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VLBWI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n=76)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n=63),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至100 mL·kg-1·d-1所需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率和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喂养不耐受、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促进VLBWI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值得倡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44-146
目的研究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改善喂养不耐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80例,根据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应用母乳混合早产儿配方奶粉调制喂养,观察组应用纯母乳喂养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与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肠内完全营养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坏死性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内完全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1个月后的头围、体重及身长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并且能够降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缩短监护与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联合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耐受和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29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母乳喂养组97例、母乳联合益生菌喂养组105例、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95例,除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不同喂养方式。观察3组患儿住院期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胆汁淤积发生情况以及鼻饲时间、住院时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时间等。结果母乳联合益生菌喂养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28. 6%(30/105)比45. 4%(44/97)、58. 9%(56/95)](P <0. 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较单纯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缩短[(13±6) d比(18±5) d、(20±5) d](P <0. 05),鼻饲时间亦较单纯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缩短[(12±9) d比(16±13) d、(23±11) d](P <0. 05)。结论母乳联合益生菌能减少VLBWI的消化系统的不良并发症,减少喂养不耐受,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6,(3):265-269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喂养对NICU住院早产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组和早产奶组,前者开奶后即予母乳喂养,母乳量达100 ml·kg~(-1)·d~(-1)时加早产奶喂养,后者开奶后至出院前均予早产奶喂养,监测两组住院期间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的时间、住院天数、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的时间、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即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发生率较早产奶组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乳喂养组与早产奶喂养组生长发育相似,母乳喂养组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前瞻性部分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22例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强化母乳组(human milk fortification, HMF组,62例)和早产儿配方奶组(premature formula feeding, PF组,6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上臂围)、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骨代谢情况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1)HMF组周平均身长增长率高于PF组[(0.89±0.23) cm/week vs. (0.79±0.34) cm/week,P=0.04],两组日平均体重增长率、周平均头围增长率和周平均上臂围增长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MF组最低体重出现时间[(5.58±2.48) d vs. (4.37±2.06) d, P=0.004]、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0.13±4.03) d vs. (8.03±3.28) d, P=0.002]和静脉营养使用时间[(16.77±6.63) d vs. (14.23±4.15) d, P=0.01]均明显长于PF组,总住院时间和开始喂养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出院时体重、头围、身长、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入院时和出院时两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入院时HMF组钙水平明显低于PF组[(2.19±0.22) mmol/L vs. (2.32±0.27) mmol/L, P=0.005],出院时HMF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PF组[(363.98±122.49) mmol/L vs. (299.73±117.39) mmol/L, P=0.004];(6)HM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5% vs. 18.3%,P=0.04)、败血症发生率(4.8% vs. 16.7%,P=0.03)明显低于PF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慢性肺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强化母乳喂养可以获得与早产配方奶喂养相似的体格生长速率且更有利于钙吸收,强化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渐进式喂养策略在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以低能量密度配方奶(20 kcal/30 m L)开奶,奶量达到90~100 m L/(kg·d)时改等量的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继续喂养;对照组以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开奶及喂养,加奶方式与观察组一致。观察两组的NEC发生和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NEC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LBWI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恢复出生体重、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时、出生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生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喂养能够有效降低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住院期间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早产儿52例,根据其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1例和配方奶喂养组2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消化道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7%,低于配方奶喂养组的57.1%(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为(10.39±3.46)d,晚于配方奶喂养组晚的(8.29±2.09)d(P<0.05);母乳喂养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1.26±2.97)d,晚于配方奶喂养组的(8.9±2.47)d(P<0.01);母乳喂养组达到全消化道喂养的时间为(9.61±1.50)d,早于配方奶喂养组早的(11.50±1.82)d(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可缩短达到全消化道喂养时间,但母乳喂养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长于配方奶喂养组。提倡早产儿院内母乳喂养的同时,应注意母乳添加剂的补充,以保证早产儿的热量摄入。  相似文献   

9.
