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采用RECO支架与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支架取 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选用的支架类型将其分为 RECO支架治疗组和Solitaire支架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有效性指标(血管成功再通 率、首次取栓再通率、穿刺至手术结束时间及90 d良好预后率),以及安全性指标(术后24 h症状性颅 内出血,术后24 h和90 d的全因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最终纳入81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0±12.0岁,男性57 例(70.4%);RECO支架治疗组42例,Solitaire支架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基线NIHSS 评分、ASPECTS评分,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或TIA病史比例,随机血糖、血小板计 数、入院时Hcy、收缩压水平,以及闭塞部位、串联病变、桥接治疗比例和全身麻醉比例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RECO支架治疗组与Solitaire支架治疗组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88.1% vs. 82.1%)、首次 取栓再通率(28.6% vs . 38.5%)、穿刺至手术结束时间(95.6±12.3 min vs . 92.5±14.2 mi n)、术中 血栓逃逸率(11.9% vs . 15.4%)、夹层样病变发生率(4.8% vs . 2.6%)及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 (14.3% vs. 10.3%)、24 h全因死亡率(7.1% vs. 5.1%)、90 d全因死亡率(19.0% vs. 17.9%)及90 d良好 预后率(57.1% vs. 4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ECO支架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与 Solitaire支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再通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于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急诊取栓并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成功再通定义为m TICI分级为2b~3级。依据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SHR组和高SHR组,主要结局为出院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4~6分),次要结局为术后72 h内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cerebral edema,MCE)。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SHR与出院mRS评分增加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SHR与出院功能预后不良、MCE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312例患者,低SHR组与高SHR组各156(50%)例,SHR为0.953(0.817~1.100),静脉溶栓率为48.1%,NIHSS评分为14(11~18)分,72 h内发生MCE的有74例,出院功能预后不良的有196例。与低SHR组相比,高SHR组入院NIHSS评分更高(16分vs. 14分,P=0.031),72 h内MCE发生率更高(33.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9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中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进行血管再通评价;术后24 h行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术后1周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判断患者预后,对置入支架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支架有无再狭窄。结果49例患者血管再通时间平均为(78.4±29.0)min。87.8%(43/49)的患者术中实现成功再通(TICI 2b、3级)。术中发生栓塞5例,其中1例患者经支架远端取栓治疗再通,3例患者使用动脉内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治疗(2例成功再通)。术后24 h 7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其中3例为症状性出血。术后1周NIHSS评分平均为(8.8±4.1)分,较术前显著降低[(15.6±3.9)分,P〈0.001]。49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均获得随访,6例死亡,mRS评分平均为(2.9±1.7)分,预后良好率为57.1%(28/49)。出院后6个月15例支架置入患者中,2例(13.3%)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可以实现较高的再通率及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应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4家医疗中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取栓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急诊血管内治疗前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数据和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治疗后预后情况。使用术后90 d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90 d mRS评分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主要安全性指标为术后48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再灌注损伤、造影剂渗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后循环取栓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25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接受桥接治疗28例,直接血管内治疗97例。入院时,桥接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3.9(11.3~23.2)U...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对3个月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再通后重症监护的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 for critical car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recanalization,RESCUE-RE)数据库,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制定的基于DSA的侧支分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成功再通的AIS患者分为侧支不良(0~1级)和侧支良好(2~4级)两组。无效再通定义为血管内治疗术后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但患者术后90d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比较侧支不良组和侧支良好组基线特点和预后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状态对无效再通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48例EVT后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侧支不良组323例(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 176例中,预后不良79例,预后良好97例;死亡41例,存活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病史、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次数>3次、再通不良、术后再闭塞及术后症状性脑出血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侧支不良、取栓次数>3次、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及术后系统性并发症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强调尽早进行取栓术并减少取栓次数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此外,应重视血压对于病人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9例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颈内动脉夹层11例、椎动脉夹层8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15例mTICI分级3级(血管完全再通),4例mTICI分级2b级(血管部分再通);1例脑疝形成致死亡,1例并发脑水肿,1例少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例预后不良(mRS评分4分),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评估后采取血管内治疗,闭塞血管再通效果明显,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前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d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231例前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机械取栓)119例(桥接治疗组),接受dEVT 112例(dEVT组)。应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卒中病因、既往病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EVT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大于桥接治疗组(P〈0.001)。两组就诊至CT检查时间、就诊至穿刺时间、就诊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组和dEVT组的血管有效再通率(91.6%对比84.8%)、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2.6%对比14.3%)、病死率(16.0%对比15.2%)以及90 d预后良好率(52.1%对比5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桥接治疗和dEVT对于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这一结论仍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其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33例(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22例(对照组)。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认为血管再通;术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4.8%,2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4.5%,12/22;P<0.05)。术后24 h,观察组NIHSS评分[(11.6±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0.5)分;P<0.0]。术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1.22±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33)分;P<0.05]。结论 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率高,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应用桥接治疗48例(桥接组),直接取栓术治疗72例(取栓组)。