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脉迂曲是少见的血管形态学改变,报道多见于颈内动脉,其他血管迂曲由于缺乏临床症状,很少被报道,以下报道的2例患者经TCD检测发现椎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后经DSA证实为动脉迂曲造成锁骨下动脉盗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颅颈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检测对后循环缺血(PC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PCI的60例患者行TCD和颈动脉、椎动脉CDU检测,其中47例另行颅颈部CE-MRA检查。结果:①在TCD检测的60例患者中显示后循环血流异常45例(75%)。②颈动脉和椎动脉CDU检测,发现椎动脉异常38例(63.33%),其中椎动脉狭窄变细20例、椎动脉走行迂曲8例、仅有椎动脉壁硬化而无狭窄6例及椎动脉硬化伴有斑块形成10例。⑧47例患者颅颈部CE-MRA检查:后循环异常33例,阳性率为70.21%。其中椎动脉异常27/47例(57.45%)、椎动脉起始狭窄15/47例(31.91%)、椎动脉起始变异3/47例(6.38%)、椎动脉迂曲6/47例(12.77%)、椎动脉V2段局部狭窄2例、椎动脉V4段轻度狭窄2例。结论:TCD可以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可作为PCI的早期筛查手段。颈动脉和椎动脉CDU检测在显示颅外段椎动脉内径,椎动脉壁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钙化等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占优势,而整体形态学影像则不如CE—MRA。颅颈部CE-MRA可显示椎动脉狭窄,在椎动脉整体形态的显像上占优势,可为PCI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2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脑动脉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243例缺血性脑卒中180例(74.07%)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82例(45.46%),后循环52例(28.89%),前后循环均有46例(25.56%)。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8例(26.67%),颅外动脉86例(47.78%),颅内、外动脉均有46例(25.56%)。180例中共发现狭窄血管356支,单支血管病变82例,多支血管病变98例。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颅内血管狭窄以椎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为多。结论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其程度,为临床提供了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 Moyamoya 病不同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DSA诊断的 Moyamoya 病患者,依据有无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进行分组,对比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或阻力指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结果 有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时,大脑后动脉 Vp较高, PI较低 (P < 0.001)。有颈外动脉参与代偿时, RI 较低 (P <0.001)。结论 TCD可以帮助临床评价Moyamoya 病的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伴有椎动脉优势(VAD)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临床 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共156 例患者,根据头颅MRA 椎动脉优势评判标准分为伴 VAD 组(86 例)和不伴VAD 组(70 例),通过TCD 观察每组后循环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伴 VAD 组优势侧椎动脉Vs、Vd、Vm值高于非优势侧,也高于不伴VAD 组(P < 0.05)。伴VAD 组基底动 脉Vd 和Vm 值低于不伴VAD 组(P < 0.05),PI 和RI 高于不伴VAD 组(P< 0.05)。两组大脑后动脉的Vs、 Vd、Vm、PI、RI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伴VAD 组出现频谱形态异常。结论 伴VAD 患 者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造成后循环梗 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造影显示的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3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1)颅内动脉狭窄149例(48.6%),颅外动脉狭窄25例(8.2%),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33例(10.8%);(2)207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129例(62.3%),多支狭窄78例(37.7%);(3)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椎动脉起始段;(4)DSA所示狭窄程度:207例316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87条(27.5%);(5)157/164例(95.7%)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介入治疗(可脱式球囊栓塞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7年10月间介入治疗的18例外伤性CCF患者的TCD结果,并将手术前后的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DSA证实的18例CCF患者15例行可脱式球囊栓塞术,DSA证实手术一次成功;2例术中改为ICA闭塞术,术后DSA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另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而被迫放弃手术。术前TCD检测:(1)17例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或)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加快,脉动指数(PI)值均减低,其中颈内动脉虹吸段加快者伴频谱紊乱。(2)10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16例患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减慢伴PI值下降。(3)1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PCA)、14例健侧ACA流速加快,频谱形态正常。(4)16例患侧、2例双侧眼上静脉(SOV)呈现反向的静脉动脉化频谱。术后1周及6个月后复查TCD显示,15例球囊栓塞患者术前异常的颈内动脉及SOV等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恢复或接近正常,2例行ICA闭塞术患者TCD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患侧大脑后动脉及健侧大脑前动脉流速加快)。结论 TCD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CCF患者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及频谱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MRI、TCD以及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分水岭脑梗死。结果一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10例患者中TCD示6例患侧ACA1血流方向逆转,4例患侧OA血流方向逆转,7例健侧ACA,血流速度高于患侧,6例患侧PCA血流速度增快;1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上干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TCD示6例大脑中动脉阶段性高流速,6例大脑中动脉未探及血流,2例大脑中动脉低流速伴高PI;1例一侧颈内动脉系统轻度狭窄的患者TCD无明显的变化。结论经颅多普勒能够有效地评价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和侧枝循环的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仪(SPECT)检测脑局部血流灌注量;观察金纳多治疗前后两者的变化.结果对4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查,治疗前后所监测动脉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对1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SPECT检查,发现金纳多可明显增加脑局部血流灌注量(P<0.001).结论金纳多对脑梗死可增加脑局部血流量,但对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脑供血不足是老年患者常发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研究证实[1],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的脑循环供血不足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且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脑动脉狭窄程度每加重10%,则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6%[2]。因此,早发现及有效治疗是延缓患者脑供血不足进展的关键。后循环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不仅供应小脑、脑干、丘脑、海马等脑部最重要部位,而且由于解剖因素,这些血管最早且最常受累。