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器官移植》2021,12(3)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亦称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体、补体等多种体液免疫效应因子参与所致的排斥反应免疫损伤。AMR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本文对AMR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中AMR病理学的研究历程及其主要成果以及移植肾AMR的主要病变特征进行综述,旨在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AMR提供依据,以保障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
黄亚冰  郭晖  官阳  钟伟雄 《器官移植》2021,12(4):391-396
随着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移植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中,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之后,各类移植器官病理学诊断的Banff标准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子显微镜(电镜)的超微病理学观察在移植肾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复...  相似文献   

3.
有效控制排斥反应是临床肾移植获得成功的基石之一。结合临床和病理学表现,排斥反应的经典类型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1-2])。随着Banff分类的更新,2005年依据效应机制的不同,将排斥反应分为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 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3])。  相似文献   

4.
肝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方法 综述近10余年来对肝移植排斥反应诊断的文献资料。结果 体液性排斥反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移植后数天或1周内移植肝血管内血栓形成,肝损伤或坏死,较贤、心移植发生晚,急性排斥反应一般按Banff标准诊断,慢性排斥反应主要是汇管区小叶间胆管消失,肝动、静脉炎变、纤维化,管腔变窄,肝细胞炎变,斑点状坏死,但发生率较肾、心、肺、胰等移植为低。结论 Banff标准可作为目前诊断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最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晖  陈刚 《器官移植》2021,12(1):15-22
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Banff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里程碑.目前世界各器官移植中心均常规依据Banff标准进行移植肾的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诊断.随后移植肾Banff标准的研讨和更新模式很快扩展至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肝、移植胰腺和移植小肠等各类...  相似文献   

6.
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Banff Conference on Allograft Pathology,简称Banff会议)是国际最高水平的移植病理学研讨会。首届会议于1991年在加拿大的Banff国家公园举行,遂以此命名[1]。Banff会议经研讨建立了Banff移植肾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并得到国际各移植中心的广泛采用,随后逐渐建立了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胰腺、移植小肠和复合组织移植等活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移植肝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不仅在供肝病理学评估,而且在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不可缺少的.移植肝并发症的病理学诊断相关研究随着临床肝移植的扩展而日益深入,国际上逐渐制订了Banff移植肝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我国移植肝活检的病理学研究也逐步开展,并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肝移植临床实际的移植肝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郑龙  蔡明 《器官移植》2023,(5):643-648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移植肾远期存活仍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难题。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移植肾排斥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受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调控。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中一种,可协助启动适应性免疫,分为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调节性巨噬细胞。先前研究揭示M1型巨噬细胞加重肾IRI和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而M2型巨噬细胞减轻肾IRI和急性TCMR,但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呈正相关;调节性巨噬细胞是巨噬细胞一种特殊亚群,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具有极大临床应用前景和基础科研价值。本文述评了巨噬细胞分型、巨噬细胞与肾IRI、移植肾排斥反应及调节性巨噬细胞与免疫耐受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可能作用机制,以期诱导巨噬细胞亚型改变或清除特定亚型巨噬细胞,进而改善移植预后及移植肾远期存活。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2021,12(6)
随着心脏移植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心脏移植例数和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显著提升。然而在心脏移植术后的不同阶段,仍然可出现移植心脏右心室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Quilty病变"、感染和以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TCAD)为特征的慢性排斥反应等一系列并发症。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EMB)技术的应用使得包括排斥反应在内的移植心脏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学特征得以观察和掌握,并成为移植心脏并发症最为准确的诊断手段。本文对移植心脏病理学研究的简史、心脏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其诊断标准以及移植心脏排斥反应诊断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使更多的心脏移植受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2021,12(6)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移植肾早期存活率及功能恢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仍有待改善。免疫因素所引发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仍是导致移植肾衰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对肾移植受者等待移植期间、肾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阶段的免疫风险评估及监测内容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肾移植术前受者体内预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非HLA抗体、HLA匹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免疫记忆细胞等的评估,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移植肾程序性活组织检查,HLA抗体和非HLA抗体及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的监测,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及监测方案,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及时发现和诊断排斥反应,根据免疫监测结果避免无效治疗或过度治疗,从而优化移植物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1.
曹薇薇  杨佩军  李霄 《器官移植》2021,12(3):288-293
目的 探讨肌腱蛋白-C(TNC)与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 将6只Brown Norway(BN)大鼠和16只Lewis大鼠分为AR组(Lewis→BN,供、受体各6只)和对照组(Lewis→Lewis,供、受体各5只).对两组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Banff分级评估排斥活动指数(RA...  相似文献   

