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管华玲 《吉林医学》2010,31(36):6664-6665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对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137例急性胸痛患者,经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在胸痛≤2h、4h、6h、12h、24h分别测定IMA、Mb、CK-MB、CTnI。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在胸痛≤2h时IMA、Mb、CK-MB、CTnI敏感度分别为83.3%、30.3%、19.7%、10.6%,IMA敏感度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痛4h时IMA、Mb、CK-MB和CTnI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5.5%,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IMA是比较灵敏的指标,IMA、Mb、CK-MB、CTnI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排除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和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治疗的预后。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并接受PC I术的STEACS和NSTEACS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预后。结果(1)NSTEACS组冠脉管径中度狭窄(70%-84%)检出率高于STEACS组(P<0.05),NSTEACS组冠脉管径重度狭窄(85%-100%)检出率低于STEACS组(P<0.05)。(2)NSTEACS组:LVEF、FS术后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两组LEVF和FS、以及MACE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 I术前STEACS组比NSTEACS组冠脉管径狭窄程度重;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治疗患者及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术前及术后第1~7天血浆MMP-9的含量。结果心肌梗死患者PC I术前及术后血浆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C I术患者在术后第1天血浆MMP-9明显升高(198±59)μg/L,并在术后第2~3天达高峰,第4~5天开始显著下降。结论MMP-9水平增加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MMP-9水平升高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6年,再发劳累后胸闷、胸痛2周于2011年6月8日入院。患者6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于右冠状动脉(RCA)植入2枚金属裸支架,术后3个月因支架内再狭窄,于RCA再次植入4枚药物涂层支架。此后患者一般活动下无明显胸闷、胸痛。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无糖尿病和吸烟史。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5.
张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25-202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重点加强排尿的护理、心理护理、腰酸背痛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83例尿潴留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行排尿67例,需留置导尿7例。心理障碍者情绪稳定60例,腰酸背痛症状缓解54例,经处理后常见并发症病情缓解47例。结论:对PC I患者术后应加强排尿护理、心理护理及腰酸背痛护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确保术后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程璐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6):327-32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TCA)中无复流现象与左心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60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病例分为无复流组(16例)和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 I)后TIM I血流3级组(44例),随访6个月,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测量两组射血分数(LVEF),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测量并计算两组Em/Am值,以此来评价两组左心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PC I后冠状血流正常组6个月时EF值和Em/Am值高于无复流组(P<0.05)。结论无复流现象提示,AM I左心功能恢复不良。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PC I)者逐年增加,虽然技术操作已逐渐成熟,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常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术后恢复状况[1]。2007年12月我们对1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可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心肌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右冠状动脉痉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66.7%),左前降支痉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16.7%),右冠、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痉挛急性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16.6%)。术中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冠状动脉痉挛均消失,术后经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药物等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效地指导药物治疗,临床上硝酸酯类加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调查冠心病PC I术后患者的运动及动机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提高冠心病PC I术后患者运动锻炼依从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患者70例.使用戈丁-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 ,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的病例 ,随机分为PCI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 ,观察溶栓后进行PCI对患者心脏功能、胸痛次数、住院天数、病死率、再梗死率的影响。结果 PCI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CI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 <0 0 1) ,病程 1月左室射血分数 (LVEF)高于保守治疗组 (P <0 0 1) ,心功能改善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发病后 6月内胸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 <0 0 1) ,住院期间病死率与 6月内再梗死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 ,作PCI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胸痛发作次数减少。在无条件作急诊PCI的医院 ,溶栓后作补救性PCI是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单纯重建犯罪血管,与多支病变同时重建对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11~2005-01,我院心内科连续15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入选,均为冠脉造影多支病变、经过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仅接受犯罪血管重建者与多支病变血管支架植入者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各例定期于心血管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随访期内坚持药物治疗、术中长支架使用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犯罪血管干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心电图ST段抬高者明显少;术后LVEF<0.40和血清肌酐升高者比例明显高增高;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血管重建等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均P<0.05);心血管死亡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心血管死亡明显高于多支血管重建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单纯重建犯罪血管者预后较差,非心血管死亡增多,主要为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衰竭。  相似文献   

14.
赵玉勤  沈正林  程亚妮  江霞 《铁道医学》2014,(10):1240-1242
目的: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胸痛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PCI术后住院期间再发胸痛患者89例,根据患者术后胸痛症状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类,并根据胸痛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PCI术后引发心源性胸痛68例,非心源性胸痛21例,针对患者再发胸痛的性质及特点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结论:PCI术后细致入微的护理、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发胸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其收缩期狭窄≥75—90%,狭窄长度8—18mm。3例置入BX支架,2例置入AVE支架,1例置入R—stent。结果:支架置入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影像消失,术后无胸闷、胸痛发作,随诊6—18个月症状未复发。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心肌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治疗小血管性心肌桥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病死率高,主要表现为胸痛突然加重,心悸、气短,不能平卧,伴颈静脉怒张和肝大等严重的右心及左心衰休克。本科收治一位此病变患者且高龄,合并糖尿病。共住院215天,经历了危重期、缓解期、恢复期、康复期。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早期、延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期PCI组、延期PCI组,在PCI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测定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应变率峰值(SR)。结果早期PCI组:PCI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RA)与术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期PCI组:术后3个月的SRE与术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延期PCI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于宏颖  王柏颖  王满庆 《医学综述》2008,14(19):2967-2968
高血糖状态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常因应激状态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具有较高的炎性反应状态,加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高血糖也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故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状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分析MIRI特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冉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2h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I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或再灌注后心源性休克和持久的左心功能不全。分析MIRI的临床表现。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MIRI发生率为58.8%,再灌注后45例胸痛迅速缓解,15例患者出现缓慢心律失常;频发室早12例,室速5例,室颤6例,2例无复流,3例慢复流,2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4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超过1周。4例出现ST段回落后又抬高,1例ST段无明显下降。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的MIRI发生率58.8%。再灌注时间越短越易发生MIRI,再灌注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ST段回落后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也可能室壁瘤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通过加强护理及监护,降低病死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可提高PCI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56例患者中,54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96%。结论 PCI联合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PCI的护理配合和IABP的工作原理及机械操作,确保PCI及IABP有效、安全实施,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