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60-2164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大,造成的社会负担繁重。其病因较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往往与侧凸的进展密切相关,医生的经验十分重要。近年来对CS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从病因、分型及治疗的角度对近年来CS研究取得的进展及一些注意事项做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由于椎体发育异常所致的脊柱侧凸,可分为形成不全、分节不全和混合型.大部分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呈进行性加重,需要手术治疗,应根据每个患者的畸形特点,判断其自然病史,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适当的早期积极处理可采用较为简单的手术方法,如凸侧骨骺阻滞术.半椎体切除术可以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是理想的手术方法.如果侧凸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或者合并脊髓、胸廓等畸形,手术往往很复杂并且风险很高.近年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有较大的进展,尤其是胸廓发育不全综合征概念的提出使大家对脊柱、胸廓和肺发育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而手术技术的进步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但VEPTR等新技术的应用时间很短,仍然需要长期随访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和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由于脊柱两侧的生长发育不平衡而出现侧凸。国内报道先天性脊柱侧凸发病率占脊柱侧凸的3.1%~5.19%。献统计约25%的病人合并有脊髓异常,30%的存在泌尿、生殖系畸形,10%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即发生畸形,其病变往往随着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不经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中,  相似文献   

4.
早发性脊柱侧凸发病年龄早,畸形进展快。临床上治疗畸形严重、侧凸进展快的长节段早发性脊柱侧凸时支具及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效果差;传统的融合矫形手术会导致躯干短小、心肺功能不全;非融合生长棒技术是目前治疗EOS较理想的方法。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维持矫形效果、避免反复手术延长内置物而保留脊柱的生长及尽可能的降低手术并发症是生长棒治疗EOS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生长棒技术应用到治疗EOS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天性脊柱侧凸分为椎体形成缺陷(Ⅰ型)、分节缺陷(Ⅱ型)和混合型(Ⅲ型)三类。Ⅰ型包括半椎体(完全性)和楔形椎体(部分性),其中半椎体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引起的椎体畸形。这种椎体畸形可导致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等,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并存,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根据与脊柱的关系可以分为嵌合的或非嵌合的,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前路切除半椎体、后路切除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矫形固定;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固定。结果19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角度35.4°,矫正率63%,经6~24个月随访,2例出现交界区“附加”现象,其余病例半椎体切除区骨愈合良好,无断棒、脱钩等并发症,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青少午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侧前路矫正、前后路联合矫正。首先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然后采用侧前路短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畸形7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经后路行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切除,凸侧加压、凹侧支撑固定11例。[结果]18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s角36.7°,矫正率77%,经18~28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侧前路和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临床效果满意,其中前路矫正手术用于胸腰椎、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治疗策略上有所不同,治疗效果亦较差。如进入成年期则治疗更加困难。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3岁,大学学生。因发现脊柱畸形20年入院。患者家族中无遗传疾病史,同胞姐姐未见任何畸形,年龄相差1岁。查体:前冲步态,行走不稳,全身无异常毛发,皮肤无色素沉着,颈短,后发际低,正面观胸椎向右侧凸,侧面观胸椎向前凸,颈椎活动度受限,四肢感觉运动正常。身高144cm,坐高69cm,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X线及三维CT成像检查示C1/2半脱位,C3~C7椎体融合,C7半椎体畸形,颈段椎体左侧…  相似文献   

9.
