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去氢骆驼蓬碱(HM)对细粒棘球蚴不同类型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以细粒棘球蚴为实验材料,以HM为药物,以虫体不同类型DNA损伤修复方式(同源重组修复、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及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的关键修复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筛选确定qRT-PCR反应体系,采用该体系检测基因的差异表达水平,分析HM对细粒棘球蚴不同类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筛选的细粒棘球蚴DNA损伤修复类型代表基因BRCA1引物F:5’-TGATTGCGACCTAAGAGAC-3’,R:5’-TTCCATACACAAGCCATCC-3’);KU70引物F:5’-TGATTGCGACCTAAGA GAC-3’,R:5’-GTCGCCATCTCAACTTCA-3’);OGG1引物5’-CGCTATGGTAAGAAGATGTG-3’,R:5’-CGTGAAGATGGATGGAGAA-3’);ERCC1引物F:5’-TCGTGCTCATTGTGTTAGT-3’,R:5’-CTCCTCTGGTGGCTTATTC-3’)。各基因扩增曲线Ct值可用,溶解曲线特异性良好。qRT-PCR检测各样品组BRCA1,KU70,OGG1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DOX组分别为26.05倍,323.44倍,29.63倍,HM组分别为7.24倍,55.65倍,3.22倍,以KU70和BRCA1基因上调尤为明显。ERCC1基因表达量DOX组显著上调(上调倍数25.24),HM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HM对DNA双链断裂修复类型代表基因BRCA1,KU70,OGG1表达量有较大影响,而对ERCC1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鼠腹腔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小鼠腹腔继发性细粒棘球蚴。重点描述了6个月的细粒棘球蚴囊壁的超微结构。在生发膜皮层区基部见到线粒体;微毛间见到“吞饮泡”样质膜凹陷,推测细粒棘球蚴生发膜的皮层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屏障,而且很可能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330体外诱导对细粒棘球蚴线粒体调亡通路中Cyt-C和Caspase-3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喲,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终体积浓度为1%DMSO)、阳性对照组(阿苯达唑亚砜组,ABZSO,培养液中终浓度为6.25、12.50、25.00、50.00、100.00 pug/L)及DH-330处理组(培养液中终质量浓度为6.25、12.50、25.00、50.00、100.00ug/L).连续用药6d.染色观察各组细粒棘球蚴存活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评价DH-330对细粒棟球蚴线粒体Cyt-C释放量,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绘制活力曲线。结果DH-330干预后对细粒棘球喲形态产生显著影响,50.100 yμg/L DH-330处理3 d和6 d细粒棘球蚴存活率分别为59.33%、43.25%和21.45%、3.25%,DH-330浓度组(培养液中终质量浓度为12.50、25.00、50.00、100.00 ug/L)对细粒棘球蚴的杀伤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作用6 d,ED50值为25.44 pug/L。给予不同剂量的DH 330干预后Caspase 3酶活性显著增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作用3 d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粒棘球蚴Cy-C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6 d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粒棘球蚴Cy+-C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药物干预过程中,Caspase-3酶活性和Cyt-C释放量显著增加,表明线粒体凋亡通路可能参与DH-330诱导的细粒棘球蚴凋亡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2003-2008年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疑似精索细粒棘球蚴病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男,42岁,牧民,裕固族,甘肃省肃南县人。因腹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2岁,汉族,大理祥云县人。2020年8月2日出现阵咳、有痰,口服阿莫西林胶囊3 d后无减轻;8月5日至当地卫生室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炎琥宁、溴己新输液治疗3 d,仍咳嗽;8月11日起发热,并出现口周青紫、呼吸稍促;8月11日转至祥云县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嗜酸粒细胞升高,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脓肿形成可能,诊断为“肺脓肿、重症肺炎”,予万古霉素静滴3 d,患儿咳嗽减轻,无气促,仍发热;8月14日转至昆明市儿童医院,以“肺炎、肺脓肿”收住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无外出旅居史,常与家养犬接触。实验室检查示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棘球蚴抗体IgG阳性;胸部CT示双肺感染并左肺上叶空腔形成,见“水上浮莲征”,临床诊断为肺细粒棘球蚴病。予左肺上叶包囊剥离术,术后肺组织病理检查鉴定为细粒棘球蚴感染。包囊组织DNA经PCR扩增后测序,结果显示与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2 (cox2)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99.24%。术后口服阿苯达唑[10 mg/(kg·d),2次/d,每4周为1个疗程,间歇1周,连用3个疗程],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  相似文献   

6.
