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清TNF-α,IL-12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2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较对照组患者71.43%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2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提高了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TNF-α,IL-12水平,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32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方法、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全组320例患者,观察组痊愈82例,显效66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56例,显效60例,有效27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88.8%,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另外观察组160例患者中出现3例血脂升高患者,发生率为1.9%;对照组160例患者中出现4例血脂升高、2例脱发患者以及2例肝脏受损患者,发生率为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伐昔洛韦150mg,2次/d;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3粒,3次/d。均3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半年,1次/月。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7.50%,对照组为4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益气养血补肾方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接受口服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效果、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血补肾方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由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症,常常累及消化系统,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临床多见于儿童,传统的治疗方案多用激素来缓解,但由于激素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本研究通过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病症改善情况、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改变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体征及病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肝脏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84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用地氯雷他定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38例用地氯雷他定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w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6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两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在对急性白血病治疗上的临床疗效进行具体观察,同时探讨沙利度胺化疗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生长因子受体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主要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来某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0例,将其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对这两组患者都进行按照常规化疗方案的标准剂量进行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100mg/d,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8w。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的外周血,运用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血浆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生长因子受体以及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进行检测,选取16为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7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中的VEGF、VEGFR、bFGF水平都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其含量水平依然高于健康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中的VEGF、VEGFR含量水平,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能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进行一定的提高,其将很有可能作为对白血病细胞生长以及浸润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前后TNF-α水平。选择20例沙利度胺治疗的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留取血浆标本,治疗有效组在最大反应率时留取标本,治疗无效组在治疗结束后留取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水平。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无效组治疗前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水平分别是(55.2854±11.3558)pg/ml和(29.2842±11.5684)pg/ml,治疗前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001);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水平分别是(54.0688±6.4732)pg/ml和(54.4672±3.3512)pg/ml,无明显差异(P=0.87310)。结论: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可明显减少MM患者TNF-α水平,进一步支持TNF-α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说明TNF-α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沙利度胺对EAE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影响,以MOG35-55多肽序列为免疫原诱导C57BL/6小鼠EAE模型,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在免疫诱导当天分别给予15和60 mg/kg沙利度胺治疗。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分至免疫诱导第20天,采集小鼠内眦静脉血并分离血清,ELISA检测IL-4、IL-6、TGF-β、IL-17、TNF-α水平;分离小鼠脾脏,FACS检测CD4~+CD25~+Foxp3~+Treg百分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行为正常,无发病。沙利度胺治疗组小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EAE模型组,且60 mg/kg给药组显著低于15 mg/kg给药组(P0.05)。EAE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reg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15 mg/kg沙利度胺给药组与EAE组比较,Treg百分比无显著变化;60 mg/kg沙利度胺给药组Treg百分比相较EAE组显著升高(P0.05)。不同剂量沙利度胺给药组与EAE组比较,IL-4水平升高,IL-6、IL-17、TNF-α水平均降低,且60 mg/kg沙利度胺给药组变化更显著(均P0.05);TGF-β在EAE组显著升高,且给药组与EA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沙利度胺可升高EAE小鼠Treg百分比,抑制促炎因子分泌,有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处理人骨肉瘤细U2OS,采用划痕实验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侵袭的影响,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沙利度胺作用于细胞后VEGFA、HIF1α和OPN基因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VEGF、HIF1和OPN蛋白的作用。结果 50、100、200μg/m L沙利度胺作用于U2OS后,划痕实验中沙利度胺组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少于对照组,沙利度胺作用12 h,其迁移距离分别为24 h对照组的(62.36±12.41)%、(57.89±11.23)%和(49.47±6.90)%;作用24 h,其迁移距离分别为24 h对照组的(62.36±12.41)%、(57.89±11.23)%和(49.47±6.90)%。侵袭实验中显示沙利度胺组穿膜细胞数量对比对照组减少,其比率分别为(83.49±2.10)%、(70.64±2.86)%和(50.46±1.59)%。