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尿患者多项尿检指标联合诊断提高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普通光镜对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形态观察及G1细胞计数并进行尿干化学分析,研究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在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和非肾性血尿中的相关性。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尿G1细胞、尿蛋白、尿pH、尿隐血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G1细胞联合尿蛋白、尿PH、尿隐血等尿检指标综合判断血尿来源有望提高血尿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复康胶囊联合霉酚酸酯(MMF)治疗IgA疗组(n=24)和对照组(n=24)。治疗组采用肾复康胶囊联合MMF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MMF,2组观察时间均为6个月。监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和6个月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肝功能、肾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个月时即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尿RBC计数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随着疗程的延长,治疗组患者尿检进一步改善。对照组治疗2个月及4个月后尿RBC计数、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治疗6个月后才明显下降(P〈0.05)。2组间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4.13%)。结论肾复康胶囊联合MMF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和镜下血尿,且其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曾俐敏  祁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14-2415
目的:通过尿红细胞形态观察来判断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有实际意义。方法:取20 ml尿离心后,留0.2 ml沉淀,用4×40倍镜观察。结果: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即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和混合性血尿。结论:血尿性质的辨别首先是要判断是肾源性的还是非肾源性的。肾源性红细胞形态为多形性,一般形态可超过两种以上和见到棘形细胞。非肾源性红细胞变化较少形态不超过两种。  相似文献   

4.
男,24岁。因面部及双下肢水肿15个月、肉眼血尿14个月入院。无诱因发病,外院化验尿蛋白(+++)、尿潜血(++),给予泼尼松、潘生丁等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 Hg(1mmHg=0.133kPa),满月脸,双肺呼吸音清,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右锁骨中线内0.5cm处,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潜血(++),红细胞2~3/HP;尿蛋白定量0.85g/d;尿酸化功能:重碳酸盐31mmol/L,可滴定酸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尿红细胞形态、MCV及血红细胞MCV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用AVE-763尿沉渣分析仪观察尿毒症组、肾小球肾炎血尿组和非肾小球血尿组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并计算畸形率,再用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及外周血红细胞MCV。结果:尿毒症组尿红细胞畸形率、MCV及血MCV/尿MCV与肾小球肾炎血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肾小球血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尿红细胞形态、MCV与非肾小球性血尿接近,临床医生诊断和观察病情变化时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肾小球性血尿患者69例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38例,分别测定尿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及容积分布曲线(DC),并同时采集自身静脉血进行对照。结果: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尿红细胞MCV小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MCV,并小于自身静脉血MCV(P<0.01),DC呈不对称分布,而非肾小球性血尿DC呈对称性。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95.4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对鉴别血尿来源能起到很好的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对血尿来源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法和尿流式细胞技术对临床确诊的103例血尿患者的血尿来源进行鉴别。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异形红细胞率分别是:肾性血尿(83±14)%、非肾性血尿(50±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鉴别肾性血尿的cut off值为75%时准确性较好;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红细胞-70%前向散射光强度值分别是:肾性血尿(65.7±14.1)ch、非肾性血尿(74.6±18.5)c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异形红细胞率在75%或75%以上为肾性血尿标准,那么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结论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异形红细胞率以及用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红细胞相关参数,对鉴别血尿来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激素间隙冲击及小剂量维持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53例有中等量蛋白尿(1.0~3.5g·d^-1),并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用对症治疗),治疗组37例(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两组间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无显著差异。随访比较治疗1年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及Ccr的变化,以及治疗1年后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0.05),24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5);治疗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大于治疗组(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控制伴有中等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有明显效果,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19-919
答:尿标本采集有三种:(1)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时度、比重、蛋白、糖定性及细胞管型等;(2)尿培养标本。标本需无菌采集,应作外阴及尿道口消毒后取中段尿或以导尿法留取标本;(3)24h尿标本。作钾、钠、氯、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肌酐、肌酸、尿糖定量或尿浓缩试验检查结核杆菌。为避免24h尿标本久置变质,可将标本置于阴凉处或加入防腐剂。常用防腐剂有:(1)甲醛,每30m1尿液加入40%甲醛1滴;(2)甲苯,第一次尿液倒入容器后加入0.5%~1%的甲苯;(3)浓盐酸,1000ml尿液中加入10ml即可;(4)麝香草酚,每100ml尿液加1g麝香草酚可保存数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康饮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住院及门诊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青霉素或红霉素)、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及降血压药等对症治疗,并注意卧床休息及低钠盐饮食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肾康饮(由茯苓、泽泻、茅根、蝼蛄、鳖甲、肾炎草、生大黄等组成),每日1剂,水煎2次后混匀分次口服,连用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1h尿红细胞排泄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临床疗效。结果:肾康饮能显著减轻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由(223±114)mg/24h降到(107±51)mg/24h,P<0.01]及1h尿红细胞排泄率[由(32±6)×104/h降到(12±5)×104/h,P<0.01],且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肾康饮,可以阻止急性肾小球肾炎小儿患者蛋白尿及血尿的迁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对文献报道药物所致血尿摘要如下。 1氧氟沙星 女,57岁。因咽痛自服氧氟沙星3片(每片0.1g),用药1h后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查尿常规:RBC(++++),经对症治疗后肉眼血尿消失,24h复查尿常规为阴性。