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钟××,男,11个月。1980年2月24日初诊:患儿于出生后五个多月的一天,因啼哭后,突然神识痴呆,面色(白光)白,口唇发紫,继而四肢厥冷,不省人事,喉间痰声漉漉,历时3~4分钟后方渐苏醒,此后每天发作2~3次。于1979年9~12月间曾多次经当地卫生院中西医治疗,西医  相似文献   

2.
温清并用治久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男,56岁。1988年2月27日诊。大便稀薄一年余,近月便次增多。西医诊为慢性肠炎,迭治罔效。刻诊:大便稀薄,每日3~4次,胃脘痞闷,肠鸣漉漉,纳差,舌淡苔薄黄而腻,脉弦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清热解郁汤治疗多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收效满意,现举例报告如下:李××,男,40岁。1986年5月12日诊。患者腹痛便稀五年,每日3~4次,近日饮食  相似文献   

4.
止嗽散是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方,笔者数十年来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各种咳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分述如下:一、风寒咳嗽病例:聂××,男,4个月,1975年9月3日门诊。患儿指末清凉,鼻流清涕,发热38.5℃。咳嗽喉间痰鸣漉漉,呼吸不利,烦躁不安,精神异常,面色苍滞,吮乳减少,二便常,苔薄白,指纹紫粗。处方:炙麻黄1.5克,杏仁3克,括萎皮5  相似文献   

5.
患者:王××,女,30岁,教师。病志号:1332。1984年11月8日初诊,患者每晨泄泻已数年,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服用复方新诺明等均罔效。诊见:面色苍黄,精神不振,每晨4~5点钟即肠鸣漉漉、泄溏样便、日2~3次,舌质淡红、无苔,脉象寸滑有力、关尺脉沉迟。证属上热下寒,肾寒凝滞所致。治宜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止泻。方用黄连汤:黄连,人参各12克干姜、桂枝、半夏、炙甘草各9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泄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万××,女,37岁,1981年4月28日初诊。 1977年6月开始腹泻,便脓血,曾在××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效。现每日大便3~7次,便泄溏薄,伴粘液脓血少许,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栀黄搽剂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为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X_1)、乙醇用量(X_2)和渗滤速度(X_3)为考察因素,以浸膏收得率(A)、栀子苷提含量(B)和黄芩苷含量(C)为响应值,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渗漉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拟合回归方程为Y=+82.64+6.34×A+3.23×B-1.00×C-0.90×A×B-5.65×A×C-0.46×B×C-6.65×A2~7.07×B2~6.39×C2,最优渗漉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7.16%、溶剂用量为13.8倍量、渗漉速率为4.62ml·min~(-1),平均得分为85分。3批验证实验表明实际值与预测值平均偏差小于0.01。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栀黄搽剂提取工艺,实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该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栀子涂膜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跌打扭伤为临床所常见,治则多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笔者近年来用具有活血通脉作用的药物制成“栀子涂膜剂”并观察治疗扭挫外伤患者12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处方组成 栀子粗粉250克、薄荷脑12.5克、乙基纤维素10克、乙醇加至250毫升。 2 制备与用法 取栀子粗粉用乙醇为溶媒,用渗漉法提取有效成分,以每分钟1~3毫升的流速使有效成分渗漉完,收集最初漉液210毫升。其余漉液置水浴加热浓缩至20毫升,与最初漉液合并,加薄荷脑、乙基纤维素溶解,搅匀装入瓶中密闭,放冰箱冷藏室备用。脱位者宜复位后再涂药。每日3~4次涂患处。  相似文献   

9.
刘××,男性,46岁,干部,1984年5月12日就诊。患者自述:腹泻三年余,因秋季食瓜果,复感寒凉所致。大便呈稀水,时见粘液便,日行4~5次,腹中肠鸣漉漉。曾在医院多次化验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先后服氯霉素、黄连素、痢特灵、香连丸及中药,收效甚微。近年来,自觉特别怕冷,夏季亦不敢食瓜果及冰棍,四肢乏力,胃纳差。因久治不愈而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顽固性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方法取天枢(双)、上巨虚(双),直刺1寸,捻转提插强刺激1分钟,留针30分~1小时,每隔15~20分钟行上手法1次。患者可感到腹中漉漉作响。病案举例张某,女,41岁。干部。患者1年半前因患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即患便秘,伴脘腹胀满,纳差,嗳气频作,每服槟榔四消丸2丸方可排出少量大便,旋后如故,曾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来诊。即以上法针2次即可自行排便,腹胀嗳气亦随之减轻,继针5次排便通畅,伴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复发。赵某,男,35岁。农民。1990年3月11日诊。素患便秘3年,消化道造影未发现异常。常服果导片及其它泻下药以通便。此次大便5  相似文献   

11.
杨××,男,39岁,农民,1984年3月5日初诊。每日黎明时分,脘腹不适,肠鸣漉漉,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已半年余,县医院诊为“慢性肠炎”,给以黄连素,氯霉素,次苍、复方新诺明等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吾索检其前方,见所服之药,皆温肾助阳之品。患者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畏寒身冷,伴  相似文献   

