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8例HLH患儿资料。根据入PICU 24 h内最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值, 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 按照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患儿临床指标差异,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8例HLH患儿收住PICU, 中位年龄26个月, 男29例, 女39例, 总病死率45.59%(31/68例)。EB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病死率分别为21.05%(8/38例)、57.14%(8/14例)、93.75%(15/16例), 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PCIS、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发热持续时间、6 h内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胆系统功能障碍(HBD)、急性肾损伤(AKI)、酸中毒[pH、碱剩余(BE)]、...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感染菌株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各类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5株,占42.5%;革兰阳性球菌55株,占27.5%;真菌60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对第2、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亚胺培南总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总耐药率低,未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耐唑胺耐药.结论 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有上升趋势,且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768例脓毒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分为肿瘤相关脓毒症组(135例)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633例);前者又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80例)、实体瘤组(43例)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组(12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主要治疗措施和住院病死率差别。结果 768例脓毒症患儿中,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135例,占17.6%。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消化道感染比例[43.0%(58/135)比28.6%(181/633),χ2=10.718,P=0.001]、血液感染[29.6% (40/135)比17.1%(108/633), χ2=11.297,P=0.001]、皮肤软组织感染[22.2%(30/135)比4.1%(26/633), χ2=54.013,P<0.01]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患儿入PICU后首次血红蛋白[71(61,83)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儿童腹腔感染(IAI)相关脓毒症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儿童IAI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ICU IAI相关脓毒症患儿的病例资料, 按照不同的发病年份、发病地点、原发疾病, 进行临床分离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ICU儿童IAI相关脓毒症病原菌186株,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的占比分别为53.2%、40.9%、5.9%;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是居前4位的分离菌, 占所有分离菌株的57.0%;革兰阳性菌常见屎肠球菌(19.9%)、粪肠球菌(10.2%);革兰阴性菌多见大肠埃希菌(13.4%)、肺炎克雷伯菌(13.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3.8%)为主。61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57株, 主要为屎肠球菌(28株);革兰阴性菌53株, 以肺炎克雷伯菌(21株)为主;4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32株, 粪肠球菌(6株)最常见;革兰阴性菌14株,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株);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培养出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对中国西南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儿童脓毒症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入中国西南地区12个PICU诊断为脓毒症的44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PICU时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在患儿入PICU 24 h内记录SIRS、pSOFA和PCIS的相关生理学参数并评分, 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比较SIRS标准、pSOFA和PCIS对儿童脓毒症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447例脓毒症患儿男260例、女187例, 年龄2.5(0.8, 7.0)岁。存活组405例, 死亡组42例。418例(93.5%)符合儿童SIRS标准, 440例(98.4%)符合pSOFA≥2分标准。符合SIRS标准的条目数量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 4)比3(3, 4)分, Z=1.30, P=0.192];死亡组的pSOFA分数显著高于存活组[9(6, 12)比4(3, 7)...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30年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利用我国1993、2001、2009和2014年4次儿科ICU现状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就2014年结果与前3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主要内容包括参与调查的省份和医院数量、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开展的技术项目。并将2014年调查仪器设备配置率、技术项目开展率和2016年"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简称"2016年建议")进行比较。结果 4次调查的内容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其中少部分项目在某次或多次调查未统计具体数据。(1)1993、2001、2009和2014年参与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医院数分别为14省20家、17省27家、25省33家和25省108家。(2)1993、2001、2009、2014年医师/床位比分别为0.7∶1、0.8∶1、(0.4~0.5)∶1和0.5∶1;护士/床位比为1.1∶1、1.4∶1、(1.1~1.7)∶1和1.3∶1。(3)1993、2001、2009和2014年多功能监护仪配备情况分别为0.4台/床、0.5台/床、1.1~1.4台/床和1.0台/床;有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脑损伤患儿癫痫发作情况, 明确癫痫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癫痫发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ICU, 存在脑损伤且行床旁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的患儿资料, 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病因、VEEG监测前有无惊厥发作、住院病死率、脑功能评分、VEEG特征等。