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总结苗建英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与"瘀"有关,其血瘀型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4个证型,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并列举验案1例,探讨从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部分患者因早期疼痛可忍受而延误诊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为缓解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机制和治疗进行研究,期望能指导临床,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目前国外多从周围神经炎症反应、离子通道改变、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方面研究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治疗多从阻断离子通道、抗氧化、营养神经方面联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能产生一定的止痛效果,但长期使用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将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归为“消渴痛痹”范畴,治疗长短期效果较好,中医认为“久病入络”,疼痛的产生以血瘀为主要机制,治疗以通瘀为大法,佐以益气、温阳、化痰、养阴等,综合达到气血阴阳平衡的状态。治疗多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以及穴位贴敷、浴足、放血等方法,内外合治以提高疗效。但由于中医各家对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生的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通瘀药物选择及配伍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中医诊疗规范,笔者综各家辨证思路及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该病中医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李小娟教授调营卫化痰瘀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李小娟教授辨证论治经验,并通过具体的临床病案分析来验证以调营卫化痰瘀为治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辨证依据。结论:以中医络病为基础,以调营卫化痰瘀为治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45-648
总结刘文峰教授从医46年治疗消渴病(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辨治经验。刘教授认为,糖尿病日久不愈,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生痰,久病入络,而致"诸气血凝滞,久而成痹"。显然,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痰瘀阻络,血行不畅,筋脉失养为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隐匿,进展缓慢,多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现代医学对于该病暂无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上有其独特优势,疗效显著。仝小林教授基于多年临证实践探索,提出"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在治疗气虚络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良效。仝教授以气虚络瘀为态,寒湿瘀阻为靶,通过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鸡血藤、桑枝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传导,共同调态,以辛热之川乌镇痛抗炎祛寒打靶,态靶辨治,百治百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方配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肌注甲钴胺针1001μg,每日1次;治疗组予以逐瘀通脉方17:1服及穴位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逐瘀通脉方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从脾虚湿瘀论治1型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健脾化湿、活血利水、通络止痛法治疗青岛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型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患者3例,比较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治前后指标。结果 3例患者经3周医治后,均临床缓解,疼痛积分明显改善。结论 从脾虚湿瘀论治1型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疗效尚可,在临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脾虚湿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脂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和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两组均予降糖、硫辛酸营养神经等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蒲参胶囊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6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且其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参胶囊治疗脾虚湿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不仅能改善脂代谢,还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踝肱指数值,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对照组加口服甲钴胺,均以8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情况。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桃红饮治疗痰瘀内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痰瘀内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以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合桃红饮中药水煎剂,一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麻木、疼痛、灼热改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增快,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升降散合桃红饮治疗痰瘀互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消渴痹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导师临床经验,认为湿瘀贯穿于消渴痹证始终。从内外湿邪交互影响、瘀血阻滞经脉两方面,分析湿瘀致病的特点及表现,指出湿与瘀均是消渴病的致病因素,由此进一步探讨消渴痹证的发生发展,总结出湿瘀互结的病机变化,湿瘀既是消渴痹证的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湿与瘀相互搏结形成消渴痹证。故临床治疗中应兼顾湿瘀两方面因素,以散寒除湿、化瘀通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治法,将祛湿和活血化瘀相结合,湿瘀并治,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消渴痹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痰瘀互结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祝谌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作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日久痰浊瘀血闭阻脉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通络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基本病机为消渴日久,耗伤气阴,气阴两虚,气虚推动乏力。治疗关键在于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通络洗剂方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治疗30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痰瘀不仅属于糖尿病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病理产物,而且也是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以痰瘀论为切入点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防治的理念已经得到医学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归纳痰瘀病理要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间的关系,有助于在痰瘀辨证客观化的基础上综合提高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由于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138例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总结有以下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6.
肖瑞崇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肖瑞崇教授运用温阳益气法治疗老年性糖尿病及温阳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瘀血证经验。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络损病机探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兰  于世家 《新中医》2002,34(10):6-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同时也存在络损,其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 -K^ -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故提出瘀血络损是DPN发病的病机关键,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PN的根本法则,并阐述了瘀血络损在DNP发病中的作用,旨在完善和丰富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DP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糖尿病有关的心脏病,其主要表现有四种: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糖尿病性心肌病;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④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其中以冠心病发生率最高.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不舒,甚则心痛阵发,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遇劳尤甚.口服降糖药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但同时又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故采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以阴虚燥热作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但随着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对消渴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其病机与"湿热瘀"愈加密切相关。卢芳教授认为,"湿热瘀"既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又是消渴病变证的病理的基础。掌握这一致病特点,指导临证处方用药,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病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密切关系,从虚、瘀、痰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虚、瘀、痰的轻重进行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