奉化市位于浙东沿海,属农业区。尚未见细粒棘球蚴病报告。2005年9月16日,在1例患者的肝脏囊肿抽取液中,发现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分布及表达。 方法 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及巨噬细胞中OPN的表达与分布;Von Kossa染色观察囊壁中钙化分布特征。 结果 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有不同程度OPN表达,75%(45/60)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囊壁(内层),.3%(5/60)分布于近肝组织侧纤维性囊壁(外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内、外层交界处可见巨噬细胞带,多数巨噬细胞胞浆内有OPN表达。OPN表达阳性的囊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其在囊壁内、外层的分布与OPN的基本一致。 结论 OPN主要分布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的内层纤维囊壁。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牦牛原发性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电镜技术对青藏高原牦牛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显示角质层呈板层状结构,基质疏松,可见密集的小颗粒物质或微孔;生发展内表面呈乳突状突起,间隔一定的距离有边缘不整的陷窝,并见大小不等的圆形小赘生物或囊泡镶嵌其上。原头蚴多为内陷型,可见凹陷孔和排泄孔,体表凹凸不平并有长短不一的小柱状微毛不规则排列其上,近排泄孔体表更为密集。鉴于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绵羊及人体棘球蚴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青藏高原牦牛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有可能是我国的一个独立株系。  相似文献   

9.
肝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感染人或动物肝脏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结核性脓胸是一种慢性活动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胸膜间隙引起内脏、壁胸膜增厚。同时感染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结核性脓胸误诊为肝、肺细粒棘球蚴病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囊液(HCF)对宿主肝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HCF对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的表达水平.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在48、72h和96h,15%、30%和60% HCF组与无胎牛血清比较,能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P值均<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5%HCF组p-ERK在48h高表达(F=1.916,P< 0.01),cyclin D1在24h高表达(F=3.901,P<0.01),15%、30%HCF组PCNA分别在48h、72h高表达(F=91.140,P<0.01),cyclin A分别在48h、72h高表达(F=18.587,P<0.01),cyclin B1分别在48h、72h高表达(F=2.064,P<0.01),30% HCF组cyclin E在96h高表达(F=1.068,P<0.01).结论 HCF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无毒害作用,对其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1岁,无锡人,于2009年10月20日至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前4个月,患者出现纳差、腹胀、恶心和呕吐,消瘦,4个月内体重减轻15 kg,逐渐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等症状。入院检查:腹部CT示,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球形占位阴影,内囊壁光滑,厚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细粒棘球蚴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1、MPC2)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ABZ 25、50、100μg/ml组,每组2000个,干预5 d。亚甲蓝拒染试验观察细粒棘球蚴存活率,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粒棘球蚴MPC1、MPC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EUSA法检测丙酮酸、ATP含量。结果亚甲蓝拒染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BZ 25、50、100μg/ml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F=168.100、777.600和2016.400,均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R^(2)=0.929)。qRT-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BZ 25、50、100μg/ml组MPC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F=1765.528、1714.762和1426.084,P<0.05或P<0.01),MP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F=254.123、275.752和24.555,P<0.05或P<0.01)。Western blot试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BZ治疗组MPC1、MPC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F=2708.129、2855.112,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干预5 d后ABZ 25、50、100μg/ml组丙酮酸含量水平均有显著升高(F=29.475、45.217和1355.116,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干预5 d后ABZ 25、50、100μg/ml组ATP含量较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F=13.104、184.348和722.297,P<0.05或P<0.01),ATP含量随着ABZ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1、MPC2可能参与ABZ诱导细粒棘球蚴死亡,有望成为包虫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腰臀部的细粒棘球蚴病病例。