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频谱法对比分析正常人,急性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病人昼夜不同时间的心率变异性。结果发现正常人白天低频成份占优势,夜间高频成份相对增加,40岁以上及60以上两年龄组的两种频率成份显著低于40岁以下组,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病人两种频段的功率密度均下降,且昼夜的生理性波动减小,结论认为频谱分析能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活性的高低和平衡。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起我科用上海工业大学,江苏太兴电子医疗仪器厂生产的HJ-2型呼吸监护仪,与103麻醉机配套使用共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使用方法病人入手术室后,检查血压、脉搏、呼吸。将吸呼监护仪接103麻醉机,测定潮气量、呼吸时间、通气量、呼吸频率四个参数。麻醉后及手术结束,根据需要间断或连续进行吸呼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心率变异性功率频谱分析,观察硬膜外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4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病人,于麻醉前、麻醉后10分钟、进腹腔及术毕测定并记录HRV各值,分析其变化。结果 硬膜外麻醉后LF、HF均比麻醉前显著增高;进腹腔后牵拉子宫、卵巢时升高特别明显;术毕渐趋向于术前水平。LF/HF在麻醉后明显低于麻醉前,术毕时渐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腰段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时,病人HRV发生显著变化,麻醉后10分钟,心脏的神经支配以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对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调节能力降低,术中牵拉反应时,自主神经张力向交感神经占优势的方向转移,手术结束时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心脏、血管和平滑肌活动失调。自1945年Rundles首先注意到糖尿病患者与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以来,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以及自主神经病变与其它并发症的关系等问题作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人们也在不断地寻找能够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文着重复习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尤其是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深度监测中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测定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停药后(T3)各5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听觉诱导电位指数(AEPI)、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和散点图短轴(SD1)变化.结果 T1时HR明显快于T0,MAP明显高于T0 (P<0.05);T2的HR明显慢于T0,MAP明显低于T0(P<0.01);T3的HR明显快于T2,MAP明显高于T2(P<0.01).T1-3的RMSSD、HF、SDI和AEPI明显低于T0,且T2降低更为明显,而T3明显高于T2(P<0.01).结论 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HRV指标RMSSD、HF、SD1与AEPI在监测麻醉深度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及给予麻醉辅助药后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60岁的行腰段硬膜外麻醉的病人40例,硬膜外药液为1.6%利多卡因 0.2%丁卡因,给全量15min后静脉注入麻醉辅助药合剂。病例随机分4组,Ⅰ组:哌替啶1mg/kg 氯胺酮1mg/kgⅡ组:咪唑安定0.05mg/kg 氯胺酮1mg/kg Ⅲ组:异丙酚1mg/kg 氯胺酮1mg/kgⅣ组:异丙酚1mg/kg 芬太尼2μg/kg,记录入术室平卧15min、硬膜外麻醉给全量后5、10、15min及给予麻醉辅助药合剂观察OAA/S评分为5、3、1min各时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以Hoter动态心电图仪,监测心率变异性(HRV)情况,分析指标为总功率(TP)、高频(HF)、低频(LF)及高频/低频(LF/HF)。结果:与基础值比较硬膜外给药后5、10min的TP降低,15min无显著差异。LF、HF、LF/HF未见显著改变。与清醒比较给予麻醉辅助药后Ⅰ组HF标准化值增高,LF/HF降低。Ⅱ、Ⅲ、Ⅳ组TP值均降低,Ⅱ、Ⅲ组HF、LF降低。给予静脉辅助药后各组血氧饱和度均有下降,以Ⅳ组最为显著。结论:①老年人腰段硬膜外麻醉下HRV有变化;②不同组成的麻醉辅助药合剂在镇静作用评分相同时对HRV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用于妇科手术,其中卵巢囊肿摘除和子宫肌瘤切除术占多数,而人工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拟比较二种不同的麻醉方法下,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和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二氧化碳(CO2)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选择比较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测定的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人和24例甲亢患者的HRV功率谱指标及混池指标。结果:甲亢患者HRV功率谱指标总功率(TFP)、超低频段功率(PVV)、高频段功率(PHV)及混池指标相对分散度(HRD)、李雅普诺夫指数(HLE)、分维数(HFD)、混沌度(LC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VV与PHV比值明显增高。功率谱指标与混池指标间呈显著线性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明显改变,提示HRV的功率谱指标与混池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RV)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状况的无创性指标已日益受到关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伴严重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者中,无痛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们用HRV方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时域法和频谱法分析,旨在了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1.1 病人选择 选择1999年8月至200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NIDDM患者共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34±10. 2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表的诊断标准,均无高血压、原发性心脏病及末梢神经损害的表现。1.2 对照组选择 从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我们从2006年1月-2008年1月为90例患者施行无痛胃镜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开展无痛胃镜检查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13~72岁,其中有高血压6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糖尿病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指通过测量连续R-R间期变化的变异数,从而反映心率的变化,被认为是心脏植物神经活动性的观察指标之一。70年代以来,HRV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也公认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丙酚在人工流产麻醉中应用及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8471例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妇女 ,静脉注射异丙酚 2 .5mg/kg ,监测Bp .HR .R .SPO2 。结果 :发现 2min时血压和心率下降幅度最大 ( P <0 .0 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用药 2min左右表现为呼吸浅而快。呼吸暂停小于 30s者占 11% ;1.6%呼吸暂停 30s至 4min者占 1.6%。停止用药后6.5± 1.92min神志恢复 ,观察 30min可自行回家。结论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需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取喉罩麻醉,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对比两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气道峰压(Ppeak)、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的变化,导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气道峰压(Ppeak)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麻醉相比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具有操作简便、气道损伤小、麻醉苏醒快、婴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先,适用于婴儿手术中的麻醉,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腹腔镜麻醉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85例腹腔镜麻醉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CO2)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腹腔镜麻醉中, PETCO2变化均较为稳定,患者全麻后PaCO2呈升高趋势,全麻120 min后显著升高。患者腹腔镜麻醉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麻醉手术中多点记录结果显示, PETCO2与PaCO2有较好相关性。此外,85例患者中机械通气不足者4例;插管误入食道者2例;机械通气过度者1例。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好转。结论在腹腔镜麻醉中进行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能达到无创的效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性,能及时监测患者全麻期间机械故障等异常及呼吸功能不全等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