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86例原发性乳腺癌和24例乳腺良性疾病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活性和分布。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内酶活性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间质酶活性与癌细胞内酶活性成正相关;乳腺增生症中终末导管上皮细胞高度增生者或纤维囊性乳腺病其细胞成分增生为主者,酶活性显著增高。文中对上述酶活性变化的临床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经穿刺细胞学诊断的乳腺良性疾病1760例,其中乳腺腺病1125例,乳腺腺瘤635例。行口服平消胶囊治疗,服药时间分别为1月、3月、6月,经随访观察;平消胶囊对乳腺腺病及腺瘤具有显的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3.4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乳腺钙化在乳腺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乳腺钙化在诊断上的意义目前尚有争论。为提高对乳腺钙化的认识,阐明乳腺钙化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所发现的并且手术病理证实的160例乳腺片所出现的钙化良、恶性特征做进一步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有症状者142例。其中肿块120例,疼痛12例,溢液(血)8例。?..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得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区,发病率是亚、非、拉丁美洲的4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也逐步上升,尤其是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区,如上海地区于1972年乳腺癌发病率是20.1/10万,而1990年则上升为37.0/10万.乳腺癌与小叶增生关系密切,有乳房小叶增生病的患者得乳腺癌的危险性大于正常人的2.5倍.  相似文献   

5.
我院对经穿刺细胞学诊断的乳腺良性疾病1760例,其中乳腺腺病1125例,乳腺腺瘤635例,行口服平消胶囊治疗。服药时间分别为1月、3月、6月。经随访观察平消胶囊对乳腺腺病及腺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3.4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化方法对82例乳腺癌和3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E2、6PGDH和ICDH活性分布进行检测。乳腺癌E2、6PGDH和ICDH阳性率分别为78.0%、75.6%和76.8%,良性病变分别为40.0%、20.0%和14.3%;乳腺癌6PGDH和ICDH高酶活性(Ⅱ~Ⅲ级)率均为52.4%,良性病变均为2.8%;乳腺癌中E2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与6PGDH和ICDH高酶活性率均存在密切关系。检测E2、6PGDH和ICDH对了解乳腺癌激素依赖性可能有重要意义,6PGDH和ICDH活性可能是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较好的酶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是一个雌激素诱导酶,人乳腺癌较高雌激素受体水平与较高G6PD活性有关。本组对10例乳腺癌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和1例良性乳腺肿瘤测定其G6PD活性及同工酶谱,结果癌组织的G6PD活性显著地高于正常组织。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之间G6PD同工酶谱无差别。癌组织标本之间G6PD活性相差很大,这可能与雌激素受体存在与否有关。一般实验室测雌激素受体尚有困难,测定乳腺癌标本的G6PD活性能否作为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一种辅助指标,尚有待与雌激素受体同时测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乳晕外缘环形切口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美容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乳晕外缘环形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102例的应用情况,术后效果等。结果:共治疗乳房肿块45例、乳头溢液55例、男性乳房发育2例,手术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无并发症。结论:乳晕外缘环形切口应用于乳腺良性疾病手术是可行的,能取得治疗及美容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乳腺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已经成为目前乳腺疾病最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并成为筛查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学者们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影像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极少有学者关注被影像学高估的乳腺良性疾病的情况.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良性疾病而在术前影像学检查中被高估并怀疑为乳腺癌,因此回顾性分析30例此类临床病例,探讨影像学高估的原因,总结容易被高估的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减少影像学高估的措施及方法,以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增生症、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等)的疗效。方法:应用桂枝茯芩胶囊治疗63例乳腺良性疾病。结果:总有效率96%,治愈率45.2%,无效率3.9%,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消瘀散结作用。结论:桂枝茯芩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效果良好、经济实惠、服用方便、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naJb6在乳腺病变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各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12-01-2011-06-30山东省立医院诊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21例不典型乳腺增生组织和15例单纯乳腺增生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标本中DnaJb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DNAJB6蛋白高表达率为36.7%(36/98),明显低于不典型乳腺增生组织的71.4%(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6,P=0.002;也明显低于单纯乳腺增生组织的80.0%(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0,P=0.004。3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4,P=0.001。不典型乳腺增生组织中DNAJB6蛋白表达率略低于单纯乳腺增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在乳腺癌组织中,DnaJb6表达与病理类型(P=0.655)、是否绝经(P=0.892)、ER(P=0.655)、PR(P=0.523)、HER-2(P=0.681)、腋窝淋巴结状况(P=0.359)、分子分型(P=0.757)无关,与肿瘤大小(rs=-0.307,P=0.005)、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364,P=0.007)。