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虚、阴虚造型以及某些助阳药和滋阴药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本实验以大剂量醋酸氢化可的松使动物引起一系列的耗竭现象,达到虚损状态,似可比拟祖国医学的“阳虚”。虚损现象表现为:动物死亡较多、体重较减轻、拱背少动、反应迟钝,体毛不荣。内脏器官如肝、脾等也有明显变化:肝细胞显著膨大,核酸减少,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糖元增加,枯氏细胞减少;脾脏体积显著缩小,其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核酸含量减少。助阳药对醋酸氢化可的松引起的“阳虚”现象,似有调节作用:阳虚组动物肝、脾的核酸含量降低,肝细胞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加服助阳药后,肝、脾核酸含量上升,肝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上升。阳虚动物肝糖元含量增加,服助阳药后肝糖元含量下降。助阳药并对阳虚动物的肝细胞、枯氏细胞及脾脏的淋巴细胞有保护作用。二、本实验还以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阴虚造型及几种滋阴药的作用,以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及尿嘧啶注射实验动物,提取肝、脾的脱氢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并进行了肝糖元组织化学与痛阈的研究。以甲状腺素及利血平造成的小白鼠动物模型,似可比拟为阴虚症。在实验6天,动物表现为体重减轻,躁动不安,痛阈下降,肝、脾核酸合成上升;实验8及10天,大部分动物非常瘦小,行动迟缓,肝脏核酸合成下降。动物的肝糖元均下降。滋阴中药对阴虚动物的虚证似有调节作用:肝、脾核酸合成升高时可以使之降低,肝脏核酸合成降低时可以使之升高,使降低的肝糖元上升,也可使降低的痛阈上升。  相似文献   

2.
“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和助阳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正>用液体闪烁法测量低能量粒子的放射性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用此技术来测定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以下简称3H-TdR)掺入脱氧核糖核酸(以下简称DNA)的掺入率可认为是初步具有分子水平的工作。国内已有用此方法研究“阴虚”动物及滋阴药作用的报告。至于“阳虚”动物研究尚未见详细的报告。现将我们从1977年起用此方法研究“阳虚”动物以及助阳药和益气助阳药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3H]地塞米松为配体,用交换法测定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结合容量(Ro)及解离常数(Kd)。以氢化考的松造成大鼠"阳虚"模型后,在末次注射后5或24小时处死者,肝胞液中 GCR 的 Ro 均明显减少,Kd 明显增大。但末次注射后48小时处死者已近于恢复。助阳药对此种 GCR 改变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阳虚动物模型下丘脑β-内啡肽的改变及助阳药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阳虚病人的机能改变是多方面的,大多有下丘脑功能紊乱的表现。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阳虚动物下丘脑β-内啡肽的改变及助阳药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180~200g。氢化可的松,上海第九制药厂,配成5mg/ml混悬液,供肌肉注射用。助阳方药(甲蓉片)主要成分为附子、肉桂、肉苁蓉、熟地、山药等。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厂制成片剂,配成1片/ml,供灌胃用。β-内啡肽放射免疫测定药盒,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提供。阳虚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肾与内分泌尤其与垂体肾上腺系统关系密切,临床肾阳虚证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在实验方面,大剂量皮质素可制造动物阳虚证,用助阳药进行防治确能抗衡其致病作用。鉴于牙周病病因与祖国医学肾虚学说以及现代医学中牙周病内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采用大剂量醋酸氢化可的松制造动物阳虚证,同时观察牙周组织学变化,以及合用助阳药的影响,为探索牙周病中西医学理论及中药防治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6.
助阳药对“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我们自1977年起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脱氧核糖核酸(DNA)掺入率的方法(以下简称本法)研究“阳虚”时,发现附子、肉桂、淫羊藿、肉苁蓉四味中药复方煎剂,有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用大剂量醋酸氢化考的松造成小白鼠"阳虚"模型,观察到肝组织发生组织结构及组织化学的变化;如同时以助阳药附子、肉桂、苁蓉、仙灵脾进行实验性治疗,则对肝组织的变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重点观察肝细胞亚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阳虚动物模型下丘胸β—内啡肽的改变及助阳药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肖锋  叶雪清 《中医杂志》1994,35(10):619-620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中医看内脏正气的虚实,重点在于舌质;看邪气的性质与深浅,重点在于舌苔.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舌的血管网非常丰富,血液循环充足,舌上皮代谢很旺盛,因此,体内代谢变化很易在舌上反映.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明显,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疾病的性质、程度及预后.问渴饮及望痰液亦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结合我组过去进行的阳虚造型及助阳药作用的研究,本实验进行了舌尖及颌下腺的初步研究,以了解阳虚模型舌质与颌下腺的变化以及助阳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本研究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技术,在大最动物实验基础上,通过对54例正常人和96例肾虚证病人的临床研究,首次提出了“β受体cAMP系统和M受体cGMP系统  相似文献   

