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与进展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为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及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连续选取116例卒中发作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SPIEGEL睡眠量表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的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对2组患者的平均SPIEGEL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进展组患者的平均SPIEGEL评分与NIHSS评分变化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6例病情出现进展,发生率31.03%。平均SPIEGEL评分在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进展组患者平均SPIEGEL评分与NIHSS评分变化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睡眠障碍是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睡眠障碍越严重,脑卒中进展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睡眠呼吸障碍与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和脑卒中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问题,两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大量证据表明,睡眠呼吸障碍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睡眠呼吸障碍导致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而引起脑灌注的降低。睡眠呼吸障碍引起的血压增高也可以间接增加患脑卒中的危险。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和脑卒中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呼吸紊乱指数有密切的相关。卒中的严重程度和夜间的最低血氧饱和度可以预测卒中的康复程度。较长的呼吸事件可以增加死亡的危险,上气道梗阻是导致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应该对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和脑卒中患者进行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的筛查。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26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调查。结果在526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341例(64.8%)。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性别、年龄、SCL-90、NDS和ADL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要改善脑卒中后的睡眠障碍,除了防止脑卒中外,还需要患者自身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 Barthel 指数(BI)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5.83%)明显高于对照组(16.32%%)(P 〈0.001);脑卒中组 PSQI 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五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年龄〈50岁脑卒中组 PSQI 总分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性别、Barthel 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显著的睡眠障碍,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脑卒中患者更明显,而且不同脑卒中患者 PSQI 各因子方面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胥学梅  谭华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1):1143-1147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睡眠障碍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出现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病情况,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的相关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隆化县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204例脑卒中所致意识障碍的患者情况。 结果204例出现意识障碍患者中脑出血96例,占47.06%;脑梗死患者108例,占52.94%。在意识障碍与预后的统计中发现,96例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中,长期昏迷30例,死亡12例;108例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中,长期昏迷12例,死亡4例。 结论意识障碍是脑功能活动障碍最主要的表现,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61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性别、平均年龄、卒中部位比较无差别;但各年龄段中,<50岁发生4例,50~60岁发生6例,61~70岁发生8例,>70岁发生8例(P<0.05)。睡眠障碍组在既往病史、卒中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其与性别、卒中部位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性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积极预防、治疗,有利于加快脑卒中后患者机体康复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人员睡眠状况进行评价,统计2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同时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PSQ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以白天睡眠6h以上(52.17%)、夜间不寐(30.43%)为主要症状,以大脑皮质下卒中为最常见发生部位。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18±1.32)分,显著低于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17.19±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93.48%。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对正常人群易发生睡眠障碍,症状为白天嗜睡、夜间不寐等,且大脑皮层下卒中易出现睡眠障碍。另外给予药物联合心理辅导干预能显著改善睡眠障碍症状,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6-06~2007-12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86例,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58.74%,不同性别、不同类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初发和复发组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的性别、卒中类型无关,与患者的年龄、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血管性痴呆,早期识别血管性认知损害、积极寻找相关因素、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314例,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情绪状态。结果与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受教育程度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P=0.000,0.008),而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增加(均P=0.00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02,0.005);其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NIHSS评分、HAMD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Barthel指数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影像学分型以皮质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左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教育程度低、糖尿病病史、HAMD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认知损害与社会人口学因素、脑卒中部位、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后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ND)和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9个凋亡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进行测定,采用广义多因素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G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原发终点为ND;ND定义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10 d内病情恶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增加2分及以上者;次要终点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第90 d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的功能预后。结果 纳入705例IS患者,其中174例(24.7%)患者发生ND,184例(26.1%)患者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2)。单因素分析显示,9个基因位点多态性与ND发生和功能预后无相关性,但GMDR分析发现P53 rs10425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情况。方法对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病例组)及13名性别、年龄、优势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常规MRI、rsfMRI扫描并采集图像,包括矢状位T1WI和轴位T1WI、T2WI、FLAIR、DWI像,以及rsfMRI图像,分析比较两组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双额上回内侧、左颞下回、左顶下小叶、右角回、右扣带回中部及右小脑的ReHo降低(P<0.01);右枕叶中部、双楔叶及距状沟的ReHo增高(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多个脑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也被定义为由脑血流紊乱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死亡和成人残疾的原因.脑卒中不仅可以导致躯体功能障碍等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而且还可以导致失语、失认、记忆力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视空间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发展成痴呆。近年来随着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研究人员更加关注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流行病学上也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病率.OSAHS及脑卒中都可以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两者并存有可能加剧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及影响恢复,研究和了解OSAHS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卒中相关认知障碍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碳酸锂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碳酸锂)和安慰剂组(给予淀粉片)。采用mNIHSS和Fugl-Meyer量表中手部评估量表(hFMA)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基础值的差值)进行评估,并观察治疗30d后手部运动hFMA评分改善25%的患者百分比。结果干预治疗30d后,实验组皮质区卒中患者的mNIHSS和hFMA评分改善的幅度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且手部运动功能hFMA评分改善≥25%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耐受性较好,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低剂量碳酸锂早期治疗可改善皮质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住院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8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CI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PSCI的总发病率为53.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PSCI常见,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5分)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93人,收集患者的血液学检查、头部MRI、颈动脉超声等临床资料,入院后3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非障碍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 1%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与认知正常两组间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年龄、既往静息性腔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是急性轻型脑梗死及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水平与MMSE评分无线性相关(P0. 05)。结论 HS-CRP增高及既往静息性腔梗是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9~80岁汉族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起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和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于册第4版修订本进行认知测定,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IN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42例诊断为CIND,占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和中等面积梗死(OR:4.687,P<0.05;OR:4.734,P<0.05)、糖尿病(OR:2.887,P<0.05)是缺血性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梗死面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位置和相关炎症因子与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43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急性脑梗死后无睡眠障碍的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一般资料、MRI图像、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卒中家族史、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RI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梗死类型、病灶数及脑白质脱髓鞘有无之间并无意义(P0.05);观察组丘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MMP-9、TNF-α、Hcrt、IL-17、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丘脑卒中(OR=5.970,P=0.048)、IL-17(OR=1.079,P=0.000)、Hcrt(OR=1.155,P=0.011)表达过高是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可能与梗死灶位于丘脑有关,也可能与IL-17及Hcrt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