以VEEG监测到的癫痫发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以出PICU时预后情况为次要观察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发作和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84例患儿, 其中男性占54.9%(156/284), 中位年龄1.7(0.5, 5.0)岁;病因中45.1%(128/284)的患儿既往诊断癫痫、26.1%(74/128)存在遗传代谢病、14.4%(41/284)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VEEG监测到82.0%(233/284)的患儿存在背景活动异常, 59.5%(169/284)存在间期放电, 37.3%(106/284)存在癫痫发作, 其中非惊厥性发作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为39.6%(42/106)和24.5%(26/106)。12...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级别的3家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68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 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地点(社区获得性、院内获得性)、危重程度、病原阳性率、指南依从性(复苏6 h达标率、诊断后1 h内给予抗感染药物率)、治疗情况和住院病死率等。根据医院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3组, 根据有无肿瘤和病例来源进一步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院内转科组和门急诊组。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368例患儿中男223例、女145例, 年龄32(11, 98)月龄。国家级组215例、省级组107例, 市级组46例, 男性患儿分别为141、51、31例。3组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9, 32)比19(12, 26)比12(6, 19)分, Z=60.25, P<0.001], 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68/215)比84...  相似文献   

9.
危重症患儿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 易出现营养不良, 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 从而加重患儿病情。在最初多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后, 尽早考虑开始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改善其代谢状态、补充代谢所需, 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及预后。肠内营养因符合胃肠道生理并可改善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创伤和危重症可能影响微生物群。许多关于危重症微生物群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身体部位或时间点, 并受先前存在疾病的影响。本研究报道既往体健儿童发生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微生物群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设计研究人员于入院72 h内收集患儿口腔、直肠和皮肤拭子标本, 之后每周采集两次至患儿离开PICU。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分析样本。择期门诊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采用Phyloseq进行α和β多样性比较, 采用微生物组组成分析法预测群落丰度差异。场所 5家4级监护PICU。对象因严重TBI需要放置颅内压监测装置的18岁以下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来自23例TBI患儿和35例对照组儿童的327份样本。TBI组和对照组患儿初始口腔(F=3.275 6, R2=0.053 5, P=0.012)和直肠(F=3.070 2, R2=0.064 9, P=0.007)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TBI患儿直肠标本中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和毛螺菌科的共生菌减少, 葡萄球菌科菌增多(P<0.05)。探索性分析发现, 抗生素暴露、气管插管和...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肺结核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往往同时合并肺外结核, 病原学诊断困难。我国儿童结核病存在诊断和报告不足问题, 缺乏儿童肺结核诊断的最新指南和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和管理, 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牵头, 在参考国外儿童结核病诊断指南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 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本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肺结核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和流程, 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和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肺结核的认识, 规范儿童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原位模拟正逐步成为检验医疗系统漏洞和培训团队合作的重要方式。但在国内儿童急重症领域尚未起步。通过对原位模拟的定义、历史发展、与培训中心模拟的比较、在国外儿童急重症领域的应用、应用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的初步介绍, 以激发对原位模拟的认知和重视, 促进在国内儿童急重症领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脓毒性休克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对临床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10家医院PICU中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和诊疗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休克发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分为疫情前和疫情后两组,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及呼吸道病毒构成变化;以年龄、恶性肿瘤基础病、细菌、真菌、其他病毒为匹配因素, 利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为呼吸道病毒组和无呼吸道病毒组,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诊治差异。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 检验和χ2检验,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和部分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脓毒性休克患儿1 247例, 年龄37(11, 105)月龄, 其中男748例。疫情前组530例, 疫情后组717例, 呼吸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4.9%(79例)和9.8%(70例)。疫情前、后两组脓毒性休克季节分布比例秋、冬季分别为28.9%(153/530)、30.3%(161/530)和25.9%(185/717)、28.3%(203/717), 对应的呼吸...  相似文献   

14.
