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义市是以间日疟流行为主的高疟区,通过几十年综合防治,1985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务人员输出逐年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输入性疟疾的监测、防控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2]。2010年5~6月,兴义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我们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核实、调查和处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统计分析上林县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林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18日至2023年3月29日入院治疗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收治输入性疟疾患者共578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40.48%(234/578),需要伯氨喹进行根治的间日疟、卵形疟及混合感染患者占37.54%(217/578);其中G6PD缺乏患者占10.90%(63/578),需根治的G6PD缺乏患者占9.68%(21/217)。结论 上林县需要根治的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较多,特别是对G6PD缺乏又需根治的患者应加强管理,预防二代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在疟疾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效果,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襄阳市襄州区1980~2013年不同时段的疟疾疫情资料为样本,采用加权马尔科夫链分别对来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利用襄阳市襄州区1980~2011年和1980~2012年的疟疾发病率资料分别预测2012年和2013年疟疾发病情况,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均一致;以1980~2013年疟疾发病资料预测2014年发病趋势,结果与前2年疟疾发病实际情况相同;经检验疟疾发病序列符合马尔科夫性(χ2=23.6274χ20.05(9)=16.919),但序列的长期趋势具有不平稳性。结论:襄州区目前已消除疟疾在当地的传播和流行,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无本地病例感染状态。今后,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及做好消除疟疾的考核验收工作是该区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疟疾的分布与危害疟疾分市于北纬64度的苏联和南纬32度的阿根廷之间,八十年代以前流行于约20亿人群,每年疟疾患者约2亿例。东南亚10个国家中的8国,有93%的人群生活于疟区;中南美在1974年以后疟疾发病率不断增高。欧洲、澳洲和美国虽无疟疾流行,但病例不断输入。80%的疟区均有恶性疟流行,而间日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4):16-19
目的分析广西边远山区河池市疟疾65年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11个市、县、区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制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该市20世纪存在4种疟原虫流行和4种传疟媒介,5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1575.21/10万,死亡率为1.39/10万。经过三十年疟疾控制到1979年发病率下降至157.02/10万,1974年以后当地居民无疟疾死亡病例出现。在二十年基本消灭疟疾时期该市有9市、县、区通过考核验收,到1999年当地居民发病率为0.88/10万。2015年全市各市、县、区均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该市目前属于广西无当地疟疾流行的地区,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越边境靖西县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0~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年代人群疟疾发病率为96.94/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20世纪70年代下降为11.06/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20世纪80年代下降为1.53/万,20世纪90年代为0.40/万,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当地居民中仍然发现有恶性疟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同时有恶性疟感染者。本世纪以来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患者,当地人群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06/万。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詹世明  胡贵 《云南医药》1993,14(6):368-369
近年来,大理州每年自边境一线高疟区做工、经商、旅游等的流动人员近3.5万人次,边境一线高疟区经我州留宿的近万以上。自1989至1992年在疟疾监测中发现外源输入恶性疟92例,为加强输入恶性疟病人的管理、防止继发病人的发生与扩散,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调查方法1.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本地人口流向高疟区的实行《疟疾检疫证》制度及回归人员血检、假定性治疗。外来高疟区常住流动人口与有关部门合作采取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3-27
目的分析桂林市65年疟疾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下辖的12个县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地区疟疾在当地居民中呈自然流行状况,感染的疟原虫种类有3种,有3种主要传疟按蚊种群存在。疟疾发病率最高的1955年和1961年分别为3513.46/10万和3354.91/10万,50年代和60年代疟疾死亡病例数分别为810例和252例。70年代恶性疟流行被有效控制。21世纪以来当地居民未发现疟疾病例。80年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均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90年代有4.87%的疟疾病例在东南亚国家感染,近五年有97.47%疟疾病例在国外感染,在非洲感染的占72.73%,恶性疟占62.34%,每年均有重症疟疾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该市各县区均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劳务输出、旅游等人群来往频繁,疟疾从高疟区向低疟区输入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时有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发现、诊断、治疗和管理问题已成为新出现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感染科共收治输入性疟疾22例,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在援非医疗队工作中,到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以发热患者居多,而在发热的患者中疟疾患者最多,约达到发热患者的96%,所以疟疾的治疗尤为重要。疟疾是经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多汗,疲乏、腹泻、全身酸痛症状多见,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  相似文献   

11.