本例血尿为本品对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直接损害或过敏性血管炎所致,提示有过敏体质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观察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并计算畸形率。结果 238例血尿患者中有138例变形红细胞血尿,137例红细胞大小不均一,畸形率80%~100%,临床诊断为肾小球疾病。76例均一红细胞血尿,75例红细胞大小均一,畸形率小于20%,临床诊断为非肾小球疾病。24例混合性血尿,均一红细胞为主的6例,变形红细胞为主的18例。混合性血尿临床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11例,非肾小球疾病5例。结论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血尿和非肾小球血尿方法简便,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患者多项尿检指标联合诊断提高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方法利用普通光镜对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形态观察及G1细胞计数并进行尿干化学分析,研究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在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和非肾性血尿中的相关性.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尿G1细胞、尿蛋白、尿pH、尿隐血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G1细胞联合尿蛋白、尿PH、尿隐血等尿检指标综合判断血尿来源有望提高血尿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较多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根据血尿来源可以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作者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的畸形率、畸形红细胞种类,同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的稀释模式测定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探讨其在鉴别血尿患者红细胞来源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祛湿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健脾祛湿活血汤为主,并根据激素应用不同阶段进行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RBC)计数的变化以及激素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88.89%,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9%、66.67%(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尿RBC计数、激素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肾健脾祛湿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紫癜性肾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激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有肾间质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n=22)与无间质病变患者(n=29)分别进行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微球蛋白统计分析。结果:有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比无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明显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有重大影响,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DN组、NDRD组平均病程为(15±4.3)年和(8±3.1)年(P<0.01);DN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为(1.03±0.91)g,显著低于NDRD组[(1.74±0.92)g,P<0.0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56±0.96)g,P<0.05];DN组病理分型以Ⅱa和Ⅱb期为主,占46.7%,NDRD组以Ig A肾病(37.1%)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22.2%),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46.3%);DN组血尿患者百分比[25.6%(14/43)]、平均尿红细胞计数[(29±22)/μL]均显著低于NDRD组[63.6%(29/33),(223±104)/μL]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6.7%(32/36),(245±121)/μL,P<0.01];DN组血尿患者中非均一性血尿百分比和棘形红细胞血尿比例分别为14.3%和21.4%,显著低于NDRD组(79.3%,86.2%)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81.2%,75.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于10年,合并大量蛋白尿,且出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或棘形红细胞性血尿,应倾向诊断NDRD,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是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产生积极的有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后)和对照组(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变化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自投入激素治疗开始至尿蛋白≤1.0g/24h和尿蛋白≤0.15g/24h所用的时间;比较一年的复发率。结果:经4周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和消失,观察组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87.3%):两组患者尿蛋白均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P≤0.01);在减轻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方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自投入激素治疗开始至尿蛋白≤1.0g/24h和尿蛋白≤0.15g/24h所用的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一年内复发率观察组(7.0%)少于对照组(11.1%)。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家属熟悉有关疾病的知识,改善心理状态,使其行为发生正性改变,有效促进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及对其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葵组与中药(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8、12、16周末对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同时给药后8周分别通过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及TNF-α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黄葵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药8周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TNF-α表达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葵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周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给药8周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黄葵组(P0.05)。光镜显示空白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多数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出现中、重度增生,肾间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伴灶状纤维化;各治疗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可减少IgA肾病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减轻肾脏组织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抑制肾脏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尿胱抑素C(CysC)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健康人和7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CysC、肌酐(C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按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临床组和早期组血CysC显著增加(P〈0.01),与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1;尿CysC/Cr与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水平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为0.504。结论血CysC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损伤的监测指标。CysC/Cr反映肾小管功能,同时检测血、尿CysC可以快速判断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