肝素结合蛋白自1984年被Shafer首次分离以来, 其杀菌功能及与肝素结合的特点引起全球广大学者的兴趣, 尤其是近期肝素结合蛋白表现出来的炎症趋化作用被发现后, 关于肝素结合蛋白在不同领域的用途尤其是感染前期的预测作用逐渐被接受。本文旨在总结肝素结合蛋白在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 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儿进行早期充分的评估, 早期识别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 并予以积极的干预治疗, 对急性胰腺炎的转归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国内外临床指南或共识, 从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早期筛查评估及治疗措施等方面, 阐述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SCAP患儿危险因素, 准确评估病情, 降低SCAP病死率, 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儿童SCAP死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不同国家、地区、家庭有较大差异, 其死亡危险因素不尽相同, 目前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尚不全面。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儿童SCAP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为SCAP患儿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百日咳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 尽管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得百日咳发病大幅度降低, 但是近30年来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局部地区出现了百日咳暴发。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的婴儿百日咳感染较重。由于小婴儿症状不典型易出现漏诊、误诊, 不能及时诊治, 易发展为重症百日咳, 甚至死亡。因此, 现就近年来重症百日咳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为重症百日咳的临床诊治、预防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新生儿气管切开术(以下简称气切术)的住院结局及随访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NICU住院, 初始入院日龄<28 d或纠正年龄不超过44周, 有气切术指征的患儿。根据是否实施气切术分为气切组和非气切组(家长签字拒绝气切术)。收集患儿的一般人口学数据、住院及诊断信息、手术指征、出院后3/6/12月龄时遵医嘱随访和随访结局, 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例患儿, 气切组和非气切组患儿分别为14例和12例, 胎龄分别为(37.7±3.80)周和(38.99±1.83)周, 出生体重分别为(2 823.57±948.89)g和(3 320.83±378.76)g, 两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日龄、入院时体重、确诊日龄、入院时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组患儿的最常见手术指征为双侧声带麻痹(50.0%)和咽喉部先天结构畸形(21.4%), 非气切组患儿的最常见手术指征为双侧声带麻痹(50.0%)和声门/声门下肿物(25.0%),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危重儿童谵妄与院内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有关。谵妄对出院存活患儿的持续效应所知甚少。本研究主要目的为确定谵妄患儿1年内全因PICU再入院可能性是否高于无谵妄患儿。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一家城市学术医疗中心的三级监护综合PICU。对象对所有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入院患儿进行入院编码。通过入院编码捕获所有PICU患儿出院1年内再入院资料。干预措施所有PICU住院患儿均进行每日谵妄筛查。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 1 145例编码患儿中, 166(14.5%)例再入院至少1次。采用双变量分析比较出院1年内再入院患儿和未再入院患儿, 结果表明复杂慢性疾病、疾病严重度升高、PICU住院时间延长、机械通气需求、年龄<6个月以及谵妄诊断均与再入院相关。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再入院的校正优势比。主要暴露变量为谵妄天数。控制混杂因素后, 首次入院谵妄持续天数>2 d的危重患儿再入院可能性达两倍以上(OR=2.2, 95%CI 1.1~4.4, P=0.023)。谵妄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再入院几率增加证实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本研究队列中, 谵妄持续时间是危重患儿再入院的独立...  相似文献   

20.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 并在各国广泛传播, 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儿童感染患者比例的上升, 近年来CRE院感防控的相关研究也更加关注这一群体。由于针对CRE感染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 病死率高, 故早期预防尤为重要。主动筛查作为预防CRE感染的核心措施, 近年来已在多个国家开展, 并被证实对CRE的院内感染防控有积极作用。主动筛查的目标人群一般包括CRE患者密切接触人群以及CRE感染高风险人群;筛查标本多使用肛周拭子或直肠拭子;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法和分子检测技术, 并以前者为主;筛查时机为对新入院患者24 h内留取初次标本, 并以定期检测的方式对感染高风险人群进行全程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