该病例初诊时被误诊为“皮下脓肿”,后经影像学检查及抗棘球蚴抗体试验得以确诊。本病例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细粒棘球蚴病的认识,避免和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EG95s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 本研究分别诱导表达含有1、2、3拷贝EG95s的pET-1EG95s、pET-2EG95s和pET-3EG95s重组质粒,并用His亲和纯化HIS-1EG95s、HIS-2EG95s和HIS-3EG95s3种重组蛋白。再以相同的免疫程序分别免疫8周龄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经过改造的EG95s重组蛋白:HIS-1EG95s、HIS-2EG95s、HIS-3EG95s均保留了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3者抗体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HIS-1EG95s首次免疫后1周产生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HIS-2EG95s、HIS-3EG95s,但免疫后2周开始,HIS-3EG95s抗体水平超过HIS-1EG95s组,并在二次免疫及三次免疫后持续高于HIS-1EG95s组。免疫后最终抗体效价显示HIS-1EG95s和HIS-2EG95s两组均为1∶819 200,而HIS-3EG95s组为1∶1 638 400。HIS-1EG95s、HIS-2EG95s、HIS-3EG95s均诱导机体产生IFN-γ,但差异不显著,与羊包虫阳性血清反应结果显示HIS-1EG95s的反应性均显著低于HIS-2EG95s和HIS-3EG95s。结论 HIS-1EG95s、HIS-2EG95s与HIS-3EG95s均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虽HIS-EG95s在免疫初期免疫效果好,但串联3拷贝的EG95s后使得重组蛋白免疫效果更持久,更有利于产生更长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羊包虫病疫苗的研制及免疫预防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细粒棘球蚴特异性蛋白的抗原表位研究、优势肽段选择的研究近况以及多肽抗原在疫苗研制、血清学检测、蛋白质纯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EgmMDH)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初步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对已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mMDH/pGEM—T/JM109进行酶切,获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重组到pET28a表达载体上,筛选阳性表达菌株并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鉴定重组mMDH蛋白质为包涵体后,超声破碎细胞,尿素溶解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取重组蛋白。以纯化的mMDH作抗原免疫小鼠,用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鼠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mMDH/pET28a/BL21,并纯化出浓度较高的重组蛋白。ELISA结果显示,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了一定水平的血清抗体;Westernblot显示,原头蚴、囊液等天然抗原能被重组抗原免疫的小鼠血清识别。结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mMDH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有望作为包虫病候选疫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腹壁细粒棘球蚴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腹壁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该患者因发现腹部包块1年、伴包块皮肤破溃5 d,以“腹壁细粒棘球蚴病”收住入院,行腹壁下细粒棘球蚴病内囊摘除术,术后病理为细粒棘球蚴病(单房多子囊型)。本文旨在为腹壁细粒棘球蚴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在原头蚴、囊壁组织的双向电泳图中,各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检测,原头蚴和囊壁分别有40个蛋白质点和8个蛋白质点得以初步鉴定,包括有:(1)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2)代谢相关酶类: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脯氨酸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类胡萝卜脱氢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3)物质转运相关蛋白:载脂蛋白A-I;(4)应激反应蛋白(HSP70,HSP20相关蛋白)。结论初步鉴定了寄生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囊壁组织中的部分蛋白质点,其中,原头蚴中共有40个蛋白点,囊壁中有8个蛋白点。这些蛋白可能与细粒棘球蚴运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 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处,囊壁的蛋白质浓集在72 kDa、26 kDa和17 kDa 处,囊液的蛋白浓集在72 kDa、43~55 kDa、26 kDa和17 kDa;泡球蚴总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55~72 kDa和26 kDa处。结论 不同地区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不同亚种泡球蚴原头节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细粒棘球蚴 95 (EG95 )基因结构特点。 方法 从新疆地区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中提取基因组 DNA,以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获得 EG95基因 ,将其克隆至 p UCm- T载体 ,利用 DNAman软件及 Gene Bank/BL AST功能测序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 结果 测序显示新疆株 EG95 (EG95 - XJ)基因片段为 1191bp。 BL AST比对分析表明 EG95 - XJ基因与新西兰株 EG95基因家族成员同源性达 86 %~ 97% ,所有的碱基差异均发生于内含子区域。 结论 中国新疆地区的 EG95基因为 EG95基因家族成员之一 ,但其序列与新西兰株 EG95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