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角膜移植手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角膜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通过对 2 9例该项手术进行术中护理配合。结果 所有手术均能顺利进行 ,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出现手术意外 ,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 1例 ,占 72 %。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及解释工作 ,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复杂眼外伤患者70例(70眼)进行该次实验.治疗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35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达到功能治愈的标准,4例患者达到解剖治愈的标准,1例患者未治愈.治疗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经过相应处理得到痊愈.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有很好的效果,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应用人工角膜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手术适应症以及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8例从1996年12月至2005年6月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人,分析病因,手术适应症,前后节功能恢复以及和手术并发症等因素。结果:13眼视力较前提高,其中视力在0.05~0.1之间者5只眼;0.1~0.3者4眼,0.5者1眼;视力与术前无变化者5眼,10只眼角膜植片透明,2只眼再次做角膜移植手术,6只眼出现角膜植片水肿、混浊,其中3眼为角膜排斥反应,3眼为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尽管联合手术的视功能恢复是有限的,但为患者脱盲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34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视力进行比较。观察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视力提高者占67%,无变化者占24%。提示玻璃体切除术为眼外伤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于复杂性眼外伤,应早期、积极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以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效果。方法 复杂眼外伤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切开、眼内光凝、注入过氟化碳液体、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复杂眼外伤34例36眼,视力提高22眼,占61.11%,11眼视力不变,占30.55%,3眼视力下降8.34%,摘除5眼玻璃体或视网膜前异物,1眼因角膜混浊、水肿,细小石质异物未摘除,22例眼视网膜脱离,其中18眼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复位率86%。结论 经过合理的玻璃体手术,大多数严重眼外伤可以挽救眼球并恢复有用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效果。方法复杂眼外伤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切开、眼内光凝、注入过氟化碳液体、CsF8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复杂眼外伤34例36眼,视力提高22眼,占61.11%,11眼视力不变,占30.55%,3眼视力下降8.34%,摘除5眼玻璃体或视网膜前异物,1眼因角膜混浊、水肿,细小石质异物未摘除,22例眼视网膜脱离,其中18眼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复位率86%。结论经过合理的玻璃体手术,大多数严重眼外伤可以挽救眼球并恢复有用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球外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复杂性眼球外伤治疗中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复杂眼球外伤68只眼,因玻璃体大量积血混浊、伴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眼后段异物、眼内炎、晶体后脱位等病变,行常规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同时根据不同伴随病变联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66只眼按计划完成玻璃体手术。伴发视网膜脱离35只眼、眼后段异物19只眼、眼内炎13只眼及晶体后脱位8只眼,其治愈率分别为86%、89%、77%和100%。术后64只眼行视力检查,45只眼(70%)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以玻璃体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眼球外伤的有效方法,尤其伤及眼后段的外伤眼多能得到挽救,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2年来,随着我科角膜移植手术技巧的娴熟,不断扩大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症.使角膜病同时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的病人,不用分次手术,一次性手术获得光明,现将典型的2个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欣  陈芝清  姜节凯 《浙江医学》2000,22(9):529-530
眼外伤已成为现代眼科重要的致盲、致残原因之一 ,晶体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外伤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出血、球内异物或眼内炎等的重要手段 ,II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术后无晶体眼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 ,由于前后房交通、玻璃体腔充满液体 ,术中会发生眼内液流失眼球塌陷 ,易造成人工晶体植入困难和角膜内皮损伤 ,且可能发生术中出血和术后脉络膜脱离。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自1998年1月~1999年6月对13例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行玻璃体腔液体灌注下的II期前房型人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钝挫伤的疗效,分析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57例57眼严重眼球钝挫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受伤至手术时间与手术疗效的关系,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钝挫伤术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各时间段的手术效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28眼最终全部痊愈;合并视网膜脱离的29眼中,术后5眼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眼因新裂孔致视网膜再脱离,行二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后4眼视网膜复位,2眼失败。手术主要并发症是高眼压(高于30mmHg占36.8%,21/57)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0.7%,6/29)。结论 严重眼球钝挫伤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疗效显著,PVR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应重点防治高眼压。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Intractable secondary glaucoma with severe ocular contusion involving the posterior segment is difficult to treat.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and vitrectomy for intractable glaucoma with severe ocular contusion involving the posterior segment.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study enrolled 18 eyes from 18 consecutive cases with uncontroll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ngle recession exceeding 180°, dense vitreous hemorrhage, and/or limited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severe ocular contusion.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and vitrectomy was performed after giving the patient sufficient anti-inflammatory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lowering medication. Follow-up averaged 26.2 (range, 6.0–48.0) months.
Results  The mean IOP decreased from (36.4±10.0) mmHg on maximum IOP-lowering medications to (14.6±4.4) mmHg on (0.7±1.2) topical medications at the final follow-up (P <0.0001). During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month, four eyes (22%) had a short hypertensive phase and six eyes (33%) had early hypotony, including one case (5.6%) of bleb leakage. Seven eyes (39%) developed recurrent hypertension 3–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five of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topical medications. Ten (55.6%) eyes were classified as a complete success, five (27.8%) as a qualified success, and three eyes (16.7%) as failures.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for complete and cumulative success showed 53.5% and 80.0% survival at 48 months, respectively.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in 15 eyes (83.3%). Three eyes (16.7%) had unchanged visual acuity, one (5.6%) of which developed atrophia bulbi despite a normal intraocular pressure. No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or vitreous hemorrhage developed.
