杀伤率均低于K562细胞(P <0. 05)。4例健康个体NK细胞KIR基因型为KIR2DL1、KIR2DL3、KIR3DL1和KIR3DL2,CD34~+CD38~-KG1a细胞HLA-Ⅰ基因型为A30、30,B51、78,Cw4、16。K562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CD34~+CD38~-KG1a细胞几乎不表达NKG2D配体,CD34~+CD38~-KG1a细胞中NKG2D配体表达率显著低于K562细胞(P <0. 05); K562细胞中几乎不表达HLA-Ⅰ,CD34~+CD38~-KG1a细胞高表达HLA-Ⅰ,CD34~+CD38~-KG1a细胞中HLA-Ⅰ的表达率显著高于K562细胞(P <0. 05)。结论 CD34~+CD38~-KG1a细胞明显抵抗同种异体NK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高表达HLA-Ⅰ分子和低表达NK2D配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K细胞与表达NKG2D配体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混合培养后4、24、48h时KIR、NKG2D的变化及其对NK细胞杀伤CNE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PCR-SSP法检测CNE2细胞HLA-A、B、Cw表型、NK细胞KIR表型(选择3例健康者为试验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新鲜分离的NK细胞)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IL2组(IL2培养的NK细胞)、CNE2组(CNE2、IL2、NK细胞混合培养)培养后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IL2组及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NE2细胞表面HLA-A、B、Cw表型为A2,24;B18,35;Cw4,7.3例健康者均表达KIR2DL1、KIR2DL3、KIR3DL1.CNE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升高(P<0.01),NKG2D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降低(P<0.01),KIR3DL1表达与对照组、IL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及NKG2D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时分别为(26.%±1.47)%和(2.74±1.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靶比20∶1时分别为(35.74±3.59)%和(4.57±2.4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与NKG2D配体阳性的肿瘤细胞持续性接触,下凋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调NK细胞表面与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的KIR表达,导致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减低.本研究阐明了编辑后的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的分子基础,同时提示阻断HLAⅠ类分子与KIR的结合或者增强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将有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Dou LP  DA WM  Zhao DD  Wang C  Lu XC  Kang HY  Yan P  Wang FF  Zhu HY  Li HH  Gao CJ  Y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1-311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150例汉族人群中KIR的基因型分布、7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45例接受HLA相合亲缘移植、非去除T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IR2DL1的基因分布频率为100%,KIR2DL2为20%,KIR2DL3为100%,KIR3DL1为95%。96%的供者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45例HLA相合亲缘供者中,36例患者KIR不合,占总人数的80%,其中35例患者KIR2DL1不合,1例KIR2DL2/2DL3不合,31例KIR3DL1不合。HLA相合亲缘供者移植患者中KIR2DL1不合组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细胞病(aGVHD)发生率(31%)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急性髓性白血病中KIR及KIR2DL1不合组的aGVHD发生率(18%)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淋巴系统疾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多数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HLA相合亲缘供者HSCT后供受者间KIR不合组aGVHD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KIR/HLA)受配体模式及移植后抑制性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iKIR)的表达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对14对HLA半相合供/受者移植前进行KIR与HLA分型,同时分析KIR/HLA的受配体模式,用四色流式细胞技术对其中8例患者在移植后检测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CD158e(KIR3DL1)的表达。结果 3例受者表达供者所有iKIR相应配体HLA-C2、C1、Bw4,此3对供受者即为KIR配体相合组;另外11对存在KIR配体缺失的供受者则为KIR配体迷失组。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较KIR配体相合组均较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2年持续缓解率和2年总生存率高于KIR配体相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监测iKIR发现受者均表达供者型iKIR,4例患者复发时监测NK细胞及iKIR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后动态监测iKIR的表达可预示复发,KIR/HLA受配体错配可能有助于提高移植后缓解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21和IL-4等细胞因子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aGVHD)发病机制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20例白血病患者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统计aGVHD的发生率,采集20例患者移植前后的外周血,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21、IL-4的浓度。结果 (1)allo-HSCT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重建造血功能,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及血小板恢复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 d及18 d;(2)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IL-21浓度较移植前明显升高,IL-21浓度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P<0.01)。