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春玉  刘军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0-2282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36例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分为两组,病例组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98例,子宫腺肌病58例;对照组包括子宫肌瘤60例,卵巢良性肿瘤70例,正常育龄女性50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期测定血清CA125水平,复测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并对其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免疫组化CA125标记。结果:病例组血清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分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后标本均行免疫组化CA125标记,术前化验检查血清CA125增高者,其手术后病理标本免疫组化CA125标记亦为阳性。结论: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年内复发的患者6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史、手术分期、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药物治疗、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和术后孕次等7个临床指标均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痛经史、手术分期、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药物治疗、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和是否有生育要求等选用创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短期应用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A125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经腹腔镜确诊的2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127例;另选取240例子宫肌瘤与其他正常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子宫肌瘤者120例,正常体检患者120例,通过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病人的CA125水平,并将病例组中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1个月、6个月的血清CA125进行检测,通过变化差异,分析血清CA125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病例组其血清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中子宫肌瘤病例和正常人群的CA125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病例组在治疗1个月与6个月后,血清CA125明显下降,并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1个月CA125下降明显,阳性率也随之减少,但在术后第6月CA125水平有所回升,阳性指标也出现上升,术后随访中有5例病例复发,考虑CA125可作为复发显示指标.结论: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与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升高明显,可作为诊断鉴别子宫肌瘤、正常人群与子宫内膜异位及子宫腺肌病的参考指标,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110例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75例,复发组35例。收集临床资料、病理信息等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内膜异位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肿瘤标志物糖类蛋白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合并子宫腺肌、既往妇科手术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r-AFS分期Ⅲ、IV期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两组双侧病变率未见差异(P>0.05);复发组术后妊娠、术后药物治疗率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r-AFS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术前合并症、既往妇科手术史是术后内膜异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妊娠及术后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保守手术治疗后,多项因素均会诱发疾病复发,临床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做好术前预防及治疗工作,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55-155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行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对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子宫腺肌瘤患者同时行囊肿剥除术和子宫腺肌瘤电消融术,盆腔局部病灶予以电灼,术后观察痛经程度。结果:16例(76.2%)痛经完全消失,4例(19.0%)痛经明显缓解,1例(4.8%)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新方法,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许杰 《中国卫生产业》2013,(20):106-107
目的探讨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9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49例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作CA125、B超影像学定期随访测定,观测子宫内膜异位症预后,通过统计学卡方检验,对比分析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者,其中12例为开腹手术术后,复发率为24.49%(12/49);9例为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为18.37%(9/49),统计学检测二者无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出血、术后胃肠恢复方面腹腔镜手术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5)。结论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首选方案,定期测定血清CA125,B超可以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复发与否,开腹手术作为传统方案,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临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情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7年来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病灶均位于腹壁,15例位于皮下脂肪层、9例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2例位于腹直肌与腹膜之间。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防无复发。结论该病术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典型症状与体征,腹部B超有助于诊断,CA125检测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不大。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在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术后可不必服用甾体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和腹腔液CA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子宫腺肌症和1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的CA125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症组的血清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子宫腺肌症的阳性率高于内异症组(P<0.01);内异症组腹腔液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子宫腺肌症组腹腔液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内异症者血清CA1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腔液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液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辅助诊断,腹腔液CA125较血清CA125敏感;如用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血清CA125较腹腔液CA125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灶位于腹壁切口处10例,位于会阴切口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者既往均有手术史,CA125检测均呈阴性。1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前曾给予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全部病例随访0.5—6.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医源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灶位于腹壁切口处10例,位于会阴切口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者既往均有手术史,CA125检测均呈阴性。1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前曾给予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全部病例随访0.5~6.