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吗啡对小儿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索小儿术后镇痛硬膜外持续输注吗啡最佳有效剂量。方法 :32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各组吗啡负荷量、维持量分别为 :组Ⅰ 10 μg/kg、1μg·kg-1·h-1;组Ⅱ 2 0 μg/kg、2 μg·kg-1·h-1;组Ⅲ 30 μg/kg、3μg·kg-1·h-1。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镇痛评分组Ⅱ、Ⅲ明显低于组Ⅰ (P <0 0 5 ) ,镇静评分组Ⅰ、Ⅱ明显低于组Ⅲ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吗啡负荷量 2 0 μg/kg、维持量 2 μg·kg-1·h-1可能是小儿术后镇痛硬膜外持续输注的最佳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3.
雷米芬太尼对硬膜外复合喉罩全麻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对硬膜外复合喉罩(PLMA)全麻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丙泊酚加雷米芬太尼组(PR组,n=20)。常规硬膜外T12~L1椎间隙穿刺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阻滞平面达T9开始诱导。P组注入丙泊酚负荷量2.0mg/kg,PR组输入丙泊酚2.0mg/kg后即予0.1~0.2μg/kg雷米芬太尼静注,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PLMA,若2min后病人未入睡则追加丙泊酚0.2~0.4mg/kg。P组持续输注单纯丙泊酚,PR组则输注丙泊酚加雷米芬太尼0.05~0.1μg·kg-1·min-1持续麻醉。结果硬膜外阻滞后两组BP、HR均降低、减慢,诱导后下降更明显;置入PLMA后PR组BP、HR增高、增快不明显,而P组明显增高、增快;气腹后P组BP、HR比气腹时显著增高增快,而PR组增高增快不明显。两组诱导丙泊酚用量分别为P组(3.02±0.56)mg/kg、PR组(2.68±0.25)mg/kg,总量分别为(6.94±1.36)、(5.84±1.02)mg/kg,PR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可降低PLMA全麻丙泊酚的用量,降低PLMA置入时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并与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瑞芬太尼组 (A组 ) ,瑞芬太尼 +丙泊酚组 (B组 )和丙泊酚组 (C组 ) ,每组 2 0例。A组 :瑞芬太尼 1 5 μg/kg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5 μg·kg 1·min 1持续输注至负压吸引结束停药 ;B组 :瑞芬太尼 1 0 μg·kg 1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μg·kg 1·min 1持续输注 ,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丙泊酚 1 0mg/kg ;C组 :单纯静注丙泊酚 2 5mg/kg持续静注 6 0s,必要时追加丙泊酚 0 5~ 1 0mg/kg。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表示高度满意 ,A、B和C组VAS分别为 (95 6± 11 8)mm、(99 1± 5 5 )mm和 (98 2±12 7)mm ,其中C组 8例术中出现肢体扭动等体动反应。A组和B组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与给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C组术中血压心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术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P >0 0 5 )。术中三组患者在供氧状态下SpO2 均为 10 0 %。但三组患者呼吸均明显抑制 ,其中B组所有患者给丙泊酚后均出现呼吸暂停 ,C组 8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手术结束时A组和B组患者VT和RR已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 ,C组手术的中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对小儿术后镇痛中吗啡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胺酮在小儿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对吗啡作用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病儿 37例 ,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负荷量 :Ⅰ组 (n =13)吗啡 10 μg/kg +氯胺酮 0 1mg/kg ;Ⅱ组 (n =10 )吗啡 10 μg/kg ;Ⅲ组 (n =14)吗啡 2 0 μg/kg。维持量 :Ⅰ组吗啡 1μg·kg-1·h-1+氯胺酮 0 0 3mg·kg-1·h-1;Ⅱ组吗啡 1μg·kg-1·h-1;Ⅲ组吗啡 2 μg·kg-1·h-1。单次给药剂量 :同各组每小时持续量 ;锁定时间 10min。按预定 6个时点记录疼痛、镇静评分、维持期吗啡耗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疼痛评分 :Ⅰ、Ⅲ组均为 0 0 0± 0 0 0 ,明显优于Ⅱ组 0 12± 0 17(P <0 0 1)。吗啡维持量 :Ⅰ、Ⅱ、Ⅲ组分别为 :5 1 0± 3 3μg/kg、6 3 4± 18 0 μg/kg、117 6± 2 0 1μg/kg(P <0 0 1)。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儿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 ,微量氯胺酮明显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 ,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 12 0例 ,随机均分为三组 ,每组 4 0例 ,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 (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 :单纯芬太尼镇痛 ,0 4 μg·kg-1·h-1芬太尼 +5mg氟哌利多。KF1组 :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 ,0 2 μg·kg-1·h-1芬太尼 +40 μg·kg-1·h-1氯胺酮 +5mg氟哌利多。