q RTPCR显示50、100、200μg/m L沙利度胺作用于U2OS 24 h后VEGFA、HIF-1α和OP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VEGFA m RNA表达量分别为(2.50±0.25)%、(11.75±0.2)%和(6.51±0.01)%;HIF-1αm RNA表达量分别为(34.33±0.42)%、(46.33±1.06)%和(42.60±1.46)%;OPN表达量分别为(86.33±1.8)%、(52.07±1.29)%和(40.06±1)%。蛋白免疫印结果显示VEGFA、HIF-1α和OP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与对照组VEGFA表达量1.06±0.06相比,药物组分别为0.88±0.01、04±0.02和0.62±0.01;与对照组HIF-1α表达量0.71±0.01对比,药物组分别为0.69±0.01、0.49±0.01和0.39±0.01;与对照组OPN表达量1.07±0.01对比,药物组分别为1.04±0.01、0.96±0.01和0.6±0.01。结论沙利度胺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侵袭,其机制与降低细胞内VEGFA、HIF-1α和OPN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功能异常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功能异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谷胱甘肽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自身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沙利度胺(Th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48例诊断明确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Thd维持治疗;免疫组24例,接受DC-CIK联合Thd治疗。研究Thd对CIK表型和DC-CIK骨髓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Thd作用后,CIK表型增强,DC-CIK对U266的杀伤率明显提高;治疗后免疫组患者较之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提高(P<0.05);结论 DC-CIK过继免疫联合Thd治疗复发难治性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肾病综合征小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及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制备膜性肾病模型)、沙利度胺组(灌胃给予沙利度胺溶液100 mg/kg)、来氟米特组(灌胃给予来氟米特溶液5 mg/kg),每组15只.1天1次,连续给药4周.分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化学脱色白癜风豚鼠模型皮损区HMB45等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复方甘草酸苷27.8 mg/kg和55.6 mg/kg两个剂量治疗过氧化氢白癜风豚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皮损区HMB45、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皮损区HMB45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低,治疗组HMB45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有剂量依赖关系.模型组皮损区TNF-α和IL-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大剂量治疗组皮损区TNF-α和IL-6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促进黑素生成,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皮损区TNF-α和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大鼠2,4,6-三硝基苯甲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s,TNBS)结肠炎肠壁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TNBS灌肠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后,治疗组每日给予沙利度胺灌胃。28d后处死所有大鼠取病变结肠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和评估结肠损伤及纤维化程度。Elisa及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Ⅰ型及Ⅲ胶原,MMP-2,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纤维化改变,TIMP-1,TGF-β1,Ⅰ型及Ⅲ胶原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O.05);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均P〈O.05)。治疗组大鼠结肠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TIMP-1,TGF-β1,Ⅰ型及Ⅲ胶原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均P〈0.051;MMP.2及MMP-9蛋白水平较模型组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明显减轻大鼠TNBS结肠炎的肠壁纤维化程度,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的生成,并调节细胞外基质的生成降解平衡而达到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s,PBMC)增殖、克隆形成、分泌TNFα和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例,常规方法分离PBMC,体外扩增,用细胞计数法观察Thal对PBMC增殖的影响,胎盘蓝染色法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琼脂糖凝胶法观察Thal对PBMC克隆形成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Thal对CHB PBMC分泌TNFα和IFNγ的影响。结果Thal对PBMC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而无毒性影响(P〈0.05);抑制PBMC克隆的形成(P〈0.05);抑制TNFα的产生而促进IFNγ的产生(P〈0.05)。结论Thal对CHB PBMC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望用于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我们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低中危MDS患者22例,在给予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我们发现:CD4+T细胞在MDS患者外周血的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显效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CD8+T细胞百分率减低(P<0.01),CD4/CD8比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无效组和显效组在T细胞总数百分率,CD4+T、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认为,MD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CsA以及沙利度胺治疗MDS的机制可能与Th,Ts细胞比率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CU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均持续4周.于治疗前(T1)及治疗4周后(T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前白蛋白(PA)、补体(C3、C4)]水平、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分布情况,观察两组患者CU症状和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CU症状和生活质量检测或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T2时,两组血清细胞因子(MCP-1、Eotaxin)水平、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RBC-C3 bRR、RBC-ICR)、CD8+、CU症状积分和DLQI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时相反应蛋白(PA、C3、C4)水平、CD4+则均较T1时显著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左西替利嗪可调节CU患者免疫功能和防御机制、改善其疾病症状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于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CU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维普、万方,收集复方甘草酸苷片(FGP)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试验组)对比单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照组)治疗CU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合计2 7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痊愈率[RR=1.55,95%CI(1.43,1.68),P<0.001]、总有效率[RR=1.34,95%CI(1.28,1.40),P<0.001]、复发率[RR=0.23,95%CI(0.16,0.35),P<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79,1.38),P=0.78]。结论: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CU时联合FGP可明显提高痊愈率、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且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