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北省五峰自治县土家族一般情况及饮食习惯,为指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2009年对五峰县3个乡镇7 934例妇女一般情况及饮食习惯进行现场"一对一"问卷调查。统计过去一年主要食物的每周平均摄入频次,并对影响水果及腌晒食品摄入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人群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收入差距较大。每天食用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者比例分别为10.92%、41.40%及34.13%。每天食用腌晒食品、烫热食品、霉变食品、油炸食品、干果干菜者比例分别为37.72%、33.89%、11.43%、6.67%、0.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及产次与水果摄入频次有显著相关性,文化程度高者食用水果多于文化程度低者,以高中/大专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次<3次者食用水果多于产次≥3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年收入和年龄与食品摄入频次有显著相关性,家庭年收入高者食用腌晒食品量多于收入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大者食用腌晒食品量多于年轻者,以≥55岁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峰地区农村女性的饮食和中国膳食指南推荐饮食存在较大差异,新鲜水果和肉蛋奶类、豆制品类摄入量较低,腌晒食品摄入量较高。文化程度及产次显著影响水果摄入,家庭年收入和年龄显著影响腌晒食品摄入。  相似文献   

2.
大同大学医学院贫困学生食物消费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厂解贫困大学生食物消费情况,探讨营养干预资助措施。方法采用膳食记录法,对大同大学医学院21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为期1周的食物消费情况调查。结果该校贫困大学生早餐就餐:霉为77.0%,但87.4%的学生早餐仅食用谷类;早餐奶类和蛋类、午餐豆类和薯类消费相对较高,近1/3的学生食用;蔬菜水果在午餐消费最高,有1/2的学生食用;肉类三餐消费均低;三餐食物每周食用总频率依次为谷类、蔬菜水果、蛋类、豆类、薯类、奶类、肉类;动物性食品(蛋类+奶类+肉类)和蔬菜水果仅1/3的学生食用;豆类和薯类消费更低,分别近1/10和1/6;男生和女生奶类.蛋类、肉类、豆类和薯类消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结论早餐食品单调,营养质量差,仅食用谷类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在贫困大学生仅有的经济条件下,应提倡食用廉价食品如豆类和薯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安徽、新疆项目地区农村社区居民饮食习惯和结构情况,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项目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对安徽、新疆项目地区15~69岁农村社区居民22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食用新鲜蔬菜的频度最高占64.7%;27.7%的每周食用腌熏食品3 d以上,88.6%的居民每周食用乳及乳制品的时间不足1 d,51.4%的居民每周食用豆制品的时间不足1 d;67.5%的汉族居民和55.4%少数民族居民能够坚持每天按时吃早餐.安徽项目地区的农民在新鲜蔬菜、豆制品、乳及乳制品、腌熏食品、油炸食品和甜食的摄入频度均高于新疆;2省在新鲜蔬菜、水果、乳及乳制品、腌熏食品和甜食的摄入有差异;水果和乳制品的食用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豆制品和腌熏食品的食用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水果、豆制品、腌熏食品和甜食的摄入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摄入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制品的频度越高,摄入腌熏食品的频度越低.结论 安徽、新疆农村社区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城市化水平社区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2011年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有连续3 d 24 h完整膳食数据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描述该儿童青少年人群平均每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消费率,比较不同城市化水平下食物摄入量与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在同一城市化水平社区,1991~2011年20年间,男孩和女孩谷薯类食物与蔬菜类食物摄入量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而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水果、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呈上升趋势。在同一调查年间,随着社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男孩和女孩谷薯类食物与蔬菜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P0.05),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呈上升趋势,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消费率基本稳定。结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水果、蛋类、畜禽肉和水产品类食物和奶类摄入量更接近推荐摄入量,但是蔬菜、水果、禽类及水产品类和奶类摄入量依然偏低,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偏低,应提高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增加蔬菜、水果、禽类及水产品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量,使膳食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与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与老年人饮食习惯和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的研究。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研究对象12 238人。