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海啸灾区紧急医疗救援的策略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海啸,波及东南亚、非洲等十几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根据联合国呼吁及受灾国请求,我国政府紧急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实施紧急救援。1灾区情况本次救援行动的目的地是印度尼西亚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班达亚齐是亚齐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印尼属于穆斯林国家,禁止火葬,由于时处湿热雨季,大量尸体暴晒、浸泡腐烂,无法及时掩埋,加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已有两处出现烈性传染病霍乱,并随时可能爆发多种传染病。政府完…  相似文献   

2.
《武警医学》2005,16(2):F002-F003
北京时间2004年11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发生8.7级巨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多个国家遭受了地震海啸的袭击,印度尼西亚损失最为严重。由武警总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是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先后分两批奔赴印尼参加国际救援行动。第一批医疗救援队共16人,  相似文献   

3.
印尼海啸救援中的联合转运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沿岸的多个国家,造成重大灾难,其中印尼亚齐省是受灾最重的地区。因地震海啸破坏,亚齐灾区很多地方陆路交通中断,海上运输速度慢,救灾中多采用直升机、运输机从空中转运伤病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亚齐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应联合国国际联合转运中心邀请,参加了联合转运伤病员工作,这是中国在灾害条件下第一次加入国际联合转运中心救治伤员。1救援过程1.1灾区特点由于地震海啸的破坏,陆路交通已经严重损坏,大批灾民、伤病员滞留在美拉乌等距…  相似文献   