结果 桥接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出院时,桥接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术后90 d,桥接组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桥接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可加快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首过直接抽吸技术(ADAPT)联合中间导管辅助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术(SSWIM)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01—2021-10就诊于茂名市人民医院AIS-LVO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配为联合技术组61例(给予ADAPT联合SWIM术)、单纯SWIM技术组62例(给予SWIM术),记录2组患者穿刺到再通时间、术后血管再通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等,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血管再通率采用mTICI分级进行评估,m TICI 2b-3级定义为血管成功再通;临床预后采用术后90 d mRS评分进行评估(mRS≤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联合技术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56±30)min,较单纯SWIM技术组的(68±38)min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2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16(55/61)、90.2%(5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术后90 d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探讨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5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对比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6例AIS患者中,前循环梗死24例(92.3%),后循环梗死2例(7.7%)。起病至穿刺时间(139.93±120.22)min,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115.50±35.23)min。其中8例(30.8%)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标准,行静脉溶栓治疗后进行桥接取栓治疗。术后即刻造影21例(80.7%)血流再通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TICI 2b级8例,TICI 3级13例。术前NIHSS评分15.0±3.52,术后NIHSS评分6.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随访,12例(46.2%)预后良好(mRS评分≤2),其中0分4例,1分3例,2分5例。26例中5例(19.2%)出现临床死亡。结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应用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连续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 闭塞患者,根据血管闭塞病因分为动脉夹层组和非动脉夹层组。血管再通效率指标为穿刺-血管再通 时间和影像学上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级),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为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 分),主要安全评价指标为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 结果 共纳入56例,平均年龄58.5±9.7岁,男性42例(75.0%),12例为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 44例为非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两组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83.3% vs 61.4%,P =0.189)、24 h症 状性颅内出血率(25.0% vs 31.8%,P =0.738)、血管成功再通率(91.7% vs 93.2%,P>0.99)均无统计 学差异,动脉夹层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长于非动脉夹层组(124.5 min vs 83 mi n,P =0.008)。 结论 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取栓术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通过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通过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有高血压病史、基线NHISS评分 15分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管M2段及远端闭塞、成功血管再通为脑水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重度脑水肿及基线NHISS评分 15分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3个月良好预后负相关,良好侧支循环及成功血管再通与良好预后的正相关。结论基线NIHSS评分 15分、高血压病史、血管是否再通、脑血管闭塞部位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急性期脑水肿严重程度主要危险因素。脑水肿严重程度、基线NIHSS评分、是否血管再通及侧支循环状态为90 d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A源影像的后循环ASPECT(CTA-SI pc-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4年11月~2017年3月行血管内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治疗前行NIHSS评分、CTA-SI pc-ASPECT评分,3 m后行mRS评分,定义mRS≤2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为预后不良,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分级(mTICI)≥Ⅱb为血管再通。研究CTA-SI pc-ASPECT评分及其他可能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共19例患者行机械取栓术,12例患者预后良好,症状性脑出血患者5例,5例患者死亡,血管成功再通12例。CTA-SI pc-ASPECT评分8分与≤8分组在预后良好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CTA-SI pc-ASPECT评分≤8分发生不良预后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连续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
闭塞患者,根据血管闭塞病因分为动脉夹层组和非动脉夹层组。血管再通效率指标为穿刺-血管再通
时间和影像学上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级),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为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
分),主要安全评价指标为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
结果 共纳入56例,平均年龄58.5±9.7岁,男性42例(75.0%),12例为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
44例为非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两组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83.3% vs 61.4%,P =0.189)、24 h症
状性颅内出血率(25.0% vs 31.8%,P =0.738)、血管成功再通率(91.7% vs 93.2%,P>0.99)均无统计
学差异,动脉夹层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长于非动脉夹层组(124.5 min vs 83 mi n,P =0.008)。
结论 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共11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包括支架取栓术、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联合抽吸取栓术),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62,95%CI:1.013~1.113;P=0.012)、既往糖尿病(OR=3.074,95%CI:1.023~9.240;P=0.045)、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1.143,95%CI:1.043~1.252;P=0.004)、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OR=11.151,95%CI:2.877~43.079;P=0.000)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既往糖尿病、入院时高NIHSS评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取栓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2018-11—2021-12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镇静方式分为清醒镇静组(观察组)和无镇静组(对照组),2组均使用单纯抽吸或支架拉栓治疗,对比分析2组镇静水平、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成功再灌注率、取栓一次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出院NIHSS评分、90 d良好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镇静效果显著优先于对照组[(4.25±0.43)分比(1.41±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至血管再通用时短暂[(48.53±5.62)min比(61.47±6.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栓一次再通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34.38%比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灌注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出院NIHSS评分、90 d良好预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可减少术中患者烦躁、疼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取栓一次再通率,可应用于前循环大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3.8±1.0)分。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其中M1段闭塞11例,M2段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病变4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对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以mTICI分级2b或3级作为血管成功再通标准。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中的标准对出血转化进行分类,观察Ⅱ型脑实质血肿的发生率,用以评价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术后90 d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定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80.0%)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例(6.7%)发生Ⅱ型脑实质血肿。术后90 d行临床随访,33.3%(10/30)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其中成功再通组9例(9/24,37.5%),未成功再通组1例(1/6);10例患者(10/30,33.3%)死亡,其中成功再通组7例(7/24,29.2%),未成功再通组3例(3/6)。基线ASPECTS 3~5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37.0%(10/27),病死率为25.9%(7/27);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比为0/3,病死比例为3/3。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基线ASPECTS 3~5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仍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仍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 ≤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率 (mRS评分≤2分)等。 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4.5岁,男性11例(84.6%)。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100%;围 手术期并发症2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90 d良好预后率100%。 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