各类食物对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影响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经常食用蛋类( OR =0.71, 95% CI : 0.53~0.95);经常食用鱼贝类( OR =0.65, 95% CI : 0.54~0.78);经常食用水果( OR =0.61, 95% CI : 0.47~0.79);经常饮茶( OR =0.54, 95% CI : 0.34~0.87)。结论 经常食用蛋类、鱼贝类、水果以及经常饮茶是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可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区居民食物消费量,评估居民膳食结构,为营养相关政策修改制定和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平顶山市城区3岁及以上人群,采用非连续3 d 24 h回顾询问法和称重记账法进行食物和调味品消费量调查。结果 2020年共调查119户406人,居民过去1个月豆类、蛋类、蔬菜菌类制品食用率较高,分别为40.12%、34.81%、29.05%。居民每标准人日谷薯类摄入量中位数为502.70 g、蛋类55.31 g、食用盐5.91 g、蔬菜类203.87 g、水果类52.86 g、水产类0.00 g、奶及奶制品0.00 g、大豆及坚果12.93 g、畜禽肉类75.51 g、食用油26.16 g,其中,男性谷薯类摄入量大于女性(Z=1.86,P<0.05)。居民谷薯类、蔬菜、饮用水摄入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0.15、0.21,P均<0.05)。各类食物中仅谷薯类和蛋类摄入量高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监测数据(Z=8.50、11.28,P均<0.05)。结论 平顶山市城区居民膳食结...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行为现状及早餐食物种类,方法 利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资料,对我国17719名中小学生早餐食用的食物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谷类、豆类、肉类、奶类和蔬菜、水果对食物分类,3d早餐平均有92.5%的学生食用了谷类食物,50.6%食用了蔬菜、水果,19.0%食用了肉类食物,食用豆类、奶类的比例很低,仅为6.7%和4.7%,小学生早餐食用肉类,奶类和谷类的比例略高于中学生,小学男生早餐食用蔬菜,水果的比例略低于女生,饮用奶类的比例略高于女生,乡村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类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食用肉类、奶类的比例略低于女生,饮用奶类的比例略高于女生,乡村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类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食用肉类,奶类的比例均低于城市学生,少数民族中小学早餐食用豆类、肉类食物的比例低于汉族中小学生,饮用奶类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中小学生,我国中小学生早餐组成的主要模式是“谷类加蔬菜、水果”和“谷类”。城乡中小学生每天早餐食用了4类及4类以上食物仅有0.9%,仅食用1-2类食物的比例高达87.0%。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食物种类单调,结构不合理,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居民膳食营养素摄人及膳食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以家庭为抽样单位进行人户调查,用称重法收集居民连续3d调味品消费量,用24h膳食回顾法记录连续3d内个人食物摄入量,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计算每标准人日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523份,有60.3%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0元;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每标准人日摄人的谷类呈递减趋势,而薯类、豆类、水果、奶类和蛋类的摄人量增加(P〈O.05),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钙、钾、铁和硒摄入量递增(P〈0.05),钠摄入量递减(P〈0.05),来源于谷类、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及来源于谷类的蛋白质比例逐渐减少,脂肪供能比增加。结论家庭经济状况与居民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膳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为妊娠期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分析各类食物摄入频率与HDCP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543例,其中病例组181例,对照组362例。Mann 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畜禽鱼肉类、蛋类、豆类、干果类、奶类和腌菜泡菜类食物的食用频率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粮谷类、蔬菜类、水果类食物的食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豆类(OR=0.746, 95% CI: 0.645~0.862)、蛋类(OR=0.789, 95% CI: 0.693~0.898)、奶类(OR=0.822, 95% CI: 0.725~0.931)食物摄入频次越多,发生HDCP的风险越小;腌菜泡菜类(OR=1.190, 95% CI: 1.054~1.344)食物摄入频次越多,发生HDCP的风险越大。结论 豆类、蛋类、奶类食物是HDCP的保护因素,腌菜泡菜类是HDCP的危险因素,妊娠期膳食应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户碘盐与含碘丰富食品的食用情况及主妇关于碘与健康关系的知识水平,为调整碘盐政策和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0月,在山东省各个设区市对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2009级临床、护理、康复专业学生家庭及亲戚、邻居的部分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651户。其中,位于碘缺乏病病区的为4190户,位于非病区的为2461户;城区1857户,农村4794户。调查的居民户中,最近1年内,一直食用加碘食盐的占86.18%,一直食用非加碘食盐的占0.48%,近期换吃非加碘食盐的占2.48%,碘盐与非碘盐交替食用的占10.86%。被调查居民户中有22171人,每人每天食用碘盐(6.17±0.72)g,食用海带、紫菜等(10.28±11.57)g,食用海鱼、虾、贝类等(19.01±2.12)g。被调查的家庭主妇为6651人,对"碘缺乏会危害健康"全部答对的占31.95%,对"补碘过量会危害健康"全部答对的占1.20%。