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与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室方法,分别检测155例恶性肿瘤患者和69例健康体验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凝血系统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组老年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水平高于青壮年患者(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SA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青壮年恶性肿瘤患者(P<0.05),青壮年恶性肿瘤患者SA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SAA、Fib、D-D、PLT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SAA、Fib、D-D、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及肿瘤病人转移组中SAA水平与各项凝血指标呈正相关性。结论 SAA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癌胚抗原(CEA)的定量分析,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本文为1990年4月至1991年10月,对192例恶性肿瘤及115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作CEA放射免疫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8例恶性肿瘤合并AKI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每周3~4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采用CBP治疗,每2天1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变化。方法观察50例健康人,100例肿瘤患者(其中50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患者及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黏、高凝、血细胞高聚状态。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异常可能会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部分指标进行检测 ,探讨其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肿瘤患者 5 0例 ,正常人 30例的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及血浆蛋白 (PC)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含量。结果 肿瘤患者GMP 14 0、PC、t PA量显著增高 (P <0 .0 5 )PAI与正常人相近 ,(P >0 .0 5 )。结论 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功能、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统肿瘤及炎症患者血清TS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相关物质 (TSGF)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正常人、急或慢性消化系统炎症和消化系统良性肿瘤患者作对照 ,测定了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的含量。结果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之间血清TSGF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慢性炎症组及良性肿瘤组 (P <0 .0 1) ,而与急性炎症组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TSGF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可靠指标 ,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连爽  高庆华  孙德文 《癌症进展》2021,19(3):233-235,263
目的 探讨小分子多靶点药物安罗替尼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多线治疗失败的6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口服安罗替尼胶囊,同期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VP)情况,并记录观察组口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恶性肿瘤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单次化疗前后、多次化疗前后的Hb A1c和FBG水平,同时分析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功能与疗程的相关性。结果单次化疗后患者的FBG、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但单次化疗前后Hb A1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化疗后患者的FBG、空腹C-肽、Hb A1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 A1c及胰岛素水平与化疗次数呈正相关(P<0.05),而C-肽、FBG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与化疗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化疗会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糖代谢指标及胰岛功能,长期化疗则会降低胰岛功能并诱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检相关因子的合理选配对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控意义,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 以近3年健康体检上海电力职工89630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种肿瘤检出率以及相关因子表达.结果 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212%(190例).前4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125%(112例)、结直肠癌0.016%(14例)、肝癌0.011%(10例)和乳腺癌0.010%(9例).各种肿瘤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其中AFP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CA15-3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CEA在肠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各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而不同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4项恶性肿瘤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体检相关因子对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及正常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T和TT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和FI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PT、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T和FIB的测定在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上有一定的意义,其应用价值可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OC_(125)对妇科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11例、宫颈癌19例、术后或化疗后的妇科恶性肿瘤17例及正常妇女19例,进行了血清卵巢癌相关抗原(CA_(125))的免疫放射分析(IRMA),以<65U/ml为正常值。其结果正常妇女(CA_(125))值均正常,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患者各升高13%和78%;宫颈癌患者16%升高。提示血清(CA_(125))测定作为卵巢癌综合判断指标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对术后或化疗后妇科恶性肿瘤17例的(CA_(125))值进行了观察,凡病情恶化、复发或转移者(CA_(125))值升高,缓解稳定者(CA_(125))值正常。说明血清(CA_(125))值可以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病情监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孙晓  牛东升  徐恩松  董阳 《癌症进展》2018,16(8):1016-1019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和12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E4、CA125水平,分析血清HE4、CA125水平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关系,探究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患者的血清HE4、CA125水平分别为(161.3±48.9)pmol/L、(59.3±29.8)U/ml,均明显高于良性组患者的(87.3±26.1)pmol/L、(18.4±9.0)U/ml(P﹤0.01).血清HE4单独诊断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50.0%;CA125单独诊断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45.8%;血清HE4+CA125联合诊断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62.5%.