KF2组 :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 ,0 2 μg·kg-1·h-1芬太尼 +80 μg·kg-1·h-1氯胺酮 +5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医用盐水稀释至 10 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 4 8小时内的静息镇痛评分 (VAS方法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 12小时内KF1组和KF2组明显低于F组 (P <0 0 5 ) ,而在 12小时后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KF1组和KF2组显著低于F组 (P <0 0 1)。KF1组和K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三组中均无幻觉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 ,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7.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比较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行腹部及四肢手术后患者 180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6 0例 ,均以一次性镇痛泵 (1ml/h)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 :芬太尼 0 2 5 μg·kg 1·h 1;LF组 :氯诺昔康 15 μg·kg 1·h 1+芬太尼 0 1μg·kg 1·h 1;L组 :氯诺昔康 2 0 μg·kg 1·h 1。观察各组患者 6 0h内的镇痛评分 (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 12h内 ,LF组明显低于F组和L组 (P <0 0 5 ) ,而在 12h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LF组和L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注射部位疼痛、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 <0 0 1) ;三组中均无呼吸抑制或胃肠道出血发生。结论 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行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 ,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或氯诺昔康。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用于PCIA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微量氯胺酮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并与较大剂量芬太尼PCIA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 (4 5 8± 11 2 )岁、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 80例 ,随机分为四组 :Ⅰ组为芬太尼 2 0mg ,Ⅱ组为 1 5mg芬太尼 +2 5 0mg氯胺酮 ,Ⅲ组为 1 5mg芬太尼 +5 0 0mg氯胺酮 ,Ⅳ组为 1 5mg芬太尼 +75 0mg氯胺酮 ;各组均加 5mg氟哌啶 ,然后加生理盐水至 10 0ml。PCIA持续输注速度为 2 4μl·kg- 1 ·h- 1 。记录术后 4、2 4、48及 72小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呼吸次数及SpO2 变化情况。结果 Ⅱ组VAS评分四个时点均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5或P <0 0 1)。Ⅰ组出现睡眠的病人也较多。结论 适量氯胺酮与较小剂量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PCIA ,能明显改善病人嗜睡的状况 ,镇痛效果也较理想 ,从而减少了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TIVA)应用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ESS)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30例,男62例,女6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A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靶控输注(TCI)3μg/ml、阿芬太尼20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阿芬太尼泵注。R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TCI 3μg/ml、瑞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泵注。记录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0、60 min、24 h的疼痛程度,拔管时间,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A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0、60 min无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0.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调控老年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调控持续靶控输注 (TCI)丙泊酚在老年人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胃切除手术的病人分为老年组 (>6 5岁 ,Ⅰ组 )和中青年组 (2 0~ 5 9岁 ,Ⅱ组 ) ,每组 15例。诱导前静注芬太尼 2 μg/kg。丙泊酚的靶效应室浓度设定为3 5 μg/ml。两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均根据AEPI调整 ,使麻醉深度控制在 :插管时 35~ 4 5 ,切皮时2 0~ 30 ,探查时 15~ 2 5 ,关腹时为 2 5~ 35。在 8个时间点监测并记录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AEPI、丙泊酚的总量和麻醉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平均丙泊酚标准化剂量 :Ⅰ组为 10 6 4 3μg·kg 1·min 1、Ⅱ组为 12 3 6 1μg·kg 1·min 1。两组插管前时SBP、DBP、MAP同基础值相比都没有显著变化 ,但插管后 5min时与基础值比较 ,血液动力学下降在老年人中较为显著(P <0 0 5 ) ,而中青年人的较为稳定。在术中探查时其血液动力学都有所回升 (P <0 0 5 ) ,停药时、睁眼时及拔管时与基础值比较 ,血液动力学无显著变化。结论 以AEPI调控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在对老年人麻醉是可行的 ,可保持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 ,减少老年人麻醉用药量。  相似文献   

11.