[结论]建议山东碘缺乏的病区须进一步提高居民碘盐的食用率、非病区应严格控制碘盐的食用;政府与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的力度、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居民对碘与健康关系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廊坊市居民主要食物的食用状况和膳食营养结构特征,为制订廊坊市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于2013年4-8月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廊坊市安次区和大城县3 800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及过去1年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各类食物的食用频度和食用量。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廊坊市成年居民食用植物油,大米、面粉、杂粮,新鲜蔬菜,蛋类,新鲜水果,薯类和豆制品的食用频度较高,每周或每天均食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00.0%、99.1%、91.8%、82.7%、77.0%和68.1%;干果,畜肉和奶类的食用频度居中,每周或每天均食用者分别占54.1%、50.8%和47.8%;鱼类,禽肉和虾、蟹、贝等其他水产品食用频度较少,每周或每天均食用者分别占为39.7%、36.6%和11.0%。谷薯类,新鲜蔬菜,畜禽肉,蛋类,干果、豆制品,食用植物油的日均摄入量分别为(422.7±304.9)、(545.6±384.4)、(110.7±96.2)、(135.0±85.3)、(135.8±71.2)和(35.4±12.6)g,均超过相应的膳食宝塔推荐量;水产品的日均摄入量为(65.8±32.5)g,符合膳食宝塔推荐量;奶类的日均摄入量为(82.7±31.7)g,低于膳食宝塔推荐量。结论部分廊坊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营养摄入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应加强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将培养居民科学的膳食习惯作为预防控制慢性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贫困农村4个县4个民族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和典型抽样法相结合,对2 655名3岁以下婴幼儿的喂养情况、体格发育、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率、的两两比较、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开始添加各类辅食婴幼儿的月龄中位数均为12,未添加辅食的月龄中位数分别为谷类6.5,奶类、蛋类、水果类均为10,蔬菜为9.5;4月龄时添加辅食的累积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谷类61.4%、奶类27.8%、蔬菜19.0%、水果13.2%、蛋类8.4%;21~24月龄时分别为:谷类91.6%、水果53.2%、蔬菜62.5%、蛋类47.4%、奶类41.8%;到5月龄时未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蔬菜83.0%、蛋类82.5%、水果79.6%、奶类66.5%、谷类30.9%.结论 辅食添加过早和过晚同时存在,使急性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危险度增加,添加谷类、奶类、水果类、蔬菜类对牙齿和骨髓发育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某医学院贫困大学生早餐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玉荣  范利国 《中国校医》2008,22(5):529-530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早餐情况,探讨早餐营养干预资助措施。方法采用膳食记录法,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21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早餐情况调查。结果早餐就餐率为77%,但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高达87.4%;早餐食物食用率/周依次为谷类89.1%、奶类27.6%、蛋类25.7%、豆类10%、蔬菜水果6.7%、肉类4.3%、薯类0,男女生奶、蛋类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于女生;早餐仅食用谷类的贫困生占31.9%,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多于男生;早餐食物食用频次/周依次为谷类6.2次、奶类1.9次、蛋类1.8次、豆类0.7次、蔬菜水果0.5次、肉类0.3次、薯类0,男女生奶类食用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多于女生。结论早餐食品单调,高蛋白质食品不足,蔬菜水果甚少,仅食用谷类现象严重,营养质量差,尤其是女生;在仅有的经济条件下没有充分利用豆类和薯类这一廉价的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珠海市金湾区城市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营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2011)",采用多阶段和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通过3 d 24 h回顾法和以家庭为单位的调味品称重法收集膳食数据,身高、体重、血压等健康状况数据由现场体检收集。结果共抽取了450户家庭参与健康体检,其中随机抽取的180户居民参与了3 d 24 h个人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调味品称重调查。调查对象谷薯类、蔬菜、鱼虾类摄入量接近推荐值;奶类、水果类、大豆类和蛋类摄入量低于推荐值;而畜禽肉类、油脂和盐的摄入量远远高于推荐值。食物成分分析显示B族维生素、钙、硒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5.3%、88.7%和73.0%;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的比例为18.9%;93.4%的居民钠摄入超过了适宜摄入量。脂肪供能比为41.7%;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3.4%。体检结果显示超重率为32.4%、肥胖率为9.4%、高血压患病率为13.4%。结论珠海市金湾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完全合理,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风险较高,超重/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高,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和营养与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省高水碘地区居民家庭碘盐的食用与高碘性危害的知晓情况,为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保护与促进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组织人员对高水碘地区的居民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高水碘地区居民家庭2032户,最近2年内,一直食用加碘食盐的家庭有1694户(占83.37%),一直食用非加碘食盐的有10户(占0.49%);近期换吃非加碘食盐的有57户(占2.81%);两者都吃的家庭有271户(占13.34%)。