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3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6%(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身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治疗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对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使用半导体降温毯、局部冰枕冰敷和冬眠镇静药物降温。结果44例术后4—6h降到设定温度,8例术前有发热病史的病人,术后8.12h降到设定温度,22例寒颤病人10~12h降到设定的温度。42例痊愈,14例好转,3例植物生成,15例死亡。结论制定及实施合理的早期监护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亚低温治疗及其重要,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肠内营养最初2d给予米汤,第3天后给予牛奶,第7天后给予营养液。对照组只给予营养液。分别观察两两组患者腹泻、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腹泻2例,占4.88%;应激性溃疡3例,占7.32%。对照组出现腹泻9例,占21.95%。应激性溃疡11例,占26.8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但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还能减少腹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创伤或应激等因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过度,机体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能量平衡与危重患者病死率直接相关.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尽早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胄动力恢复,减少并发症.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足严重颅脑损伤救治必不可少的途径,其具体实施应根据患者能量消耗行个性营养支持,并选择适宜患者的管饲途径及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常规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伤后1周左右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伤后48h内)。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体质量、上臂周径(A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快地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疾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肠外营养的对照组患者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组患者,比较其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总蛋白(58.23±3.68)g/L、前白蛋白(248.17±34.32)mg/L及血红蛋白含量(129.36±19.54)g/L、细胞免疫CD8、CD4/CD8(36.76±4.32、25.14±4.34、1.85±0.36)、体液免疫指IgG、IgA、IgM(14.33±3.12、2.47±0.41、1.17±0.34)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且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重型颅脑损伤不能自主进食而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鼻饲方法采用经鼻胃管法进行,早期应用全能营养素进行肠内营养,1周后改为"均营素"匀浆饮食,酌情加用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结果治疗后6个月按GOS评定预后,良好和轻残者27例(27.6%),中残34例,重残,植物生存9例死亡17例(17.3%)。入院后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时患者的各营养指标与入院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能较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且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有效和符合生理等优点,对维护患者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善其营养状态和预后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12—201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计分≤8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与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病死率20.0%,与对照组的3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第7、21天,治疗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定,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患者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加快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57例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7天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感染并发症及28天死亡率的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中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Ⅰ级-Ⅱ级患者治疗7天后的前白蛋白水平较高(t=2.37,P=0.025,具有统计学意义),ICU感染并发症较少(χ2=7.636,P=0.06,具有统计学意义),28天死亡率低(χ2值4.667,P=0.03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胃肠功能AGIⅠ级-Ⅱ级患者应尽早启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40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能全力组,208例)和对照组(普通全营养匀浆制品组,194例),入院6-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每天1 000 ml(1 000 kcal),辅以流质食物加餐.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TSF、AMC、体质量等营养指标并比较意识恢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意识恢复程度(通过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于病后2~24h进行亚低温治疗,通过冰毯冰帽综合治疗仪、冬眠药物及降低环境温度三种方法联合应用,使病人体温每小时降0.5℃~1.5℃,维持肛温32℃~34℃,使用3~7d,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应用亚低温治疗病人均得到满意治疗效果,其中恢复良好17例,轻残8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0例,死亡3例.与常规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U=1.99,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如何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据报道,亚低温(28℃~35℃)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颅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我院自2001-05~2004-09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自lops年5月至lop年4月使用医用冰毯配合冬眠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刀例,疗效良好匕例(七八%),死亡11例(33.3%),较接近有关作者对%的结果,提示在常规治疗前提下辅以亚低温冬眠疗法,有利于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记录并比较2组入院第1、7、14天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以及14d内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第7天、第14天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鼻肠管组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胃管组呕吐、反流、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的治疗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59例,均于伤后10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持续5~7d,同时监测颅内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定期头颅CT扫描。对照组57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7℃,其它治疗两组相同。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半个月后评估脑水肿治疗效果及3个月后根据GO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降低、脑水肿的CT改变及血糖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亚低温组治愈31例,占53%,死亡15例,占25%。对照组治愈23例,占40%,死亡26例,占46%,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亚低温治疗明显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具有脑保护作 用,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病人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92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病人的亚低温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1998年3月至2002年12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存活66例,死亡26例;其中恢复良好60例,中、重残疾6例。无植物生存。结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采用亚低温技术治疗。结果40例病人死亡4例,生存率90%,其中24例病人预后良好,生活可基本自理。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亚低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组及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按FMA运动功能评价,2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6个月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2组GOS评定,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3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计分≤8分,实施亚低温治疗进行护理,使用TY-98微机控制颅脑降温仪四肢大血管辅以冰袋,应用冬眠药物+卡肌宁,同时实施监测各种生理指标,将体温降32-35℃。结果:13例重型颅脑损伤≤8分,死亡3例,生存率为76.9%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肯定,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亚低温降脑耗氧亮,保护血脑屏障,抑制毒性产物对细胞的损害,保护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亚低温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亚低温疗效,在护理过程中防止其他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利用监护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护理是关键,复温时要注意颅内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