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效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玲  余涵  李超  余腾 《眼科新进展》2002,22(5):351-352
目的 通过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记录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术后效果的分析,进一步了解RD光感受器细胞与第二级神经元功能异常的情况,并对ERG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139例146眼RD患者检测其ERG,通过散大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态,记录分析a波,b波与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各顶成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6.00%,16.00%,10.00%,1-2周组为35.00%,45.00%,50.00%;2-4周组为46.80%,56.25%,62.50%;4-8周为76.00%,84.00%,88.00%;8周以上组则为86.96%,91.30%,95.65%。a波与b波在脱离时间<1周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周组a波与b波开始有明显降低(P<0.05),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b波的下降较a波更为迅速,2-4周则具有显著意义(P<0.01);b/a值在早期RD病变表现正常或轻度异常,伴随病程增加有降低趋势,4-8周即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ERG对RD眼黄斑功能异常的客观定位诊断对视功能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功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对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 RD)的视功能客观评价意义。 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21例RD患者的22只患眼和36例正常人的42只眼的M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在8 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 结果RD眼于4个象限、黄斑区和黄斑外区MERG a波、b波潜伏期及b波振幅密度、振幅之和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脱离区、非脱离区和正常眼的 MERG b波振幅密度分别为(3.44±2.85)、(6.34±3.31)、(21.32±6.48)nV/deg2,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多焦ERG能客观定量评价RD的黄斑部、后极部的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视功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44-247)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视网膜电图改变,探讨视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方法 10只健康灰兔分为实验组4组8只,正常对照组2只。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0.1%透明质酸钠方法建立RD模型。在术前和术后1,2,3,4周时分别记录视网膜电图。结果 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a,b波,单闪光明视锥细胞反应和闪烁光反应振幅,在视网膜复位后逐渐升高,复位1周时恢复到正常时的60%~65%,复位3周时视网膜ERG恢复到70%~90%。暗视最大反应a波潜伏期在视网膜复位后2天,延长10.9%,复位1周后逐渐恢复。OPs和其它各波的潜伏期未见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复位后的视网膜电图虽然逐渐恢复,但a,b波的不完全恢复提示了光感受器和Muller细胞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ERG的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朝霞 《眼科研究》1996,14(2):124-127
为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ERG的改变,对35例(35眼)患者进行手术前后ERG检测,结果表明;(1)视网膜脱离术前ERGa、b波幅明显低于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而无脱离者。(2)手术复位后ERGa、b波幅随时间延长逐渐回升。(3)视网膜脱离范围二个象限以内者ERGa、b波幅回升高于二象限以上者。(4)手术范围一个象限以内者与超过一个象限者相比前者ERG恢复优于后者。(5)视网膜脱离时间2月以内与超过2月相比,ERG恢复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果证实视网膜脱离术后ERG恢复与手术后时间、脱离范围、病程及手术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培凤  杨安怀  邢怡桥  李林 《眼科》2005,14(4):264-266
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RD)是眼科常见的急性致盲性疾病之一。目前R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尽快从解剖上复位,并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以往对脱离的视网膜手术前后的功能评价多采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letroretinogram,ERG),而其反映的是整个视网膜的功能,但实际视网膜脱离范围可能只局限于1~3个象限,故ERG不能准确地反映脱离区视网膜手术前后的功能变化。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弥补了这一空缺,其可客观检测不同区域的实际视网膜功能,较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功能变化。本组对16例RD患者的16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mfERG检查,以评价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暗视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ERG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及了解其预测PVR形成的可能性及程度。方法 对4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全视野暗视ERG检查。结果 患者PVR不同程度组ERG的a、b波振幅较正常眼降低,潜伏期延长;PVR程度愈重,ERG呈熄灭型所占比例愈大;ERG振幅的降低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持续时间有关;术后随着视网膜复位,ERG明显改善。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ERG异常,并随PVR程度加重异常更明显,指导临床上及早行ERG检测,尽量减少PVR的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视网膜功能的了解,判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分别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检测,并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组。 结果:CDI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wk视网膜脱离眼CRA的Vmax,Vmin均较术前降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脱离区mfERG的a波、b波振幅密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潜伏期比手术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mfERG,CDI的联合检测能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硅胶海绵垫压后CRA的血流情况,从而避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不良,巩膜因缺血引起局部坏死等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中药复明片对兔视网膜脱离及复位后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下腔注射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模型(10~14d后视网膜自动复位),并于造模后1wk(视网膜脱离未复位)及造模后3wk(视网膜复位早期)对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组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能在视网膜脱离时及复位后提高ERGa,b波振幅,缩短其潜时,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复明片)能保护视网膜脱离视功能,并促进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随着现代手术技术和眼科设备的进步,术后解剖复位率越来越高,但视功能的恢复却不尽人意。本文主要对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功能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术前评估预后、术中避免损伤、术后维护视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选择不同的刺激条件,对32例早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检测.缺血型CRVO13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非缺血型CRVO19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表现为轻度降低、升高或正常.提示b波振幅和b/a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的最敏感指标.我们还探讨了ERG在早期CRVO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