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在现有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已成为目前心衰研究的热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针对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的非药物疗法,2001年首个CRT装置在美国问世,随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它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住院率和心衰死亡率明显下降,为CRT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已接受标准药物治疗但心衰仍不能满意控制的患者有重要意义。2005年ACC/AHA己将CRT作为符合条件的充血性心衰患者治疗的Ia类适应证,但关于CRT的应用指征、疗效评价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目前仍存在着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途径,心力衰竭治疗除了对原发性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外,应针对心衰出现的病因、神经体液机制及心室重构方面进行治疗。按照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临床仍有很大一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我科自2003年6月~2005年3月联合使用高渗盐水及速尿治疗慢性心衰102例,均收到明显效果,改善了心衰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住院时间缩短,再住院率降低,死亡率下降。现将此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归宿和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很强的负性肌力药,以往一直被禁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国际上多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我院300例慢性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情况和心功能的改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许晓菲 《新疆医学》2006,36(6):F0003-F0004
老年慢性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又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逐年增多。由于大多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对其健康知识和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未得到预防和积极治疗,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因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1=60)和治疗组(11=60),所有患者根据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心力衰竭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1周内再住院率,治疗前、治疗2周、1月、3月心功能参数测定结果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94),但治疗组心衰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倍他乐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12周,观察倍他乐克对患者心功能及心率(HR)的影响。结果倍他乐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倍他乐克治疗组心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减慢(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慢心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红方结合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芪红组(57例)和常规组(59例),常规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康复运动方法,芪红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康复治疗上加用具有益气温阳的中药制剂芪红方。28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间心力衰竭生活质量总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变化分布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红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方结合康复治疗能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提高患者实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能增加心衰患者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在心衰患者的体能恢复中显示出明显优势,是改善心衰患者活动能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6周运动康复治疗。2组分别于住院第2天及第6周检测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完成运动平板所需要的时间和运动平板的最大代谢当量(METS),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及运动平板时间均有延长(P〈0.01),METS均有提高(P〈0.05),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均有降低(P〈0.01);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可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任何损害心室充盈能力或射血能力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病都能引起慢性心衰。尽管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但却无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医学界开始把目光转到其他干预手段,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运动训练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养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5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慢性心衰西药治疗方案及运动康复锻炼,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脾养心汤口服,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心功能、基础心率及6 min步行试验方面,2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在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养心汤可增强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近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慢性心衰患者逐渐增多。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要求治疗的药物应不但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生活质量,而且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次数,降低总死亡率。现将我院近年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百升  夏璐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86-3887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多数心血管病的结局,也是心血管病常见的死亡原因。在过去的10年中,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根本性的转变,β受体阻滞剂——这种曾被禁用于心衰患者的药物,现已成为慢性心衰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就是上述治疗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典型范例。本文观察了68例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观察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应。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治疗组34例,除常规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外加用洛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顿服,各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均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症状及NYHA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尚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可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特点以及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把我院所接收的2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中药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称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经过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有: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在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中,中西药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马国军 《中原医刊》2006,33(2):81-8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CHF)是各种心脏疾患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各种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相继公布,显示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各种慢性心衰治疗指南陆续将其列为心功能稳定时慢性心衰治疗的一线药物[1]。回顾文献发现报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衰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莲  邓旭军 《新疆医学》2009,39(10):26-27
慢性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归宿和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很强的负性肌力药,以往一直被禁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国际上多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可降低死亡率6[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观察其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慢性充血胜心力衰竭患者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原有的抗心衰治疗的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有效缓解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充血的病情,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27-227
目的:通过对171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探讨适宜基层医院治疗该病的最佳医护方案。方法:选择CHF患者17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年后,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LVEDV、LVESV、SV、FS、EF、VTI均明显改善(P〈0.01,P〈0.05),而对照组除EF(P〈0.05)外,其余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总有效率93%,对照组74.1%,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与护理不仅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在心衰治疗中达到了阻断心室重塑,阻止心衰向更深层次发展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长期预后,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治疗外,增加健康教育、行为、运动、营养、心理、增强免疫力等6项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每月进行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1次,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慢病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督导-家庭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衰)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入选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55例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在继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中自愿参与的28例(康复组)实施社区督导-家庭护理康复,与其余27例非自愿参与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1年后康复组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社区督导-家庭护理的心衰康复模式可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且管理方便、实用性、普及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