血清HE4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的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血清CA125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结论 血清HE4、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较单一指标检测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是否合并恶性肿瘤的终末期肾病(ERS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恶性肿瘤与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行MHD的ER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恶性肿瘤作为分层因素进行组间临床特征比较,并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描绘是否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行MHD的ERSD患者是否合并恶性肿瘤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男性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透析龄、血管通路为临时管的比例、ESRD病因中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占比均高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的ESR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及透析指标中,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透析前的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和钙磷乘积(Ca×P)亦高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而合并恶性肿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甲状旁腺素(IPTH)、血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数(KT/V)低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恶性肿瘤的MHD患者的1、2、3、5年存活率(OS)分别为94.90%、74.65%、63.27%、37.96%,未合并恶性肿瘤的MHD患者的1、2、3、5年存活率(OS)分别为97.66%、93.22%、80.17%、57.59%;经Log-rank检验,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更低(χ2=16.157, P<0.001)。结论:改善营养状态、积极纠正贫血、有效控制血磷代谢紊乱、提高透析充分性,将有利于提高合并恶性肿瘤ESR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颅内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非颅内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肿瘤类型匹配原则分别选择124例单纯脑梗死组、单纯恶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对常见脑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组患者无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而与单纯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组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2个及以上动脉供血区多个病灶的特点。二分类1:2条件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是否存在转移和APTT3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合各变量参数水平及相对危险度(OR),在固定其它自变量时,D-二聚体水平每升高1mg/L,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将上升98.4%(OR=1.984, 95%CI: 1.235~3.258, P<0.001);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未发生转移肿瘤患者的1.692倍(OR=1.692, 95%CI: 1.456~2.687, P<0.001);APTT时间每降低1s,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将增加16.1%(OR=0.839, 95%CI: 0.769~0.928, P<0.001)。结论:躯体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与普通脑梗死不同,不具有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多发病灶为主,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脑发生脑梗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的140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高凝状态组和非高凝状态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凝血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14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2例(44.3%)存在高凝状态.高凝状态组患者PLT、PT、FIB及D-D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凝状态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状态组患者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比例显著高于非高凝状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转移及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根据其临床特征和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这种状态,并及时干预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其相关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镀铜镉还原法测定NO2-/NO3-的含量,二硫双苯甲酸(DTNB)法测定GSH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的活性.取卵巢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共74例,其中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34例.另外取经体检健康女性的外周血共70例.将以上三组标本所测的数据用方差分析作比较.每组标本中三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正常人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的比较中,NO、GSH、SOD均无显著差异;在正常人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的比较中,NO及GSH的含量和SOD的活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患者.在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比较中,NO及GSH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瘤患者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患者.二者之间SOD的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瘤患者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患者.正常人的外周血中NO与GSH显著正相关,r=0.672(P<0.01);NO与SOD,GSH与SOD均无相关关系.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NO、GSH与SOD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NO本身及其相关物质GSH,SOD含量降低可能与卵巢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及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48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多维度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痛苦检出率、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行为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和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痛苦检出率、DT评分及数字痛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QLQ-C30量表中的经济困难指标,其余心理痛苦检出率和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优,且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手段可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心理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行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由LGALS3(14q21-22)基因编码,是Galectin家族的一员,由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分泌,在血清及血浆中均可检测到,目前被认为可作为评估恶性肿瘤、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Galectin-3在许多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会导致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治疗后易复发、生存率低、生存期短,可作为许多实体瘤包括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的预后指标.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存在Galectin-3的高表达,且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文章对Galectin-3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Galectin-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寻找血液系统恶性肿瘤Galectin-3靶向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与观察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89 Sr静脉注射),各4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增加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以利于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411例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为肿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411例恶性肿瘤患者及98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受抑。CD3 、CD4 细胞百分率降低,CD8 细胞百分率升高,CD4 /CD8 比值降低,以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比例失衡。检测T细胞亚群,对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