概况凯里县的疟防工作经过灭疟第一阶段(1958~1961年)连续4年的防治,疟疾发病率已从1957年的944/万,降至1961年的5/万。1962年起进入灭疟第二阶段,现将本阶段的防治结果报告如下。灭疟的组组措施一.各级党政部门加强对灭疟工作的领导,把灭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紧密结合生产,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检查。二.建立以区(公社)卫生院为主的疟疾管理责任制,巩固和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培训卫生员,通过灭疟实践,使他们掌握灭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2009年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制定全州2010年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楚雄州共计报告疟疾患者23例,年平均发病率0.88/10万.以双柏县的发病率最高,患者以农民为主,全州91%的当地患者发生在双柏县。结论:2009年楚雄州的疟疾发病总体呈缓慢、平稳下降的趋势,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发病水平,年发病率为0.88/10万。结合本州的疟疾疫情现状宜采取疟疾传染源监测和经常性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重点加强双柏县疟疾老疫区间日疟休止期根治和现症患者的规范性抗疟治疗以及5-9月疟疾高发季节在双柏县老疫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蚊虫孳生环境,进行滞留喷洒灭蚊,降低蚊媒密度,实施综合防治,同时还要加强全州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外出高疟区打工人员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本州疟疾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桂林市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市各医院1950~2009年疟疾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市20世纪50年代人群发病率为36.20/10000,仅1950年人群疟疾发病率为223.66/10000,以间日疟流行为主。80年代控制在0.09/10000,随着流动人口疟疾病人的增加,90年代上升到0.23/10000,流动人口疟疾感染地包括国内的9个省和国外的4个国家。本世纪以来人群疟疾患病率为0.02/10000。结论:该市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当地居民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疟疾患者未发现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14.
疟疾是疟原虫经蚊虫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我省在2012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且以恶性疟疾为主[1]。输入性恶性疟疾可引起脑型疟等严重表现[2],许多临床工作者对其认识不足,且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运用于重症疟疾患者的治疗。现收集我院2例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例1,男,36岁,劳务输出人员。因"间断发热伴神志不清、失语、肢体无力9d"入院。患者近1年在  相似文献   

15.
在恶性疟疾流行区,对坚持规则服用防疟药与不规则服用防疟药及不用任何防疟药进行比较,显示规则取防疟药不仅可减少恶性疟疾发作,且即使有疟疾发作者,其症状一般较轻,而不规则取用防疟药与不用任何防疟药结果一致,其疟疾发生率高,发作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16.
江浦县历史上属恶性疟疾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60年代发病率曾达到10%,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981~1985年连续有恶性疟疾病例发生,当年采用DDT室内滞留喷洒结合传染源防治为主的综合性防疟措施,从1986年起未发现恶性疟,间日疟发病率也大幅度下降,自1992年起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1992~2002年全县开展疟疾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院为湖北省疟疾防治定点医院之一,分析在我院体检及就诊的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种疾病,减少误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防止出现疟疾的流行。方法主要对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46例输入性疟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6例疟疾患者中间日疟124例,恶性疟疾病22例;其中体检发现79例,另外67例为就诊的患者,表现为典型症状:畏寒、发热、汗出、热退的占66例,1例仅表现为乏力,头痛。出现溶血性贫血3例、黑热病2例、脑型疟1例。平均住院16.3 d,治愈率100%,治疗后复发3例。结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在疟疾的防治中的关键。及时切断传染源可以阻止疟疾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张思淼  王小力 《贵州医药》1997,21(2):121-122
作者概述了贵州省疟疾防治现状。根据从事疟防工作40年的实践,提出保持平均年疟疾发病率稳定在万分之一以下,必须做到“领导支持、思想重视、组织巩固、经费保证、措施落实”,同时就当前如何抓好疟防措施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9.
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在滇东北疟疾传播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在滇东北威信县旧城区,开展了昆虫学和寄生虫学的调查,研究了嗜人按蚁和中华按蚊在当地的疟疾传播能量。观查区仅间日疟流行,年发病率3.8%。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蚁的昆虫学接种率分别为0.000853和0.000004。按此推算,当地由嗜人按蚊传播的疟疾病例占99.5%,中华按蚊仅占0.5%。说明嗜人按蚊在当地为高能媒介。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60年哥伦比亚首次报道抗氯喹的恶性疟疾以来,抗性虫株已向亚州,南美州。非州不断蔓延,且有逐年扩大之势。故给防疟治疟工作带来严重困难。多哥是恶性疟疾在非州猖獗流行的代表地区。为探索该地区恶性疟疾的抗药情况,于1983~1985年援多哥医疗期间进行了氯喹标准剂量的现场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