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常规疗法和免疫调理疗法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0~2012年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病例资料,按照疗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21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施行免疫调理治疗的治疗组21例,治疗后统计各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8.8±1.8)d,平均住院时间(11.1±4.1)d,显效16例(治愈率76.2%),死亡4例(病死率19.0%),各统计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理疗法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联用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感染科2008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7例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每次静脉输注0.02mg/kg,每天2~3次,连续治疗5d.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方法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抽搐停止时间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两组患儿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提高疗效,减少病残率、降低病死率,为目前治疗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仍高。近年来,聚肌胞及病毒唑在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中均取得良好效果。故我们将上述2种药物试用于治疗早期乙型脑炎患者。观察结果显示:聚肌胞治疗可明显降低乙型脑炎患者的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病毒唑对乙型脑炎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聚肌胞对乙型脑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奥奥利达在治疗乙型脑炎时的疗效。方法:确诊为乙型脑炎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奥利达。每次5ml静脉推注,每日一次,疗程10d。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91.25%),好转7例(5%);对照组治愈63例(78。75%),好转4例(17.5%),死亡3例(3.75%)。治疗组住院天数3.22±1.21d,对照组为16.78±1.22d,差异显著(u=1.96,P<0.05)。结论:地奥奥利达能明显提高乙型脑炎的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疗效显著,为佐治乙型脑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效果。方法:对2005~2009年我院收治的5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对其中2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与同期25例单纯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主要症状好转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志转清、热退、惊厥缓解时间及病死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病毒性脑炎可调节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免疫机制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400 mg/(kg·d)和口服安宫牛黄丸(<3岁1/4粒;4~6岁1/2粒;>6岁 1粒,均每天1次),共用3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治愈率高,后遗症少,病死率低.结论 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治愈率高,后遗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成人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2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成人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44例,其中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23例,单纯激素治疗21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预后。结果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激素治疗组,病死率低于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成人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覃东胜 《吉林医学》2013,34(12):2217
目的:比较常规疗法和免疫调理疗法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病例资料,按照疗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21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施行免疫调理治疗的治疗组21例,治疗后统计各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和死亡率,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统计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8.8±1.8)d,平均住院时间(11.1±4.1)d,显效16例,死亡4例,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各统计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理疗法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优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陆雅丹 《求医问药》2014,(15):204-20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雾化吸入药物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BIPAP呼吸机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一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4h后的气管插管率为5.9%(2/34),住院时间为(13.7±3.2)d,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4h后的气管插管率为14.7%(5/34),住院时间为(20.6±3.5)d,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9%(2/34),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1.8%(4/34),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雾化吸入药物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其病死率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免疫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福英 《吉林医学》2005,26(2):197-198
目的:探讨免疫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方法:用具有调节免疫、抑制免疫破坏的微量肝素疗法和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80例,并设常规治疗90例做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在退热、主要症状及病理反射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后遗症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微量元素及干扰素疗法,能减轻大脑免疫损伤,增加杀灭病毒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并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检验结果,为合并HBV的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所收治的65例合并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分为A组(20例)、B组(20例)和C组(25例),A组不应用抗病毒治疗,只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而B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提前或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C组一开始不应用抗病毒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组、B组、C组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HBsAg及HBeAg定量检测和HBV DVA定量。结果 A组20例患者在治疗后HBV DNA复制无改观。B组20例、C组25例患者在治疗后HBV DNA复制得到有效控制HbsAg和HbeAg的含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并且HbeAg定量与HBV DNA相关性更大。结论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风湿免疫病患者的乙型病毒标志物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某儿童医院PICU接受治疗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60例病例资料,其中亚低温治疗组27例,常规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生命体征等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组GCS评分较对照组高,体温和心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组,治愈21例(77.8%),有效4例(14.8%),无效(7.4%);对照组,治愈15例(45.4%),有效12例(36.4%),无效6例(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治疗有助于保护患儿的脑功能,改善其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迄今尚无特效疗法,重症乙脑常在3-5天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在15%以上,常出现明显的后遗症,我圆在应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高压氧(HBO)吸入治疗重症乙脑32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临床效果和伴随的肝脏损伤情况作出评价.方法 将患者按有无HBV合并感染分为HIV单纯感染组75例和HIV/HBV合并感染组69例,应用HAART方案治疗1年,对比观察患者血浆HIV载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HIV载量均值分别为6.31和5.85 log10copies/mL,治疗12个月后,分别降低至2.90 log10 copies/mL(P<0.05)和2.93log10 copies/mL(P<0.05),两组HIV RNA抑制率分别为82.67%和92.75%.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均值由治疗前的77.8个/μL和75.4个/μL,分别上升到221.4个/μL和214.3个/μL(P<0.05).1年内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6.4%和19.7% (P <0.05),但HAART期间无因发生严重肝脏损伤而停止治疗的患者.结论 应用HAART的HIV/HBV合并感染患者,短期内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HBV可能因促进HIV复制而加重肝损伤与免疫损伤,但并不影响HAART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9例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6周;拉米夫定组2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6周。统计两组的病死率、存活者疗效、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血清HBV-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16.7%,对照组为37.1%,两组患者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前主要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主要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显示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可选择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由于缺乏特效疗法,每年流行时仍有一定的病死率(在10%左右),并可遗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危害较大。我科多是沿用一些国内外惯用疗法,如静脉点滴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丙、中药清热解毒剂等,或口服中药白虎  相似文献   

17.
近来国内文献报道用转移因子治疗乙型脑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报告所治病人全部治愈。历年来我院收治的乙型脑炎病例,虽经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病死率仍在20%左右。因此,于1978年我们对所收治的9例乙型脑炎病人采用了转移因子治疗。现将初步观察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家君  陈远美 《求医问药》2014,(21):194-195
目的:探讨用血液灌流疗法治疗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血液透析疗法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常规血液透析疗法进行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每周为其加用血液灌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值、舒张压值以及平均动脉压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值、舒张压值以及平均动脉压值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而且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值、舒张压值以及平均动脉压值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治疗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的种类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的种类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血液灌流疗法治疗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环孢素或普乐可复、酶酚酸脂或硫唑嘌呤以及大剂量皮质激素,用于诱导免疫抑制状态,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为常规免疫诱导疗法。在此基础上,加用各种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以增强免疫诱导效果(一般5~7天),称为抗体免疫诱导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加针灸疗法、常规疗法,各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其中显效者26例,有效者15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其中显效者14例,有效者19例,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常规疗法加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显著,且方案可行性高,与常规疗法相比,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