朱丽丽 《现代医学》2023,(10):1470-1473
目的:探讨母乳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相关健康问题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早产儿142例,依据是否具备母乳喂养条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早产儿配方奶微量喂养的方式进行鼻饲,将10~20 ml·kg-1·d-1的奶量均匀分成6~8次,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大约在5~7 d内增加至20 ml·kg-1·d-1。观察组则采用纯母乳微量喂养方式。为避免出现母乳不足的情况,在喂养前指导患儿母亲收集母乳。除此之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组方案保持一致。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母亲年龄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照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早产儿配方奶,母乳预防早产儿NEC具有更好的效果,VLBW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完全肠内营养时间、NEC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和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为早产儿选择更合适的喂养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乳收集量、监护人意愿及本院研究需求,将患儿分为A组(n=52)和B组(n=50),A组用强化母乳喂养,B组用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两组均喂养4周。观察其体格生长发育、喂养耐受、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喂养前,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长、体重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后,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长、体重指标水平均较喂养前上升(P0.05),A组喂养后头围、身长及体重均稍高于B组(P0.05)。喂养前后,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B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强化母乳喂养与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的效果差异较小,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可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各方需求,可以替代强化母乳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虽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喂养所需费用明显更低,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早期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根据其喂养方式分成2组:母乳喂养组46例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50例。比较2组早产儿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将2组胎便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以及生后14d的体重增长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4.3%和18%,P〈0.05);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8.7%和24%,P〈0.05);母乳喂养组胎便排尽的时间显著早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73.7±10.1)h和(92.0±21.4)h,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6.9±1.5)d和(8.0±1.9)d,P〈0.05);母乳喂养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9.8±1.6)d和(11.3±2.4)d,P〈0.05);母乳喂养组生后14d的体重增长优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199±100)g和(147±75)g,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院内感染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使其较早达到足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故应提倡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
潘维伟  李在玲 《北京医学》2020,(11):1053-105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 EPI)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住院的27例母乳喂养(母乳+母乳强化剂)和24例人工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的EPI病例资料。比较两种喂养方式对患儿在住院期间日体质量增长量、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院内感染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发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症、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代谢性骨病、早产儿贫血、早产儿视网膜病、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日体质量增长量、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的喂养不耐受率、院内感染率和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对早产儿出院后家庭喂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组、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观察三组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母乳组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母乳组神经行为发育与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方面能与早产儿母乳喂养取得相同效果,且均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效果好,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在神经行为发育方面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对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0月~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5例,分母乳喂养组和早产配方奶喂养组,分别观察两组住院期间营养生长发育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结果:两组在体重下降幅度、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日龄、住院天数、黄疸消退日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喂养并发症中,两组在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疾病、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低血糖、低血钙、贫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进行母乳喂养,对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生长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可减低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修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53-25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38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及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结果(1)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并不增加;(2)早期微量喂养可减轻黄疸;(3)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结论危重新生儿都主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早产儿配方奶(PF)、母乳喂养在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EHF组(n=44)、PF组(n=54)、母乳组(n=52);比较三组喂养效果、住院情况、体格发育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与PF组相比,EHF组、母乳组喂养不耐受率较低,完全肠道喂养时间、胎粪排空、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与母乳组喂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体质量增长率、身长增长速率及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出生后2周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红细胞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体质量早产儿,应用EHF喂养相比PF喂养不仅可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排便,缩短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短期内不会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2例出生时无异常、进食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早开奶组(n=21)和晚开奶组(n=21)。早开奶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加微量喂养至正常进食;晚开奶组为完全静脉营养至正常进食。结果两组比较,早开奶组体温异常,觉醒、住院、直接喂哺时间均减少,体重、头围增长明显,早产儿并发症如呼吸暂停、病理性黄疸、败血症少(P值均<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一般状况,加快其生长,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与母乳、足月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3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增长值的影响。方法广州市与佛山市10家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龄不足37周且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489例,分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PDF组,n=323)、母乳喂养组(BM组,n=38)、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TF组,n=76)、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联合母乳喂养组(PDF/BM组,n=28)和足月儿配方奶联合母乳喂养组(TF/BM组,n=24),观察及比较各组在出生后1、2、3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值的差异。结果 PDF组在1、2、3个月时的体重增长值均大于BM组(P<0.05),1、3个月时的身长增长值大于BM组(P<0.05),2、3个月时的头围增长值大于BM组(P<0.05)。PDF组在1、2、3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值均大于TF组(P<0.05)。结论出院后应用配方奶喂养能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1~3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头围快速增长,从而帮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现追赶性生长,避免或减少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对早产儿出院后家庭喂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组、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观察三组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母乳组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母乳组神经行为发育与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方面能与早产儿母乳喂养取得相同效果,且均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效果好,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在神经行为发育方面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对比112例早产儿(混合母乳喂养组和单纯奶粉喂养组各56例)住院期间并发症(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混合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奶粉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母乳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良好途径。医院可在NICU中设立哺乳室来实现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