11.
阳虚病理和助阳药理的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阳虚病理和助阳药理的微量元素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多数工作报告阳虚患者存在血清和毛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改变;助阳中药富含某些与其助阳药理作用可能有关的微量元素。然而已往观察的结果很不一致;微量元素在阳虚证时的变化规津仍待阐明;微量元素在助阳药理中的意义也需证实。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十年来从血液流变学角度研究阳虚病理和助阳药理的概况,临床观察发现阳虚志者具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但所获结果尚不一致;助阳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还有待证实;活血化瘀应用于阳虚治疗也存在争议。深入开展这方面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阳虚”动物模型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肺气虚弱、寒邪犯肺致“肺阳虚”的理论,利用现代实验方法模拟上述条件,对实验动物大鼠给予烟熏和寒冷刺激,造成“肺阳虚”动物模型。并从现代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角度探讨“肺阳虚”证的发病机理。同时和肺气虚证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羟基脲制造“阳虚”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模拟中医临床的某些证侯,制造各种病理动物模型,是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60年代就有人用氢化考的松制造“阳虚”动物模型,其制造方法目前仍在探索中。我们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发现“阳虚”动物的虚损表现与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低下有关。故试用影响核酸代谢比较明显的羟基脲制造“阳虚”动物模型,并经助阳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阳虚”动物造型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糖皮质激素所致“阳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自六十年代初,国内即有文献报道,应用大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实验动物的“耗竭”现象,出现一系列“虚弱”症状,类似中医的“阳虚”,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这一方法来复制“阳虚”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不同种类糖皮质激素对实验动物进行了造型比较,发现不同糖皮质激素对动物造型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阴虚、阳虚动物模型和中药作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阳是中医基本理论之总纲,因此研究中医阴阳的本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建立阴虚、阳虚的动物模型,用滋阴药、助阳药使之恢复正常,并以此研究中药的作用和阐明“证”的实质,是近些年来研究虚证和补虚中药的一个活跃课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日益先进,已经从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环核苷酸、微量元素以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研究动物模型的变化和中药的作用。本文介绍国内研究阴虚、阳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中药作用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一些滋阴和助阳药对氢考模型βAR-cAMP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观察滋阴药生地龟板合剂和知母及助阳药附子肉桂合剂对氢考模型βAR-cAMP系统的影响。发现氢考模型肾、脑β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均明显高于正常;cAMP系统对β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也显著增强;上述滋阴药均能使它们降低趋向正常水平;助阳药则相反可使之恶化。这些结果与以往我室用甲高模型观察到的结果类似。强烈提示βAR-cAMP系统的异常变化,很可能是某些疾病伴有阴虚证者机体的一种共同病理生理变化,某些滋阴中药能够调节这一系统的异常,从而起到治疗效果。助阳药作用适相反。  相似文献   

18.
对甲状腺切除兔(阳虚组)、甲状腺切除后灌服温肾助阳复方煎剂治疗兔(中药组)和甲状腺假手术兔(对照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测的结果表明;阳虚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血浆比粘度升高(p<0.05—0.005),提示其与一般血瘀证常见“粘、聚、凝”的病变特点不尽相符;中药组多数指标的异常程度较阳虚组减轻。实验结果对探讨阳虚证与血瘀证的病理和相互关系,以及阳虚证治疗中使用滋阴药和活血药的合理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氢化考的松阳虚”动物模型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氢化考的松阳虚”动物模型的反思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成都610075)60年代初,国内著名内分泌专家邝安教授首次建立了“氢化考的松阳虚”动物模型。但争议颇大,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时至今天,分歧仍很明显,尤其某些人利用“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