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模式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同时, 能否降低护理成本, 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实施品管圈模式管理前 (2015年7月至8月) 留置鼻胃管患者50例为对照组, 神经内科病区实施品管圈模式管理后 (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 留置鼻胃管患者51例为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策拟定阶段, 加入循证护理方法, 拟定对策为系带鼻胃管固定方法.调查的内容包括:品管圈模式管理前后神经内科病区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鼻胃管的工作时数、留置鼻胃管的护理成本.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2组患者的留置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非计划拔管率由62.00%下降到17.65%;留置鼻胃管耗材费用比较, 每位留置鼻胃管患者耗材费用由 (11.81±9.08) 元/人下降至 (7.30±2.53) 元/人;留置鼻胃管护理用时比较, 每位留置鼻胃管患者护理用时由 (13.22±10.77) min/人下降到 (7.48±2.56) min/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品管圈管理降低了神经内科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 降低了护理成本,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早产儿鼻胃管稳固的固定法。方法选108例患儿采用蝶形胶布在鼻头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102例患儿采用传统方法上唇部位胶布固定(对照组)。结果将两组不同的固定法从胃管留置时间、胶布被污染及非计划性拔管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胃管固定时间延长,受污染比例明显降低,非计划拔管比例减少。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采用鼻胃管蝶形固定的方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重症患者留置胃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及临床观察,对208例留置胃管的重症患者预防计划外拔管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208例留置胃管的重症患者顺利完成管饲任务,较少发生计划外拔管和并发症.结论掌握规范的留置胃管的护理方法、及时观察病情是管饲治疗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重症鼻饲患者返流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呼吸科住院需要进行留置胃管鼻饲的老年病人1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强化护理,密切注意鼻胃管插入长度、固定方法、胃管内注食量和速度等。比较2组患者留置胃管7天后的食管返流和误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7天后食管返流和误吸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鼻饲的老年患者返流误吸发生的原因进行观察和预防,适当的改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误返流吸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固定鼻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留置鼻胃管患者按不同的固定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进一组、改进二组各60例,观察三组患者鼻胃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改进一组与改进二组鼻胃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为30.00%、15.00%和3.33%,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6.67%、8.33%、1.67%。三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胶布加棉质系带双重固定鼻胃管比单纯棉质系带固定的方法可大大减少鼻胃管脱出、脱落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舒适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行舒适护理,即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术后卧位、疼痛程度等进行全面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意外拔(脱)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胃管拔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一次性纸胶布和弹力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最佳固定鼻胃管的工具.方法 将87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应用医用弹力胶布固定鼻胃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纸胶布固定鼻胃管,固定前均给予75%乙醇局部皮肤清洁.观察两组鼻胃管滑脱发生情况以及更换胶布的频率.结果 观察组没有发生鼻胃管滑脱,对照组鼻胃管滑脱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降低了更换胶布的频率(P<0.05).结论 在神经科疾病患者中鼻胃管固定采用医用弹力胶布能明显减少鼻胃管滑脱的发生,避免患者频繁置管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同时减少护士更换胶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医用弹力胶布是固定鼻胃管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8.
陈颂新  林华瑶 《吉林医学》2013,(26):5480-5481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插胃管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一种更有效防止胃管脱出及避免皮肤黏膜损伤的固定方法。方法:将60例经鼻插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固定胃管,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在2周内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在防止胃管脱出和皮肤黏膜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可大大减少鼻胃管的脱出、脱落发生率,防止皮肤黏膜的损伤,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设立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和实施对策等活动步骤。观察、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增加患者的安全,并提高护士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减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应用评价。方法:选用120例留置胃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提高舒适度和生活护理的个性护理。拔管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2.3%降到3.8%。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明显减少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梗死患者留置鼻胃管期间发生食物逆流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ICU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鼻胃管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发生食物逆流的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发生食物逆流的患者例数和胃管留置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脑梗死患者留置鼻胃管期间发生食物逆流、呛咳,从而减少胃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胃管留置在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皮肤不良反应、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间91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进行胃管留置,观察组46例给予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进行胃管留置,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效果、皮肤不良反应、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管移位率、胃管脱出率、72h内更换胃管>1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不易封口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焦虑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肤异常、不舒适、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提高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减少非计划拔管、胃管脱出、胃管移位等情况发生,且有助于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继而减轻留置胃管不适引起的焦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接收的78例留置胃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归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循证护理。结果:两组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转入ICU监护的26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其留置的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单固定(对照组);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转入ICU监护的28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其留置的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双固定(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为3.28%,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为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率。  相似文献   

15.
陈玉娟  曾运凤  张丽娟 《中外医疗》2013,32(19):83-83,85
目的探讨止血贴在留置胃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固定方法。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后不同固定方法在患者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胶布脱落机率的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方法中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布脱落百分比的指标比较更好。结论止血贴固定方法在留置胃管护理中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便于长期护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何云  陈雁 《现代医学》2012,40(5):599-600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36例住院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建立有效降低非计划性鼻胃管拔除的综合护理方案.结果: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常见原因为患者缺乏危机意识、护理人员鼻胃管护理固定方式不当、未能执行正确的约束技巧等;护理对策包括制订预防非计划性鼻胃管拔管标准作业及鼻胃管固定步骤、制作预防拔管警告标语,并举办在职教育课程,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等.结论:针对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常见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降低非计划性鼻胃管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鼻胃管和鼻肠管的联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患者8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鼻胃管和鼻肠管的联合护理,按照时机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延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营养维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5.14%,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8.64%,两组结果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经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鼻胃管和鼻肠管的联合护理效果较好,但是患者营养支持时机的选择应根据个体的差异化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在预防鼻胆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5年1~8月100例留置鼻胆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固定引流管,对照组使用3M普通医用胶带(透明透气型)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舒适度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6例(其中2例完全拔出,4例部分拔出),而实验组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舒适度更好。结论:"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能够更好地固定鼻胆引流管,预防导管滑脱,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美观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适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14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置管后第3~4天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最高达64.29%;同时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发生率高达78.57%.结论 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胃管及鼻肠管喂养对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影响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2例外科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胃管间断提供营养物质,观察组则采用经胃管及鼻肠管来喂养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管及鼻肠管喂养对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常见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