结论 DnaJb6的表达下调对乳腺癌的发生可能起促进作用,伴有DnaJb6低表达的乳腺癌恶性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 (乳腺增生症、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等 )的疗效。方法 :应用桂枝茯芩胶囊治疗 6 3例乳腺良性疾病。结果 :总有效率 96 % ,治愈率 4 5 2 % ,无效率 3 9% ,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消瘀散结作用。结论 :桂枝茯芩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效果良好、经济实惠、服用方便、副作用少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对肺癌细胞增殖及铁死亡影响,分析6PGD在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PGD在人肺癌细胞(PC9、H1975、A549、H1299、H460)和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的表达。选取肺癌A549和H460细胞进行慢病毒转染以敲低6PGD的表达,分别获得A549 sh-NC、A549 sh-6PGD、H460 sh-NC和H460 sh-6PGD组。采用不同浓度(0、20、40和60μmol/L)6PGD活性抑制剂大黄素甲醚分别处理肺癌细胞。采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处理A549 sh-6PGD和H460 sh-6PGD细胞,分别获得A549 sh-6PGD-ferrostatin-1和H460 sh-6PGD-ferrostatin-1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及活性氧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GPX4及SLC7A11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6PGD在肺癌细胞PC9、H1975、A549、H1299和H460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非触摸性乳腺疾病(NPBLs)超声诊断分级的应用。方法:选取158例临床触诊阴性并接受超声体表定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欧洲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与切取活检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8例患者病理确诊为良性124例,恶性34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34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正常/良性的3例(8.8%),交界性病变2例(5.9%),可疑/符合恶性29例(85.3%),乳腺X线诊断为正常/良性12例(35.3%),交界性9例(26.5%),可疑/符合恶性13例(38.2%)。超声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乳腺X线的敏感性(94.1%vs38.2%,P=0.000)。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和乳腺X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vs91.1%,P=0.118)。结论:对于NPBLs的影像学诊断,超声起到较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82例乳腺癌和35例乳腺良性病变(MBL)组织中ER、PR、PRL、6PGDH和ICDH活性进行组化检测。结果提示:乳腺癌丧失其激素依赖性高于MBL;6PGDH和/或ICDH阳性的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可能为癌前病变;乳腺癌中PR,6PGDH,ICDH的合成受雌激素诱导,可作为乳腺癌功能性ER的标志物,PRL与ER在乳腺癌中可能起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评价触诊、红外线乳透、X线钼靶(MAM)、超声(US)4 种常用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女普查结果,比较4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触诊、红外线乳透、X线钼靶、超声4种方法检出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45.83%、52.08%、81.25% 和 83.33%。漏诊数分别为 26、23、9 和 8 例。统计学处理表明阳性率和漏诊数钼靶和超声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明显优于其它方法。结论: 触诊仍为普查的第一关,X线钼靶、超声应作为普查的首选,但即使几种方法均使用,仍有少数病例漏误诊,因此,须强调联合检查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检测CD44v6、E-cad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乳腺浸润性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浸润性癌中CD44v6、E-cad的表达,结合病理指标和临床指标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6蛋白表达在细胞浆和(或)细胞膜上,阳性表达率为76.7%(79/103)。E-cad蛋白表达主要见于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5.0%(36/103)。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组织浸润程度有关(P<0.05)。在56例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中,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两者在同一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有关(P<0.05),因此CD44v6、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的浸润程度、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免疫组化检测乳腺间质纤维细胞CD34和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方法 :6 7例乳腺活检组织进行CD34和SMA免疫组化检测 ,其中乳腺癌 4 2例 ,乳腺良性病变 2 5例。观察各类乳腺病变间质的CD34和SMA表达状况 ,并分析CD34和SM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2 5例良性病变中CD34表达 10 0 % (2 5 / 2 5 ) ,SMA表达 4 8% (12 / 2 5 )。 34例浸润性乳腺癌 (不包括 8例单纯导管内癌 )CD34全部缺乏表达 (0 /34) ,SMA表达 10 0 % (34/ 34)。CD34和SMA表达在乳腺浸润性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表达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 .0 1和P <0 .0 1)。导管内癌 (单纯导管内癌 8例和伴有浸润性癌的导管内癌成分 13例 )导管周围间质的纤维细胞CD34和SMA表达不均一 ,呈现为不同程度丢失CD34表达和获得SMA表达 ,并且CD34和SMA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 .931,P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间质纤维细胞CD34表达缺乏是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导管内癌管周间质的纤维细胞CD34和SMA表达不均一体现了从原位癌向浸润性癌发展的过程 ,因此 ,导管内癌管周间质丢失CD34 纤维细胞同时出现SMA 肌纤维母细胞反应可能是癌细胞向间质浸润的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