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医源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03-30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0例分为两组,其中轻度组(Ⅰ期、Ⅱ期)300例,重度组(Ⅲ期、Ⅳ期)100例,选择同期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CA125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治疗,3个月后复查CA125和细胞因子,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轻度组、重度组患者CA125、IL-6、IL-8、TNF-α、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3个月,CA125、IL-6、IL-8、TNF-α、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CA125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A125和细胞因子不仅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还可用于治疗效果和复发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丽萍  李巍  曹丽  李桂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126-212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移位症患者,术后采用米非司酮10mg口服,每天1次,连续3~6月,同时测定血清CA125,观察临床症状。结果:用药后20例患者控制症状有效率为100%,消除残余病灶的有效率为95%。结论: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改善症状和体征,血清CA125可监测病灶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与防治。[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施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前置胎盘剖宫产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常见原因。CA125不能作为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的诊断指标。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可治愈,产后哺乳可预防该病的发生。[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因之一。规范手术操作规程及母乳喂养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愈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卫民 《现代保健》2009,(26):45-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存手术切口上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其复发情况。结果1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剖宫产术后,均为横切口,术后切口周围出现结节或肿块,与月经相关,周期性疼痛;发病时间为产后1月~10年,产后3年内发病占84.2%;肿瘤标记物CA125轻度增高占1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块在皮下脂肪层,呈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未见包膜,内回声不均。手术治疗时间在月经后期、间期、分泌期和前期分为为47.4%、36.8%、10.5%和5.3%,均在腰硬联合麻下行病灶切除术,对病灶周围0.5cm正常组织予电刀行锐性切除;发现病灶为腹壁瘢痕左侧缘周围占57.9%;伴有腹壁切口正中向下锥状肌处异位病灶1例。术后予甲羟孕酮治疗3月1例,余均未行药物补充治疗。复发2例,再次手术治疗1例。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或腹部妇科术后并发症之一,可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确诊,首选治疗方法为病灶切除,彻底切除病灶可减少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内膜电切术(TCRE)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68例月经过多伴痛经且要求保留子宫的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子宫内膜电切术+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和电切组(子宫内膜电切术组),每组各84例。分别于术后3、12、24、36个月随访痛经(VAS评分)、月经(PBAC评分),B超监测子宫大小,检测CA125等指标。结果术后联合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7.14%。其中术后12个月无复发,术后24个月复发2例,36个月复发4例,4例年龄﹤40岁,占66.67%;电切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21.43%。其中术后12个月复发4例,术后24个月复发6例,术后36个月复发8例,12例年龄﹤40岁,占66.67%。子宫﹥12 w且有明确的腺肌瘤的患者复发10例,占总复发率的41.67%。结论 TCRE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再手术率,子宫﹥12 w且有明确腺肌瘤的患者应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手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效果。方法:对2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按照美国生育协会1985年修订的异位症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其中Ⅰ期72例,Ⅱ期86例,Ⅲ期43例,Ⅳ期38例。进行腹腔镜下异位病灶电凝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粘连分离术、输卵管通液术及输卵管造口术,术后联合人工辅助生育技术,分析、评价疗效。结果:239例患者中术中见盆腔紫蓝色异位病灶193例,红色病灶174例,腹膜皱缩、腹膜缺损134例,盆腔粘连1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7例,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输卵管一侧不通56例,两侧不通25例,积液21例,伞端闭锁42例。施行异位病灶电凝或内凝术1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67例,异位病灶活检术5例,粘连分离术125例,输卵管造口术81例,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8例。术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监测排卵、人工授精或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等措施,随访追踪,妊娠106例,妊娠率44.3%。术后给予促排卵治疗64例,其中妊娠43例,妊娠率67.2%,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11例,复发率17.2%;未予促排卵治疗94例,其中妊娠41例,妊娠率43.6%,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7例,复发率7.4%。促排卵治疗与未促排卵治疗两组的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引起不孕症的盆腔因素;对输卵管通畅性作出准确评价;术后辅以辅助生殖技术,可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妊娠机会,并不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翟洪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81-148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及复发情况。方法:对18例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06%(18/589),占剖宫产的0.16%(18/11143)。18例患者中有16例剖宫产术后在腹部切口疤痕处发现周期性疼痛性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灶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U"形切除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49例,其中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25例(观察组),经腹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24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结果:49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子宫体积缩小、痛经程度减轻、CA125水平降低,月经期缩短,月经量降低,血红蛋白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子宫浆膜和内膜层血肿,自行吸收,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子宫腺肌病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结论: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可明显改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且可保留子宫结构和功能,适合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GnRHa)对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影响及GnRHa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予GnRHa(戈舍瑞林)皮下注射2~3针(1针/28 d),停药15~30 d综合评估后进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记录药物治疗前后的子宫腺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血清(cancer antigen 125,CA 125)水平及手术完成情况。术后自愿接受GnRHa继续治疗的18例患者为研究组,未接受GnRHa继续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3、6、9、12月监测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CA 125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术前在GnRHa治疗后腺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CA 125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经量过多及痛经改善情况在随访12月时、子宫体积在随访9、12月时、CA 125水平在随访6月时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需反向添加治疗患者11例,添加治疗后,潮热出汗、骨关节痛等围绝经期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术前使用2~3月戈舍瑞林可以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缩小腺肌瘤体积,有利于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前后连续使用GnRHa较单纯术前用药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推迟疾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