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或妇产科手术病人,男6例,女29例,ASAⅠ或Ⅱ级,以雷米芬太尼1μg/kg、咪唑安定2~3m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8mg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为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丙泊酚2mg·kg-1·min-1微量输注泵恒速输入,吸入1%~2%七氟醚,间断追加维库溴铵4mg。记录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注入雷米芬太尼后BP和HR明显下降,注入丙泊酚后进一步下降,气管插管后明显回升,切皮时较插管后下降。气腹后CO、每搏量(SV)和心脏指数(CI)均明显下降;随后逐步回升,放气后恢复或高于基础水平。结论雷米芬太尼和七氟醚均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蓄积,适用于腹腔镜下的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和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按年龄分成年轻组和老年组。诱导前T8~ 1 1 穿刺置管 ,咪唑安定 0 1mg/kg、丙泊酚 1mg/kg、维库溴铵 0 1mg/kg、芬太尼 3μg/kg诱导后插管 ,丙泊酚4mg·kg 1 ·h 1 恒速泵入维持麻醉 ,术中每 4 5~ 6 0min硬膜外追加局麻药 3~ 5ml,静注芬太尼 1~2 μg/kg、维库溴铵 0 0 5mg/kg。记录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后、术中及清醒睁眼时的BIS、低频与高频比值 (LF/HF)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次数。结果 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 (31 4 4± 6 6 9)岁和 (71 0 0± 5 1 5 )岁 ,P <0 0 1。手术时间分别为 (1 96 1 1± 36 94 )和(2 0 8 34± 2 4 0 0 )min ,P >0 0 5。用药情况及各时点BIS值未见显著性差异 ;组间诱导和插管后的LF/HF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是 2 0 %和 5 5 % ,P <0 0 5 ;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是 1 0 %和 2 0 % ,P >0 0 5。结论 BIS可较好地反映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的镇静深度 ,且不受年龄影响 ,心率变异的LF/HF可较好地反映老年人围麻醉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均衡性 ,为老年人围术期的管理提供有益的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8~20岁,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低流量吸入异氟醚(新鲜气流量为1L/min,N2O:O2=1:1)维持麻醉。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1.5μg/kg维持镇痛;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镇痛,唤醒试验开始时调至0.05/Lg·kg^-1·min^-1,唤醒试验后恢复原速度至手术结束。于相应时点记录唤醒时间、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唤醒试验中呛咳,躁动、术后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及PCA吗啡用量。结果 R组较F组唤醒时间缩短,唤醒试验前HR及ETiso降低(P〈0.05),术后吗啡用量增加(P〈0.01),两组患者PONV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麻醉可缩短术中唤醒时间;与芬太尼相比,更适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  相似文献   

14.
BIS和AEPex比较性研究术前静注可乐定对麻醉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术前静注不同剂量的可乐定对麻醉深度和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 择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分四组,分别在术前 30min静脉缓慢注入可乐定0μg/kg(Ⅰ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3ml)、2μg/kg(Ⅱ组)、3μg/kg (Ⅲ组)、4μg/kg(Ⅳ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联合静脉麻醉,芬太尼首剂3μg/kg,2μg· kg-1·h-1维持,调节丙泊酚的输注速度(6~12mg·kg-1·h-1)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BP (收缩压或舒张压)在术前值±20%范围内波动。观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ex)的变化,比较各组使用丙泊酚剂量的差异。结果 Ⅲ、Ⅳ组与Ⅰ组相比,BIS和AEPex值在 诱导后、插管后、气腹前、气腹后均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 性。Ⅰ、Ⅱ、Ⅲ、Ⅳ组使用丙泊酚的剂量分别为8.0、7.8、6.8和6.7mg·kg-1·h-1。Ⅲ、Ⅳ组的丙泊 酚使用量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静脉使用大于2μg/kg的可乐定可以减 少麻醉药的用量,但以BP、HR稳定性来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反而使麻醉的深度过深,BP、HR的波 动也大,应该适当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术前肌注右美沙芬对全麻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沙芬 (dextromethorphan ,DM )对全麻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M组 ,术前 30min分别肌注 4ml生理盐水或DM 2 0mg。