12.
Banff方案对临床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分级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Banff方案在同种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评价及分级中的作用。方法 23例OLT患者围手术期内,在B超引导下共进行肝穿刺活检20例次,穿刺组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全自动组织脱水机真空/加压处理。石蜡包埋,4h内制成高质量HE染色切片,进行观察和诊断,严格按照Banff方案进行分级,每例均确保在穿刺5h内作出病理诊断,对确定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病例,于穿刺当日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额外的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诊断为亚临床型排斥反应者进行密切观察。结果 20例次肝穿刺活检中,6例次提示有急性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0%。经上述处理,所有病例均获缓解,迄今尚无1例因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肝失功。结论 Banff方案对OLT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评分标准简单明了,可重复性强,便于横向,纵向比较,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以及网络临床病理讨论分析。值得国内临床肝移植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肾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胰腺移植的类型主要包括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TA)。在所有的胰腺移植类型中,对移植胰腺的活组织检查(活检)仍然是明确诊断其排斥反应并与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的最佳方法。本文对移植胰腺活检的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移植胰腺活检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及其进展、移植胰腺主要的并发症及其病理学表现进行阐述,旨在为指导临床对上述并发症予以准确诊断,良好地保障移植胰腺和受者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257/CD256及其受体在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87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因移植肾失功切除的移植肾组织标本46份和2009年行程序性活组织检查的移植肾组织标本10份。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CD256、CD257、BAFF-R、BCMA、TACI及CD138、CD3和CD20等分子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Histo Quest Analysis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Banff 2005标准,对移植肾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组15例、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组16例和未明原因病例(UAC)组15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256、CD257及其受体BAFF-R、BCMA和TACI均表达于ABMR组和TCM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或胞浆,而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无表达或弱表达。CD257在ABMR组、CD256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FF-R和BCMA在AB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CI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8+细胞除浸润于肾组织间质外,也浸润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或胞膜。CD138+细胞在ABMR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CD3+细胞主要浸润于肾组织间质,以散在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均有表达,但在TCMR组表达水平更高。CD20+细胞亦主要分布于肾组织间质,成簇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水平相似。相关性分析显示,CD256与BCMA、TACI和CD138+细胞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D257与BAFF-R、BCMA、TACI和CD138+细胞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D256信号与CD257信号可能均参与了ABMR进程。  相似文献   