4.
某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期间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治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之一,极大考验了救援部队战斗力。为研究救援力量在各种灾害救援中疾病发生特点和规律,指导今后类似大规模自然灾害中对救援力量的医学防治预案的制定及组织实施,笔者对驻灾区某部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这是一次世界最高海拔(4000m)密集人群居住区的大地震,通过医疗救援使我们认识到它的紧急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我们终于将其战胜了。由于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而青藏高原又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但对此人们尚囊充分认识,特别是身居青藏高原的医务工作者更应了解,玉树地震敲响了青藏高原防震及医疗救援的警钟。为此,本文将青藏高原地震的历史及现今情况进行回顾,对青藏高原地震的成因及防范作了概述。提醒我们,警钟长鸣,救援防范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6.
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先后赶赴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地震灾区进行医疗救援,现结合两次涉外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涉外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实施。1一般资料1.1阿尔及尔地震医疗救援2003年5月22日,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附近发生里氏6.9级地震,造成2300余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中国国际救援队于5月23日飞赴阿尔及尔参加地震救援,5月30日返回,历时8天。在飞赴途中,医疗队为全体队员接种了霍乱疫苗;针对当地乙肝、疟疾发病特点,开展了卫生防病宣教。在救援现场进行了灾害现场的医学评估,对因极度疲劳引发的中暑、鼻出血、咽喉肿痛…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7:49时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造成千人致残、遇难,数万人受伤。玉树平均海拔4000 m以上。地震发生的当天,我院按照上级指示,迅速组建了106人(其中护士14人)的救援医疗队,奔赴玉树参加医疗救援。同时,也立即启动院内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医疗救援反应评价指标。方法统计震后第1~17天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第3天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total medical rescue index,TRI)。将地震发生后每天累计死亡人数与2天前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prewarning medical rescue index,PRI),再将每天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地震发生后头5天死亡28 88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2.40%,受伤193 347人,占总受伤的54.41%。震后5~13天,伤亡人数增加速度有所减缓,13天后,伤亡人数增加不明显。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为4.470。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最大2.1,且出现在地震后72小时,前7天均1.4,7天以后医疗救援预警指数逐渐下降。结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和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是评价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的客观指标,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越大,地震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越低。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对地震救援期间决定医疗救援力量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雅安市不仅是本次地震的灾区之一,而且是离地震中心芦山县最近的地级市和伤员救援外送的必经之路;而雅安市人民医院是所在地区惟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了本次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治疗和后送的组织和实施的主要任务.由于该院前期有对"5· 12"汶川地震救援经验和不足的认真总结及常规性训练,在本次地震发生后,面对重大灾害事件,该院在自救的同时,临危不乱,较好地完成了地震伤员救治任务.回顾"4·20"地震的医疗救援组织管理过程,有很多经验和成绩,也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对该院的医疗救援管理模式经验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旨在促进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刘术  蒋铭敏 《人民军医》2011,(4):269-270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9级强震,地震引发速度达200 m/s的特级海啸,冲击远达东非索马里海岸,造成印尼、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及马尔代夫等12国约30万人遇难或失踪,同时对各受灾国经济、社会、生态等也造成极大损害[1-3].本文简要回顾这次海啸灾难后医学救援行动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灾害救援检验医学的作用及其未来发展思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区发生里氏9.2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亚齐省的班达亚齐市是这次海啸受灾最重地区。到2005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先后派2批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救援,以医疗救助为主。医务人员全部由武警总医院派出,其中2名检验专业人员参加救援。1检验医学专业首次参与海啸重灾区救援1.1一般情况灾区受灾情况严重,大量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抢救仅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处理,急需检验技术人员和设备。由于我们在出国前做了充分准备,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对灾区病情、疫情估计充分。自带设备和试剂完全能在野营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医疗工作贯穿救援全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救援医学与人类生命保障体系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现结合赴欧洲ICET参加以SAVER救援技术为主的现代救援技术培训,以及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地震海啸重灾区印度尼西亚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体会,探讨“医疗工作贯穿救援全过程”这一重要救援理念。1SAVER救援技术1994年国际急救技术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EmergencyTechniques,ICET)研究总结出SAVER这种把人从车内救出来的方案。经过长期实践认证及不断完善,SAVER成为国际认可的包含搜索、救援及医疗的系统理论体系,人员在通过培训和模拟实战考核之后,获得…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由于这是发生在世界最高海拔(平均海拔4000m)和青藏腹地偏远地区的地震,是迄今为止实施的一次难度最大、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高原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14.
巴拉考特地震灾区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国际医疗救援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地区安全和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举措。地震灾害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及其生活环境带来各种破坏性后果,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对合理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8万多人,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地震重灾区巴拉考特地区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并在灾区展开了设备精良的中国流动医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医疗救援工作。本文对救援期间流动医院接诊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地震灾区伤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执行国际、国内大型灾害救援任务十余次,其中涉及洪水灾害的有2004年印尼海啸及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在这两次救援活动中,医疗救援工作占据了主要内容,这与地震救援的工作内容有明显的不同。现将2004年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的7次大型国内外救援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国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3],而且我国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分布密集,近年又进入地震频发期[2].我国专业的灾害医学救援队非常少,医学救援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救援实践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和存在的问题[3],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发生9.0级地震海啸,日本的应急医学救援紧张有序,充分体现了日本灾害医学救援的丰富经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全球共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40余起,在中国就发生10起,造成60万人罹难,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53%.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共造成6.9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37万人受伤,其中重伤员1万余名,伤情以外伤为主,骨折伤占74%.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共有269S人死亡,270人失踪,1.1万余人受伤,其中重伤员3100多名,骨折伤占58.4%.两次地震发生后,中国军队卫勤依法行动,迅即反应,尽遣精锐,高效指挥,科学组织,全面参与医学救援行动.在汶川地震中,共派出397支机动卫勤分队,7061名卫生人员,累计收治伤员6.9万人次,实施手术2.2万例.在玉树地震中,共派出25支机动卫勤分队,2025名卫生人员,实施手术1635例,创造了救治高原寒区批量地震伤员和高原病患者“零死亡”的奇迹.中国军队卫勤卓有成效的现场救治,使得两次地震在一周内救治伤病员的数量都达到了总数的60%,收治转运后送伤病员数占总数的80%,有效地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军队卫勤在两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中得到的启示:一是必须创新医学救援理论;二是必须搞好军地组织协同;三是必须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四是必须加强配套手段建设;五是必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刘术  蒋铭敏 《人民军医》2010,(11):833-834
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里氏7.0级地震,据无国界医师组织统计,本次地震共造成几十万人伤亡。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迅速作出反应,展开救援行动。以色列政府派出了由以色列国防军医疗队抽组的救援队,在当地组建野战医院,开展人道主义医学救援。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5·12”特大地震医学救援谈军队医院卫勤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突发事件实施医学救援,是检验军队医院应急反应能力的“试金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院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实施医学救援,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现结合这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谈谈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卫勤准备。  相似文献   

20.
应用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 total medical rescue index,TRI)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评价医疗救援效率的指标。统计雅安地震后第1~5d每天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3d (72h)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为TRI。地震发生后3d死亡196人,占总死亡人数217人(包括21人失踪)的90.32%,受伤12211人,占总受伤人数13484人的90.56%。 TRI为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