术后应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 (PCI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术后 1、2、4、2 4、4 8h的疼痛评分 (VAS) ,镇静评分 (OAA/S) ,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从手术结束到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DM组 (35 38±10 5 6 )min ,比对照组显著延长 [(12 80± 5 72 )min](P <0 0 1)。DM组术后 4 8h内芬太尼的总用量 (0 4 2± 0 10 )mg ,显著低于对照组 [(0 81± 0 0 9)mg](P <0 0 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M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10 %和 30 % (P <0 0 5 )。结论 全麻下施行腰椎手术 ,术前 30min肌肉注射DM2 0mg ,可为患者提供超前镇痛 ,延长术后第一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减少术后 4 8h内芬太尼的用量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危险性极大的手术 ,一旦异物堵塞总气管可致严重窒息死亡。现将 2 2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2例患儿中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6月~ 10岁。异物种类有花生米、瓜子、塑料套、鱼肉等 ,误吸距手术时间 10h至 4 0d不等。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东莨菪碱 0 0 1mg/kg。患儿入手术室后 ,肌注氯胺酮 5mg/kg。入睡后 ,保证其气道通畅 ,吸氧 ,开放静脉通路 ,静注地塞米松 2~ 5mg和缓慢静注咪唑安定 0 1mg/kg ,继之微量静脉泵注氯胺酮 5 0~ 80 μg·kg 1·min 1,丙泊酚 70~ 10 0 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心内直视术病人肌钙蛋白 Ⅰ (CTn Ⅰ )的影响 ,寻求丙泊酚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合适的剂量。方法  2 7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后 ,用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 ,A组 2mg·kg-1·h-1、B组 5mg·kg-1·h-1、C组 8mg·kg-1·h-1。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诱导后、停心肺转流 (CPB)即刻、CPB后30、6 0分钟和CPB后 3小时动脉血CTn Ⅰ浓度。结果 三组病人CPB后CTn Ⅰ均显著升高 (P <0 0 1)。组间比较 ,B组CPB后CTn Ⅰ值比A组低 (P <0 0 5和P <0 0 1)。C组和A组间CTn Ⅰ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CTn Ⅰ升高提示心肌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术中 5mg·kg-1·h-1丙泊酚持续静注是较为理想的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於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75名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和瑞芬太尼R1组及R2组.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依托咪酯0.3mg/ks、维库溴铵0.1mg/kg和芬太尼2μg/kg,气管内快速插管.麻醉维持均吸入66%N2O—33%O2及0.6%-L2%异氟烷(0.5—1.2MAC),同时在丙泊酚2mg/(kg·h)泵注中,F组加用芬太尼1μg/(kg·h),R1组加用瑞芬太尼5μg/(kg·h),R2组加用瑞芬太尼10μg/(kg·h).分别观察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内固定、减压、停静脉药泵注6个时点的血压、心率、MAC、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潮气量、频率和呼气末CO2分压;拔管后即刻、15min、30min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VAS评分;苏醒期间寒战、肌颤、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的起效、清除、呼吸和意识恢复的情况优於芬太尼组,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的作用效果也不同。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脊柱手术的静吸复合全麻中。  相似文献   

19.
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186例 ,进行丙泊酚间断给药和微泵持续输注的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86例需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 ,男110例 ,女 76例 ,年龄 17~ 6 2岁 ,ASAⅠ~Ⅱ级。按给药方法不同 ,随机分为间断给药组 (Ⅰ组 ) 10 0例和微泵持续输入组 (Ⅱ组 ) 86例。方法 两组病人均术前 30分钟肌注地西泮 10mg、阿托品 0 5mg。所有病人用咪唑安定 0 1mg/kg、芬太尼 3~ 4μg/kg、丙泊酚 1~ 2mg/kg、维库溴铵 0 1~ 0 15mg/kg静脉诱导 ,经口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8例埃芬太尼麻醉后严重迟发性呼吸抑制,并对其病因进行讨论。 3例成人,30—58岁,52—73kg。作手术和内腔镜检选气管内全麻。埃芬太尼,硫喷妥钠,安定(或氟哌啶)、肌松药静注插管诱导。埃芬太尼0.75—1.0μg·kg·min~(-1)静滴和67%—70%N_2O吸入维持。术中生命征平稳。手术结束前停埃芬太尼。埃芬太尼总量分别为18.8(历15min,平均1.7μg·kg~(-1)·min~(-1)),4.63mg(历44min,平均2.0μg·kg~(-1)·min~(-1))和6.75mg(历62min,平均2.0μg·kg~(-1)·min)。手术结束,静注钠络酮(0.12—0.35mg),或新斯的明(2.5mg),和胃长宁(0.5mg),证实肌松剂作用消失,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