Conclusion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and vitrectomy is a viable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table glaucoma with severe ocular contusion involving the posterior segment in selected cases.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继发于累及眼后段的严重眼钝挫伤的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类棘手的临床问题。本研究中,我们试评估玻璃体切割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对这一难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在本回顾性干预研究中,18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药物难以控制的高眼压,超过180°范围的房角后退,钝挫伤后严重的玻璃体积血伴或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所有病例均在足量的抗炎和降眼压药物治疗后进行了玻璃体切割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随访时间为平均26.2个月(6-48个月)。 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最大量药物控制下的36.4±10.0 mmHg降至末次随访时0.7±1.18个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下的14.6±4.4 mmHg(P<0.0001)。术后1月中,4眼(22.2%)出现短暂的高眼压期,6眼(33.3%)出现早期的低眼压,其中包括1眼(5.6%)出现滤过泡渗漏。术后3到6月中,7眼(38.9%)出现复发性眼压升高,其中5眼通过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得到控制。18眼中,10眼(55.6%)为完全成功,5眼(27.8%)为基本成功,3眼(16.7%)为治疗失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术后48月完全和累计成功率分别为53.5%和80%。15眼(83.3%)术后视力得到改善。3眼(16.7%)术后视力无变化,其中1眼(5.6%)尽管眼压正常,但出现眼球萎缩。未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积血。 结论:玻璃体切割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在部分继发于累及眼后段的严重眼钝挫伤的难治性青光眼病例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 d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移植(悬吊式PC-IOLs)的长期视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设计:回顾性的病例描述研究。方法:对在M oorfields眼科医院行扁平部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PC-IOLs并至少随访12个月同时记录并发症。结果:分析并包括48例患者(33男,15女)的61只眼,平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观察了伴晶状体损伤的眼球前段穿破伤后的房水前列腺素E_1、房水蛋白含量和瞳孔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证实了前列腺素E_1是眼前段机械性突破伤后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为眼球术前应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早期重度眼外伤所致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共28眼经药物及物理等疗法综合治疗无效的重度眼外伤所致角膜溃疡患者,进行纯羊膜移植手术并观察治疗效果,术后平均随访1年.结果 28眼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羊膜移植片无溶解及新生血管侵入,与周边愈合良好,眼部外观明显改善.其中25眼无急性排斥反应,眼表修复良好,溃疡愈合,视力提高.3眼有持续混浊水肿,经1-2个月随访也恢复.结论 对重度眼外伤所致角膜溃疡,新鲜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控制角膜炎症反应,促进眼表重建,而且此法操作简单,材料容易获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中重度眼外伤所致角膜溃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术对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17眼)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大多数患者同时晶体切除),术中结合庆大霉素玻璃体腔灌注。结果 2例因视网膜坏死术中即行眼内容物剜出术,植入义眼胎。其余15例随访1周至6月,视力在0.04-0.06 8例,0.1-0.2 5例,0.5-1.0 2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能迅速有效地治疗眼内炎,促进病情恢复,避免视网膜脓疡、玻璃体机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甚至严重的全眼球炎的发生。玻璃体切割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是最佳治疗方案,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的关键,与患者病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IL-1ra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 ,受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CsA治疗组 ,IL - 1ra治疗组。术后连续观察 2周 ,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比较 ,评价药效。结果 IL - 1ra组与CsA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 (19.5 83± 0 .2 88)d和 (16.667± 0 .43 2 )d ,与对照组 (11.0 0 0± 0 .3 2 6)d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IL - 1ra组和CsA组排斥反应指数 (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 1ra组新生血管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sA组 (P <0 .0 1)。结论 IL - 1ra可明显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减轻炎性反应 ,减少新生血管生成 ,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羊膜手术治疗急性期眼表疾病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60只眼)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期眼表疾病患眼分别行单纯羊膜移植术(32只眼)、羊膜移植联合羊膜遮盖术(24只眼)和(或)羊膜填充术(4只眼)治疗。术后观察不同方式羊膜手术同原眼病的预后、植片转归、角膜上皮的愈合、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的侵入、睑球黏连等情况的关系。随访期为4~12个月,平均9.4个月。结果在39只急性角膜溃疡的患眼中,有30只眼给予1次手术治愈、有6只眼给予第2次羊膜手术后治愈、有3只眼(2只为真菌性角膜溃疡,1只为棘阿米巴角膜溃疡)在羊膜手术失败后给予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愈。在12只化学性烧伤的患眼中,所有患眼术后均未见角膜进行性融解或穿孔,随访期内角膜表面逐渐血管化,未见睑球黏连永久性形成。在蚕蚀性角膜溃疡的6只患眼中,5只眼给予单次羊膜手术于随访期内未见复发,1只眼最终复发以板层角膜移植治愈。结论在保守治疗无效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眼表疾病应给予不同方式的羊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0.5%托吡卡胺滴眼液所致的睫状肌麻痹前后儿童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309名健康儿童,0.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麻痹睫状肌,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以及不同屈光状态和不同性别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结果 294名儿童的检查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睫状肌麻痹后,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容积(CV)、前房深度(ACD)和前房容量(ACV)显著大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或P<0.01),前房角(ACA)显著小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远视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D差值显著大于正视者、低度近视者和中度近视者 (P<0.05),远视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V差值显著大于低度近视者和中度近视者(P<0.001)。男孩睫状肌麻痹后ACA显著小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女孩睫状肌麻痹前后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托吡卡胺滴眼液可导致儿童CCT、CV、ACD和ACV显著增加,ACA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