故本研究应用全脑血管造影(DSA)对老年患者后循环进行评价,探讨其对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对97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狭窄性TIA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或次日)和术后6个月应用DSA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及狭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随访6个月观察TIA及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97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狭窄112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释放109枚支架,94.5%释放成功.术后即刻(或次日)和6个月时动脉狭窄程度及Vm明显低于术前(均P<0.01).术后即刻发现1例丘脑出血.6个月随访期间,83例(92.5%)无TIA及脑卒中发生;9例(9.68%)发生TIA,3例(3.23%)发生脑梗死,2例(2.15%)死亡.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性T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SubA)或头臂干(BCAT)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窃血方式。方法对6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的SubA起始段或BCAT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D)检测。结果46例狭窄患者中25例检出SubA或BCAT局限性严重狭窄血流。19例闭塞患者未探及到病侧SubA或BCAT血流信号。30例病变远端的SubA、尺动脉和桡动脉血流波形异常,呈低流速低搏动改变;7例病侧桡动脉未探及到血流信号;28例病变远端动脉的高阻力波形仍存在,但与对侧同名动脉比较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减低。所有患者均检出椎动脉-椎动脉窃血,30例有基底动脉-椎动脉窃血,14例有枕动脉-椎动脉窃血,5例BCAT病变患者有前循环窃血。结论TCD和CWD有助于了解SubA或BCAT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窃血方式,为临床确定诊断、寻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异常特征及与患者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AD患者TCD的检测结果,并与其MMSE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6例TCD显示脑供血动脉血流速度均减慢,且血流速度的减慢程度与MMSE评分有相关性。结论 TCD检测可有效反映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TCD技术对AD患者的认知障碍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4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在手术前、后行TCD检查,探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和颈内动脉入颅段(e ICA)的血流速度;以此为依据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以DSA为金标准比较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术后3 d起,患者MCA血流速度显著上升,术后10 d时逐渐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7 d,患者e ICA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DSA检查确诊CVS患者24例,非CVS患者22例。术后3 d起,CVS患者MCA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非CVS患者(均P0.05)。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同时以MCA血流速度120 cm/s作为TCD法血管痉挛判断标准,TCD诊断CVS的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0.5%,阴性预测值为80.0%。24例CVS患者经尼莫同治疗后病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TCD能够在早期发现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CVS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筛查,并与DSA检查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同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先有21例患者同时行DSA及TC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另有111例ICVD患者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其位置,判断责任血管。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TCD特异性为98.5%,敏感性为61.9%。132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5例(64.4%),烟雾病9例(6.8%),动脉瘤5例(3.8%),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可判断责任血管68例(68.0%),脑梗死组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5),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可作为筛查缺血性脑血病的常用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一般。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所致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椎-基底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其中1例患者经MRA诊断为椎动脉夹层,1例患者为尸检后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另5例患者经DSA诊断。1例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3例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例进行支架成形术合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除1例溶栓治疗的患者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 椎-基底动脉夹层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正确识别椎-基底动脉夹层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可能为椎-基底动脉夹层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TIA患者进行常规TCD检查,发现39例为颅底单支或多支动脉狭窄或闭塞(78%),11例正常(22%),并对其进行了DSA或MRA证实。通过颅底动脉TCD检测,确定狭窄或闭塞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单支大脑中动脉狭窄17支,双侧双支血管狭窄47支及虹吸部闭塞1支,;TCD综合分析后发现单支狭窄17支,多支血管狭窄64支及闭塞1支,符合率78.7%,结论:TCD检测对于诊断TIA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对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单支节段性狭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有脑缺血症状的经TCD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的21例病人,行DSA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3例,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烟雾病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中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全1例,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2例。8例脑梗塞患者中已经出现一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两例,但均已出现侧枝循环的建立,另6例均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狭窄,2例脑干梗塞患者均有椎动脉的狭窄。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CD诊断血管性头痛4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作者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大量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本文选取40例TCD检查疑为血管性头痛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本部门诊患者,其中男历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就诊时均处于头痛发作期,并经临床排除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所致头痛者,使用仪器为Translink9000型经颇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探头频率为2兆赫。按常规经颞窗及枕窗分别检测左、右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参数(峰值血流速度(、平…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治疗(EVT)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LAO)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半患者无法实现功能独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一种无创、便捷及可重复性高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近来研究表明TCD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前循环LAO患者EVT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还可以监测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痉挛、脑自动调节以及侧支循环,评估远期预后以及改进临床治疗策略。本文围绕TCD在急性前循环LAO患者EVT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