15.
郭晖 《器官移植》2022,13(1):19-31
近年来,随着肺移植外科技术和术后管理经验的积累,我国肺移植例数逐步增长。肺移植术后移植肺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主要包括由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等所致的原发性移植肺无功能(PGD)、急性与慢性排斥反应以及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所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的机会性感染或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等。移植肺并发症的确诊主要依据移植肺活组织检查(活检)。本文对移植肺病理学研究的简史、移植肺活检的主要方法及其病理学处理技术、肺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其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进行阐述,旨在为指导临床对上述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补体裂解片断C4d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补体裂解片断(C4d)沉积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78例受者进行移植肾活体穿刺检查,共获取移植肾活检穿刺标本86份。根据Banff97病理分型将86份活检标本分为BanffⅠ型32份,Ⅱ型51份,Ⅲ型3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出86份标本中有30份出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阳性率为34.9%。分析C4d阳性其与Banff97分型、术前一般情况、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功能及移植肾预后的关系。结果BanffⅠ和Ⅱ型受者移植肾中C4d阳性率分别为21.9%和39.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有妊娠史、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30%和再次移植的受者C4d阳性率较高。C4d阳性的受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肌酐较阴性受者高,分别为(312.56±196.26)μmol/L和(210.97±136.59)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C4d阳性受者对激素和ATG冲击治疗与阴性受者比较,敏感率明显降低。C4d阳性的受者移植肾1年生存率较阴性受者低,分别为64.3%和9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移植肾C4d阳性的受者发生排斥反应时,对常规的激素冲击和ATG抗排斥治疗不敏感,血肌酐明显升高,移植肾1年存活率下降,受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排斥反应时血浆骨桥蛋白( OP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46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及生物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移植肾组织学检查结果,46例受者被分为3组:移植肾功能稳定,且移植肾组织学检查未显示有排斥反应证据者16例,为非排斥组;移植肾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者22例,为急排组;移植肾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者8例,为慢排组.另以6名亲属活体供者作为对照组.于移植肾组织样本采集前抽取外周血,用人OP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OPN水平,参照Banff 03标准对排斥反应进行分级.结果 对照组血浆OPN水平为(12.23±5.95)μg/L,非排斥组稍高,为(19.38±8.23)μg/L,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慢排组血浆OPN水平为(27.77±12.27)μg/L,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排组血浆OPN水平为(41.84±18.51)μg/L,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排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排组血浆OPN水平与排斥反应的级别具有正相关性(r=0.87,P<0.05),发生Ⅰa级排斥反应和Ⅱb级排斥反应者间血浆OPN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OPN水平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其水平高低与排斥反应的级别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移植肾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器官移植体液免疫理论的发展与抗体检测技术的进步,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已逐渐被认识和引起关注。其治疗难度大、逆转率较低,已成为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AMR的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进展,以及供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技术和临床意义,从而提出供者特异性抗体是引起移植物排斥反应特别是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移植受者需常规监测抗体以利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CD44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CD44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CD44的含量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共分为四组,采用改进的Blom法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术后血清中可溶性CD44水平的变化。结果: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在同种异体移植组显著高于同品系移植组、手术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均P<0.05);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呈正相关(皮质:r=0.734,髓质:r=0.670,均P<0.01);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与Banff急性排斥反应指数无相关性(P>0.05);血清中可溶性CD44分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急性排斥反应及Banff指数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CD44分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移植排斥反应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中远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影响因素及移植肾生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而接受移植肾病理活检并确诊移植肾AR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43例受者,其中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17例,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26例;同时纳入同期(2周内)肾移植且移植肾功能正常的39例受者为对照组。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HLA-A错配2个比例(4/17)高于对照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AR发生时和末次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高于AR发生前(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AR发生时和末次血清肌酐和eGF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进入慢性肾脏病(CKD)-4期受者比例低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χ2=5.73,P<0.05);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进入CKD-4期受者比例以及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失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χ2=17.727和9.882,P均<0.05)。AR发生时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受者均接受PRA检测,前者PRA-Ⅰ和PRA-Ⅱ阳性比例分别为41.2%(7/17)和88.2%(15/17),均高于后者[11.5%(3/26)和26.9%(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1)。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及对照组术后分别有13、24和38例受者应用他克莫司。发生AR时,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3.72±0.76)ng/mL]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3.37±0.86)ng/mL]均低于对照组[(5.73±1.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低于发生AR前[(6.27±1.18)和(6.33±1.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20和6.216,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4例受者应用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其中3例术后33、36和55个月环孢素血浓度分别为112.4、138.3和7.0 ng/mL,均低于要求血药浓度。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2例应用环孢素受者术后16和177个月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别为43.2和24.6 ng/mL,均低于要求血药浓度。随访至2021年6月30日,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移植肾生存率低于对照组(χ2=8.738,P<0.05)。 结论HLA-A位点错配及他克莫司低血药浓度是肾移植术后中远期诱发AR的重要原因。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是移植肾生存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