调查家庭中有7095人,近期每人每天碘盐的食用量4.97±0.93 g;调查家庭主妇2032人,知道本家庭所在地为高水碘地区有539户(占26.53%);对摄入碘过量会危害健康全部答对的家庭有25户(占1.23%)。结论:山东省高水碘地区居民应进一步降低碘盐的食用率,政府与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的力度、创新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居民对高碘性危害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麻城市15岁以上居民的膳食摄入以及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开展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膳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法获取调查对象过去1年各种食物食用频率,采用SPSS 19.0对居民食物摄入种类和高血压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 931人,84.83%的居民每周吃畜肉1次以上,44.85%的居民1年没有消费奶类及其制品。高血压患病率为23.9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奶类和水果与高血压存在负相关,食盐和动物性烹调油与高血压正相关。结论麻城市居民膳食摄入不尽合理,应加强营养干预和膳食指南的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中老年居民的饮食与生活方式,以便采取措施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为预防生活方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对湛江市霞山区海头社区(城中村)的部分中老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57人,膳食中蛋类、牛奶、水果适当食用率分别为36.06%、28.66%、38.85%,26.75%每天保持适当的饮水量;26.75%饮食口味偏咸,32.48%吃饭过快,10.19%吃得过饱,8.28%关心自己的日常饮食;64.97%每周劳动或锻炼时间少于100min,77.07%的劳动或锻炼的强度为轻度;5.29%感觉生活压力大,28.03%睡眠时间少于6h,57.96%感觉自身健康状况较一年前有所下降;男性55.00%吸烟、75.00%饮酒,女性1.46%吸烟、10.22%饮酒。[结论]该社区农村中老年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人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2009年膳食营养状况及2002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监测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抽取6个区205户居民进行膳食调查,计算每标准人日食物消费量,并与2002年北京市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9年北京市居民每标准人日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食用油、盐的摄入量分别为379.4,495.5,188.1,99.0,16.9,53.3,121.2,20.1,39.6,10. 3 g;能量摄人10293.7 KJ,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13.6%,32.8%,53.6%;与2002年比较,蔬菜类、水果类、奶类摄入量明显增加,鱼虾类、食用油、盐摄入量下降;脂肪供能比下降;钙和钾摄入量增加,钠摄人量降低.结论 北京市居民膳食结构有所优化,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食物消费现状,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3个省共29343名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分析寄宿制学校学生对各种食物的消费情况。结果低收入地区学生平均每日主食、蔬菜、肉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水果和咸菜的消费率分别为92.1%,89.2%,54.6%,20.6%,53.7%,6.2%,12.0%,25.8%;中高收入地区学生分别为94.9%,92.7%,56.3%,40.1%,50.1%,19.8%,18.4%,27.7%。低收入地区学生主食、蔬菜、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水果和咸菜的消费率显著低于中高收入地区学生。低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近1个月基本不吃肉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的比例分别为38.3%,61.1%,79.9%,38.5%;中高收入地区学生近1个月基本不吃肉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的比例分别为21.5%,31.0%,61.4%,22.3%。结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肉、蛋、奶、豆类、水果的食用率及食用频率都较低,应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的调查,了解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环境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环境卫生水平服务。方法 按照地理、经济情况等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选取南京市浦口区和高淳区2个监测区200户家庭和每个家庭1名居民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2016 - 2019年800户调查户均为集中式供水,调查对象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 39.288, P<0.001),且与文化程度成正相关(r = 0.111, P = 0.002)。粪便的处理主要进入排水系统(77.50%,620/800),污水排放以管道排放为主(78.38%,627/800),其次为暗沟(21.62%,173/800)。11.13%(89/8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鼠迹,35.00%(280/8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苍蝇。结论 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已实现集中式供水,应进一步规范生活污水排放,改善农村居民卫生习惯和加强病媒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