但IL-4的浓度较移植前明显减低,而且IL-4的浓度在aGVHD阳性组明显低于aGVHD阴性组(P<0.01)。结论 (1)IL-21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而IL-4则起负向调节作用;(2)检测allo-HSCT后患者血清的IL-21、IL-4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早期真菌感染的疗效,并评价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3月~2011年2月南方医院儿科14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组及口服抗真菌药预防组的早期真菌感染率分别为5.50%和22.22%,两组早期死亡率分别为1.83%和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注射液副作用少。112例患儿进行了G试验,73例患儿结果阳性,其中3例为真菌感染病例;39例患儿结果阴性,其中1例为真菌感染病例;G试验对诊断真菌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能有效、安全地预防儿童allo-HSCT术后早期真菌感染。G试验在儿童allo-HSCT术后早期合并真菌感染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6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10例,淋巴瘤白血病4例;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R)49例,未缓解(NR)91例;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28例。结果观察期内87例死亡,总死亡率为62.1%(87/140),复发率为39.3%(55/140),复发相关死亡为25.7%(36/140)。5年总生存率(OS)为(36.7±5.2)%,无病生存率(DFS)为(31.2±5.5)%。年龄≥40岁、移植前疾病NR状态、中枢侵犯、Ⅱ~Ⅳ°移植物抗宿主病均为影响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是提高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D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Ⅰ,SAA-Ⅰ)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同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预处理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方案+福达拉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CD25单克隆单抗.结果 14例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0.7 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3.3 d.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Ⅱ度2例,Ⅲ~Ⅳ度5例,3例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联合hUC-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Ⅰ安全可行,白细胞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方法 检测28例allo-HSCT患者移植预处理前、移植0 d、移植后7 d、14 d、28 d血浆D一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移植预处理前相比,移植0 d时aPTT明显缩短(P<0.01);PT于移植后7 d和14 d极显著长于移植预处理前水平(P<0.01);Fbg于移植后7 d和14 d较预处理前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血浆FⅧ:C水平于移植0 d和移植后14 d均显著高于移植预处理前水平(P<0.05).未见D-D、AT、TT的动态改变存在显著性变化.结论 allo-HSCT后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对allo-HSCT后止凝血发生机制的研究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20年里,随着医学技术和新药研制的发展,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疗效的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植入失败仍是allo-HSCT术后面临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HLA不相合、病毒感染、供者高龄、原发病未缓解、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ABO血型不合、T细胞去除术、减剂量预处理方案、有核细胞数较低等均是导致植入失败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供者特异性抗体在半相合植入失败中的作用引起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移植失败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9例(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淋巴瘤,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Mlo-HSCT。预处理方案包括:4例全身放疗(TBI)+环磷酰胺(cY)+依托泊苷(VP-16)、1例氟达拉滨(F1u)+阿糖胞苷(Ara-c)+TBI+CY、1例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TBI+VP-16、2例Flu+CY、1例TBI+CY。以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D、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加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aGVHD。结果9例患者发生PTLD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0(42-510)天,8例伴前驱EB病毒感染,4例出现PTLD中枢侵犯。经美罗华外周静脉注入及鞘内注射治疗,7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2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77.7%。结论PTLD是aHo-HSCT后少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美罗华外周静脉注入及鞘内注射治疗PTLD合并中枢侵犯效果明显,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在无关供者中的分布及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30例无关供者中KIR的基因型分布、30例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15例接受HLA相合、非去除T细胞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0例HLA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24例患者KIR2DL1不合,2例KIR2DL2/2DL3不合,12例KIR3DL1不合,共计28例患者KIR不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绝大多数无关供者携带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关系密切的三组KIR,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