背景:脊柱畸形患者可合并有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结果异常,但文献中缺乏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UCG异常的比较.目的:比较青少年IS患者与CS患者UCG结果异常的发...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 讨先 天 性脊 柱侧 凸 合并 脊髓 纵 裂患 者的 矫 形手 术治 疗 方法 及效 果 。方 法:回顾 性 分析 31 例 先天性 脊柱 侧 凸合 并脊 髓 纵裂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手术 方 法 及 治疗 结 果 。 结果 :31 例 患 者中 合 并 骨 性纵 裂 4 例 ,纤维性 纵裂 23 , 例 混合 性 纵裂 例 纵 裂涉 及 胸段 4 , 10 ,例 腰段 例 胸 段 及腰 段 6 , 14 , 例 颈 段到 腰 段 例 1 。 矫形 手术方 法 包 括 前路 矫 形 内 固定 2 例 ,后 路 矫 形 内固 定 14 例 ,前 路 松 解 联合 二 期 后 路矫 形 内 固 定 10 例 ,一 期 前 后路半 椎体 切 除联 合后 路 矫形 内固 定 例 仅 例 患者 在 后路 矫形 手 术时 先行 切 除了 骨嵴 ,纤 维 性纵 裂均 未 予处 5 。 1理。 手术 前 、后 脊柱 侧 凸主 弯冠 状 面 Cobb 角、 顶椎 偏 距、 顶 椎 旋 转度 、 躯 干 偏移 平 均 分 别为65.4° 35.1° 和 ;51.2m m 和32.2m m ;1.3° 1.2°13.5m m 和 ; 和 8.9m m ,主弯冠 状 面矫 形率 平 均为 49.1%。术 后均 无 神经 功能 缺 陷发生或 神经 功 能缺 陷加 重 。结论 :根 据 合并 脊髓 纵 裂的 类型 、患 者的 神 经功 能状 态 选择 相应 的 治疗 方法 ,先 天 性脊柱侧 凸可 以 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例脊柱侧凸致截瘫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例1行侧前方椎管减压同时切除后凸椎体后缘,凹侧哈氏棒矫形并植骨融合。例2首先经胸修补膨出的硬脊膜,再行U型棒矫形术。结果脊柱矫形术后侧凸畸形分别为Cobb角5°,20°,神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脊柱侧凸合并截瘫,椎管减压+矫形术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6月于西京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5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合并椎管内占位。男5例,女2例;年龄11~31岁,平均19.14±7.52岁。MRI检查示7例全部位于胸段椎管内。5例位于髓内,1例位于髓外硬膜内,1例髓内及髓外硬膜内均有侵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7例患者均行一期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及椎管内占位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侧凸矫正率、手术并发症、椎管内占位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7~99个月,平均49.7±32.9个月。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患者占本单位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1.41%。术前行MRI检查,椎管内占位均准确定位;4例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7例均行术后病理学检查,示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1例,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冠状面主弯矫正率(55.05±18.75)%,术后矢状面主弯矫正率为(41.53±19.43)%。末次随访未见明显矫形丢失。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神经损害,半年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引流7d后治愈。1例患者于术后5年随访时发现椎管内占位复发,再次行椎管内占位切除术。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对其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CS)与特发性脊柱侧凸(IS)伴发心脏异常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CS与IS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结果:研究共纳入438例患者,CS组164例,IS组274例。CS组伴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右房增大及电轴右偏比例高于IS组,CS组平均肺动脉内径大于IS组(P<0.05)。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在主胸弯患者中的比例高于主腰弯患者;在早发性脊柱侧凸(EOS)中的比例高于非EOS。IS组瓣膜病发病率(28.8%∶20.1%,P=0.043)、二尖瓣对合异常发生率(9.1%∶4.3%,P=0.047)均高于CS组。CS、IS患者先天性心血管病发病率分别为11.0%和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结论:IS患者与CS患者先天性心血管病发病率相当。IS患者的瓣膜病发病率高于CS患者。CS患者的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及其继发的右心改变高于IS患者,且与主胸弯及EOS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脊柱侧凸的治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20年来,我国脊柱侧凸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治疗原则的确定、支具设计的改进、手术器械的创新及手术方法的改良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因此,有必要冷静地分析我国脊柱侧凸的治疗现状与问题,以便更好地使脊柱侧凸的治疗与时俱进、健康蓬勃地发展。1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虽应用较早,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重新确立了支具治疗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正确地位。1945年,WalterBlount与AlbertSchmidt应用了Milwaukee支具,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少患者在心理上不能接受它的颈环,因而临床…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推体旋转和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的增加或减少的脊柱三维结构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对脊柱侧凸的定义如下:应用Cobb's法测量站立位脊柱正位X线片的脊柱弯曲,角度大于10°称为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例脊柱侧凸致截瘫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例1行侧前方椎管减压同时切除后凸椎体后缘,凹侧哈氏棒矫形并植骨融合,例2首先经胸修补膨出的硬脊膜,再行U型棒矫形术,结果:脊柱矫形术后侧凸畸形分别为Cobb角5度,20度,神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脊椎 侧凸合并截瘫,椎管减压+矫形术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7.
李子荣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0):704-706
脊柱侧凸诊断和治疗的现代进展李子荣以Harrington技术为代表的脊柱侧凸的现代治疗已有近30年历史。国内外通过对治疗病例的回顾、总给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脊柱侧凸的诊断和治疗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一、关于支具治疗60~70年代,采用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成骨不全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它是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所致畸形的一种。国外文献报道脊柱侧凸在成骨不全中的发生率在39%~80%。本文回顾近年对成骨不全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和病因学研究进展。重点对成骨不全性脊柱侧凸的治疗进展等相关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生长棒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发展,为脊柱侧凸的矫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回顾生长棒在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历程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