12.
白××,男,41岁。1991年4月24日诊。腹痛腹泻9个月,半月前感寒之后症状加重,迭服中西药物无效。西医诊断: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予服中药及锡类散灌肠仍无效果,遂来我科就诊。主证:腹痛腹泻加重,呈稀水样便,日4~6次,肠鸣漉漉,便后疼止,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面色萎黄,肌肉弹性减低,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证属:脾肾阳虚,运化失职。  相似文献   

13.
王××,女,6岁,本县桃江公社人,1982年7月3日会诊。患儿高热、昏迷、抽搐6天,呼吸衰竭2天。10余天前,鼻翼部长小节子10余个,后突发高热不退、嗜睡,进而昏迷,抽搐,住本院内科观察室。投以大剂量抗病毒、抗菌药物,并对症处理,冰敷头颈等处。近二天,患儿痰涎日多,牙关紧闭,频频予以吸痰,给氧,至7月3日出现间歇叹息状呼吸,时有歇止,投可拉明、洛比林,并鼻饲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猴枣散,痰涎稍减,而呼吸仍然频停,每停即施以人工呼吸,而得复续,续而又止,如此每10—20分钟必施人工呼吸一次,才得暂续。今会诊所见:深度昏迷,形体瘦削,面色(白光)白,瞳孔左大于右,呼吸急促,痰声漉漉,  相似文献   

14.
马×,女,6月。1986年3月5日诊。患儿于出生后一个月开始腹泻,便中夹有粘液,每日7~10多次,5个月来曾在儿科住院3次,大便镜检有少许白细胞及/或脂肪球.迭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刻诊:面白唇淡,精神萎靡,囟门轻陷。呃逆频频,有时呕吐,睡中露睛。按之腹软,肠鸣漉漉,大便清稀,夹有粘液,日达5~7次。舌质淡苔薄白,指纹色淡。病为脾胃虚  相似文献   

15.
方药:①苍术5克,砂仁3克,神曲、麦芽、内金(碾细兑服)各5克。③车前子10克(青盐炒),白茯苓(炒)、淮山(炒)各10克,炙甘草3克,共碾细末。服法及适应症: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的腹泻证。有温中散寒,行气调中,消食化湿之功。3月以下的婴儿每次服0.5克,4~6月每次1.5克,7月~1岁每次2.5克,1岁以上每次4克,每日3~4次。案例:刘××,4月,84年12月14日诊。半月前其母将泡菜叶喂食,当晚即水泻三次,次日加剧,多至10余次/日,黄绿色水样便,稍带粘液,经某医院诊断为“肠炎”、痢疾,治疗无效。症见泻下酸臭,量少次多,哺乳  相似文献   

16.
一、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中药的提取实质上是应用浸渍、煎煮和渗漉、回流等工艺将植物、动物,矿物中药用有效成分尽多地为溶媒所吸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具体问题。 (1)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提取视药材性质提取2~3次。由于后几次药材的成分浓度不断降低。为了较完全地吸收、溶解所需药材成分,仍投入大量溶媒,所得提取液的浓度仍然较低,致使浓缩时蒸发负荷大,能源耗损多。 (2)在浓度不大(远没有达到饱和溶液)和溶解、吸收等速度尚可的情况下,是否一定提取(煎煮或渗漉)几次得率才高?而不是适当地增加些溶媒和延长些时间提取一次更好(从得率和效益考虑)? (3)大多数的中药材的提取是否可以先浸渍若干时间,再加温煎煮或渗漉等。 (4)提取时采用温水,特别是提取几次的后几次,会不会比传统的用常温水(冷水)能较快较多地  相似文献   

17.
命门火衰泄泻治愈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主要由于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温暖脾胃而腐化水谷,火不生土所致。张景岳曰:“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例1:患者,女,42岁,农民,10年来,鸡鸣必泻,腹痛绵绵,肠鸣漉漉,泻后则安,便呈糊状,每日2~3次,遇寒冷症状加重。患者精神倦怠,怕冷畏寒,脐周隐痛,腰酸冷,舌质胖,苔白根腻,脉沉细无力。证属,命门火衰泄泻,治宜补火生土。方药:黄芪30g、破故纸15g、吴萸10g、熟附子10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0g、乌药15g、茯苓15g、焦白术15g、肉桂10g、炙草10g。5剂,水煎服。二诊,腹痛减轻,大便每日2次,纳呆,上方加山药15g、砂仁10g,5剂,水煎服。三…  相似文献   

18.
李××,女,42岁,干部,1989年11月10日来诊。自1986年10月以来,大便数日一次,或日数次不等,便前多感腹痛,急迫欲便,便质溏而不畅,或欲而不排,或只排少许透明质粘液、脓液,甚有少许粉红色便。曾服中药  相似文献   

19.
咳喘验案     
张××,男,4岁。1988年4月5日诊。母代述:病已三日,初因受寒发烧、咳嗽,曾用西药治疗无效。昨晚症状加重,咳嗽气喘,喉中漉漉有声,时咳吐白泡沫清稀痰涎。现体温39.1℃,X 线胸透提示:右肺见有片状阴影。血检:白  相似文献   

20.
一、久泄王××,男,35岁,干部。1981年4月8日初诊。腹部隐痛,肠鸣腹泻,每日大便3~4次、呈稀糊状已三年之久。曾在某医院做过结肠镜、消化道钡剂透视、肝功能,小便常规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分别诊断为“功能性腹泻”,“胃肠神经官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